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和卫青的功劳比得过李广吗?

楚时明月八百年


霍去病、卫青和李广都是汉武帝时期的抗匈奴名将。人们大都熟悉霍去病和卫青的英雄事迹,那他们的功劳是否和知名度一样比得过李广呢?这个问题问的其实有点模糊,若是比谁留下的名声好,霍去病和卫青比不过李广。但是,若是比为国家建功立业,打匈奴来说,那霍去病和卫青的功劳可以甩李广一条街。从他们三人的头衔来看,霍去病和卫青都被封了侯,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耀就是被封侯,甚至卫青还身居高位,而李广到死还只是一个将军而已。

要知道侯爵是有食邑有封地的,而且这个封地可以世世代代的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当然前提是这个王朝不会被灭亡。而将军就不一样了,只有一个头衔,没有任何其他的实惠可言。那接下来就再请大家一起随笔者看一下这三位武将的生平事迹。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strong>

另一位抗击匈奴的大将则是卫青,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匈奴的王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卫青带领汉军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匈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由此可见,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佼佼者非卫青霍去病莫属。

李广所在的李氏家族武官辈出,家族中特别传习的是射箭的技能,所以李广也是善骑射英勇过人,唐代诗人卢纶在《塞下曲》中写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就是说的李广射虎的故事。他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但是李广不太善用兵,且缺乏政治和治军才能,只会打常规战,战绩也不像卫青霍去病这么喜人,雁门之行因为寡不敌众,而被俘虏;在与匈奴的决战中因为迷路,错失战机。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军事素质上,还是在运气上,李广都不及卫霍两人。众所周知,杀降不祥,更不符合道义。可李广竟然以奸诈的手段杀掉已经投降的羌人,而且还是他自己引诱投降,许诺不杀的,这样的行径可是让他的名誉大打折扣的。

那么既然李广弗如卫霍两人甚远,可是为何当时社会舆论却倾向于说李广的功劳更大?这是因为李广比较擅长结交士大夫,以博求声誉,而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已经去世了,卫青也从不养士,从两传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太史公的曲笔,文字传达了不少偏见也是原因之一。

最后,在笔者看来,李广的功劳相较于卫青和霍去病,那可是差得远了,李广难封侯也是有各种原因的。至于霍去病和卫青二人,可以说是不相上下,霍去病“封狼居胥”,振大汉国威;卫青以武立功,位极人臣,此二人足以与韩信、白起、李靖等人并称于世。


邓海春


可能太史公对李广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置评,王勃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喟,才惹得众网友认为李广功劳很大,生前没封侯,使他受委屈了;其实,无论是战略思想、处世态度还是个人功劳李广比霍、卫都差得远!限于篇幅,今天只说军功!



1.卫青:“袭龙城,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败单于”。汉武帝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使汉匈战争反败为胜(有里程碑的意义)!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后面不再浓墨重彩。


2.霍去病堪称一代战神!第一次出征(17岁)亲率800骑兵深入敌境数百里,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首2028人,勇冠三军,以此受封“冠军侯”。以后两次河西之战中,又大破匈奴,俘获了“祭天金人”,直捣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封狼居胥”,凯歌而还!

注意二人都有封侯,有战略意识,后人都冠以军事家!

3.李广,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武将,公元前166年,文帝时,从军抗击匈奴有功升为“中郎”;景帝时,曾先后担任北部边疆的七郡太守;汉武帝即位后,才召他当了未央宫的“卫尉”。


公元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北击匈奴,因负伤被俘,李广佯死,后寻隙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令匈奴人畏惧而敬服,称之为“飞将军”(唯一出彩之处),数年不敢来犯。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没有参加作战,羞愧愤而自杀!

李广在镇守边关上是有功的,但论功劳确实差强人意,只能是古代的一名武将,不是军事家!

希望星晨58298869



霍去病和卫青的战绩远超过李广。

一是霍去病和卫青却是有军事才能。

二是卫青是汉武帝的小舅子,汉武帝也是卫青的小舅子。霍去病又是卫青的外甥。汉朝最精锐的士兵、战马任凭他们调度。

李广是边境行伍出身的猛将,没有外戚的身份。所以,李广所部,待遇、装备都比较差,出征匈奴时,还要承担最苦、最难出成绩的任务。

我着重说两点:

一是霍去病麾下的骑兵。每人骑两匹马。马吃的不是草,而是吃粮食。李广率领的骑兵无法享受这样的待遇。

二是元光五年,卫青、公孙贺、公孙熬、李广(此四人最终皆被汉武帝灭族)各率一万骑兵攻打匈奴。这是李广一生唯一一次败仗。全军覆,没兵败被俘,得脱归。

匈奴人称李广为飞将军。匈奴集中主力攻击李广军。正因李广吸引了匈奴主力。卫青才有机会乘虚而入,直捣匈奴老巢。

卫青若有良知当将此战首功,让给李广。但事后卫青获封赏,李广被判死刑。花钱赎罪。【汉武帝时,法家桑弘羊、张汤为敛财,规定死罪可花钱免罪】

卫青、霍去病虽然战绩比李广辉煌。被后世称颂的,不是卫霍二人,而是李广。


唐代文人墨客特别推崇飞将军李广。写下了诸多歌颂李广的诗歌并流传千古。

唐代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边塞小诗,写的是李广射‘虎’的故事。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李广的出生地是陇西成纪,伏羲生于成纪,《汉书·文帝纪第四》载:"十五年春,黄龙见于成纪。"故此,成纪又被称为龙城。 李广生于龙城,王昌龄前往陇西从军,睹物思人,联想到汉代龙城飞将李广。写下了这篇诗歌。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匈奴称李广为‘飞将军’,避之数岁。 飞将军李广和杨无敌杨业的绰号,都不是自封的,都是敌人送给他的。

李广战绩远不如卫青、霍去病。是因为李广早熟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就是后人不歌颂卫霍二人,只歌颂李广的原因。

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不以成败论英雄!


杨朱学派


据说这是一道侮辱智商的题,霍去病和卫青的功劳肯定高过李广,这还用说吗?

说观点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产生分歧,我们不凡先摆事实。

首先说说汉朝军功是怎么算的?

答案很简单粗暴:斩敌人的人头,割下敌人的左耳朵来计算,而且不分男女老幼。

如果我说霍去病孤军深入漠北草原是不带粮草辎重,见人就砍,见人就杀,见人就抢。然后载回一车一车的死人耳朵,看到这不知道大家对所谓"功劳"还有没有那么迷恋!?

当然你可以说,匈奴进犯边关,从来都是烧杀抢掠,我们不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OK,继续!



先说霍去病!

履历

普通士兵——剽姚校尉——冠军侯——骠骑将军

战功

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共六次,斩杀、俘虏敌军十一万多人,开拓了河西、酒泉地区,霍去病被四次加封,共受封一万五千一百户。



再说卫青

履历

骑奴——中郎——建章监——太中大夫——车骑将军——长平侯——大将军

战功

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七次,斩杀、俘虏敌军五万人,他和单于交战一次,收复河南地区,设置朔方郡,两次加封,共有一万一千八百户食邑。



最后说李广

履历

佽飞射士(募兵)——中郎——武骑常侍——陇西都尉——骑郎将——骁骑都尉——上谷太守——上郡太守——北地太守——雁门太守——云中太守——未央宫卫尉——骁骑将军——右北平太守——郎中令——前将军

战功

文帝十四年,萧关反击战阻击匈奴进犯,崭露头尖角;七国之乱夺敌军军旗,这是很大的功劳。冷兵器时代,军旗所在就是军队中枢所在,旗在人在,旗被夺,拼杀中的将士就会以为失去指挥或将帅已死,军心立马涣散;。

李广擅骑射,使用大黄弓射杀百发百中,是边境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守将,绰号飞将军。文帝、景帝、武帝前期,驻守边境几十年不受匈奴侵扰,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总是能以少胜多,险中取胜。



分析原因

卫青霍去病起点高,武帝倚重

客观地说在对匈主动出击战中,霍去病卫青取得骄人的成绩。首先肯定霍去病和卫青具有卓越的军事能力;其次卫青霍去病生逢其时,卫子夫受宠、皇帝信任,起点高。这一点很重要,人在年轻的时候血气骁勇,身边聚集一般同样骁勇的士兵,带领全国最精锐铁骑出击匈奴,自然无往不胜。

李广生不逢时,出击战苦战无功

而李广个人军事能力也很卓越,但是他的确不够幸运,他年轻的时候主动打匈奴,但是汉朝是保守的防御,等汉武帝大规模反击战时,他已经年事较高。

武帝倚重卫青霍去病等年轻势力,势必疏远老将势力。李广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的老将军,让他听从年纪轻轻的卫青霍去病指挥,也的确憋屈,上下级之间一旦形成隔阂,作战配合就不能形成默契,再加上老将军带的都是老兵,一则没有那么强的建功立业的心,二则武器装备也差了一截。

你看《史记》记载的一次战役,李广对阵匈奴兵,他的部下好多不敢冲锋,李广还是派出自己的儿子李敢冲入敌阵杀敌,对阵没多久弓箭就用玩了。危急时刻都是李广自己冲锋陷阵,射杀敌军将领,打退敌人进攻。因此李广作战立功是受各方面掣肘。



功在千秋,不以一时论长短

卫青霍去病为大汉朝开疆拓土,功在千秋。李广军事能力卓越,品格高尚,传颂千古。王维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如果我们将历史的时空拉长一点,把战争从纯粹的杀戮中提高那么一点。你会发现司马迁乃至历代文人歌颂李广没有错,李广是靠自己的本事一步步从普通士兵走出来的,每一点成绩都是用血肉之躯拼杀出来的。作为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将军,李广不贪不纵,不弑杀,为汉朝北部边关驻防几十年,挡住匈奴铁蹄,难道不是居功至伟吗?



资料链接

霍去病功劳

《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记载:最骠骑将军霍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为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及浑邪王以众降数万,遂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万五千一百户。其校吏有功为侯者凡六人,而后为将军二人。

卫青功劳

《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记载: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一千八百户。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万五千七百户。其校尉裨将以从大将军侯者九人,其裨将及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

李广荣耀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王维《老将行》节选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开涮历史


纵观刘彻一朝,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那就是三个外戚将领,卫青霍去病李广利,从来只升不降,打了胜仗,封,打了败战要么还是封要么就不罚,而其他非外戚将领,李广苏建公孙敖等,基本都会经历由于受罚贬黜而被打回底层的经历

军功爵制本身有其合理存在的一面,但也存在巨大的缺陷,这个看似公平的制度,其实非常不公。而且在现实执行中,有一万种人为因素在加剧这种制度的倾斜

合理的真正的公平应该是,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之后才会有结果的公平。而现实中,首先是起点不公,后盾(马匹、人员战斗力、路线等)不公,有人是全方位包装好的,有些人却只能拿挑剩的。而过程呢,一样不公,有人专门负责袭击软肋,有人却只能硬着头皮去啃硬骨头的匈奴主力。最后的结果呢,还是不公,有人折损几乎全军覆没,还是被冠以胜战或冠以没有功劳也有劳苦的理由被加封,而有人以一敌三以一挡十,最终还是落以问罪的下场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没错,但这一道理并不能为因为人为的诸多因素而导致的制度倾斜做辩护。


火焰三井寿


李广并没达到以上两位级别,卫青说过了,今天说霍去病

大汉王朝两位留名青史功盖千秋的英雄人物卫青与霍去病,身世竟惊人的如出一辙。

卫青我们上文提到过,出身卑贱,是平阳公主府的下人卫媪和来公主府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产下的私生子。想不到多年之后,卫媪的女儿卫青的二姐卫少儿复制了母亲冲动的举动,为爱痴狂,和来公主府做事的另一位县吏霍仲孺私通,产下了霍去病这一私生子。

霍仲孺这人没什么担当,不敢认霍去病,一走了之。不过没想到犬父竟有虎子,多年后已身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找到了霍仲孺,不计前嫌与之相认,并带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回长安培养。岛主不得不说,这个霍仲孺是真的会生,

哥哥是霍去病就罢了,弟弟竟是日后汉朝另一位风云人物,霍光。

言归正传,霍去病的童年时期比卫青要幸运一点,赶上了好时候,姨母卫子夫得宠于汉武帝,舅舅卫青也显贵,并且是个天才将领,奇袭龙城吹响了汉朝反击匈奴的号角,霍去病得以自幼养在宫中。

正所谓“长安年少羽林郎,骑射翩翩侍武皇”。霍去病自幼跟在卫青与汉武帝身边耳濡目染,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天分,能骑擅射,深得汉武帝赏识。年仅17岁便被任命为骠姚校尉,跟随出卫青征匈奴。

有关霍去病的战功,史书里面记载的文字实在足够平淡了,但读起来还是只有一个感觉:爽。

我们知道汉军前期打不过匈奴,兵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匈奴人以畜牧业为主,且自幼逐水草,习射猎,有天然强大的骑兵部队。而汉军初期则是重视步兵,骑兵打步兵自然优势占尽,来无影去无踪,匈奴骑兵超强的机动性往往能打汉军一个措手不及。

自从卫青出现以后,与汉武帝多次商讨研究战胜匈奴之策,便提到了升级汉军的骑兵部队。而霍去病,正是千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骑兵将领。汉武帝曾想传授古代兵法给霍去病,霍去病却不拘束于古法,认为对阵匈奴这种敌人,更重要的是临阵的方略。汉武帝赐霍去病宅邸,他也坚决不受,并且霸气回复:“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样的人,能不成功么?

霍去病征讨匈奴的首战便横空出世“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率800勇士千里奔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斩首2000余人,把单于的叔父都给一勺烩了。未知的茫茫大漠中,少年霍去病这是何等的胆略,敢于孤军深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愧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这一战霍去病勇冠三军,获封冠军侯,赐一千六百户。咱们现在把第一名叫做冠军,就是因为霍去病的英雄无敌。

仅仅两年之后,19岁的霍去病便升任骠骑将军,独领大军两次出征河西地区(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把匈奴的浑邪王、卢胡王、休屠王等王杀了个遍,彻底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大汉通西域之路。

霍去病在河西驻兵之地收到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霍去病为了激励众将士,将美酒倒入泉水中,将士们拿头盔舀起泉水开怀畅饮。此地便被命名为酒泉,也就是现如今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

河西之战霍去病威名远扬,匈奴人听到霍去病的名字便闻风丧胆,喻之为战神。还编了一首相当痛苦的歌曲来感叹失败: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浑邪王和休屠王更是被霍去病打怕了,又怕单于怪罪,选择带数万大军归降。汉武帝派遣霍去病亲自去接受投降。受降仪式上部分匈奴兵反复无常,想要引起哗变,再度叛逃。千钧一发之际,英勇如霍去病,竟然单枪匹马冲入浑邪王大营,指挥他斩杀想要叛逃的士兵,稳定了局势,成功完成了受降仪式。要不说霍去病身上一定有一种天神下凡的气势,才能震得出如此凶险的场子。

再之后,便是最为著名的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大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当时两位主帅商议的结果是将精兵交给霍去病,由他对付单于主力,卫青则对付左贤王。但是由于被匈奴一个小俘虏忽悠了,导致两主帅改变了路线,霍去病对上了左贤王。

对决毫无悬念,霍去病领军大获全胜,歼敌七万余人。估计是没有找到单于主力,霍去病心有不甘,便乘胜追击,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深入北地2000余里地,到达了匈奴腹地狼居胥山。霍去病封狼居胥,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接着一路势如破竹,饮马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这一次霍去病的壮举,是有史以来汉军追击匈奴所到达的最远之处,让之前屡屡在边境耀武扬威的匈奴深刻明白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道理。

经此一战,霍去病横扫漠北、马踏匈奴,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是真正达到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境地。

文人士大夫对霍去病的一些微词,可能是由于霍去病不够体恤士兵。虽然霍去病并未和士卒同甘共苦,但他绝对做到了赏罚分明,部队里面纪律严明。霍去病出征,由于多为长途奔袭,所以往往会放弃自己的物资,直接以敌方战利品作为补充,赢了才有饭吃。霍去病的部队不是最幸福的,却一定是最拼命,战斗力最强的。

漠北之战后霍去病最高官职大司马一职,可惜天妒英才,仅仅在24岁那年霍去病便因病去世。

关于霍去病的死因有一些关于外戚皇权内部斗争的阴谋论,岛主不太认同。霍去病既然取了去病这个名字,表明他小时候极有可能是有病根的,所以取这个名字以祈福避灾,加上霍去病常年在外征战,身体损耗很大,加上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导致霍去病最终病逝的结局,是完全合理的。

霍去病,千古难得一见的天才将领,短短二十四载的人生,便已留下百战百胜的彪悍战绩,留名青史,扬我国威。他就像一颗划过天际转瞬即逝的流星,短暂而闪耀,散发出独一无二的光芒,写下史诗级的壮丽篇章。如果上天再借他二十年…


轱辘岛


李广之功强于霍去病,卫青才多少功劳,和李广霍去病差的十万八千里。

李广被武帝众臣一致推举为大汉第一名将,随后担任未央宫卫尉,百战不败的程不识屈居李广之后。 从此李广为年少的武帝讲解匈奴的习俗,风土,战斗特点,以及汉军如何对付匈奴。后来又为武帝训练羽林军,骑兵。卫青,霍去病或多或少,都得称李广一声师父才对。

李广功绩卓著,曾经在文帝时,16岁取得汉军第一次对匈奴作战的大胜-陇西大捷,几千人打败老上单于十几万,后多次击败老上单于,累计消灭匈奴十万,被文帝口谕无冕万户侯,

汉高祖的万户侯只有萧何张良,韩信,可见文帝对李广的评价有多高。

关于封侯。大家知道,高祖封侯过多,文帝几乎无侯可封,可怜巴巴的几个侯都给了高祖老臣。对于李广,文帝实在拿不出侯来封赏,所以连升李广20几级后,又破例把工资奖金翻倍。没多久,李广被连续提拔,为2000石的陇西郡尉。蹿升太快了。可惜这时候,文帝去世了。

景帝时,七国之乱,匈奴被李广打的无力更无胆进犯。周亚夫为了消耗梁王,也有可能想借刀杀人,故意不出兵救梁王。梁王顶不住了,授李广临时将印,李广不负众望,领梁国军队一举击败吴楚联军,所以最后梁国的战绩是消灭一半吴楚联军。剩下的一半叛军已经崩溃,被周亚夫捡个便宜。

自此,李广得罪了周亚夫,周亚夫的心胸并不开阔,景帝为了拉拢高祖老臣势力,重用周亚夫,于是李广被打发到边关。和杨业一样镇守边关,杨业曾经500破十万。李广在边关可是没有闲着,平均每年4次主动出击匈奴,匈奴防御都来不及, 哪有时间进犯大汉。

卫青功劳不大,是宁乘私下对卫青所说,卫青也默认了。更可笑的是,河南地居然抓了3000间谍,这分明抓的是百姓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卫青和霍去病的功劳是碾压李广。

这可不是比得过、比不过的问题。

这里先得摆正一个误区,那就是成功与否,有时候跟能力没半毛钱关系。

所以,卫霍功盖李广,并不是在否定李广的能力,而是就事论事。

1.当时评价:卫青、霍去病封侯,而李广终生未得封侯

卫青首次出征便奇袭龙城,获封关内侯;而后河南之战后,再封长平侯;之后两次益封,食邑一万六千七百户,名副其实的万户侯。

霍去病在定襄北之战中首虏2000余级,被封冠军侯,食邑2500户;两次河西之战,分别益封2200户和5400户;受降休屠王与浑邪王部,再益封1700户;漠北之战益封5800户,总共食邑一万七千六百户(以汉书记载为准,因为史记记载不清),也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

武将的成功,就是战场上杀敌取胜、朝堂上立功封侯。

卫青和霍去病,不仅封侯而且是万户之侯,而且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骠骑将军,加号大司马。

而李广呢?守城之战,打得着实有声有色,但进攻之战,就不尽如人意了。

我们不必替汉朝堂为李将军鸣不平,只以首虏立功来评价,李广未能封侯就能说明一切,其难于卫霍同日而语。

2.实际功勋:卫青和霍去病,更是直接秒杀李广

卫青之功,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功勋,有三个:一是河南之战,收复河套地区;二是定襄北之战,巩固了对河套地区的占领;三是出征漠北,击破单于大军。

霍去病之功,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功勋,有三个:两次河西之战,这得算两个,彻底将匈奴人赶出河西,汉武帝在此建立陇西四郡;第三个是出征漠北,重创匈奴大军,封狼居胥。

而李广呢?

李广能拿得出手的功勋,也就是平七国之乱时立有夺旗之功,再之后就是固守北地边郡、防止匈奴来犯。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所以实际功勋方面,李广更难同卫青、霍去病比肩。

有人说李广就是没有立功的机会,是被人故意打压了。

但是,当兵的数十万、为将的成百上千、大将军就一个,说没立功是因为没当上大将军,这是说不过去的。

在这几十万汉军中,肯定有比李广、比卫青、比霍去病能力更强的,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如果为李广鸣不平,是不是也得为那些堙没无闻的人鸣不平。

机会得去争取,有时候运气很重要,甚至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运气加一点能力而已。

没什么不服气的,这就是天命无常。

三是后世评价:这个评价也很重要,李广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

由于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由于唐代诗人的歌功礼赞,李广威名传遍千古,甚至声势不让卫青和霍去病。

后世评价的问题,也很不讲理。

如果就实论,李广之功还不及其子李敢,也不及那些封侯的将军们,但名声就是比他们叫得响。

因为大家喜欢悲情的英雄,终生未能封侯而落得军中自刎的李广,触发了人们最柔软的感情。

同时,李广的种种传奇事迹,在司马公笔下活灵活现,这是一个有性格的老将军,即便千年之后读到《李将军列传》,也仿佛亲见了那个飞将军。


减水书生


霍去病,卫青的功劳比的上李广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从各自的经历来说,李广在汉文帝时就很出名的,骁勇善战,在边关和凶奴对持,凶奴也闻其名而丧其胆!七国之乱,李广领兵平乱,却听信梁王调遣,吃皇粮,听诸侯的,真可谓糊涂。直到武帝,李广也没有担起大任!所以说李广的人生比较失败。而霍去病初次打匈奴,率八百骁骑,深入凶奴数百里打的凶奴四散逃窜!两次河西大战,大破凶奴,俘获凶奴祭天金人,杀死敌军无数,大获全胜。在漠北大战中,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卫青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揭开汉和凶奴的战争,大胜凶奴,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

纵观卫青,霍去病是帅才,而李广只能算做将才,而同时期李光之弟,李蔡,同是景帝时期为臣,而被景帝封乐安候,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出征,夺贤王旗,斩获多而封关内侯,由此可见,李广虽作战晓勇,但不善用兵,不懂政治,所以不得武帝重用!当然论功劳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就差远了!谢谢大家,敬请指教!





张思远33


这三个人都是历史上极有名的大将,而且他们都是带领着汉人和匈奴对战,所以彼此之间拿来做对比就很正常。要说霍去病,卫青这两人能不能比得过李广?那咱们先来看看三人的战绩。 现在说霍去病,他是卫青的外甥,深得卫青的真传,带兵打仗的能力也是一流。他不仅兵法掌握的好,自己的骑射本领也相当过人。


而且他这个人头脑灵活,打仗的时候不拘泥于纸上固定的说法,而是会根据现场的情况灵活用兵。他这种军事上的灵敏性,使得他打了好多场漂亮的仗,敢带领着几百人马就深入敌军大本营,而且还追的匈奴人是叫苦连天。就因为他这出色的能力,所以小小年纪便封侯拜将,成为了冠军侯。 咱们再来说卫青,他的出生是相当高贵的,卫子夫就是他的姐姐。所以他还要叫皇帝一声姐夫,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他第一次带兵去突袭匈奴,就是袭击的龙城,也是从这场战争之后,匈奴优胜的局势被打破,汉匈战争的局势被逆转,开始反败为胜。

然后,在汉武帝的全力支持中,卫青带着汉军和匈奴开展了7次战争,而每一次他都取得了胜利。这些胜利使得汉武帝收回了不少的北域疆土,所以从这里来看,在汉匈战争当中,卫青的表现无疑是亮眼的。 最后再来说李广,李家也是一个大家族,所以他从小就学到了射箭本领,骑射方面也有过人的天分。就因为他射箭本领过人,常常能远距离的杀死敌人,所以人们还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做飞将军。他这一生总共参加过70多场和匈奴的对战,可以说是经验丰富。不过他这个人个人实力强大,但在领兵方面没有太出色的才能。换一句话来理解就是他不是很会用兵法,可以说他是一个好兵,却不能算是一位好将。
看完了三人的事迹之后,很明显卫青、霍去病两个人的能力都比李广要出色。前两人不仅自身势力过人,带兵打仗的能力也强悍,再加上他们又属于皇亲,故而都是年纪轻轻时就封侯败将,从机遇上面来看,前两位也是远胜于李广。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前两者的名字都非常让人如雷贯耳,但是后者却很少有人提及,因为在这一个时期,已经有了两位耀眼的将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