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公元1398年,明朝。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

大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以七十一岁的高龄结束了自己辉煌 的一生,生前的他为了清除自己孙儿的道路荆棘,防止他们从爱孙手中夺走皇位。老年后的朱元璋可是煞费苦心,几乎诛杀了所有的开国元勋,还把自己生下的二十六个儿子全部封为藩王,其中四子燕王朱棣就藩北平。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

这只是藩王的标配,实际上,在朱元璋时期,藩王的配置远远高于这个标准。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后,元朝残余势力远遁蒙古草原,但是他们对明朝北部边境的威胁并没有消除。在朱元璋分封的二十三位藩王中,就有九位驻扎北部边塞,称为“塞王”。这些“塞王”平时的职责是修建卫所、屯田、训练军队、以及进行军事部署等。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朱元璋

按照遗诏,朱元璋死后,他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历史上称为“建文帝”。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影视中的朱允炆


建文帝是一个宽仁宽厚的人,他企图以自己的宽仁开创一派建文新气象。

但是这新气象尚未展开,他便与他的叔叔们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四年后他的皇位便被他的四叔朱棣推翻。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朱棣

回顾历史,朱元璋腿一蹬,眼一闭,朱允炆便感觉到当前的藩王们在外拥兵自重,势力越来越强大,打算 削夺藩王,以巩固皇权,便问计齐泰和黄子澄,经过两人的建议朱允炆决定先从其他的王削起。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齐泰

不过这些藩王是朱元璋亲封,朱允炆又怎么敢随便削夺他们的王位呢?

原来他是凭借着老皇帝临死前在《祖训》里留下的一句话,那句话的白话文意思是如果诸王有不轨之心,新皇帝可以引领天下之力进行讨伐,有了这把尚方宝剑,朱允炆借题发挥,在上台的头一年里。一口气削了五个藩王。

“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

周王成为了朱允炆第一开刀人选,其他有的被囚禁,有一个还自焚而死。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建文初,有告柏反者,帝遣使即讯。柏惧,无以自明,阖宫焚死。谥曰戾。”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影视剧的朱柏

毫无疑问,朱允炆削藩的真正矛头是指向燕王朱棣的,可惜的是这个优柔寡断的皇帝,连“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都不懂,削一些无关紧要的藩王,最终也是起个打草惊蛇的作用,甚至在朱棣起兵造反之后更是说出:“毋使朕负杀叔父之名!”

这模棱两可的命令,让军兵无从下手,也让朱棣多次死里逃生。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燕王攻入南京


公元1399年,随着对诸位藩王的一路削夺,朱允炆的大网越来越向朱棣周围收拢,他派人接管了北平的军政大权,把燕王身边的护卫兵成批调开,安插亲信监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迫感向朱棣头上袭来。

据说,朱棣示弱建文帝,用了一个小花招:装疯

在炎炎夏日里,他围着火炉烤火,连说冷得要命,但这种并不高明的小伎俩,能够骗过朱允炆,以至于这位单纯的皇帝想要放松对朱棣的监视了。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装疯的朱棣

可他哪里知道,朱棣以燕王府的高墙为掩护,正在那里磨刀霍霍呢。

随着朱允炆下旨,削夺朱棣的爵位时。

公元一三九九年七月,朱棣打着奉天靖难,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叛

史称这场战争为“靖难之役”

关键时刻燕王在北平十九年种下的深厚人脉发挥了作用,那些监视燕王府以及守卫北平城门的士兵原本就是朱棣的部下,后者一声振臂高呼,纷纷倒戈,一夜之间整个北平城又回到了朱棣手中。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燕王朱棣

但是北平终究只是一座孤城,得知反叛消息的朱允炆以天子号令天下,围剿燕王。

但是他的祖父却几乎杀光了所有能够带兵打仗的将才,他可以依靠的只有齐泰,黄子澄这样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文官,最明显的例子他居然任命一个叫李景隆的人,率五十万大军北伐。

这个人自幼饱读经典,而事实上也只是一个与赵括马谡一样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物。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李景隆


朱棣抓住李景隆的弱点,扭转战势,反守为攻,朱棣原本取道山东南下,但一看对方布防紧密,抢攻下去只能是消耗战,便马上改变战略,转沿山东和河南的临界线南下,这一路防线空虚。正可直取南京!

建文帝命令一个叫徐辉祖的人带兵前去阻击,这个徐辉祖是大明的开国功臣徐达之子。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徐达像

碰巧的是徐达之女,也就是徐辉祖的妹妹嫁给了朱棣,这样朱棣就成了徐辉祖的妹夫。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徐妙云

这样他们一对姻亲在战场上相见了,他们大战于安徽的齐眉山,结果做妹夫的被打得打败,大胜的朱棣知道自己孤军深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毫不犹豫的决定继续南下!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随着徐辉祖被建文帝调离,他势如破竹,很快便北抵长江,慌乱的建文帝天真的向他的四叔提出“划江而治”

朱棣可不吃这一套,1402年的夏天六月,燕军兵临南京城下,本来以城内二十万大军的资本完全可以抵挡一阵,但没想到的是守城的将士发生了叛变

“一夕朝臣缒城去者四十余人”,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燕军,兵部尚书茹瑺等数十人亦降。此时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永乐十五年(1417年)谷王朱橞声称:“往年我开金川门出建文君,今在邸中。我将为申大义,事发有日矣。

朱棣:少数逆袭成功的藩王

慌乱的建文帝


事已至此,走投无路的建文帝在宫里放了一把火,火焰中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皇帝从此消失在大明王朝之中。

有人建文帝早已被朱棣杀死,火焰中消失只不过是朱棣掩盖其杀死侄子的借口。

也有人说朱允炆通过密道逃离,剃发为僧,远遁海外,朱棣派使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侄儿

但无论结果如何,朱棣踩着他侄儿的尸体登上了皇位,成为了明朝第三代皇帝,年号:永乐

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藩王逆袭成功的例子。

点点关注,不定时更新有趣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