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讀一年級,語文老師要求每天閱讀。怎麼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

汽車醫生東明同學


我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老師也要求必須每天閱讀,為此老師還專門發了一個閱讀銀行小冊子,用來檢查孩子們每天的閱讀量。

給孩子選書要選擇有拼音的故事書。

我的孩子在一年級開始掌握拼音閱讀的方法,所以按照老師要求準備的都是帶拼音的書籍,而孩子比較喜歡故事書,就按照他的要求給他買的感興趣的故事書。而實際效果也很好,孩子對於老師的閱讀安排並不排斥,每天都超過老師要求的閱讀時間。

孩子讀書時必須用手指著字。

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經常有漏字的毛病,這大概是故事書內容比較熟悉的原因吧。所以我要求孩子必須用手指著字一個挨著一個的讀,這樣做一是可以讓孩子養成手眼配合的習慣,二是降低孩子的速度,培養認真閱讀的習慣。

讀書時家長要在身邊隨時發現錯誤並糾正。

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當然會有錯誤,如果放任不管就會形成錯誤的認識。所以家長一定要在旁邊監督孩子的閱讀,發現錯誤立即給孩子糾正,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另外老師還告訴我們,如果孩子能夠養成讀書的習慣,那在孩子低年級的時候不用管他讀什麼書,只要願意讀就行。然後在孩子5、6年級的時候在給孩子選擇性的讀書就可以。


A一個人的自白


老師要求一年級的孩子每天閱讀,這非常好,主要也是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對於語言以及其他學科的幫助不言而喻。所謂得語文者得天下。

大叔兩孩子就特別愛讀書,當然這是孩子母親的功勞,從孩子一歲多就堅持每天唸書給他們聽。小的時候基本每週都去圖書館,小學一年級時,當別的孩子還在認字母,認單詞的時候,我家孩子已經可以幫助老師念故事書給同學聽了。所以閱讀習慣的養成必須是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堅持和努力。說到閱讀的有效性,以我的個人經驗應該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興趣

興趣決定走多遠,沒有人會一直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體現在閱讀上,家長要注意根據孩子的興趣挑選書籍,簡單說就是讓孩子自己挑選想讀的書。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家長要放手但也不能完全放手,否則孩子只會盯著幾本他喜歡的書看,所以家長需要做的是每次推薦孩子幾本我們想要孩子看的書。一次不要推薦很多,也不要強推。我太太有一段時間每次借書都要兒子借名人傳記,兒子不感興趣,幾次之後落下了問題,從此兒子再也不看名人傳記,結果適得其反。

完整

完整就是要有始有終。孩子打開一本書,家長就要一直鼓勵和督促孩子完整地讀完。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如果家長給他們唸書,注意不要今天念一點這本書,明天念一點那本書,這給孩子非常不好的榜樣。期間如果孩子碰到生字或者不理解的詞語,家長可以給出讀音和解釋,慢慢地可以要求孩子自己查字典或者就猜。完完全全讀一本書,才能做到不斷章取義。有始有終,閱讀如此,學習如此,工作如此,人生也如此。

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語文和英語的閱讀理解一般都有很多關於細節的題目,很多孩子在閱讀理解上失分與不注意細節有很大關聯。細節描述對於將來的寫作也非常有用,因此在孩子閱讀時要提醒他們對細節描述的重視和理解。鼓勵他們在遇到好的細節描述,或者好的句子可以摘抄下來,作為自己寫作的素材。這一點對於初中和高中生尤為重要。

複述

作為檢驗孩子閱讀有效性的手段,家長可以在孩子看完書後和他們一起復述書的主要內容。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複述而不是背誦。家長要幫助孩子補充他們忽略的一些細節,並且提醒他們今後注意類似的問題。家長一定不要因為追求完美而不時打斷孩子,更不要責罵孩子。家長可以用提問的方式來讓孩子自己將細節補充完整。複述的另一個好處是讓孩子習慣於講故事,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將來的寫作能力。


以上是大叔的一些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把自己的經驗一起分享出來。


大叔侃侃教育


一年級的小學生可能識字量還很有限,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多買一些帶拼音的書來讀。因為一年級的上學期孩子拼音基本學完了也能掌握住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是需要慢慢培養的,讓孩子愛上閱讀,我們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我們家孩子是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開始獨立閱讀的,那時她已經學完了全部的拼音,現在我女兒是小學4年級,她已經在讀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涵媽講育兒


孩子上了小學,確實要開始閱讀了。

家長你能堅持給孩子讀課外書,非常值得肯定。


不過,閱讀要講究內容和方法,否則事倍功半,效果大打折扣。

舉個真實的例子。

五年前,我給一個六年級的男孩子輔導語文。第一次見面,我對他的印象很好。他讀過很多書,對不少經典細節非常熟悉。他尤其喜歡政治,老是拉著我談普京的經歷。

大家肯定迷糊了:這麼優秀的孩子,語文還要補習?

沒錯,他的語文的確需要補習。他的語文閱讀理解經常錯到一半,作文不及格。

為什麼呢?

他涉獵面很廣,但是概括能力、抓重點的能力沒有培養得起來,常常一篇文章讀完,文章講了什麼說不出來。可想而知,閱讀理解的概括段落大意、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等題目,他做得有多糟糕。

他旁徵博引,能說會道,表達卻沒有重點,常常讓聽的人云裡霧裡。體現在作文上,便是常常跑題,寫了200-300字了,還不知道要寫啥。

從這個學生的例子,家長你應該看出來了,在為孩子讀課外書之後,一定要多問孩子幾個為什麼。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啊? 這個故事講了什麼事情啊?

這個故事有哪個情節讓你印象特別深刻?
你覺得故事主人公有哪些品質值得學習啊? ……


此外,在小學低年級,家長最好要讓孩子讀一些文化經典,瞭解我們民族的文化常識。

我接觸到很多學生,到了小學高年級,基本的文化常識一問三不知。

女媧補天,不知道。精衛填海,不知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不知道。……

每次碰到這樣的情況,我都覺得挺惋惜的:都是些聰明的孩子,咋沒好好培養呢?

(附錄:小學1-4年級必讀書目。)


希望我的工作經驗能夠幫助到你。


八真小八斗大語文


我就是一名語文老師,非常贊同孩子去多讀書,閱讀的好處很多,我就不多說了,主要來說說怎樣閱讀效果才更好呢?可以從以下兩大點去考慮。

一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培養他的閱讀興趣遠比看多少本書更有意義。正所謂“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可以真正幫助孩子愛上閱讀。


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呢?


第一,選取故事性強的書籍。故事性強的書籍充滿趣味性,比起那些講道理的文章,孩子更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故事,能吊起孩子的胃口,吸引到孩子,讓孩子有看下去的慾望,能保證孩子持續閱讀。


比如:《格林童話》,故事豐富多彩,語言樸素易懂,一直受孩子們的歡迎,青蛙王子、睡美人、灰姑娘這些,沒有哪個孩子不愛閱讀的。


第二,選取圖文並茂的書籍。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認字量有限,很多故事情節要藉助插圖來理解,如果一本書中有大量的文字,而插圖很少的話,大部分的孩子是理解不了的,因而也就沒有多少耐心去閱讀。所以,有一本精彩插圖的書籍,首先在視覺上就能吸引到孩子,讓孩子有閱讀的慾望。其次,對比無法理解的文字,孩子也可以藉助插圖還理解,會減輕閱讀障礙。


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這樣的書籍有很多,比如:《小豬唏哩呼嚕》、《猜猜我有多愛你》、《好餓的毛毛蟲》等等,無一不圖文並茂。



二是,鼓勵孩子去分享書中的內容


學習的最佳效果在於能夠及時分享。想要增強孩子的閱讀效果,不妨多鼓勵孩子多去分享,分享的方式有很多。


第一,複述故事。當孩子讀完一個故事情節的時候,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去複述,可以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也可以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如果班級裡有“故事分享會”,家長也要鼓勵孩子多去參與。通過複述故事,可以增強孩子的記憶能力,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好處非常多。


第二,畫出自己看到的故事。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畫家,在孩子讀書的時候,可以鼓勵孩子根據自己讀到的內容,理解的內容進行繪畫創作。尤其是孩子們讀的書籍,雖然情節比較簡單,但卻充滿了趣味性,故事中的擬人化的小動物,小花小草等都值得孩子們去畫一畫。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加深印象,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想象力,一舉兩得。

第三,鼓勵孩子去寫。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小小的“創作本”,鼓勵孩子用簡單的話語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不用多複雜。比如,讀完一個故事後,可以讓孩子寫下來“哪個人物是自己最喜歡的或最不喜歡的?為什麼?”哪怕只有一句話也可以,可以幫助孩子去思考。其次,還可以鼓勵孩子去進行第二次創作,來個“故事新編”。雖然孩子小,但可以不要小瞧孩子的創作能力哦。


我是文瀾,一名認真的班主任老師,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歡迎關注我哦


文瀾HQ


女兒讀一年級,語文老師要求每天閱讀,怎麼樣的閱讀才是最有效的?

語文老師的要求是沒錯的,每天閱讀一定時間,尤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後,這會成為孩子將來繼續學習強大的能力支撐。

但有些父母可能對於孩子怎樣閱讀才最有效,缺乏正確的認識,那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而言,怎樣閱讀才最有效呢?羊老師的建議是:

1.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內容讀

對一年級的孩子而言,培養孩子喜歡閱讀的興趣,勝過盲目的看許多書。所以,在閱讀什麼書上,可以儘量順著孩子的意思。父母不必過度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要求孩子。

2.選擇圖文並茂的圖書

一年級的孩子,對讀書還沒有那麼迫切的需求,也沒有那麼高的閱讀自覺性,所以,父母可儘量考慮給孩子購買圖文並茂的圖書,這樣可以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父母陪孩子一起讀,並能進行討論

如果允許的話,父母最好能陪孩子一起讀,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瞭解閱讀中遇到的生字生詞,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孩子閱讀的興趣。

最主要的是,在孩子讀完書之後,父母可以試著和孩子共同討論一些問題,在和孩子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既可以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增進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讓孩子給父母講故事

閱讀是吸收的過程,而我們更需要培養孩子能自由傾吐的能力,所以,孩子看過書之後,能把內容傾吐出來的過程更為重要。

父母可以試著常常讓孩子給自己講故事,如果孩子能給自己講故事,既可以不斷強化孩子閱讀的需要,也同樣可以培養孩子組織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

5.堅持不懈,形成習慣

剛才已說過,能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這才是最大的收穫。所以,讓孩子閱讀不要想起來一陣子,最好能給孩子每天規定一定的閱讀時間,一年級的學生,閱讀時間在半小時左右則可。

只有孩子慢慢養成了習慣,這才是閱讀的最大收穫。

只要孩子能堅持閱讀,就會有不少的收穫,但掌握正確的方法,可能讓你的收穫進一步翻倍!


山坡喜羊羊


小學老師一枚,之前教數學,今年轉三年級語文,對閱讀的方法有一點小小的體會,共同探討一下。

1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閱讀的興趣,孩子是不會靜下心來閱讀的,所以家長要和老師一起培養。

首先要看看孩子對哪方面的書感興趣,比如童話、科學、神話、蘊含道理的小故事之類,知道了孩子的興趣,就可以有的放矢,針對其興趣方面努力。

2堅持

有了閱讀的興趣,就要堅持,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家長需督促孩子每天堅持閱讀,固定的時間開始閱讀,每次閱讀固定的時間。把孩子的閱讀變成了一種習慣。

3陪讀

一年級小學生識字少,所以閱讀以帶拼音、圖畫的書為主,無論是看圖畫還是讀故事,家長都儘量陪讀,給孩子閱讀方面的幫助,並且要表現出對閱讀的內容感興趣,這樣孩子會期待著與家長一起閱讀。孩子可以單獨閱讀時,家長最好也坐在旁邊讀書,家長以身作則的榜樣,給孩子營造一種大家都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4講故事

從剛開始的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慢慢發展到孩子給家長講自己閱讀的故事,可以培養孩子的理解、記憶、語言表達能力。孩子知道的故事多了,在小夥伴心裡成了“故事大王”,老師也會喜歡這樣優秀的學生,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培養。

5獎懲

孩子把故事講好了,可以進行相應的獎勵,口頭、物質均可,如此孩子便有了更大的動力去主動閱讀,以求獲得更多的獎勵。若是其他方面出現問題,也可以用減少閱讀進行懲罰。孩子心中便會覺得,原來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小小小夫子


週末,有個媽媽向我抱怨,說自己的孩子看了很多書,卻好像沒有看過一樣,不但記不住書裡的內容,有時候甚至連裡面的人物都感覺很陌生。其實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家庭教育指導師高閏青在她的《家庭教育:為孩子的成長打好底色》一書中提出: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家長的引導密不可分。那要怎麼引導孩子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導孩子自己講故事。


首先,講故事能夠讓孩子學會並熟練運用各種詞彙


孩子對語言的學習是一種模仿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是從簡單到複雜的,也就是從“詞語”到“句子”,再到“段落”的過程。


孩子要把看到的、聽到的故事講述出來,就需要細心地觀察,運用聽到的或者看到的“關鍵詞”串聯起來,用故事情節的意境和情境,對它們進行生動的描述、形象地模仿,最後再準確地表達出來。


其次,講故事是親子之間交流互動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故事的情節會體現孩子的心理活動、思維方式和交流方式。講故事既是孩子情感傾訴的機會,也是父母聆聽孩子心聲的機會,更是和孩子一起分享人生樂趣的機會。


通過聽孩子講故事,可以讓父母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和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分析能力,加深對孩子的進一步瞭解,並及時給孩子們輸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最後,培養孩子的說服能力和領袖氣質


一個善於講故事的人,一定是一個善於引導別人思維的人。因為想要把一個故事講得精彩,首先就得是一個有思想、有故事的人,而且他也不會只關注自己的感受,還要顧及到聽故事的人的感受。


不然他就不能保證別人能夠有耐心把故事聽完,無法達到把別人引向故事主旨的目的,這樣也就失去了講故事的意義。


而這也是一個領袖對大家做的事情——開口就抓住公眾的心理,然後順勢引導,最後率領大家完成自己的宏偉藍圖。


通過講故事,孩子可以進行反思,反思自己在故事中的作用,吸取故事裡的經驗教訓,或者懂得這個故事對自己人生的啟迪等等。這樣一來,完全不用擔心孩子的閱讀效果了。


育學社


朋友家的孩子也是一年級,剛開學,語文老師就強調每天要讀課外書。從一開始的朋友讀,到孩子自己讀,由孩子自己選的感興趣的書,每天半小時,十幾分,哪怕幾分鐘,就這樣就一直堅持著。

央視主持人董卿,在《朗讀者》中的每一段開場白,都堪稱作文範本,這與董卿小時候看過大量的書分不開。

閱讀不僅對語文有好處,對其他科目的學習同樣重要,快速地理解題目的含義,所以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家長怎麼培養起孩子有效的閱讀習慣?

1、學前漢字儲備

學前能認識最常見的200個字就差不多,但開學之後發現還不夠。如果孩子有興趣,家長也有餘力,認到600-800更好,可以讓孩子自主閱讀。

2、讀書氛圍的薰陶

帶如果孩子不愛看書,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那裡到處是書和熱愛看書的人,孩子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

3、可以互相提問題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但可能忽略了閱讀質量。有些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走馬觀花,只是把內容在眼前大致過了一遍,必須教會他深度閱讀,也就是看完一本書後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如果只是媽媽在讀,孩子沒走心,閱讀效果可想而知。

結語:

如果父母有一件事需要教給孩子,而且會令他們終身受益,那麼這件事就是閱讀。


彤媽育兒小記


老師要求孩子每天閱讀,這個習慣很好!怎麼閱讀比較好呢?

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太少,他自己閱讀有很大的困難,家長必須做到:

1,和孩子一起買書,孩子喜歡的書。喜歡他才有興趣閱讀。

家長雙休日和孩子一起去書店買書,買孩子喜歡的書,孩子喜歡他才喜歡閱讀,喜歡看,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2.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去書店,席地而坐,看起來。

因為家庭買書,書很貴,買了孩子不一定喜歡,我們這裡有一些家長,利用雙休日,和孩子一起去書店看書,既省錢,看的書又多,讓孩子博覽群書。

3.為了培養孩子多識字,最好讓孩子看童話書,孩子記住了故事情節,也多認識一些字。為他自己閱讀打下良好的讀書基礎。

4.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太少,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讀,不要你讀他聽!閱讀結束再讓孩子複述一遍,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5.通過閱讀畫本,邊讀邊教給孩子觀察方法,問孩子,畫面上有什麼?他們在幹什麼?

教給孩子觀察順序,不能一會看天,一會看左邊,一會看地……!要按一定的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等。結合畫冊給孩子講解一下。

一年級的孩子識字太少,限制了他的閱讀,要在家長的輔導下閱讀,邊講邊讀,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說話能力。培養孩子的觀察習慣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