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你知道的王牌軍隊有哪些?

史學達人


龍叔就來說說近代史的幾支王牌軍。

1、西北野戰軍西北野戰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簡稱第一野戰軍)的前身,是中國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由抗日戰爭末期晉綏解放區和陝甘寧解放區的八路軍和地方武裝發展起來的。

1947年3月20日,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習仲勳任副政治委員的西北野戰兵團正式成立。西北野戰兵團由陝甘寧野戰集團軍改編而成,同年7月31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

西北野戰兵團勝利完成了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總部和人民群眾安全撤離延安的任務。西北野戰兵團以2萬餘人的兵力,在糧食、彈藥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連續進行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3次戰役,殲國民黨軍3個旅及地方團隊一部共1.4萬人。經過這三次戰役,初步穩定了西北戰局。

1950年4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第一野戰軍和兵團番號撤銷,所屬部隊歸西北軍區建制。

2、中原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它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129師及地方部隊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

在1949年1月15日之前中央沒有更改番號時,全稱為中原野戰軍,後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第二野戰軍共殲滅國民黨軍200餘萬人,其中投誠、俘虜 160 餘萬人。在戰鬥中,第二野戰軍官兵犧牲3.7萬餘人,其中團以上幹部200人。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50年5月,根據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第二野戰軍併入西南軍區,取消兵團和野戰軍機構。

3、華東野戰軍


華東野戰軍,是在1947年1月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在華中的新四軍大部及其後成立的華中野戰軍和山東的八路軍一部及其後成立的山東野戰軍為基礎組建的。

由陳毅任司令員兼政委和前委書記,粟裕任副司令員,譚震林任副政委,陳士榘任參謀長。1949年,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

1948年,濟南戰役、淮海戰役中,華東和中原兩大軍傷亡13餘萬人,殲滅敵軍55.5萬餘人,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為我軍渡江和解放江南大地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1950年1月3日,中央軍委決定撤銷第三野戰軍第30和第35軍番號,其成員撥歸華東海軍建制。8月,撤銷第二野戰軍前委,組成新的華東軍區黨委,以陳毅為第一書記,粟裕為第二書記,唐亮為第三書記。野戰軍部隊全部歸華東軍區領導。11月, 以第29和第32軍軍部組建為鐵道公安司令部。

4、東北野戰軍東北野戰軍,是由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後進軍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後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此軍隊有很多“猛將怪才”,比如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肖勁光、黃克誠、黃永勝、鄧華、譚政、李天佑、呂正操、陳伯鈞、洪學智等。

總司令兼政委林彪,參謀長劉亞樓、伍修權。副總司令呂正操、肖勁光、黃克誠、周保中,副政委羅榮桓、高崗、彭真、陳雲、李富春。

1947年12月15日至1948年3月15 日,東北野戰軍冒著零下30℃的嚴寒,發動了為期90天的冬季攻勢作戰,殲滅國民黨軍15.6萬餘人,收復城市18座,將國民黨軍壓縮於長春、瀋陽、錦州等幾處互相不能聯繫的孤立地內,東北解放區的面積擴大到全東北的97%,解放區人口占東北的86%,為全殲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奠定了基礎。

1949年,第四野戰軍領導機關與中原軍區領導機關合並,組成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領導機關。同年12月,華中軍區正式改名為中南軍區。1955年4月,中南軍區奉命改稱廣州軍區,第四野戰軍番號撤銷,部隊歸廣州軍區指揮。


龍叔話歷史


說到王牌部隊,不得不提我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的10大王牌縱隊。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共有50多個縱隊,分屬四大野戰軍(另外還有一些特種兵縱隊、炮兵縱隊、鐵道縱隊等),其中湧現出無數能打硬仗的強悍之師,下面是我心目中的10大王牌縱隊(一野1個,二野2個,三野3個,四野4個,如此勻稱),排名不分先後,歡迎補充討論。


1、一野(西北野戰軍)一縱,司令:張宗遜上將

一野司令員由解放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兼任,主要任務是保衛中央,地處西北,打仗少,裝備差,知名度和戰績不那麼突出,但一野副司令張宗遜率領的一縱戰鬥力剽悍,尤其一縱主力358旅,乃一野三大主力旅之一,戰鬥力極其強悍,面對蔣介石愛將、有“西北王”之稱的胡宗南統領的國軍主力,在陝北三戰三捷,解放戰爭期間,累計消滅國軍10萬餘人,後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號稱“天下第一軍”,足見其地位之高。

2、二野(中原野戰軍)四縱,司令:陳賡大將

二野司令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合稱“劉鄧大軍”,戰鬥力強,功勳卓著,有2個縱隊足以名列十大縱隊,其中四縱司令陳賡是十大縱隊司令中唯一一個大將軍銜。

臨浮戰役中,四縱全殲國民黨“天下第一旅”,活捉中將旅長黃正誠,一戰震驚天下,僅次於三野全殲整編74師,因為該旅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全副美式裝備,曾是蔣委員長的警衛部隊,人稱“蔣家御林軍”,第一任旅長由蔣介石首席心腹愛將胡宗南擔任。淮海戰役中,四縱為殲滅黃維兵團立下頭功。四縱在二野中殲敵數量第一、戰功第一,誰敢不服?就連被俘的黃維聽說對手是陳賡四縱,也立刻心服口服。

3、二野(中原野戰軍)六縱,司令:王近山中將

王近山打仗特別猛,號稱“王瘋子”,他率領的六縱完美髮揮這一特點,以敢打惡仗、硬仗著稱。定陶戰役中,王近山立下軍令狀,“我們6縱堅決打!打得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剩一個團我當團長!剩一個連我當連長!全縱打光,我們對得起黨,對得起哺育我們的太行山父老鄉親!”六縱在二野中堪稱鐵血第一、戰鬥力第一,令敵軍威風喪膽。

二野領導鄧小平同志曾說:“二野在解放戰爭中誰的功勞最大?是王近山同志,許多艱苦的戰鬥,最後都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

4、三野(華東野戰軍)一縱,司令:葉飛上將

三野司令兼政委陳毅,副司令粟裕,麾下猛將如雲,每個縱隊都是戰力強悍,至少有3個縱隊可列入十大縱隊,若非名額有限,本可更多。

葉飛是最獨特的開國上將,因為他生於菲律賓,卻在中國打仗,是惟一擁有雙重國籍的將軍。解放戰爭中,葉飛率領的三野一縱以“跑得、餓得、打得”著稱,可見部隊特點是善於在不利局面下打硬仗。一縱獨木支撐,鉗制5萬多國軍,為殲李仙洲集團立下首功;孟良崮戰役,一縱同時與國軍三大王牌部隊作戰,一面死頂整編25師,一面阻擊整編65師,一面參與圍殲整編74師,以一敵三,渾身是膽,表現極度極其強悍,堪稱三野頭號王牌。

5、三野(華東野戰軍)四縱,司令:陶勇中將

四縱司令陶勇,號稱“拼命三郎”,既有張飛之勇,又有關羽之威,所部四縱是三野中最擅長打硬仗、惡仗的部隊。解放戰爭中,四縱參與蘇中、萊蕪、孟良崮、豫東、濟南和淮海等戰役,打滿了華野所有大戰,堪稱“百戰雄師”,且無不是攻堅主力。淮海戰役中,四縱是我軍參戰部隊中殲敵數量最多的縱隊;渡江作戰前,敢於炮擊英國佬的遠東艦隊,大長國人志氣,足見作風之硬。

6、三野(華東野戰軍)九縱,司令:許世友上將

解放軍向來不乏猛將,但許世友的猛全軍當屬第一。他率領的華野九縱如同其本人勇不可當,能征善戰。孟良崮戰役中,九縱參與圍殲整編74師,號稱“五把尖刀”之一。

九縱最高光表現是濟南戰役中,許世友任攻城總指揮,九縱由副攻變身主攻,攻破濟南城,活捉國軍王牌、陸軍上將王耀武。淮海戰役中,參與圍殲黃百韜兵團和杜聿明集團,殲敵數量排全軍第二,僅次於四縱。

7、四野(東北野戰軍)一縱,司令:李天佑上將

四野司令林彪,政委羅榮桓,麾下將星如雲,所屬縱隊個個如狼似虎,以一當十,在四大野戰軍中戰鬥力當屬第一,有4支縱隊入選十大縱隊,應該不會有太大疑問。

四野一縱是林彪紅一軍團的老底子,司令李天佑是林彪麾下頭號愛將,深通林彪軍事思想和戰術理念,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四戰四平,一縱都立下卓著功勳。遼瀋戰役時,一縱作為總預備隊,成為穩定軍心的定盤星;東北南下後後,1縱一直打到雲南邊境,是東野爪子伸的最遠的部隊,改編38軍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打出“萬歲軍”的美名,名頭不下一野一縱的“天下第一軍”。

8、四野(東北野戰軍)二縱,司令:劉震上將

劉震的名頭似乎不如前面幾位,但他率領的二縱論在解放戰爭的表現要強於一縱,不僅在四野中殲敵數量最多,堪稱四野頭號王牌,就是放在四大野戰軍中也敢稱最強悍的縱隊。二縱所部第五師,師長鍾偉少將,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被譽為“四野頭等主力師”。二縱最擅長打大仗、硬仗、惡仗,縱橫白山黑水,從未遭遇敗績,是林彪最信任最倚靠的部隊,每逢戰役特別是硬仗必用二縱,幾乎無戰不予,從關外的錦州,一直打到廣西鎮南關。

9、四野(東北野戰軍)三縱,司令:韓先楚上將

三縱司令韓先楚上將,膽大包天,能謀善斷,有“旋風司令”之稱。東北戰場上,韓先楚率領的三縱堅守南滿,為扭轉東北戰場形勢立下首功;其後縱橫南北,足跡遍東北大地,因行動迅猛,所向披靡,讓國軍吃盡苦頭,被杜聿明等國軍高級將領稱為“旋風部隊”;遼瀋戰役攻打錦州,打垮廖耀湘兵團,活捉廖耀湘本人;改編成40軍後,在韓先楚率領下,為解放海南島立下首功。

10、四野(東北野戰軍)六縱,司令:黃永勝上將

四野六縱與一縱、二縱並稱“東野三隻虎”,縱隊司令黃永勝是林彪心腹愛將,打仗勇猛不在許世友之下,大兵團作戰指揮和韓先楚不相上下。下轄3個師中2個師名頭響噹噹,16師前身是葉挺獨立團、朱毛紅4軍,野戰軍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17師是四野攻堅力量最強的部隊,有“攻堅老虎”之稱,四平、錦州、天津攻堅戰中,均擔綱攻城主力,攻無不克。

除上述10大王牌縱隊外,二野陳錫聯的三縱、二野王近山的六縱、三野王必成的六縱、四野吳克華的四縱等也都是實力響噹噹,差距只在毫釐之間。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有網友問:歷史上有哪些王牌部隊? 我們就來說說解放軍四野八大王牌師。當年評選的四野八大主力師,第一名就是第112師,評價是,作風勇敢頑強,執行命令非常堅決。戰鬥經驗豐富,連續作戰能力很強,無論,野戰,還是攻擊,防禦都俱佳。

第113師,這個部隊富於朝氣,執行命令堅決,經得住傷亡。攻防兼備,戰功顯赫。是四野頭等主力師。第115師,善於野戰和攻堅,戰鬥積極性非常高,戰鬥作用勇敢,是四野頭等主力師。

第116師,能猛打、猛衝、猛追、三猛著稱。善於運動野戰,攻擊力亦很頑強,是四野頭等主力師。第118師,部隊作風強悍,進攻、防禦、攻堅、野戰兼備,突擊力強大,有暴風雨部隊的美稱,部隊戰鬥力超強,是四野頭等主力師。

第121師,作風硬朗強悍,技、戰術全面,在攻防作戰中表現出較高的技戰術水平,部隊戰鬥力超強,是四野頭等主力師。

第127師,當時的評語是,戰鬥作用勇猛果敢,連續作戰能力很強,尤其善於野戰條件下的攻防作戰,戰鬥士氣旺盛,能打,也敢打大戰,惡仗和血戰。是全軍戰鬥力最強的幾個主力師之一。

第128師,城市攻堅戰的縱深作戰戰術水平高超,首創了“四組一隊”、一個營包打一條街等戰術原則。參加了四野的歷次大規模城市攻堅戰役,有“攻堅老虎”的美名,部隊戰鬥力超強,是四野頭等主力師。


深度軍事


八路軍第129師,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主力部隊。由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倪志亮任參謀長,張浩任政委,1938年1月,鄧小平 任政委。

129師下轄:第385、第386旅及教導團和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輜重營、騎兵營等,全師共1.3萬餘人。第385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轄第769、第770團;第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轄第771、第772團。

在抗戰中,129師先後組織了陽明堡、神頭嶺、響堂鋪、七亙村等戰鬥。1937年10月19日,夜襲日軍明堡機場,經過1小時激戰,殲滅日軍100餘人,擊毀擊傷飛機24架。神頭嶺伏擊戰,129師以傷亡240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1500餘人,,繳獲長短槍550餘支和騾馬600餘匹。響堂鋪線鬥,斃傷日軍森木少佐以下400餘人,將180輛汽車全部焚燬,繳獲追擊炮4門、各種槍130餘支(挺)。在抗日戰爭中,第129師殲滅日偽軍達42萬餘人,解放縣城80餘座,創建了晉冀魯豫解放區,面積達18萬平方公里,人口達2400餘萬,部隊發展到近30萬人。

129師386旅,旅長陳賡,能征善戰,敢打敢拚,被日軍視為勁敵,大“掃蕩”時曾在裝甲車外面貼上“專打386旅”的標語,美國駐華武官卡爾遜上校甚至稱“386旅是中國最好的旅”。

新中國成立後,從129師走出了元帥2人:劉伯承、徐向前;大將2人: 王樹聲、陳賡;還有18位上將、48位中將、295位少將等。


zj史海拾貝


中國歷史悠久,戰事層出不窮,能稱得上王牌部隊的也不少,從最早的項羽8000江東子弟兵;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7000白袍隊;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岳家軍”;到近現代的國軍五大主力;還有著名的“排炮不動,必是十縱”的華野十縱等等。但筆者要介紹一支王牌部隊不同,也是來自我軍,今天不談他們在內戰中的功績,就來聊聊他們在對外戰爭,主要是在朝鮮戰爭中的豐功偉績,他們的對手是世界上最強的美軍。

這支軍隊便是赫赫有名的第38軍,其前身是彭總當年平江起義的老底子。1946年,該部被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首任縱隊司令是大名鼎鼎的萬毅將軍。遼瀋戰役結束後,該縱隊被編為第38軍,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華南大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經歷了開始的順利後,被美軍在仁川登陸,開始抵抗不住,連戰連敗。根據朝鮮勞動黨的請求,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第38軍在軍長梁興初的指揮下,也到達了朝鮮。當時的38軍兵強馬壯,裝備精良,雄心勃勃想和美國佬幹一仗,打出四野王牌部隊的氣勢。

但事與願違,在進攻熙川的途中,梁興初得到朝鮮人民軍的一個情報,說熙川有一個美國黑人團。而梁興初原來得到的情報是,那裡只有韓國軍隊,沒有美軍。這個情報讓慎重初戰的梁興初猶豫了,於是讓部隊停止前進,等情報部門搞清楚熙川的具體情況再說。這個猶豫導致了非常惡劣的後果,因為38軍停止前進,沒有及時穿插到位,使韓國軍隊主力得以撤退,令志願軍的開門紅沒有能打好。雖然在之後的飛虎山阻擊戰中,第38軍範天恩團打得非常出色,硬是扛住了幾倍於自己的聯合國軍進攻。但在總結第一次戰役的會議上,彭總還是狠狠批評了38軍,說了一些比較過火的話,梁興初羞愧得頭都抬不起來。這位四野有名的虎將梁大牙暗暗發誓,一定要在下一次戰役中打出38軍的威風,打出四野頭等主力的氣勢。

很快,機會來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

第38軍攻佔德川后,兵分兩路:38軍主力兩個師向軍隅裡推進;該軍第113師由南路向價川以南約13公里的三所裡前進,切斷美軍第9軍向南撤退路線,配合志願軍正面部隊圍殲價川和清川江以北的“聯合國軍”。這個任務非常困難,因為這需要第113師在14個小時內急行軍將近150裡地,而且大部分是山路,趕到之後還要就地展開阻擊,這個任務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這個艱鉅的任務,落到了第113師338團的頭上。該團在副師長劉海清指揮下,成功佔領了三所裡,擋住了美軍的進攻,並炸掉了大同江上的公路橋,美軍再從這裡逃跑已經不可能了。

此時,劉副師長髮現有個漏洞:還有一條路可以讓美軍安全撤走,要想堵住美軍,必須佔領一個關鍵的地方——龍源裡。經過和師長江潮,政委於敬山緊急商量後,他們知道已經來不及,也沒有時間向第38軍軍部和志司(志願軍司令部)請示彙報,於是三個人做了決定,讓擔任預備隊的第337團急行軍,火速佔領龍源裡,擋住美軍後撤的道路。幾個小時後,當他們終於聯繫上志司的電臺,並向彭總彙報此事時。彭總欣慰的笑了,因為他也發現了龍源裡這個漏洞,沒想到還沒來得及下令,就已經被113師自己堵上了。

美國人大概沒想到龍源裡也有我軍阻擊,一下子慌了神。反應過來以後,美軍以排山倒海的火力攻擊我軍龍源裡陣地,天上有飛機炸,地上有大炮轟,聯合國軍又有兵力上的優勢。這場阻擊戰打得異常艱苦,最關鍵的時候,師長江潮讓副師長劉海清趕到龍源裡前線親自指揮。這場阻擊戰打到了連副師長都扛槍到第一線的程度。如果大家還想了解這場阻擊戰的慘烈,可以讀讀大作家魏巍先生的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此文描寫的正是龍源裡邊上的松骨峰戰鬥。松骨峰位於龍源裡的東北,與三所裡、龍源裡形成鼎足之勢。守衛松骨峰的部隊,正是上面介紹過的第38軍335團,就是血戰飛虎山的範天恩團。

由於第38軍的優異表現,我軍取得了第二次戰役的全面勝利,共斃傷俘敵3.6萬餘人,繳獲與擊毀各種炮1000餘門、汽車3000餘輛、坦克與裝甲車200餘輛,繳獲飛機6架,可謂是戰果輝煌。或許是因為彭總是性情中人,再加上上次對梁興初和第38軍批評過狠了,所以彭總居然在嘉獎電文最後加上了一句“38軍萬歲”。從此,“萬歲軍”的美名伴隨著38軍這支英勇的部隊一直到今天,成了我軍永遠的一張王牌。著名軍事刊物《簡氏防務週刊》曾經把第38軍定義為亞洲第一陸上軍事力量!

任桂蘭、李宗儒:《梁興初將軍傳》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我們大家都知道38軍是萬歲軍,但是還有一支部隊被稱為千歲軍,這支部隊也是我軍的王牌軍隊,也是一支年輕的軍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比起老牌的王牌部隊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朝鮮戰場上,他打出了風采,打出了國威,自己也打成了王牌部隊,這支部隊就是上甘嶺上赫赫有名的第十五軍。

15軍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太行軍區的部分地方武裝發展起來的部隊,是我軍中一支年輕的部隊。1947年8月太行軍區的部隊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秦基偉任司令員。

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的時候,第九縱隊是陳謝兵團的一部分,為配合野戰軍主力挺進大別山,第九縱隊強渡黃河挺進豫西,楔入八百里伏牛山,連克縣城15座。爾後攻洛陽,戰南陽,克鄭州,參加淮海戰役,率部圍殲國民黨軍黃維兵團。

1949年2月九縱隊整編為第二野戰軍四兵團十五軍,秦基偉任軍長,參加了渡江、兩廣、解放大西南戰役。在解放戰中,15軍比起很多縱隊來說沒有赫赫威名,但是朝鮮戰爭常,他們像世界正面了自己的頑強。

1951年3月15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三兵團十五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秦基偉任軍長。1952年10月14日美軍為了挽回在地面作戰的被動局面,決定發動“攤牌計劃”,而此戰的美軍精心準備,他的目標是為了圍殲中國前線的部隊,逼迫中國軍隊後退。

美軍此戰的關鍵是拿下上甘嶺,這樣就能裡的卡住了我方的咽喉,期初美軍計劃以6天的時間,200人的代價攻佔上甘嶺,但是他們低估了中國志願軍的決心,當時鎮守上甘嶺的部隊就是15軍。這支年輕的軍隊,在這裡經歷了考驗,也完成銳變。

15軍面對美軍的進攻,中國軍隊嚴陣以待。戰爭開始時,美軍以320門大口徑火炮、47輛坦克、50餘架飛機對十五軍30公里防禦正面開始火力準備,其中對五聖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轟擊特別猛烈,使用了300門火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六發。

美軍經過一小時炮火準備後,開始火力延伸以壓制縱深目標。同時,步兵開始衝鋒,經一上午的激戰,美軍攻擊部隊七師三十一團的二營、三營損失均超過了70%,美軍比較忌諱部隊成建制消耗,就未敢再使用一營,將三十一團撤下去休整,換上第三十二團接著再戰,一直打到黃昏,也未能攻下597.9高地。



17日,戰鬥進入第四天,越來越慘烈,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一天之中幾度易手,每次易手就伴隨著天翻地覆的炮擊和天昏地暗的拼殺,陣地上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高地。

19日,第15軍集中44門重炮和1個喀秋莎火箭炮團的兵力,掩護第134團6連,第45師偵察連,工兵連1個排進攻537.7高地。炮火射擊剛一延伸,步兵隨即開始反擊。537.7高地地形簡單,易攻難守,反擊的三個連攻勢如潮,僅二十分鐘就奪回了全部陣地,打垮了韓國第32團第1,2營的防禦,按照事先規定,轉入防禦。

上甘嶺第一階段的戰役就在這樣的廝殺中開始,也在廝殺中結束。而後的就是艱苦的坑道作戰,因為即使美軍佔領了表面陣地,只要坑道仍在志願軍手中,坑道里的部隊隨時可以與反擊的部隊裡應外合,對於美軍而言是極大的威脅,所以對美軍而言坑道一日不除,美軍一日不得安生,因此20日以後的戰鬥就是以坑道為爭奪焦點。

由於白天抗擊美軍對坑道的破壞和夜間的主動出擊,坑道部隊平均每天有一個班的傷亡,為此幾天來一直抽調機關人員向坑道增援補充,一個連,一個排,甚至一個班不斷派出,師團兩級機關幾乎連勤雜人員都用光了。24日晚,秦基偉將軍的警衛連也投入了戰鬥。

坑道作戰除了戰鬥,最艱苦的還有後勤的補給。當時十五軍連夜從後方緊急採購了三萬多公斤蘋果,派人送往坑道,以示對坑道部隊的關心。但美軍炮火封鎖實在太猛,大筐蘋果難以送上去,沒有一筐蘋果送進坑道,最後送進一號坑道的只有一隻蘋果!

從21日至29日,坑道部隊夜間主動出擊達158次,其中僅9次失利,其餘均獲成功,累計殲敵2000餘人,大量消耗了敵軍,並極大破壞了敵軍陣地的穩固。

堅持就會勝利,15軍四十四師的坑道作戰,不僅有效牽制了美軍,分散了其在上甘嶺的兵力火力,有力保障了上甘嶺的勝利,而且將戰線前推十公里,大大改善了在平康谷地的防禦態勢,給我軍反攻爭取了時間。

30日我軍決定反擊,十五軍以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毫米重迫擊炮,向597.9高地實施猛烈的炮火準備,炮擊持續達四個多小時,創下了上甘嶺戰役中日均最高彈藥消耗量:投擲出近3萬枚手榴彈和手雷,260根爆破筒,發射30多萬發子彈,21000多發炮彈。當晚二十九師八十六團的兩個連發起反擊,將597.9高地其餘陣地全部恢復。單四十五師的傷亡也不小,守備部隊的兵力少到只能控制五個陣地。

從1952年11月1日起,十二軍的部隊開始參戰,接替四十五師無力再守的七個陣地。此後15軍又參入了上甘嶺的反擊作戰。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是堅守上甘嶺的主力部隊,面對美軍6.2萬餘人、118輛戰車、350門大炮、3000多架次飛機以及投下的200多萬發炮彈、萬餘枚炸彈,十五軍堅守上甘嶺40余天,頂住了“世界戰爭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擊”,把美軍牢牢釘在上甘嶺前,打得驕橫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談判桌前低下頭來,從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進程。

戰後中朝聯合司令部通令嘉獎十五軍,15軍也通過這次血與火的考驗,成為了一支王牌軍隊。

196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改編為空降兵軍,同時空降兵師劃歸該軍建制,組成了空降兵第15軍。

1993年1月由廣州軍區空軍劃歸軍委空軍直接建制領導,原軍屬第43、44、45共3個空降兵旅恢復空降兵師編制。軍部所在地為湖北孝感,被稱為“千歲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應急機動作戰部隊。

2008年汶川地震,在震中空降的15名空降兵就是來自15軍,這支王牌軍隊。


帝國烽火


我們著重說說抗戰時期國軍十大王牌,其中五支中央軍,五支雜牌軍

說起抗戰期間的國軍王牌部隊,相比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說,不就是“五大主力”嘛,新1軍、第5軍、新6軍、18軍、74軍。

其實,評定一個事情,我們不能憑印象流,而是要用真憑實據的事實說話。所謂五大主力的說法成型於抗戰勝利之後,期間並沒有這個說法。

這五支部隊,真正擔當起抗戰王牌的,個人認為只有新1軍和74軍兩個而已:第5軍雖名頭山響,但抗戰期間打的硬仗並不算多,出彩的更少,崑崙關戰役雖勝猶敗;新六軍成軍太晚,戰績也有限;18軍在抗戰中能拿得出手的戰例也少之又少。

下面就稍微具體地說說個人認為的十大抗戰王牌國軍,其中中央軍五個,雜牌軍五個。(排名不分先後,按番號順序排列)

中央軍五大抗戰王牌:新1軍、第10軍、13軍、52軍、74軍等

新1軍的戰績主要是在緬甸戰場取得,在前後兩任軍長鄭洞國、孫立人的帶領下,新1軍橫掃緬北日軍,為打通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立下頭功。

李玉堂、方先覺的第10軍有兩大高光時刻,一為第三次長沙會戰死守長沙,二為衡陽會戰中死守衡陽47天,特別是後者,創造了中國戰場城市防禦戰殺敵的最高記錄。

13軍為湯恩伯的基本部隊,在南口戰役、臺兒莊戰役、豫南會戰中都發揮出色,為日軍最為忌憚的中央軍之一,堪稱抗戰前中期的頭號主力;

一直到打完第一次長沙會戰,52軍都算是戰力最強的中央軍之一,他的基本部隊25師,早在1933年長城抗戰就展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遺憾的是52軍後來長期駐防在雲南,表現機會有限。

74軍就不需多說了,從1937年的淞滬會戰,到1945年收官的雪峰山會戰,這支部隊幾乎打滿了抗戰全場,大型會戰幾乎無役不與,戰力在整個中央軍中穩居頭把交椅。

雜牌軍五大抗戰王牌:粵軍第4軍、川軍20軍、晉綏軍35軍、西北軍59軍、湘軍70軍等

其實,在第四次長沙會戰慘敗之前,第四軍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第一到第三次長沙會戰都還打的不錯,是以中央軍之外的絕對主力使用的,因此也不能因為長沙失守而完全低估第四軍的戰力。

20軍是楊森的基本部隊,該部隊在淞滬會戰中展露頭角,除了在武漢會戰中輕易丟失了安慶,在幾次長沙會戰中都在平江、大雲山一帶讓日軍吃盡了苦頭。特別是第三次長沙會戰,該軍還在新牆河硬扛了精銳日軍幾天,在雜牌中已經難能可貴了。

楊森家的女眷們

35軍是傅作義的基本部隊,該部在全面抗戰爆發前就取得了綏遠抗戰的勝利,後來還取得過五原大捷等,是一支孤懸在塞外的抗日勁旅。

59軍在張自忠將軍的率領下戰功赫赫。徐州會戰中,59軍南北往返救火,既在淮河有力阻擊了日軍北上,又在臨沂會同龐炳勳部與日軍血戰七晝夜,重創板垣徵師團。在此後的隨棗會戰、冬季攻勢中等都給日軍造成了不小殺傷。

70軍號稱“山地戰之王”,其基本部隊19師是淞滬會戰中表現最好的十個師之一。70軍在李覺的帶領下,在南潯線、廬山等戰場給日軍造成了重大傷亡。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歡迎理性討論交流,謝謝


司馬砸光


解放戰爭中,我軍還幾個軍級部隊(縱隊),打仗打得非常漂亮,給了國民黨軍隊以重大打擊,今天我軍的王牌部隊,基本上都出自解放戰爭中的那幾個軍級部隊(縱隊)。

二野(中原野戰軍)四縱,司令:陳賡大將

二野能征善戰,戰鬥力極高,其中四縱為二野的主力部隊,司令陳賡是十大縱隊司令中唯一授大將的將領。

臨浮戰役中,四縱全殲國民黨“天下第一旅”,活捉中將旅長黃正誠,一戰震驚天下,僅次於三野全殲整編74師,因為該旅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全副美式裝備,曾是蔣委員長的警衛部隊,人稱“蔣家御林軍”,第一任旅長由蔣介石首席心腹愛將胡宗南擔任。淮海戰役中,四縱為殲滅黃維兵團立下頭功。四縱在二野中殲敵數量第一、戰功第一,誰敢不服?就連被俘的黃維聽說對手是陳賡四縱,也立刻心服口服。

二野(中原野戰軍)六縱,司令:王近山中將

王近山打仗特別猛,號稱“王瘋子”,他率領的六縱完美髮揮這一特點,以敢打惡仗、硬仗著稱。定陶戰役中,王近山立下軍令狀,“我們6縱堅決打!打得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剩一個團我當團長!剩一個連我當連長!全縱打光,我們對得起黨,對得起哺育我們的太行山父老鄉親!”六縱在二野中堪稱鐵血第一、戰鬥力第一,令敵軍威風喪膽。

二野領導鄧小平同志曾說:“二野在解放戰爭中誰的功勞最大?是王近山同志,許多艱苦的戰鬥,最後都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

三野(華東野戰軍)一縱,司令:葉飛上將

三野司令兼政委陳毅,副司令粟裕,麾下猛將如雲,每個縱隊都是戰力強悍,至少有3個縱隊可列入十大縱隊,若非名額有限,本可更多。

葉飛是最獨特的開國上將,因為他生於菲律賓,卻在中國打仗,是惟一擁有雙重國籍的將軍。解放戰爭中,葉飛率領的三野一縱以“跑得、餓得、打得”著稱,可見部隊特點是善於在不利局面下打硬仗。一縱獨木支撐,鉗制5萬多國軍,為殲李仙洲集團立下首功;孟良崮戰役,一縱同時與國軍三大王牌部隊作戰,一面死頂整編25師,一面阻擊整編65師,一面參與圍殲整編74師,以一敵三,渾身是膽,表現極度極其強悍,堪稱三野頭號王牌。

四野(東北野戰軍)三縱,司令:韓先楚上將

三縱司令韓先楚上將,膽大包天,能謀善斷,有“旋風司令”之稱。東北戰場上,韓先楚率領的三縱堅守南滿,為扭轉東北戰場形勢立下首功;其後縱橫南北,足跡遍東北大地,因行動迅猛,所向披靡,讓國軍吃盡苦頭,被杜聿明等國軍高級將領稱為“旋風部隊”;遼瀋戰役攻打錦州,打垮廖耀湘兵團,活捉廖耀湘本人;改編成40軍後,在韓先楚率領下,為解放海南島立下首功。


袁衛宇


中國歷史長河中先後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王牌部隊,遠的不說,就說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的前身是華東野戰軍地9縱隊。該縱隊是由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地區幾支武裝發展起來的。

27軍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王牌主力之一,有著其不同尋常的光輝歷史——善於打殲滅戰。



渡江戰役——殲滅國民黨5個軍

電影《渡江偵查記》這部老電影可謂是家喻戶曉,而這個故事就發生在27軍。

1949年4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第27軍擔負魯港至荻港段主要突擊任務。當夜21時許迅速搶佔敵人灘頭陣地。隨之奉命以日克一城的氣概沿繁昌,南陵,宣城一線追擊江南逃敵。4月28日凌晨與兄弟部隊會師吳興,共同將國民黨軍5個多軍圍殲於郎溪,廣德山區。


5月,第27軍在解放上海作戰中,沿嘉善,松江攻進,先後攻佔高家灣機場,焚王渡車站,虹橋,徐家彙車站,龍華機場,控制蘇州河以南。6月,擔任上海市警備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戰役”中第一個打進市區(其中一個連長通過鑽下水道奇襲敵軍指揮所,活捉一個師長,當時的這個連長就是後來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但佔領上海的27軍卻上自軍長下至馬伕全部露宿街頭,對老百姓秋毫無犯,那時候的27軍可真不愧是人民軍隊呀。

血戰長津湖——殲滅美軍加強炮兵團

朝鮮戰爭中27軍也是戰功赫赫,打出了王牌軍的威名。

1950年11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北進犯,27軍隨第九兵團奉命出征,在零下30度的嚴寒下設下埋伏圈,戰鬥打響後,27軍下轄的80、81師成功將美軍第7師31團和32團的一個步兵營以及一個炮兵營包圍在新興裡及以南地區並全殲這支號稱“北極熊軍團”的王牌部隊,這場戰役也開創了朝鮮戰爭中首次成建制殲滅美軍的先河。

戰役結束後,據統計,這場戰鬥27軍所屬的79、80師在凍傷人數高達10000人,凍傷率超過22%。



但是,就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27軍打出了中國軍人的精神,不僅全殲美軍王牌“北極熊軍團”,同時殲滅“土耳其旅”大部,是我軍在朝鮮戰場上殲滅最大的建制。

抗美援朝作戰中,第27軍共殲敵2.1萬餘人。有2.2萬餘人立功,湧現出於春田,孫慶雲,王元義,劉福海。於憲桂(女),李耕耘等許多戰鬥英雄和英雄單位,不愧為王牌主力部隊的稱號。


小斌哥聊史


大家都說了志願軍38軍是王牌軍,那麼上甘嶺的志願軍第15軍(後來的解放軍空降兵第15軍)就是沒有王牌之號的王牌軍。

志願軍第15軍前身是劉鄧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軍長秦基偉。原本這個軍在解放軍序列中並不出挑,也沒有被安排入朝作戰的任務。是秦基偉主動要求入朝。等到第15軍開到朝鮮前線時,志願軍已經發起第五次戰役,第15軍承擔了阻擊任務,在整個戰役中殲敵近萬人。

第15軍軍史中最為輝煌的時刻開始於1952年10月14日,這一天,美國第八集團軍集中了320門大口徑火炮、47輛坦克、50餘架飛機,對15軍兩個連防守的面積為3.7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537.7和597.9高地,也就是上甘嶺)實施大規模高強度火力準備,隨後由陸戰第7師31團向高地發起攻擊。


防守高地的志願軍官兵當天頑強守住了陣地,擊退敵人十多次衝鋒,但也傷亡殆盡,第15軍第45師迅速增援,三天中共投入15個連,與敵軍反覆爭奪陣地,志願軍的策略是,白天丟了的陣地當晚一定恢復,絕對不給敵人鞏固陣地的機會,這種爭奪是極端殘酷的,志願軍每天都要損失2-3個連的兵力,秦基偉將警衛連都派上了戰場,美軍同樣傷亡慘重,先後投入作戰的4個團合計傷亡2000多人。到11月,不得不換成韓軍繼續進攻,上甘嶺成了雙方的血肉磨坊。

由於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不計代價地投放火力,兩個高地的山峰在190萬發炮彈和5000多枚炸彈的轟擊下整個被炸低了三米,樹木全部炸光,山石炸成了石粉,陣地上的屍體都被炸成了肉渣,經常一鏟子下去就是沙土混著肉塊。在後方的志願軍戰士描述說,那兩個山頭就像火山口一樣不停地冒著濃煙和火光,活人根本無法生存。由於美軍的炮火過於猛烈,坑道里的志願軍甚至有被活活震死的。


堅守上甘嶺山頭的志願軍沒有吃的,也沒有水喝,只能喝石頭縫裡滲下來的雨水,一開始後方組織運送鹹蘿蔔,但是鹹蘿蔔吃多了不解渴還拉稀,於是改為運送蘋果,但是在雨點般的敵人炮火下,運輸人員把物資運到坑道里非常困難,有時候犧牲了幾個人,只送進去一個蘋果,那個蘋果在二十幾個人手裡轉了一圈還沒吃完。

然而志願軍針對聯合國軍的火力優勢開發了反斜面+坑道戰術,利用迫擊炮,機槍,重炮組成階梯火力,使聯合國軍上坡時遭遇一次彈雨,下坡時又遭遇一次彈雨和機槍火力。即使聯合國軍壓制了下坡火力,志願軍還可以再退入坑道繼續戰鬥。因此,聯合國軍遭受的傷亡比志願軍更加慘重。


在上甘嶺戰役中,第15軍湧現了大量戰鬥英雄,如捨身堵槍眼的黃繼光,是全軍兩個特等功之一;一級戰鬥英雄孫佔元在彈藥用盡後,爬到敵軍屍體堆裡,解下手榴彈投向敵群。當敵人撲到身邊時,他毅然滾入敵群,拉響了最後一顆手雷,與敵人同歸於盡,被追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而在上甘嶺戰役中,這樣與敵同歸於盡的英雄就多達38人!

到11月5日,第15軍傷亡已達7700多人,斃傷“聯合國軍”13000多人,由於自身傷亡過大,該軍奉命逐步撤出戰場休整,由志願軍第12軍接防。到11月24日,“聯合國軍”付出了25000餘人傷亡的代價,最終只攻佔了幾百平方米的一塊陣地,不得不於11月25日停止進攻,上甘嶺戰役以志願軍的勝利而告終。第15軍也因這一戰而名垂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