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和衛青的功勞比得過李廣嗎?

楚時明月八百年


霍去病、衛青和李廣都是漢武帝時期的抗匈奴名將。人們大都熟悉霍去病和衛青的英雄事蹟,那他們的功勞是否和知名度一樣比得過李廣呢?這個問題問的其實有點模糊,若是比誰留下的名聲好,霍去病和衛青比不過李廣。但是,若是比為國家建功立業,打匈奴來說,那霍去病和衛青的功勞可以甩李廣一條街。從他們三人的頭銜來看,霍去病和衛青都被封了侯,古代武將的最高榮耀就是被封侯,甚至衛青還身居高位,而李廣到死還只是一個將軍而已。

要知道侯爵是有食邑有封地的,而且這個封地可以世世代代的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當然前提是這個王朝不會被滅亡。而將軍就不一樣了,只有一個頭銜,沒有任何其他的實惠可言。那接下來就再請大家一起隨筆者看一下這三位武將的生平事蹟。

霍去病是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strong>

另一位抗擊匈奴的大將則是衛青,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匈奴的王庭——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在漢武帝的支持下,衛青帶領漢軍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匈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由此可見,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佼佼者非衛青霍去病莫屬。

李廣所在的李氏家族武官輩出,家族中特別傳習的是射箭的技能,所以李廣也是善騎射英勇過人,唐代詩人盧綸在《塞下曲》中寫有:“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就是說的李廣射虎的故事。他一生與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遠揚,匈奴望風而逃,稱之為“飛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說的就是李廣。

但是李廣不太善用兵,且缺乏政治和治軍才能,只會打常規戰,戰績也不像衛青霍去病這麼喜人,雁門之行因為寡不敵眾,而被俘虜;在與匈奴的決戰中因為迷路,錯失戰機。由此可見,無論是在軍事素質上,還是在運氣上,李廣都不及衛霍兩人。眾所周知,殺降不祥,更不符合道義。可李廣竟然以奸詐的手段殺掉已經投降的羌人,而且還是他自己引誘投降,許諾不殺的,這樣的行徑可是讓他的名譽大打折扣的。

那麼既然李廣弗如衛霍兩人甚遠,可是為何當時社會輿論卻傾向於說李廣的功勞更大?這是因為李廣比較擅長結交士大夫,以博求聲譽,而霍去病年紀輕輕就已經去世了,衛青也從不養士,從兩傳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太史公的曲筆,文字傳達了不少偏見也是原因之一。

最後,在筆者看來,李廣的功勞相較於衛青和霍去病,那可是差得遠了,李廣難封侯也是有各種原因的。至於霍去病和衛青二人,可以說是不相上下,霍去病“封狼居胥”,振大漢國威;衛青以武立功,位極人臣,此二人足以與韓信、白起、李靖等人並稱於世。


鄧海春


可能太史公對李廣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置評,王勃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感喟,才惹得眾網友認為李廣功勞很大,生前沒封侯,使他受委屈了;其實,無論是戰略思想、處世態度還是個人功勞李廣比霍、衛都差得遠!限於篇幅,今天只說軍功!



1.衛青:“襲龍城,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敗單于”。漢武帝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使漢匈戰爭反敗為勝(有里程碑的意義)!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後面不再濃墨重彩。


2.霍去病堪稱一代戰神!第一次出征(17歲)親率800騎兵深入敵境數百里,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首2028人,勇冠三軍,以此受封“冠軍侯”。以後兩次河西之戰中,又大破匈奴,俘獲了“祭天金人”,直搗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封狼居胥”,凱歌而還!

注意二人都有封侯,有戰略意識,後人都冠以軍事家!

3.李廣,是中國西漢時期著名的武將,公元前166年,文帝時,從軍抗擊匈奴有功升為“中郎”;景帝時,曾先後擔任北部邊疆的七郡太守;漢武帝即位後,才召他當了未央宮的“衛尉”。


公元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北擊匈奴,因負傷被俘,李廣佯死,後尋隙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令匈奴人畏懼而敬服,稱之為“飛將軍”(唯一出彩之處),數年不敢來犯。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沒有參加作戰,羞愧憤而自殺!

李廣在鎮守邊關上是有功的,但論功勞確實差強人意,只能是古代的一名武將,不是軍事家!

希望星晨58298869



霍去病和衛青的戰績遠超過李廣。

一是霍去病和衛青卻是有軍事才能。

二是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漢武帝也是衛青的小舅子。霍去病又是衛青的外甥。漢朝最精銳的士兵、戰馬任憑他們調度。

李廣是邊境行伍出身的猛將,沒有外戚的身份。所以,李廣所部,待遇、裝備都比較差,出征匈奴時,還要承擔最苦、最難出成績的任務。

我著重說兩點:

一是霍去病麾下的騎兵。每人騎兩匹馬。馬吃的不是草,而是吃糧食。李廣率領的騎兵無法享受這樣的待遇。

二是元光五年,衛青、公孫賀、公孫熬、李廣(此四人最終皆被漢武帝滅族)各率一萬騎兵攻打匈奴。這是李廣一生唯一一次敗仗。全軍覆,沒兵敗被俘,得脫歸。

匈奴人稱李廣為飛將軍。匈奴集中主力攻擊李廣軍。正因李廣吸引了匈奴主力。衛青才有機會乘虛而入,直搗匈奴老巢。

衛青若有良知當將此戰首功,讓給李廣。但事後衛青獲封賞,李廣被判死刑。花錢贖罪。【漢武帝時,法家桑弘羊、張湯為斂財,規定死罪可花錢免罪】

衛青、霍去病雖然戰績比李廣輝煌。被後世稱頌的,不是衛霍二人,而是李廣。


唐代文人墨客特別推崇飛將軍李廣。寫下了諸多歌頌李廣的詩歌並流傳千古。

唐代盧綸的《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這首邊塞小詩,寫的是李廣射‘虎’的故事。取材於《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中石沒鏃,視之,石也。”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李廣的出生地是隴西成紀,伏羲生於成紀,《漢書·文帝紀第四》載:"十五年春,黃龍見於成紀。"故此,成紀又被稱為龍城。 李廣生於龍城,王昌齡前往隴西從軍,睹物思人,聯想到漢代龍城飛將李廣。寫下了這篇詩歌。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匈奴稱李廣為‘飛將軍’,避之數歲。 飛將軍李廣和楊無敵楊業的綽號,都不是自封的,都是敵人送給他的。

李廣戰績遠不如衛青、霍去病。是因為李廣早熟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這就是後人不歌頌衛霍二人,只歌頌李廣的原因。

這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不以成敗論英雄!


楊朱學派


據說這是一道侮辱智商的題,霍去病和衛青的功勞肯定高過李廣,這還用說嗎?

說觀點容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產生分歧,我們不凡先擺事實。

首先說說漢朝軍功是怎麼算的?

答案很簡單粗暴:斬敵人的人頭,割下敵人的左耳朵來計算,而且不分男女老幼。

如果我說霍去病孤軍深入漠北草原是不帶糧草輜重,見人就砍,見人就殺,見人就搶。然後載回一車一車的死人耳朵,看到這不知道大家對所謂"功勞"還有沒有那麼迷戀!?

當然你可以說,匈奴進犯邊關,從來都是燒殺搶掠,我們不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OK,繼續!



先說霍去病!

履歷

普通士兵——剽姚校尉——冠軍侯——驃騎將軍

戰功

驃騎將軍霍去病出擊匈奴共六次,斬殺、俘虜敵軍十一萬多人,開拓了河西、酒泉地區,霍去病被四次加封,共受封一萬五千一百戶。



再說衛青

履歷

騎奴——中郎——建章監——太中大夫——車騎將軍——長平侯——大將軍

戰功

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七次,斬殺、俘虜敵軍五萬人,他和單于交戰一次,收復河南地區,設置朔方郡,兩次加封,共有一萬一千八百戶食邑。



最後說李廣

履歷

佽飛射士(募兵)——中郎——武騎常侍——隴西都尉——騎郎將——驍騎都尉——上谷太守——上郡太守——北地太守——雁門太守——雲中太守——未央宮衛尉——驍騎將軍——右北平太守——郎中令——前將軍

戰功

文帝十四年,蕭關反擊戰阻擊匈奴進犯,嶄露頭尖角;七國之亂奪敵軍軍旗,這是很大的功勞。冷兵器時代,軍旗所在就是軍隊中樞所在,旗在人在,旗被奪,拼殺中的將士就會以為失去指揮或將帥已死,軍心立馬渙散;。

李廣擅騎射,使用大黃弓射殺百發百中,是邊境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守將,綽號飛將軍。文帝、景帝、武帝前期,駐守邊境幾十年不受匈奴侵擾,一生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總是能以少勝多,險中取勝。



分析原因

衛青霍去病起點高,武帝倚重

客觀地說在對匈主動出擊戰中,霍去病衛青取得驕人的成績。首先肯定霍去病和衛青具有卓越的軍事能力;其次衛青霍去病生逢其時,衛子夫受寵、皇帝信任,起點高。這一點很重要,人在年輕的時候血氣驍勇,身邊聚集一般同樣驍勇的士兵,帶領全國最精銳鐵騎出擊匈奴,自然無往不勝。

李廣生不逢時,出擊戰苦戰無功

而李廣個人軍事能力也很卓越,但是他的確不夠幸運,他年輕的時候主動打匈奴,但是漢朝是保守的防禦,等漢武帝大規模反擊戰時,他已經年事較高。

武帝倚重衛青霍去病等年輕勢力,勢必疏遠老將勢力。李廣作為一個功勳卓著的老將軍,讓他聽從年紀輕輕的衛青霍去病指揮,也的確憋屈,上下級之間一旦形成隔閡,作戰配合就不能形成默契,再加上老將軍帶的都是老兵,一則沒有那麼強的建功立業的心,二則武器裝備也差了一截。

你看《史記》記載的一次戰役,李廣對陣匈奴兵,他的部下好多不敢衝鋒,李廣還是派出自己的兒子李敢衝入敵陣殺敵,對陣沒多久弓箭就用玩了。危急時刻都是李廣自己衝鋒陷陣,射殺敵軍將領,打退敵人進攻。因此李廣作戰立功是受各方面掣肘。



功在千秋,不以一時論長短

衛青霍去病為大漢朝開疆拓土,功在千秋。李廣軍事能力卓越,品格高尚,傳頌千古。王維說,"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如果我們將歷史的時空拉長一點,把戰爭從純粹的殺戮中提高那麼一點。你會發現司馬遷乃至歷代文人歌頌李廣沒有錯,李廣是靠自己的本事一步步從普通士兵走出來的,每一點成績都是用血肉之軀拼殺出來的。作為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將軍,李廣不貪不縱,不弒殺,為漢朝北部邊關駐防幾十年,擋住匈奴鐵蹄,難道不是居功至偉嗎?



資料鏈接

霍去病功勞

《史記.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記載:最驃騎將軍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為將軍,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及渾邪王以眾降數萬,遂開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萬五千一百戶。其校吏有功為侯者凡六人,而後為將軍二人。

衛青功勞

《史記.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記載:最大將軍青,凡七出擊匈奴,斬捕首虜五萬餘級,一與單于戰,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萬一千八百戶。封三子為侯,侯千三百戶。並之,萬五千七百戶。其校尉裨將以從大將軍侯者九人,其裨將及校尉已為將者十四人。

李廣榮耀

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王維《老將行》節選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鬚兒!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開涮歷史


縱觀劉徹一朝,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那就是三個外戚將領,衛青霍去病李廣利,從來只升不降,打了勝仗,封,打了敗戰要麼還是封要麼就不罰,而其他非外戚將領,李廣蘇建公孫敖等,基本都會經歷由於受罰貶黜而被打回底層的經歷

軍功爵制本身有其合理存在的一面,但也存在巨大的缺陷,這個看似公平的制度,其實非常不公。而且在現實執行中,有一萬種人為因素在加劇這種制度的傾斜

合理的真正的公平應該是,起點公平,過程公平,之後才會有結果的公平。而現實中,首先是起點不公,後盾(馬匹、人員戰鬥力、路線等)不公,有人是全方位包裝好的,有些人卻只能拿挑剩的。而過程呢,一樣不公,有人專門負責襲擊軟肋,有人卻只能硬著頭皮去啃硬骨頭的匈奴主力。最後的結果呢,還是不公,有人折損幾乎全軍覆沒,還是被冠以勝戰或冠以沒有功勞也有勞苦的理由被加封,而有人以一敵三以一擋十,最終還是落以問罪的下場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沒錯,但這一道理並不能為因為人為的諸多因素而導致的制度傾斜做辯護。


火焰三井壽


李廣並沒達到以上兩位級別,衛青說過了,今天說霍去病

大漢王朝兩位留名青史功蓋千秋的英雄人物衛青與霍去病,身世竟驚人的如出一轍。

衛青我們上文提到過,出身卑賤,是平陽公主府的下人衛媼和來公主府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產下的私生子。想不到多年之後,衛媼的女兒衛青的二姐衛少兒複製了母親衝動的舉動,為愛痴狂,和來公主府做事的另一位縣吏霍仲孺私通,產下了霍去病這一私生子。

霍仲孺這人沒什麼擔當,不敢認霍去病,一走了之。不過沒想到犬父竟有虎子,多年後已身為驃騎將軍的霍去病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找到了霍仲孺,不計前嫌與之相認,並帶走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回長安培養。島主不得不說,這個霍仲孺是真的會生,

哥哥是霍去病就罷了,弟弟竟是日後漢朝另一位風雲人物,霍光。

言歸正傳,霍去病的童年時期比衛青要幸運一點,趕上了好時候,姨母衛子夫得寵於漢武帝,舅舅衛青也顯貴,並且是個天才將領,奇襲龍城吹響了漢朝反擊匈奴的號角,霍去病得以自幼養在宮中。

正所謂“長安年少羽林郎,騎射翩翩侍武皇”。霍去病自幼跟在衛青與漢武帝身邊耳濡目染,展現出了極高的軍事天分,能騎擅射,深得漢武帝賞識。年僅17歲便被任命為驃姚校尉,跟隨出衛青徵匈奴。

有關霍去病的戰功,史書裡面記載的文字實在足夠平淡了,但讀起來還是隻有一個感覺:爽。

我們知道漢軍前期打不過匈奴,兵種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匈奴人以畜牧業為主,且自幼逐水草,習射獵,有天然強大的騎兵部隊。而漢軍初期則是重視步兵,騎兵打步兵自然優勢佔盡,來無影去無蹤,匈奴騎兵超強的機動性往往能打漢軍一個措手不及。

自從衛青出現以後,與漢武帝多次商討研究戰勝匈奴之策,便提到了升級漢軍的騎兵部隊。而霍去病,正是千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騎兵將領。漢武帝曾想傳授古代兵法給霍去病,霍去病卻不拘束於古法,認為對陣匈奴這種敵人,更重要的是臨陣的方略。漢武帝賜霍去病宅邸,他也堅決不受,並且霸氣回覆:“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這樣的人,能不成功麼?

霍去病徵討匈奴的首戰便橫空出世“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率800勇士千里奔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匈奴一個措手不及,斬首2000餘人,把單于的叔父都給一勺燴了。未知的茫茫大漠中,少年霍去病這是何等的膽略,敢於孤軍深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愧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這一戰霍去病勇冠三軍,獲封冠軍侯,賜一千六百戶。咱們現在把第一名叫做冠軍,就是因為霍去病的英雄無敵。

僅僅兩年之後,19歲的霍去病便升任驃騎將軍,獨領大軍兩次出征河西地區(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把匈奴的渾邪王、盧胡王、休屠王等王殺了個遍,徹底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大漢通西域之路。

霍去病在河西駐兵之地收到了漢武帝御賜的美酒,霍去病為了激勵眾將士,將美酒倒入泉水中,將士們拿頭盔舀起泉水開懷暢飲。此地便被命名為酒泉,也就是現如今我國的衛星發射基地。

河西之戰霍去病威名遠揚,匈奴人聽到霍去病的名字便聞風喪膽,喻之為戰神。還編了一首相當痛苦的歌曲來感嘆失敗: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渾邪王和休屠王更是被霍去病打怕了,又怕單于怪罪,選擇帶數萬大軍歸降。漢武帝派遣霍去病親自去接受投降。受降儀式上部分匈奴兵反覆無常,想要引起譁變,再度叛逃。千鈞一髮之際,英勇如霍去病,竟然單槍匹馬衝入渾邪王大營,指揮他斬殺想要叛逃的士兵,穩定了局勢,成功完成了受降儀式。要不說霍去病身上一定有一種天神下凡的氣勢,才能震得出如此兇險的場子。

再之後,便是最為著名的漠北之戰。衛青和霍去病各領五萬大軍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當時兩位主帥商議的結果是將精兵交給霍去病,由他對付單于主力,衛青則對付左賢王。但是由於被匈奴一個小俘虜忽悠了,導致兩主帥改變了路線,霍去病對上了左賢王。

對決毫無懸念,霍去病領軍大獲全勝,殲敵七萬餘人。估計是沒有找到單于主力,霍去病心有不甘,便乘勝追擊,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深入北地2000餘里地,到達了匈奴腹地狼居胥山。霍去病封狼居胥,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接著一路勢如破竹,飲馬瀚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這一次霍去病的壯舉,是有史以來漢軍追擊匈奴所到達的最遠之處,讓之前屢屢在邊境耀武揚威的匈奴深刻明白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道理。

經此一戰,霍去病橫掃漠北、馬踏匈奴,從此“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是真正達到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境地。

文人士大夫對霍去病的一些微詞,可能是由於霍去病不夠體恤士兵。雖然霍去病並未和士卒同甘共苦,但他絕對做到了賞罰分明,部隊裡面紀律嚴明。霍去病出徵,由於多為長途奔襲,所以往往會放棄自己的物資,直接以敵方戰利品作為補充,贏了才有飯吃。霍去病的部隊不是最幸福的,卻一定是最拼命,戰鬥力最強的。

漠北之戰後霍去病最高官職大司馬一職,可惜天妒英才,僅僅在24歲那年霍去病便因病去世。

關於霍去病的死因有一些關於外戚皇權內部鬥爭的陰謀論,島主不太認同。霍去病既然取了去病這個名字,表明他小時候極有可能是有病根的,所以取這個名字以祈福避災,加上霍去病常年在外征戰,身體損耗很大,加上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限,導致霍去病最終病逝的結局,是完全合理的。

霍去病,千古難得一見的天才將領,短短二十四載的人生,便已留下百戰百勝的彪悍戰績,留名青史,揚我國威。他就像一顆劃過天際轉瞬即逝的流星,短暫而閃耀,散發出獨一無二的光芒,寫下史詩級的壯麗篇章。如果上天再借他二十年…


軲轆島


李廣之功強於霍去病,衛青才多少功勞,和李廣霍去病差的十萬八千里。

李廣被武帝眾臣一致推舉為大漢第一名將,隨後擔任未央宮衛尉,百戰不敗的程不識屈居李廣之後。 從此李廣為年少的武帝講解匈奴的習俗,風土,戰鬥特點,以及漢軍如何對付匈奴。後來又為武帝訓練羽林軍,騎兵。衛青,霍去病或多或少,都得稱李廣一聲師父才對。

李廣功績卓著,曾經在文帝時,16歲取得漢軍第一次對匈奴作戰的大勝-隴西大捷,幾千人打敗老上單于十幾萬,後多次擊敗老上單于,累計消滅匈奴十萬,被文帝口諭無冕萬戶侯,

漢高祖的萬戶侯只有蕭何張良,韓信,可見文帝對李廣的評價有多高。

關於封侯。大家知道,高祖封侯過多,文帝幾乎無侯可封,可憐巴巴的幾個侯都給了高祖老臣。對於李廣,文帝實在拿不出侯來封賞,所以連升李廣20幾級後,又破例把工資獎金翻倍。沒多久,李廣被連續提拔,為2000石的隴西郡尉。躥升太快了。可惜這時候,文帝去世了。

景帝時,七國之亂,匈奴被李廣打的無力更無膽進犯。周亞夫為了消耗梁王,也有可能想借刀殺人,故意不出兵救梁王。梁王頂不住了,授李廣臨時將印,李廣不負眾望,領梁國軍隊一舉擊敗吳楚聯軍,所以最後梁國的戰績是消滅一半吳楚聯軍。剩下的一半叛軍已經崩潰,被周亞夫撿個便宜。

自此,李廣得罪了周亞夫,周亞夫的心胸並不開闊,景帝為了拉攏高祖老臣勢力,重用周亞夫,於是李廣被打發到邊關。和楊業一樣鎮守邊關,楊業曾經500破十萬。李廣在邊關可是沒有閒著,平均每年4次主動出擊匈奴,匈奴防禦都來不及, 哪有時間進犯大漢。

衛青功勞不大,是寧乘私下對衛青所說,衛青也默認了。更可笑的是,河南地居然抓了3000間諜,這分明抓的是百姓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衛青和霍去病的功勞是碾壓李廣。

這可不是比得過、比不過的問題。

這裡先得擺正一個誤區,那就是成功與否,有時候跟能力沒半毛錢關係。

所以,衛霍功蓋李廣,並不是在否定李廣的能力,而是就事論事。

1.當時評價:衛青、霍去病封侯,而李廣終生未得封侯

衛青首次出征便奇襲龍城,獲封關內侯;而後河南之戰後,再封長平侯;之後兩次益封,食邑一萬六千七百戶,名副其實的萬戶侯。

霍去病在定襄北之戰中首虜2000餘級,被封冠軍侯,食邑2500戶;兩次河西之戰,分別益封2200戶和5400戶;受降休屠王與渾邪王部,再益封1700戶;漠北之戰益封5800戶,總共食邑一萬七千六百戶(以漢書記載為準,因為史記記載不清),也是名副其實的萬戶侯。

武將的成功,就是戰場上殺敵取勝、朝堂上立功封侯。

衛青和霍去病,不僅封侯而且是萬戶之侯,而且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驃騎將軍,加號大司馬。

而李廣呢?守城之戰,打得著實有聲有色,但進攻之戰,就不盡如人意了。

我們不必替漢朝堂為李將軍鳴不平,只以首虜立功來評價,李廣未能封侯就能說明一切,其難於衛霍同日而語。

2.實際功勳:衛青和霍去病,更是直接秒殺李廣

衛青之功,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功勳,有三個:一是河南之戰,收復河套地區;二是定襄北之戰,鞏固了對河套地區的佔領;三是出征漠北,擊破單于大軍。

霍去病之功,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功勳,有三個:兩次河西之戰,這得算兩個,徹底將匈奴人趕出河西,漢武帝在此建立隴西四郡;第三個是出征漠北,重創匈奴大軍,封狼居胥。

而李廣呢?

李廣能拿得出手的功勳,也就是平七國之亂時立有奪旗之功,再之後就是固守北地邊郡、防止匈奴來犯。

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所以實際功勳方面,李廣更難同衛青、霍去病比肩。

有人說李廣就是沒有立功的機會,是被人故意打壓了。

但是,當兵的數十萬、為將的成百上千、大將軍就一個,說沒立功是因為沒當上大將軍,這是說不過去的。

在這幾十萬漢軍中,肯定有比李廣、比衛青、比霍去病能力更強的,只是沒有機會而已。

如果為李廣鳴不平,是不是也得為那些堙沒無聞的人鳴不平。

機會得去爭取,有時候運氣很重要,甚至是百分之九十九的運氣加一點能力而已。

沒什麼不服氣的,這就是天命無常。

三是後世評價:這個評價也很重要,李廣應該可以含笑九泉了。

由於司馬遷的李將軍列傳,由於唐代詩人的歌功禮讚,李廣威名傳遍千古,甚至聲勢不讓衛青和霍去病。

後世評價的問題,也很不講理。

如果就實論,李廣之功還不及其子李敢,也不及那些封侯的將軍們,但名聲就是比他們叫得響。

因為大家喜歡悲情的英雄,終生未能封侯而落得軍中自刎的李廣,觸發了人們最柔軟的感情。

同時,李廣的種種傳奇事蹟,在司馬公筆下活靈活現,這是一個有性格的老將軍,即便千年之後讀到《李將軍列傳》,也彷彿親見了那個飛將軍。


減水書生


霍去病,衛青的功勞比的上李廣嗎?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先從各自的經歷來說,李廣在漢文帝時就很出名的,驍勇善戰,在邊關和兇奴對持,兇奴也聞其名而喪其膽!七國之亂,李廣領兵平亂,卻聽信梁王調遣,吃皇糧,聽諸侯的,真可謂糊塗。直到武帝,李廣也沒有擔起大任!所以說李廣的人生比較失敗。而霍去病初次打匈奴,率八百驍騎,深入兇奴數百里打的兇奴四散逃竄!兩次河西大戰,大破兇奴,俘獲兇奴祭天金人,殺死敵軍無數,大獲全勝。在漠北大戰中,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衛青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揭開漢和兇奴的戰爭,大勝兇奴,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

縱觀衛青,霍去病是帥才,而李廣只能算做將才,而同時期李光之弟,李蔡,同是景帝時期為臣,而被景帝封樂安候,李廣的兒子李敢以校尉身份隨霍去病出徵,奪賢王旗,斬獲多而封關內侯,由此可見,李廣雖作戰曉勇,但不善用兵,不懂政治,所以不得武帝重用!當然論功勞李廣和衛青,霍去病就差遠了!謝謝大家,敬請指教!





張思遠33


這三個人都是歷史上極有名的大將,而且他們都是帶領著漢人和匈奴對戰,所以彼此之間拿來做對比就很正常。要說霍去病,衛青這兩人能不能比得過李廣?那咱們先來看看三人的戰績。 現在說霍去病,他是衛青的外甥,深得衛青的真傳,帶兵打仗的能力也是一流。他不僅兵法掌握的好,自己的騎射本領也相當過人。


而且他這個人頭腦靈活,打仗的時候不拘泥於紙上固定的說法,而是會根據現場的情況靈活用兵。他這種軍事上的靈敏性,使得他打了好多場漂亮的仗,敢帶領著幾百人馬就深入敵軍大本營,而且還追的匈奴人是叫苦連天。就因為他這出色的能力,所以小小年紀便封侯拜將,成為了冠軍侯。 咱們再來說衛青,他的出生是相當高貴的,衛子夫就是他的姐姐。所以他還要叫皇帝一聲姐夫,是實打實的皇親國戚。他第一次帶兵去突襲匈奴,就是襲擊的龍城,也是從這場戰爭之後,匈奴優勝的局勢被打破,漢匈戰爭的局勢被逆轉,開始反敗為勝。

然後,在漢武帝的全力支持中,衛青帶著漢軍和匈奴開展了7次戰爭,而每一次他都取得了勝利。這些勝利使得漢武帝收回了不少的北域疆土,所以從這裡來看,在漢匈戰爭當中,衛青的表現無疑是亮眼的。 最後再來說李廣,李家也是一個大家族,所以他從小就學到了射箭本領,騎射方面也有過人的天分。就因為他射箭本領過人,常常能遠距離的殺死敵人,所以人們還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做飛將軍。他這一生總共參加過70多場和匈奴的對戰,可以說是經驗豐富。不過他這個人個人實力強大,但在領兵方面沒有太出色的才能。換一句話來理解就是他不是很會用兵法,可以說他是一個好兵,卻不能算是一位好將。
看完了三人的事蹟之後,很明顯衛青、霍去病兩個人的能力都比李廣要出色。前兩人不僅自身勢力過人,帶兵打仗的能力也強悍,再加上他們又屬於皇親,故而都是年紀輕輕時就封侯敗將,從機遇上面來看,前兩位也是遠勝於李廣。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前兩者的名字都非常讓人如雷貫耳,但是後者卻很少有人提及,因為在這一個時期,已經有了兩位耀眼的將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