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前去祭拜朱棣时,曾写下一段千古名言,揭露了明朝灭亡的真相

熟悉乾隆的朋友们都知道,乾隆是盖章狂人兼写诗狂人,他一生写过几万篇诗,然而没几篇是佳作。遇到自己喜欢的名画字帖,也一定要在上面盖章,而且不是盖一个,而是密密麻麻盖一大篇,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乾隆收藏过。

现在拍卖字画如果遇到乾隆印章的,不管是多么名贵其价值都会降低不少,因此也有人戏称乾隆为“牛皮癣”。就算去祭拜陵墓的时候,乾隆也会忍不住提笔写下心得。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乾隆前去祭拜朱槺时,曾在朱棣陵墓旁边,写下一段千古名言,揭露了明朝灭亡的真相。

在这之前,也许有许多朋友不清楚,为什么清朝皇帝要去祭拜明朝皇帝的陵墓。其实,这里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含义,这种做法是康熙开始实行的。康熙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当时国家统治根基还不甚稳固,满汉之间的矛盾尚未平息,再加上三藩之乱。

乾隆前去祭拜朱棣时,曾写下一段千古名言,揭露了明朝灭亡的真相

在这之前,也许有许多朋友不清楚,为什么清朝皇帝要去祭拜明朝皇帝的陵墓。其实,这里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含义,这种做法是康熙开始实行的。康熙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当时国家统治根基还不甚稳固,满汉之间的矛盾尚未平息,再加上三藩之乱。让康熙深刻地意识到,满汉之间和谐相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祭拜明朝皇帝的陵墓就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法。于是康熙下江南时,总会去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并且放下身段,行满族大礼。

这种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江南地区是汉人聚集地,有许多反清复明的思想,而普通老百姓看到堂堂满族皇帝居然到明太祖的墓前祭拜,甚至行如此大礼,都对满族统治者以及满族人有一定的改观。康熙来的次数多了以后,就连部分忠于明朝的士大夫也被渐渐动摇。这种现象对于当时帝国统治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乾隆登基后,对于自己的爷爷康熙十分敬重,在他继位满60年之后为了不超过康熙继位年数,就算还可以多当几年皇帝,乾隆也不再继续。在祭拜明皇陵的做法上,乾隆对于当时康熙的举动也非常佩服,自然萌生了效仿之意。

乾隆前去祭拜朱棣时,曾写下一段千古名言,揭露了明朝灭亡的真相

乾隆登基后,对于自己的爷爷康熙十分敬重,在他继位满60年之后为了不超过康熙继位年数,就算还可以多当几年皇帝,乾隆也不再继续。在祭拜明皇陵的做法上,乾隆对于当时康熙的举动也非常佩服,自然萌生了效仿之意。不过到了乾隆一朝,满汉之间的矛盾没有康熙时期那么严重,因此乾隆也就偷了个懒,不再千里迢迢从京城跑去江南的明太祖陵,而是在北京城外面的明十三陵去祭拜。

明十三陵里面,装修地最大最豪华的,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乾隆祭拜次数最多的,也是朱棣的陵墓。有时候,乾隆在拜完朱棣陵墓后,也会去其他皇帝的陵墓看看。

这里埋葬了前朝十三位皇帝,每一个皇帝都代表了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时光。他们曾经也像乾隆一样,是一国之君,到后来却还是化为尘土,深埋于地下。而曾经辉煌过的明朝,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乾隆前去祭拜朱棣时,曾写下一段千古名言,揭露了明朝灭亡的真相

这里埋葬了前朝十三位皇帝,每一个皇帝都代表了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时光。他们曾经也像乾隆一样,是一国之君,到后来却还是化为尘土,深埋于地下。而曾经辉煌过的明朝,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想到此处,乾隆不禁万般感慨,回到朱棣陵墓旁边时,他决定写下一段感想,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于是乾隆大笔一挥:

“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闯贼乘之,而明社遂覆,呜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

之后,乾隆让人将此段文章凿刻于石碑之上,立于朱棣陵旁,算是一个纪念。在这段话中,乾隆指出来明朝的灭亡不是因为匪徒,而是在于万历皇帝的荒唐,以及明熹宗时期宦官的专权。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沉溺于女色美酒间,还喜欢大兴土木,前面皇帝们打下的根基被败了一大半。

而明熹宗不问朝政,整日嬉戏玩乐,他也没有像张居正一样的首辅,宦官趁机把控朝政。到了崇祯一朝时,国家已经无法正常运转,天下大乱,人心动摇,自然就被清朝取而代之了。不得不说,乾隆对于明朝的灭亡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也许因为他自己也是皇帝,所以在回顾前朝往事时,能更有感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