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想停止印鈔撒錢,但從量化寬鬆中抽身可沒那麼容易

美聯儲從金融危機以來實行的量化寬鬆確實正在對經濟產生潛在的威脅,因此在適宜的時候,進行貨幣正常化,縮減量化寬鬆後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是美聯儲非常希望做的,然而抽身量化寬鬆並不是那麼容易,可能會帶來潛在的副作用,這讓美聯儲十分兩難。

一、為何應當從量化寬鬆中抽身?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經濟的衝擊,美聯儲從2008年以後展開了史無前例的三次量化寬鬆,量化寬鬆為經濟注入了大量的貨幣流動性,從而幫助美國經濟出現了復甦,並且帶動了一波長達10年的經濟增長。

然而量化寬鬆卻並不是經濟的良藥,它帶來很多副作用,在經濟增速較好的時候,美聯儲曾經一度開啟縮表的進程,就是為了讓量化寬鬆的影響降低。

第一,量化寬鬆會助長債務積累。

量化寬鬆最基本的含義就是通過大量購入長期國債,從而壓低長期利率,這樣會塑造一個低廉的融資環境和利於投資的低成本背景。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企業融資條件在2013年到2014年之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寬鬆環境,因此美國企業大量發行債券融資,將企業債的GDP佔比迅速增高。時至今日,這些企業債發行在量化寬鬆的後續影響下不斷的膨脹,甚至超過了2008年以前的規模。圖為美國企業債務迅速增加。

美聯儲想停止印鈔撒錢,但從量化寬鬆中抽身可沒那麼容易

第二,量化寬鬆會推升資產泡沫。

量化寬鬆通過購買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國債,進行了更多的現金超發,這些增發的現金意味著投資者手中錢已經不再值錢了,需要更多的進行投資來維護自己的資產總量。而低廉的利率環境和大量的流動性又有助於這些金融機構進行投資,因此美國股市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走出了一波長達10年的牛市擴張,在最近甚至不斷的創造歷史新高。然而可怕的是,其中企業的盈利貢獻甚至是負值,股市的擴張只來自於估值擴張,也就是所謂的泡沫。圖為量化寬鬆後美股的瘋狂擴張。

美聯儲想停止印鈔撒錢,但從量化寬鬆中抽身可沒那麼容易

第三,量化寬鬆讓常規寬鬆政策無效。

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量化寬鬆都可以說是央行寬鬆的大招,因此在通常時刻理應不常使用。不過從2009年到現在,全球經濟一直處於量化寬鬆的影響之下,美聯儲既然沒有及時完成縮表和貨幣正常化,那麼量化寬鬆的影響就一直存在。在這樣的影響之下,美聯儲通常的寬鬆手段效果已經非常有限了,這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降息等常規寬鬆手段在支撐經濟和推升通脹的效果方面實在有限。圖為美聯儲三次降息之後,龐大的貨幣流動性釋放,仍然沒有推升通脹。

美聯儲想停止印鈔撒錢,但從量化寬鬆中抽身可沒那麼容易

二、退出量化寬鬆並不容易。

量化寬鬆既然是利弊共存,那麼在經濟增速正常時,就應該迅速的退出量化寬鬆,然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市場已經適應了低利率環境。

2018年12月美聯儲又進行了一次加息,但在這之後美國的股市似乎出現了一些問題,持續的動盪一直維持到美聯儲7月份再度降息。這是因為,由於美聯儲長期的量化寬鬆作祟,市場早已經適應了在低利率環境下生存和投資,因此過高的利潤率反而造成了企業難以融資。低利率環境還讓美國企業找到了借貸回購推升自己股票市值的方法,而在貨幣正常的環境下,市場運行反而更加艱難了起來。圖為美企回購規模遞增。

美聯儲想停止印鈔撒錢,但從量化寬鬆中抽身可沒那麼容易

第二,量化寬鬆造就的大量債券依然在市場上流通。

美國市場從9月份到12月份出現了回購利率,市場的異常波動,實際上就是錢荒。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依然來自於量化寬鬆,為了配合美聯儲量化寬鬆所需要購買的大量國債,美國財政部增發了美國債券的數量,這些國債數量在現在依然保持在市場當中,塞滿了金融機構和銀行的負債表,讓現金流被壓縮。

也就是說如果美聯儲想要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話,那麼需要美國財政部配合削減相應的債券數量,但是這對於美國政府連年的赤字增加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也讓退出量化寬鬆變得沒那麼容易。圖為美國債券數量的迅速增加。

美聯儲想停止印鈔撒錢,但從量化寬鬆中抽身可沒那麼容易

三、量化寬鬆仍然可能持續,並且繼續增加。

為了應對歐債危機的影響,歐央行從2015年開始開啟了自己的量化寬鬆,2018年歐央行宣佈量化寬鬆中止,但是很快由於經濟下行的壓力逐漸增加,歐央行被迫在2019年宣佈重新啟動量化寬鬆,在貨幣尚未完成正常化的情況下重新增加了量化寬鬆的數量。圖為歐央行量化寬鬆的擴張。

美聯儲想停止印鈔撒錢,但從量化寬鬆中抽身可沒那麼容易

實際上美聯儲也有這樣的傾向,在持續的縮表之後,美聯儲發現美元的流動性已經出現了問題,被迫在2019年1月份停止了縮表的進程,並且在9月份開始重新擴張資產負債表,購入短期國債。雖然美聯儲購買短債的行為並不能被稱為嚴格意義上的量化寬鬆,但是釋放流動性的本質卻是一樣的,而且量化寬鬆很可能在2020年晚些時候重新啟動。

通過剛才的文章,我們可以看到美聯儲的降息等常規寬鬆手段已經對經濟下行的情況無能為力,量化寬鬆成為美聯儲手中除了負利率以外最有效的寬鬆手段。而我們已經看到美國製造業的數據正在持續的出現下滑,勞動市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這些現象都在預示美國也許面對新一輪的衰退來襲,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唯有不斷的寬鬆來支撐經濟,避免經濟受到過大的衝擊,而量化寬鬆將成為美聯儲最有效的武器。

綜上,量化寬鬆不是支撐經濟的萬能良藥,在實施量化寬鬆的同時,經濟需要承受諸多的副作用,因此在需要的時候美聯儲應當退出量化寬鬆。不過出量化寬鬆成為了美聯儲的一廂情願,在市場已經適應了量化寬鬆帶來的低利率環境之後,退出量化寬鬆也要附加很多成本,而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逐漸增大,在前一輪兩瓦寬鬆尚未退出的時候,新一輪的量化寬鬆已經準備好啟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