為何午飯後的血糖高,而晚飯後的血糖卻正常?

用戶8909181966144


白天,我們吃的碳水化合物會被消化成葡萄糖並被吸收到血液中。

其中一些葡萄糖進入肝臟,儲存在那裡供以後使用。

晚上,當我們睡著時,肝臟將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肝臟就像我們的葡萄糖倉庫,為我們提供食物,直到我們吃早餐。

使用的葡萄糖量與肝臟釋放的葡萄糖量相匹配,所以血糖水平應該保持恆定。生長激素的釋放意味著生長激素的水平會在清晨開始上升,這種激素刺激肝臟將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大約在凌晨3點到你醒來之間血糖水平的上升被稱為被稱為“黎明現象”,所以你的血糖在早上會高於睡前。

許多低血糖症患者一整天都處於過山車般的能量水平。

這種循環通常從早上開始,當他們醒來時感到懶散,還可能伴有頭痛或抑鬱。這種情況發生在早上,因為他們一整晚都沒有吃東西,而且糖含量很低。

在他們吃完東西后不久,他們感覺更好了,能量激增,然後胰腺開始分泌過量的胰島素,導致在他們吃午飯前胰島素水平下降。

午餐後,他們又一次獲得了一小股能量,然後由於胰腺的過度補償而被抑制,導致下午下降。然而,晚飯後,他們又恢復了精神。

當血糖水平開始下降時,他們通常很晚才睡覺,第二天早上整個循環又開始了。

通常當一個人吃由糖(包括碳水化合物中的單糖)組成的食物時,正常運作的腎上腺與胰腺相互作用,胰腺分泌胰島素來平衡血液中的糖水平。

如果腎上腺反應遲緩,胰腺就會處於亢進狀態,從而產生過多的胰島素,導致血糖水平過低。

當血液中有高水平的糖時,胰腺就會釋放出一定比例的胰島素,使血糖水平恢復正常。如果胰腺受到壓力,它會過度釋放胰島素,導致血糖水平下降過低,任何薄弱環節都會導致血糖水平異常。

由於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恆定的糖水平才能正常工作,低血糖的症狀通常首先影響這兩個區域,長期低血糖會導致永久性的大腦功能障礙。

大多數低血糖症患者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飲食習慣,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感到不適,甚至有嚴重的肝損害。

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睡前吃一份健康均衡的零食,可以改善白天和夜晚的血糖水平。

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會升高血糖,碳水化合物通常被認為是高血糖的敵人。

脂肪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健康脂肪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和-3脂肪酸,包括低脂奶酪、種子、堅果、鱷梨和初榨橄欖油等,蛋白質是預防夜間高血糖的關鍵,當蛋白質被消化時,它不會使血糖或胰島素水平升高,因此是睡前最佳的食物選擇。

睡前一到兩個小時應該吃一份蛋白質,有助於穩定血糖水平,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家禽、瘦肉、魚、蛋和豆製品以及酸奶、堅果、乾酪或奶酪等。


隨性的薇薇


餐後血糖的高低與一餐中進食的碳水化合物量有關係,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谷薯類(主食)、水果類、含有大量澱粉類的蔬菜,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多會直接導致餐後血糖升高,如果一餐中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少會導致餐後血糖偏低。


飯飯控糖日記


那肯定是你午飯糧食類的吃的比較多了、或者是沒有按規定使用降糖藥唄(或者是服藥)


老姚164790645


談談我的經驗,當天的心情很重要如果情緒一直處於緊張狀態,血糖就很難穩定;再就是與所吃食物有關係,儘量少吃含碳水化合物多的,少吃炒菜多吃清水煮菜少鹽少油;中午大多數朋友有午睡習慣,解決的辦法餐後沒有條件的可在室內適當活動後少休息一會即可,希望能幫到朋友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