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有火,中焦湿热,下焦寒凉用什么药调理?

经典人生e


上焦有火,中焦湿热,下焦寒凉用什么药调理?

我们正常并且健康的人应该是头凉,脚热,中央温;但是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是头热,下凉,中间堵了呢?

上热下寒体质的人,脸上总是冒痘痘皮肤粗糙得很,腿脚发凉,这些都会因为上热下寒引起的,使得头面部有虚火,而且我们的腿部又得不到阳气的温煦。


正如古代医家所说“下焦寒而上焦自热,欲使上焦只热变为清凉,必当使下焦之寒重变温暖”,因为下巴是任脉终止的部位,任脉起与我们的子宫,上热下寒,宫寒,任脉不通的人不仅平时脸上容易冒痘,经常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往往还伴有脾胃虚弱,容易出现脾胃问题。


那么对于上焦有火,中焦湿热,下焦寒凉的人,除了要让我们上焦凉,下焦暖,其次最重要的就是使我们中间不再瘀堵。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调理方法呢?

第一:抓带脉

抓带脉不仅可以瘦腰腹,还可以紧致肌肤,收紧线条,保养卵巢,能够健运脾胃。

上热下寒,小肚子大,腰粗,腹部容易长肥胖纹,大便不通,肚子硬,有妇科问题,平时通过敲带脉,抓带脉每天100下,坚持一周就能感到裤腰大了。


第二:

【肉桂可治上火下寒问题】

肉桂功效: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


脾胃范儿


据苏全新医生介绍,《类经·藏象类》中曾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黄帝内经》中就告诉了我们治疗的方法,上焦要升清,下焦要降浊,中焦要活通。

“上热下寒”上面火太旺,下面太寒,若我们能把上面的火给下面来点,这样上焦就没那么热了,下焦也没那么寒了,那如何把上焦的火引到下面呢?首先要疏通中焦,“上热下寒”这类人中焦一般都於堵的厉害,打通了中焦,上下焦就惯通起来了,气血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要疏通中焦,可以选用木香、没药、桔梗、枳壳之类的中药,具体疗法还需咨询专业中医。


上医仁家平台


做为中医医生,贵在审因论治,辨证施治,上中下三焦可以出現所说的火,湿热,寒凉現象,关键要明白: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中医之治疗,不外乎是平衡人体阴阳,所谓上热中湿下寒之说,治疗大体方针是平衡阴阳的盛衰消长,人体不是调鸡尾酒,而是综合调理。所以治疗上不允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分析判断病因病机吧。如果不问诊,不看年龄性别,体质如何,有无宿疾,舌象脉相如何,不看五脏六腑之联属,上中下焦各治各症,纯粹是庸医杀人行径。望同道深思。多多静心研读精典,别浮躁,别急功近利。还有那些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请闭上嘴。



泛舟66011252


三焦是中医的划分.分上、中、下三焦的,既是体腔的划分概念。

意见建议:也是作为六腑之一的功能概念。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上焦火,中焦湿热,下焦寒一般可见春未与夏季.以及过吃生冷与霉雨季节.可以服中药三仁汤加条芩.


兜兜里有花花


肯定是没有固定的方的,但是治疗原则是固定的。天人合一,人同地球一样,应该是头是凉的,脚是热的。地球地心是热的,天空是凉的。

但是引起异常的原因至少分两种,就是阴阳。比如上焦热,是因为引擎过热还是因为冷却系统水不足?这个每人的问题的原因都不一样,治疗必须依据每个人不同病因开方。

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病因不同的方。同时这也是对中医个人技术水平的考验,中医势弱就是个人的水平不行。如果像西医那样看单子,对照药固定套路去看病。只要有证就行。

不为良相,就为良医。就是说有良相的水平的人才能成为良医。确实很难得!遇到就是福分!


借假修真28184756


乌梅丸


何乃峰


我看过中医,说我是上实下虚,估计和你一样的。确实我觉得特别对我症。开了汤剂,因为中医大夫当时说这个比较难调,我觉得也是,喝了头两剂,结果口腔溃疡了,喝完也没有啥感觉。

今年接触到肽,说是细胞营养物,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喝完三天开始闹肚子,但是精神状态非常好,这样闹肚子持续有半个月。现在四个月了,找大夫号了脉,没有上实下虚了。问我接触过啥,我说了,大夫说闹肚子把寒气都逼出体外了,挺好的😄而且没有大热的药也就不会上火了。


营养按跷实践者


熟附子10,党参20,炒白术40,炙甘草50,干姜20,黄连10,吴茱萸5,肉蔻9,半夏15,厚朴15,藿香9,炒枳实9,熟地20,杜仲15,五味子5。3付。 柴胡9,白芍20,枳壳6,炙甘草6,党参20,炒白术30,茯苓20,补骨子12,车前子12,芡实12,山茱萸20,乌梅12,肉桂3,巴戟天12,五味子6,冷加 桂枝 12, 3付。上方治疗脾胃寒大便虚 上热下寒,严重的用第一个方。一般的轻微上热 脸热 大便时稀或干,

柴胡9,炒白术20,炒栀子12,甘草9,黄连9,肉桂3,玉竹15,太子参20,郁金9,玄参9,3付 ,或方子 熟地30,山药30,山茱萸20,白芍20,茯苓15,龙骨20,牡蛎20,熟附子3,玄参9,麦冬9,---3付,四肢热 去掉龙骨牡蛎 附子,加党参15,泽泻15,巴戟天15,肉桂6,莲子9。----5付


昆阳胖哥


三焦病症,是由湿热之邪弥漫而成的湿温病,其特点是以中焦脾胃为中心,向上、下二焦漫延的湿温病症。其主要病因是湿热之邪侵袭人体三焦所至。因此,三焦病症所引发的,是以湿热病症状为主体的外感疾病,不存在上焦有火,下焦寒凉这两种病证与湿热病共存的病理生理。所以,按照病理生理分析,这个提问,是在问两种病症,而不是问同一个病人,同时在患题中的三种疾病。因此,根据题意,可以作出其中两种病症之病机:

这上焦有火,下焦寒凉,是同一种病,其至病机理是:阴(水)亏于下,阳(火)浮于上。因为水为阴火为阳,火性向上。这水亏则不能制火炎,所以才会出现上热下寒之病症。治宜滋阴降火,宜用:麦味地黄丸加牛膝 、龟板酌情调理。这中焦湿热,乃由脾胃不健,复感湿热外邪而成,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纳呆呕恶,身热不扬,汗出则热减,无汗出则又复发热,胸闷不饥,渴不多饮,或竟不渴,头身重痛,肢体酸沉,大便溏滞,小便色黄,甚至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苔黄白相间且腻,脉象濡数。治宜:连翘、杏仁、蒌壳、陈皮、茯苓、制半夏、佩兰叶、荷叶、天泡草等味酌情随症加减调理。


子祥677


黄连,黄芩,柴胡,白术,干姜,茯苓,肉苁蓉,香附,乌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