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即將消失的民間藝術——二鬼摔跤

二鬼摔跤是忻州民間文化的傑出代表。是由背草人戰騎兵演變而來,是忻州市忻府區、原平、代縣、定襄、繁峙、寧武、五寨等地的民間藝術百花園的一朵奇葩。它歷史悠久,獨具風格,融摔跤技巧和民間雜耍於一體,具有鮮明濃郁的地方特色,是忻州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二鬼摔跤,一般由單人表演,演員必須具備一般的摔跤功底,並穿上特別的服裝、道具。上肢四臂是假的,抱著不動,下肢“四腿”是演員的兩腿和兩臂,既可在舞臺上表演,也可以在場地表演,動作幽默詼諧,逗人發笑,常是元宵節、節慶廟會社火表演中的重頭戲,深受群眾的歡迎。二鬼摔跤,原是戰爭中軍士日常演練的重要步驟,是交戰雙方激烈撕殺的一個縮影,由於華夏族和草原遊牧民族不斷衝突、融合,再衝突、再融合,逐漸演變成為春秋祭祀、圖騰崇拜的重要群眾習俗性活動,它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民間文化,體現了民族性、包容性,也體現了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極富個性,極具風采的多樣性,是漢民族與外來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2009年4月24日二鬼摔跤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社會快速發展,城鄉鉅變,在現代傳媒的衝擊下,許多鄉土文化正從人們的視野中淡去,加之後繼乏人,本已脆弱的民間文化藝術生存現狀更是堪憂。筆者從小生長在寧武縣西關村,記得小的時候縣元宵文藝表演記憶最深刻的便是西關村的二鬼摔跤了。我的記憶中最早的二鬼摔跤民間藝人便是自己的爺爺了, 聽他自己敘述在70-80年代其間二鬼摔跤在寧武及其的受歡迎,每年縣元宵文藝會演都必不可少。寧武的二鬼摔跤表演起源是寧武縣西關,據我所知90-2000年寧無文藝會演二鬼摔跤還是西關村的拿手節目,它是由西關的另一個藝人傳承表演。近幾年西關村委會取消了二鬼摔跤在元宵文藝會演的緣故,寧武小一輩人大都看不到了,年紀更小的可能都沒有聽說過了。近年來,社會快速發展,城鄉鉅變,在現代傳媒的衝擊下,許多鄉土文化正從人們的視野中淡去,加之後繼乏人,本已脆弱的民間文化藝術生存現狀更是堪憂。其中有些珍貴的民間藝術已失傳,有的正面臨著消亡的危險。我認為如何保護傳承和發展這一民間藝術,是十分緊迫和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