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为何自扩阔帖木儿之后再无良将?朱棣、皇太极都轻松取胜

蒙古自成吉思汗铁木真崛起之后,不断涌现出许多名将良将,像太师木华黎,哲别,兀良哈台,成吉思汗的三狗等,都是一时良将,不仅如此,皇室家族中也不断出现名将良将,像术赤、察合台、拔都、旭烈兀等,都是指挥十几万军队的良将。

在蒙哥时期,蒙哥曾亲征南宋,忽必烈也是东路军总指挥,甚至忽必烈的子孙辈中,武宗海山等都曾在西北指挥战事,也都立过军功,都可以说是称雄一时的名将良将,但是自元末天下起义,出了一个扩阔帖木儿之后,退回漠北的蒙古却再无良将名将了。

蒙古为何自扩阔帖木儿之后再无良将?朱棣、皇太极都轻松取胜

扩阔帖木儿也曾在对明军作战中遭遇惨败,但是逃回漠北之后,却于宣光二年(1372年),在和林设伏,取得了对明军的“和林大捷”,明朝徐达中路军遭伏惨败,损失一万多人,也有说损失数万人的,东路军李文忠遭围惨败,从此之后明军很少再出塞北进攻蒙古了。

这时元朝最后一次大捷,保住了残元的命脉,使得残元又延续了几十年,随后在内乱中被颠覆,成吉思汗的皇室家族几乎被屠杀一空,蒙古又回到了成吉思汗之前的状态,分成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几乎一夜之间又回到史前部落。

蒙古为何自扩阔帖木儿之后再无良将?朱棣、皇太极都轻松取胜

朱棣对残元的认识很清楚,所以他登基之后五次北伐,深入漠北之地,因为蒙古已经没有良将名将指挥大规模的军队作战,只剩下一些游击似的骑兵,很难形成重大合力,所以朱棣不畏艰险,五次亲征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基本上将蒙古驱离漠北,使得明朝边患为之一轻。

到了明末满清时期,虽然林丹汉统一了漠北蒙古,并自称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但是在与皇太极作战中却一败涂地,不仅林丹汗死于逃亡的途中,而且蒙古从此成为满清的附属,满清设立蒙古八旗,将蒙古大小部落都设立为旗,避免了蒙古各部的统一强大,随后蒙古一蹶不振,直至辛亥革命。

蒙古为何自扩阔帖木儿之后再无良将?朱棣、皇太极都轻松取胜

为何蒙古自扩阔帖木儿之后再无良将呢?这里面大概有三个关键的原因,且听笔者娓娓道来,一一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

首先,蒙古的社会组织形式严重倒退,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这些部落首领很难再现蒙古大统一时期的气象,都与蒙古王权或即或离,已经很难再形成大规模的统一的社会组织形式,这样就对兵员构成了最直接的削弱,蒙古已经很难再组织十几万几十万的部队作战,遇到明朝十几万的军队就基本束手无策了。

蒙古为何自扩阔帖木儿之后再无良将?朱棣、皇太极都轻松取胜

分成小规模的骑兵部队,虽然也有很强的战斗力,但是难以形成合力,很难取得决定性毁灭性的对敌打击,在长期作战中,就不得不面对敌军一而再再而三的进攻,明成祖朱棣正是看到蒙古这些情况,所以根本不怕蒙古会有对明军的歼灭战,放心大胆地亲征,而且五次亲征都取得了重大胜利,蒙古军队基本上没有再产生良将的土壤了。

其次,残元北逃之后,失去了元朝大规模的军事技术装备的支持,在武器装备上大倒退,很难再有像成吉思汗时期大规模地攻城略地的武器装备做辅助手段,对敌作战的杀伤力大幅降低,不可能再有歼灭战,所以再好的将领其战功也是有限的,很难取得实质性毁灭性的战果,不能有效杀伤敌人消灭敌人,自然就再无名将良将。

蒙古为何自扩阔帖木儿之后再无良将?朱棣、皇太极都轻松取胜

第三,明朝时期大量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装备,这些技术装备在明朝的南征北战中发挥了很大功效,甚至在明末时期满清也获得了一些火器,这样在武器装备上,一直闭塞于漠北的残元已经落后了几个世纪了,也是无法追赶的,而且明成祖朱棣往往能够调动十几万的兵力,甚至还有骑兵,皇太极也有十几万的兵力,都适宜大军团作战。

而蒙古在大大小小的部落之间,无法集合形成大规模军队,部队杀伤力降低,武器装备落后与敌人,所以只能是一败再败,最后被满清席卷而去,于是蒙古整个民族都从此一蹶不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