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軍戰俘心懷不軌,為何蘇聯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

用戶61402406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的軍民死亡人數約2660萬,其中軍人死亡人數就接近900萬,這900萬人中大多數青年,中年的男性,所以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據統計在二戰結束後,蘇聯的男女比例達到了1:2.7,也就是說如果所有蘇聯男人都能找到老婆,蘇聯仍然會有三分之二的女人嫁不出去。

1945年8月9日,150萬蘇聯軍隊進入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動了進攻,我國軍民也一同對日軍發起了反擊,十天之後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三郎開始和盟軍談判投降,9萬多日軍被擊斃,60多萬日軍被蘇聯俘虜,這些日軍戰俘最後被蘇聯押往西伯利亞,成了蘇聯遠東建設的免費勞動力。

蘇聯人就沒有把戰俘當人看過,這些日本戰俘需要從事非常繁重的工作,並且待遇很不好,各種補給都難以按時供應,就更不要說質量了,西伯利亞天氣嚴寒,日本戰俘在這裡凍死,餓死,累死的很多,在這些戰俘中,表現得比較好的一些,就能和當地的蘇聯人民一起勞作。

蘇聯在二戰之後是非常缺乏勞動力的,而這些日本戰俘正好就能填補這個空缺,他們自然也就會和當地的蘇聯女性接觸,如果對比蘇聯人和日本戰俘,蘇聯姑娘們肯定還是樂意選擇蘇聯人,但是蘇聯男女比例失衡很嚴重,而日本戰俘也是男人,其中有很多人身體素質也不錯,自然就會得到蘇聯女性的歡心,時間久了也就搞到一起了。

這種算是互相有好感的,而前面說到日本戰俘的待遇很差,所以就有一些日本戰俘,為了得到更好的待遇,有意的去勾搭蘇聯女性的。雖然不說生活水平能得到多大的提高,至少不太容易被餓死,凍死了。

當蘇聯政府知道一些日本戰俘和蘇聯姑娘們好上了,最開始的反應是拒絕的,但是又沒有辦法填補那些嫁不出去的蘇聯姑娘們的空虛,所以也只能放寬了一些政策,就比如要日本戰犯政治覺悟好,沒有犯過什麼錯,加入蘇共,管理戰俘的這些蘇聯同志沒有意見,在經過漫長的審核才能和蘇聯姑娘們結婚。

後來日本政府和蘇聯多次談判,到了1956年最後一批日本戰俘被遣返回國,60多萬的日本戰俘,活著回到日本的只有45萬,15萬日本戰俘死在了蘇聯,所以那些能和蘇聯女性結婚的日本戰俘是非常幸運的。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二戰時期在蘇聯做苦工的日本戰俘,大概有兩種和蘇聯女人發生親密關係的機會:一種是被動討好蘇聯大媽,另一種就是蘇聯姑娘主動,他們談起了戀愛。

日本戰俘和蘇聯寡婦

日軍戰俘到達西伯利亞的第一年日子非常痛苦。每天都要從事著各種繁重的體力活,而過得卻是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生活。

西伯利亞的天氣非常冷,一般晚上都有零下二三十度,簡陋的窩棚根本擋不住寒風,有好多戰俘第二天一早被凍成了冰人。

生活艱苦不說,戰俘營的生活也非常枯燥、煩悶,每天就是吃飯、幹活、睡覺。唯一的樂趣就是能看到挺著大胸、踢著正步的蘇聯寡婦。

戰俘們就是靠著各種想入非非,打發著無聊的日子。當然寡婦們也很熱情,因為當時蘇聯實在太缺男人。


二戰讓蘇聯的男女比例失調至1:2.7,這就意味著3個女人中有近2個女人一生都得獨守空房,飢渴在所難免。

但戰俘營的女管理人員基本都是年紀大、結過婚的,所以資源匱乏的蘇聯小夥子,她們一般都沒有機會了,於是她們盯上了這些年輕力壯的日本戰俘。

但並不是所有戰俘都那麼幸運,每個月的體檢大媽們會留意身強力壯的小夥子。

一旦有獨處的機會,那麵包、保暖的衣服就都有了,“病假”也會多起來。不過有個前提條件是,你得有招架大媽們的能力,蘇聯大媽的身材和體力可不是蓋的。


戰俘和蘇聯姑娘的愛情

如果在戰俘營表現很好,戰俘們就會被送到勞改營。所謂勞改營大多是和當地村民一起幹活,生活待遇也好了很多。

能到勞改營的都是勤奮、政治覺悟高的,有些後來還加入了蘇共。這些戰俘也有工錢,所以頗受單身的蘇聯姑娘青睞。

2005年俄羅斯上演了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戲劇,故事女主人翁伊達在村裡幼兒園做廚師,她剛被丈夫拋棄,心情糟透了。

不久幼兒園來了一名送水工人,是一個叫二木的日本戰俘。二木很勤勞,為人熱情,最重要的是對女性很體貼。

伊達不知不覺愛上了他,並主動開始追求二木,一對乾柴烈火很快就同居了,後來還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不過他們的幸福生活並沒有維持多久。蘇聯和日本關係改善後,日本戰俘們都要被遣送回國。二木不捨得離開妻子和女兒,於是申請加入蘇聯國籍。

當時蘇聯確實有允許戰俘申請居留權的規定,到條件非常苛刻。首先要經過長期審查,還要徵求勞改營管理層及附近村民的意見。

其次,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必須提交過加入蘇共的申請,或已經是蘇共成員。而二木並不符合這一條件,所以只能接受被遣送回國。

總的來說,二戰時期日本戰俘和蘇聯姑娘發生愛情的例子很多,但真正能留在蘇聯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像伊達一樣獨自帶著孩子在蘇聯過著被歧視的生活。



花木童說史


二戰,蘇聯損失了2700萬人口,戰前全國約五六千萬的成年男子,戰後只剩下不到2千萬身體健全的,蘇聯男女比例達到了1:2.7。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女性較少的西伯利亞地區,在政府主導的集體農莊裡,一個四肢健全的蘇聯小夥子被幾個蘇聯姑娘追求是很正常的事情,若在歐洲本部,年輕的男性更受廣大女性青睞。

從這個角度也不難理解蘇聯對德國以及德軍戰俘的報復為什麼那麼狠,俄羅斯民族這幾百年,可沒吃過這麼大的虧,自然得把德三(第三帝國)往死裡整。

同樣,戰後急需經濟的恢復和國家的重建,國內男丁不足,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的戰俘正好過來“幫忙”下。

日軍戰俘主要來源於1945年8月對日宣戰後收拾的關東軍戰俘,二戰後,被蘇軍押送到西伯利亞等地的日軍戰俘保守估計在60萬以上。

西伯利亞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天寒地凍、物資不足,但是生產建設的強度很高,至少有一半的日軍戰俘都死在了西伯利亞,能最終順利回國的日軍戰俘不過20多萬,他們從1948年到1956年期間陸續被蘇聯遣返回國。

當然,這些日軍戰俘畢竟是男人,裡面也有不少身材健碩、素質較好、比較符合蘇聯姑娘審美觀的人,比如一些日本軍官,就比較討蘇聯姑娘歡心,慢慢地不少蘇聯姑娘就和一些日軍戰俘扯上了關係。

而為了獲得更多的麵包、更好的待遇,不少日軍戰俘也不顧一切地追求能接近的一切蘇聯女性,包括看守他們的蘇聯女兵等等。

一段時間後,蘇軍上層發現,一些蘇聯姑娘居然和日軍戰俘搞在了一起,簡直無法無天。

蘇軍先嚴令禁止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甚至開除了一些蘇聯人的黨籍和工作,但是慾望這事兒是根本控制不住的,蘇聯官方又造不住更多的男人來滿足蘇聯女性的要求,一度只能乾瞪眼。

最後,蘇聯官方索性開放了禁令,對於那些已經“皈依”蘇聯信仰的“新日本人”,蘇聯認為他們是可靠的“革命同志”,允許他們可以和交往的蘇聯女性結婚,其中一部分在以後甚至被允許定居在蘇聯,成為日裔蘇聯人。

總之,最終能成為“幸運兒”的日軍戰俘其實寥寥無幾,在偌大的哈薩克地區,也只有19名日軍戰俘經過重重考察後,才被批准和蘇聯女性結婚並獲准加入蘇聯國籍。

當然,這個待遇德軍戰俘是不可能獲得的,畢竟,他們在蘇聯人眼裡都是惡魔,是造成蘇聯災難的罪魁禍首。例如德軍戰俘馬克西,他後來被打發回民主德國,不過在蘇聯時期他和一名蘇聯女性好上了,於是,回到德國的他不甘寂寞,他給蘇聯官方寫信,要求加入蘇聯國籍,並和那個女子結婚,結果,他馬上被蘇聯通知東德政府抓了起來,那個蘇聯姑娘也被監視起來。

相對那些長眠西伯利亞的同胞,這些日軍戰俘還是很幸運了。


雲中史記


主要原因是蘇聯和日本沒有深仇大恨。

二戰期間蘇聯和日本只打了兩仗,都不是在蘇聯本土打的,而且蘇聯人都打贏了。

所以蘇聯人最多看不起日本,但是不會仇視日本。

蘇聯對於德軍戰俘就完全是另一種態度了,還想和當地女性結婚?做夢去吧。


次要原因是在二戰中蘇聯人口損失過多。

蘇聯軍民為了抵禦德軍入侵,付出了十分慘重的代價。1923年出生的蘇聯男性在蘇德戰爭爆發那年正好18歲,有8成在戰爭中死去。

慘烈的戰爭幾乎打光了蘇聯一整代年輕人,在戰後蘇聯人口結構出現了很大問題,中青年斷層,且女多男少。

為了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所以蘇聯把幾十萬日本戰俘帶到西伯利亞充苦力。

日本戰俘和蘇聯女性結婚,一來有助於恢復人口,二來可以安撫一部分飢渴的女性,對經濟、對社會都是有好處的。


不過能贏取蘇聯美女,走上人生巔峰的日本戰俘終究還是少數。畢竟滿足生理需求是一回事,結婚生子是另一回事。他們的形象很難符合蘇聯女性的審美,再加上要得到蘇聯政府的認可還要通過一系列考核。所以大多數日本戰俘的結局還是客死他鄉,也算是罪有應得了。


劍起紅休


趣談答案: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蘇聯同意當地女性和戰俘結婚,但是蘇聯對這方面不太在意。

日本的零抵抗,抵消了蘇聯的憂慮

當然我們說日本零抵抗其實是不負責任的,日本也抵抗了很長一段時間,只不過相對於蘇聯來說,日本的抵抗幾乎為零。

因為日本就如同一個小犀牛一樣,怎樣的都沒有打過這隻大象,大象一個勁把他往地下按,日本也就投降了。

從這方面看,日本和蘇聯之間的對抗並沒有給蘇聯帶來較大的損失,所以蘇聯對於日本也一直處於愛答不理的狀態,只是把他們的戰俘統統押送到了蘇聯境內。

在押送戰俘的時候,對於日本的戰俘並沒有出現過多虐待,也沒有對他們進行非人道的摧殘。

而這一切主要源於日本實在是提不起蘇聯的興趣,也提不高蘇聯的警惕,畢竟日本和蘇聯的戰役過程中日本失敗的太快了。

蘇聯的大糾結

其實蘇聯對於日本戰俘一直處在一個模稜兩可的狀態,他們上哪去怎麼去和蘇聯都沒有太大的關係,蘇聯對待日本戰俘也是比較曖昧。

但是這樣的一個曖昧,在一個時間端口到徹底告一段落,因為蘇聯出現了內部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如果講的話會有很多的課講的,如果我們用一個最為恰當的例子來說,那就是蘇聯他們自身的糧食已經養不起蘇聯的所有百姓了。

這個時候如果指望著蘇聯依舊照顧日本戰俘,每個月給他們發放固定的錢財,哪怕讓自己的子民填不飽肚子,也要讓日本戰俘填飽肚子,實在是不太現實。

所以蘇聯靈機一動,反正他們都是戰俘了,既然戰俘那就得聽從指揮,統一調度,乾脆把他們安排在西伯利亞,讓他們努力勞動去吧。

就這樣蘇聯直接把日本戰俘統統趕到了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的大寒冷大極端天氣之下,日本戰俘死傷總人數超過了5萬人。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消息和新聞,慢慢的演變出蘇聯霍霍日本戰俘或者說虐待日本戰俘,其實蘇聯也是出於無奈,畢竟自己連飯都吃不起了,總不能把飯省下來給你們吃吧。

最終的結果

戰俘在蘇聯飽受摧殘之後,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爭取讓自己活下去,然後再通過日本和蘇聯方面的多方交涉,最終戰俘全都回到了家。

而戰俘回到家的時候,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拖家帶口情況,所以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蘇聯女子和日本男俘虜進行聯姻的情況少之又少。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出發,那就是蘇聯並沒有限制日本政府和當地女子搞某種曖昧關係,但是西伯利亞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100公里之內也不一定能出現一個人。

所以日本戰俘即便想和蘇聯姑娘搞某些曖昧關係也搞不了,畢竟地廣人稀,就已經限制住了這個板塊。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挖土豆的鬼子

簡單點說這種事兒連鋼鐵慈父先生都管不了,整個衛國戰爭期間蘇聯失去了太多的成年人口,尤其是男性,剩下的姑娘自謀出路又不礙著誰。而且事實上最終正常和蘇聯女性結婚且留在那裡的鬼子不算多。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通過技術性宣戰突然對東北的鬼子發起了進攻,150萬人組成的鋼鐵洪流把關東軍給打的哭爹叫娘,到了8月15日裕仁添黃宣佈投降後,大量日軍開始向蘇軍繳械。

之後心狠手辣的蘇維埃巨熊就把這批可憐的鬼子拉去西伯利亞挖土豆,這一挖就是十多年,到了1956年才陸續把他們放回國。只不過古拉格大酒店豈是浪得虛名?進去60多萬鬼子,回去就剩下47萬多了。

挖土豆也有陰謀

其實關於蘇聯抓這個鬼子挖土豆的原因有很多種說法,比較正常的一種是蘇聯戰後勞動力短缺,需要這些人幹活,就乾脆違反國家法把他們當苦力了。鬼子那邊還有兩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

第一種叫陸軍出賣論,大義是認為當時關東軍軍部在和蘇聯協商投降的時候犯賤了,對熊式巨根充滿敬畏的關東軍司令主動和蘇聯簽訂了一份保密協議,讓蘇聯爸爸帶這幫毫無戰鬥力的廢宅去勞動改造。有個叫寶坂昌保的鬼子作家一直堅持這個觀點。

第二種叫北海道價格論,說的是根據《雅爾塔協議》蘇軍應該佔領北海道的,但因為鬼子投降太快而沒實際佔領。於是斯大林要求杜魯門履行協議,而杜魯門就用那60多萬戰俘換北海道了。

挖土豆真相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吧,反正那60多萬鬼子被勞動改造的夠嗆,他們其實並沒有全在西伯利亞勞改,是分佈在蘇聯5個主要的勞動營裡。只不過西伯利亞那批人被虐的太慘,所以才印象深刻,自稱西伯利亞拘留。

而他們從事的工作也不是單一的挖土豆,這幫孫子需要幹很多活兒,去樹林裡伐木、在營地蓋房子、修建鐵路、在礦山採礦、甚至還有去工廠生產的,故此在工作過程中他們不可避免的和蘇聯人打交道。

打交道的過程中這群鬼子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跪舔本能,給看守人員畫肖像、幫著烤大皮靴什麼的都幹了,而且還努力的學習了很多俄語,以便可以跟蘇聯爸爸交流,據被遣返的戰俘回憶,他們最早學會的是一個叫“蘇卡不列”的單詞,蘇聯爸爸經常對他們說......

結婚的真相

之前也說了蘇聯當時處於女多男少狀態,故此很多工作女性也會參與,比如對營地的關係,比如和鬼子戰俘一起勞動。據回來的鬼子回憶,蘇聯女性對待他們相對友善一些,於是這幫不要臉的傢伙學會第二個俄語單詞“Миссис”(夫人)。

在一起的日子久了,難免就會發生一點超友誼關係,雖然回國的鬼子都說毛妹又肥又壯,但總有撞擊出愛情火花的。最終在大遣返的時候,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州有50名左右的鬼子與當地女性結婚,留在了蘇聯。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州屬於相對沒太多政治敏感的地區,允許鬼子和毛妹結婚,但西伯利亞就沒那麼幸福了,遣返時有約500名鬼子“失蹤”了。失蹤不肯回國的鬼子後來大多以破壞罪被抓進了監獄,斯大林死後他們才被特赦,也就留在了那裡。


總結起來吧,嚴格來說蘇聯並沒有特別允許或者特別不允許鬼子戰俘和當地女性結婚,事實上多數鬼子也屬於提上褲子就忘的角色,真正因結婚留下的應該不足1000人,沒啥特別討論的必要。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大家都知道二戰是有史以來參戰和參加人數最多的戰役,據統計參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和地區多達61個。二戰對世界的影響是深遠的,當時作為軍隊主力的男性大量死亡,導致了世界上的男女比例一度失調。


前蘇聯是二戰最主要參與國之一,二戰期間前蘇聯的參戰兵力一度達到了2200萬人,這其中男性軍人佔了95%以上,因此也導致了在戰爭結束後,蘇聯戰死男兵數量多達880萬。男兵大量的戰死使得蘇聯的有效勞動力大量缺失,戰後的恢復極為緩慢。據說當時蘇聯國內女性的人口是男性的3倍,再扣掉年老的和年幼的男性,可以說一半以上的女性都是寂寞孤單人!

於是乎,很多蘇聯女性把目光投向了戰俘。日本作為二戰的主要戰敗國,投降之時有幾十萬的戰俘被拉往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做苦力。由於二戰時期日本軍隊,對蘇聯的侵略才剛剛開始不久,並沒有對蘇聯有過大規模的殺戮,蘇聯女性對於日本戰俘也沒有太深的仇恨。很自然的,深陷牢籠的日本戰俘和蘇聯寂寞女性就有了發展跨國友誼的動機,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前蘇聯政府是嚴禁蘇聯女性和戰俘有親密關係的,但是法律再大,也大不過人性,最後越來越多的蘇聯婦女冒著丟掉工作的危險,與戰俘進行同居。無奈之下蘇聯當局只好放開政策,允許一小部分蘇聯女性與日本戰俘結婚。可以說蘇聯女性與日本戰俘之間是因為需求關係才慢慢產生了愛情。

戰爭的殘酷讓蘇聯女性們飽受孤獨的折磨,而這些日本男俘虜則是她們的一道曙光,不僅溫暖了她們的生活,也為蘇聯的戰後重建提供不小的幫助。這是極為人道和互惠互利的好政策,為雙方都解決了的問題。


彈指千年


這個跟蘇聯當時所處國內環境有巨大的關係,蘇德戰爭期間,蘇聯損失大量的青壯年男性勞動力,在二戰中蘇聯損失近3000w多軍人,蘇聯國內可謂是勞動力短缺,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國內大量經濟都是婦女、老人在維持,蘇聯未來需要大量勞動力維持蘇聯日後經濟發展。當然還有其他歷史因素決定,就算是在二戰時期日軍戰俘心懷不軌,蘇聯也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小姐姐下面給大家盤點下。


讓我們視野迴歸到1941年到1945年的蘇德戰場,在蘇德戰爭時期,蘇聯總人口不到2億,在德軍攻入蘇聯境內,蘇聯由於沒有做備戰準備,蘇聯在戰爭前幾周損失大量軍人,4年的蘇德戰爭,蘇聯被俘虜軍人將近500多萬,在戰爭中傷亡的人口2600多萬,蘇德之間許多次會戰都是超過百萬士兵。

由於戰爭殘酷,大量軍人陣亡,例如: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斯克戰役、莫斯科戰役結果都是雙方士兵超過百萬傷亡。當時蘇聯國內的農業、工業都是由婦女、兒童、老年人在支撐。成年男性勞動力基本參軍服役。蘇德戰爭消耗了蘇聯巨量成年男性人口,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蘇聯為了彌補本國勞動力短缺,不得不徵用戰俘,同意戰俘與蘇聯當地女性結婚促進人口恢復,當然,無論是前蘇聯,還是如今俄羅斯,想要與蘇聯當地女性結婚,必須加入前蘇聯國籍,成為蘇聯人口,敷衍後代小孩也必須是蘇聯國籍。

另外一方面,由於蘇聯地大物博,蘇聯國土面積達到2200多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蘇聯人口當時在二戰中不到2億人口,人口密度平均12人,可謂是地廣人稀,尤其是蘇聯遠東地區基本常年屬於原始地區。

在蘇德戰爭時期,蘇聯在歐洲國土淪陷,蘇聯大量工廠搬遷到西比利亞地區,需要勞動力進行開發。找一組典型歷史證據,戰後,蘇聯俘獲60多萬日本關東軍,蘇聯把這批戰俘全部押往西伯利亞進行開發建設,投降德國俘虜也全部押往蘇聯遠東地區進行建設開發。

在蘇德戰爭期間,蘇聯遠東還有百萬日本關東軍虎視眈眈遠東,這無疑加劇蘇軍在遠東軍隊防守,蘇聯國內勞動力本來就不足,在特殊戰爭時期,蘇聯當局不得不同意蘇聯當地女性與日本戰俘結婚來此增加勞動力。


特殊歷史時期,造就蘇聯不得不同意本國當地女性跟日軍戰俘結婚。


小姐姐講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將他們在中國東北地區俘虜的60萬關東軍全部調集到西伯利亞寒冷的戰俘營中。這些日本軍人在寒冷的地區幹著重活,對於他們來說,每天最幸福的事情無非是在休息時間可以見到蘇聯女人了。時間一長,有些日本人就和蘇聯女人在一起生活和生孩子。這些日本人明明是蘇聯的戰俘,蘇聯人為什麼要讓他們在一起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首先,大部分並沒有蘇聯官方承認的結婚證明】

在西伯利亞戰俘營的這些日本人有些有著非常高的政治覺悟以及改過自新的態度,有些人被調出了戰俘營到了勞工營,還有一些表現非常突出的日本戰俘還加入了蘇共。但是無論是那一種日本戰俘和蘇聯女人生活在一起後都沒有取得蘇聯的正式官方結婚證明,也就是說蘇聯並沒有認為他們生活在一起就是結了婚的。

蘇聯與日本的關係轉暖之後,很大一部分人都被遣送回國,包括那些在西伯利亞地區與蘇聯女人生了孩子的日本戰俘。既然他們都和當地女性生了孩子還是被遣送回了日本,也就是說蘇聯其實並不承認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合法的。

【蘇聯為什麼要容忍日本戰俘和蘇聯女性在一起?】

一:為了維持穩定。

蘇聯在“衛國戰爭”期間犧牲了不少優秀的戰士,這些人留下的遺孀也有一定的規模。後方西伯利亞地區原本就人煙稀少,經過“衛國戰爭”這一折騰,人就更少了。為了讓這些地區人口分佈更加平衡,促進西伯利亞地區的穩定,在缺少蘇聯男子的情況下,蘇聯也就默認蘇聯女性和日本戰俘待在一塊了。



二:為了發展。

西伯利亞本就非常貧瘠,人多地廣,難以開發。再加上西伯利亞礦產資源又很豐富,不開發一下感覺對不起自己。蘇聯此時便面臨著想開發西伯利亞地區,但是又沒有勞動力的尷尬境地。正好二戰結束一下子拉了60萬戰俘來到西伯利亞地區。為了能夠讓這些戰俘參加蘇聯的社會發展,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這些人身上的吃苦的品質,蘇聯便讓這些人瘋狂的參加西伯利亞的礦產開發計劃。

但是這個地方又冷的要死,各種生活條件極差。為了保證勞動力,蘇聯對於這些日本戰俘和蘇聯女人生活在一起的情況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總結】

當年那60萬戰俘有不少人和當地的蘇聯女性生活在一起,也生下了不少的孩子。但是因為蘇聯政府對他們生活在一起採取的不承認,不行動的態度,導致了許多日本戰俘被牽制遣送回日本。蘇聯這些地區也留下了許多的日本與蘇聯的混血兒。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先說下,第一日軍戰俘心懷不軌,顯然在西伯利亞這個“活死人之地”是為了活下去,第二蘇聯根本沒有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


讓我們回到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沒想到所謂的關東軍都是紙老虎,結果20天時間,蘇聯就俘虜了59.4萬的日本關東軍戰俘。

這些稀缺的男性勞動力,絕大部分被押送到了西伯利亞開礦去了;剩下一小部分被押送到哈薩克地區以及頓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幹苦力。

不過日本人的天性決定了他的服從,據蘇聯的書籍記載,日本的戰俘十分順從,在戰俘營中除了自殺之外,基本不會出亂子,平時幹活很賣命,也從不逃跑。到1947年蘇聯開始遣返戰俘,1950年3月,蘇聯共計遣返了37萬戰俘,也就是說這些人活了下來。

而同為戰俘的德國人卻沒有這樣的待遇,蘇聯二戰期間俘虜了大概310萬德國戰俘,到1955年統計,只有90萬人活下來。


而當時蘇聯的現狀是,戰爭的殘酷造成了蘇聯的男集體農莊的男女比例達到1:2.7,大量的已婚女性變成了寡婦,女性也變成了看管這些戰俘的主要力量。而在西伯利亞,蘇聯看守的樂觀男女比例是3比7。

結果可想而知,這些蘇聯大媽們和戰俘走到了一起,蘇聯當局發現了這個問題的時候,立刻禁止了此類行為,蘇聯內務部屢次發佈命令,禁止與日本戰俘交往,一旦被發現會被開除黨籍或者解除工作,並且“雙開”過很多案例,但是根本剎不住車了,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不管了。

其中還有極少數日本戰俘通過重重審查之後,加入了蘇聯國籍,和蘇聯大媽結婚,這個比例在萬分之一。例如蜂谷彌三郎和克拉夫季婭·諾維科娃的悲劇,還寫成了《為戰爭而哭泣的兩個老婆》一書。

其中還有個真實的故事,蘇聯的勃日涅科夫帶走了9個日本女戰俘躲進深山裡,過起幸福生活,19年間9個日本媳婦給他生了73個孩子。一直到1964年,因為人實在太多,吃不飽飯了,才主動下山向警察局投案自首。


所以,戰爭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只有痛苦,和平真的無比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