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是怎樣賺到第一桶金的?

周幽王一見鍾情 烽火戲諸侯

公元前779年,褒姒被褒國獻進了王城。周幽王一見鍾情,深深地迷戀上了這個美麗的少女。不久,褒姒也生下了一個兒子。周幽王為這個小兒子取名,叫做伯服。

隨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以軍國大政取悅美人的荒誕不經的行為。大約因為身世原因,或未知的原因,褒姒的淡漠憂鬱已經成了慣常性格,從來沒有過笑臉。為了看到褒姒的如花笑靨,周幽王大發奇思妙想。於是,有了人人皆知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大秦帝國是怎樣賺到第一桶金的?

後來,周幽王又搞了幾次烽火大遊行,可是,諸侯們再也不來了。然而,周幽王並沒有改弦更張,反倒任用佞大臣虢石父等主持國政,正式廢除了申後,同時廢除了太子宜臼。之後,周幽王冊立褒姒為王后,冊立幼子伯服為太子。

三路兵馬同時對鎬京發動攻殺

這場突然變故,使太子宜臼大生恐慌,逃到外祖父的申國去了。周幽王得知消息,異常惱怒,準備調集王師討伐申國,奪回並處死太子宜臼。

一場重大的政治災難,就此開始了秘密醞釀。

這一時期,周幽王的胡作非為和姦佞當道的亂局,同樣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十月,發生了日食,被民間普遍認為是上天對周室的警告和訓誡。

五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771年,憤怒的申國君主申侯,經過緊張的秘密奔波,終於聯合另外兩方力量,發動了一場政變性質的奪位戰爭。這兩方勢力,一方是今日山西忻州地帶的夏人後裔——繒國族群,一方是隴西地帶的犬戎族群。申侯親率申國自己的軍力,三路兵馬同時對鎬京發動了攻殺。


大秦帝國是怎樣賺到第一桶金的?

從三路軍力的地理位置來說,申國之軍在鎬京東南的黃河以南,繒國之軍在鎬京東北,犬戎則在鎬京西北地帶。也就是說,三路軍力同時從三面秘密出動,實際上已經堵塞了周幽王從鎬京出逃的主要方向。在交通很不發達的當時,要達成如此嚴密的軍事約定,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申侯為此秘密策劃三年,足見這是一場經過精心準備的軍事大政變。

這場軍事政變的第一階段結局,是極其慘烈的。

首先,作為周人根基的古老的豐邑、鎬京兩座大都,全部在大燒大殺後淪為一片廢墟。其次,犬戎軍在驪山下追殺了周幽王與太子伯服,同時追殺了保護周幽王出逃的周室重臣鄭桓公,又俘獲了褒姒。戰爭初期,周室王族人口已經遭到了空前慘重的死傷。再次,兩方亂軍,特別是犬戎軍隊,大肆屠殺並劫掠關中,一時盤踞不去,對發動政變的申侯與太子勢力,構成了新的根本性威脅。至此,這場政變戰爭的結局完全超出了原定密謀,演變成了一場尷尬而棘手的政治大災難——周室王權完全有可能不由太子宜臼繼承,而是徹底葬送於亂軍,從而導致周室政權就此徹底滅亡。

果真如此,申侯與太子宜臼將被完全吞沒,並連帶周人族群一起陷入覆滅境地。

歷史在這裡突然發生了一個重大轉折——曾經長久消失於周代的秦人族群,大舉出現了!


大秦帝國是怎樣賺到第一桶金的?

《史記·秦本紀》對整個危機大轉折時期的記載,只有這樣的三條脈絡:事發之時,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後續事變中,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東遷之後,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

秦人族群拿到了周王朝戰爭的代理權

關於秦人救周,《史記·秦本紀》記載的狀況是:“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這說明,在整個鎬京事變中扭轉危局的決定因素,是秦人族群的力量。秦人族群與犬戎大軍浴血奮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戰勝了犬戎,挽救了周王室。

此時已經將近三百年。在如此漫長的時段裡,秦人始終面臨著四方面的困擾:其一,因曾經效忠殷商,秦人身負“助紂為虐”的惡名,被天下孤立。其二,在巨大壓力之下,秦人族群內部不斷分化,某些分支流散東方,某些分支北上,力量大為削弱。其三,秦人軸心族群僻處西陲,長期處於西部戎狄包圍之中,戰爭不斷,生存競爭極其激烈。其四,周王室始終對秦人軸心族群保持著冷漠與懷疑,即或在西周後期利用秦人反擊戎狄,雙方關係也是複雜而微妙的。

到周宣王後期,秦人領袖雖然因反擊戎狄而擢升大夫爵位,但仍然不是擁有獨立封地的諸侯國,並未獲得周王室的真正信任與倚重。就其實質而言,秦人只是周王室反擊戎狄的一支借用力量而已。具有如此生存閱歷的秦人,此時已經發展為政治上很成熟的特大族群了。輒遇突如其來的大事,秦人領袖層抓住了這個千古難得的歷史機遇。

秦人參戰了,也戰勝了。但是,事情並沒有就此完結。當時的整個關中地帶,仍然盤踞著已經戰敗逃散的犬戎殘部,也盤踞著後續進入的許多犬戎族群。周王室的中央政權,已經無法在自己的根基之地立足了。史書一句“周闢犬戎難”,將周室東遷的原因,歸結為躲避犬戎災難,足見當時犬戎勢力的為害之烈。


大秦帝國是怎樣賺到第一桶金的?

秦帝國的第一桶金其實只是一份打江山的營業執照

在洛陽王城,周平王正式冊封秦人為諸侯國,封地就是整個關中之地。

這次封國的特殊性,在於周平王有一個特殊的條件,還有一個特殊的儀式。

特殊的條件——“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特殊的儀式——“與誓,封爵之。”

對封國條件,周平王的說法是:犬戎無道,侵奪並盤踞在我周人的岐山、豐鎬之地,只要秦人能攻殺驅逐戎狄,這片土地就是秦人的了。這一說法的實際意思很明確:其一,關中之地是周人的根基,可是目下被戎狄侵佔並盤踞不去;其二,秦人若能驅逐戎狄,這片豐美土地就是秦人的了;其三,假若秦人不能驅逐戎狄,這片土地奪不回來,諸侯國之封也就是一句空話,秦人就只能繼續漂泊隴西。

應該說,這種有條件封國的方式,與周王室傳統的冊封諸侯有著鮮明的不同。傳統的冊封諸侯,土地、民眾、諸侯等級等要件,都是非常明確的。而這次對秦人的冊封,則幾乎一切都是不明確的——土地是待定的,民眾是待定的,封國等級也是不明的。

所以如此,在於兩方面的歷史背景。其一,自夏商周三代以來,沒有哪個中央政權將曾經的王畿之地分封給異姓族群做諸侯國封地,哪怕這一王畿之地暫時被外敵侵佔。周平王將周人的王畿之地分封給秦人,在當時無疑是史無前例的最高封國。儘管,這時的王畿之地已經不在周王室的掌控之中。但是,從傳統禮法上說,這一封國仍然是驚世駭俗的。因此,條件是苛刻的。

其二,周人仇恨戎狄,但卻沒有實力進行反擊。周人感恩於秦人大功,卻又不甘心將自己經營數百年的根基之地無條件地交給秦人,更不想秦人立即成為土地廣大的強大諸侯。周王室要反擊戎狄,只有藉助秦人的軍事實力。周王室要秦人真正地流血,真正地盡力反擊戎狄鞏固周王室,才能成為天下大諸侯。所以,策略意識很強的周王室,就生髮出了如此特殊的一次封國——既反擊了戎狄,又封賞了功臣。同時,又平衡了那些老牌諸侯國對秦人的種種非議。從歷史的真實情況看,這一封國方式的根本點,仍然是繼續利用秦人的軍事實力,進一步驅趕戎狄。對周天子如此這般封國,天下的老牌諸侯們是清楚的。所以,沒有人提出異議。同時,對當時的種種情形,秦人也是清楚的。因此,首領秦襄公欣然接受了這次封國。


大秦帝國是怎樣賺到第一桶金的?

秦人東進救周,是中國早期國家時代最為重大的一個轉折性事件。

鎬京事變,引發了意義極為深遠的歷史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有兩方面:其一,西周滅亡,周人東遷,禮治文明開始了全面崩潰。其二,秦人族群重新登上了歷史舞臺,一個新時代拉開了歷史的序幕。

秦穆公時代,秦穆公積極東出中原,始終堅持以對晉國關係為邦交軸心,大大擴充擴充了秦國的影響力。

從公元前771秦人救周到公元前651秦穆公齊恆公聯手安定晉國內亂為標誌,經過120年,兩個甲子的跋涉、拼殺、奮爭,秦國第一次有了大國的地位。

自此,虎狼之師終於登上了逐鹿霸業、稱雄天下的歷史大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