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战绩平平?为什么后世有的人对其推崇备至,评价那么高?

乔莫佑昉


这个问题的前半句是有几分道理的,说李广战绩平平也不是凭空捏造,没说李广是常败将军,就已经很客观了。

即使是对李广极尽赞美只能是的司马迁,也在《史记》中留下了李广对匈奴多次战败的记录,他曾经全军覆没,也曾经兵败被擒。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37年),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卫尉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每个人都带了一万人马(军各万骑),卫青直捣龙城,不但端了匈奴老巢,还砍了七百个脑袋回来。李广被打成了光杆儿司令,自己也被匈奴活捉了。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再次跟随卫青出征,结果是“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是时广军几没”。李广输了,卫青赢了:“斩首万余级。”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张骞和李广从右北平出郑,“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又一次全军覆没,只有“飞将军”李广自己飞一般逃回来了。

李广终生不得封侯,不是汉武帝没给他机会,而是李广实在“点儿背”,跟匈奴正规作战,打一场输一场,无数汉家健儿,就死在李广指挥不力上——汉武帝屡次让李广独自带兵,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想拿人命堆出李广封侯的资格。

李广是很能打,箭术也算超一流,但是他也就能当个敢死队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好像还差了一点。如果他在卫青麾下当一个副将,应该是很称职的,如果他一直跟着卫青而不是独自带兵,可能早就成了万户侯了。

而李广之所以有名,还要感谢司马迁。司马迁是很看不起卫青霍去病的,甚至还说他们是“佞幸”,可就是司马迁眼里的“佞幸”,打出了大汉王朝的威风,破灭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了贬低卫青霍去病,司马迁拉出李广当牌坊——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话而受了宫刑,所以《史记》记载未必完全公允,而后世史家都以《史记》为楷模,于是战绩平平的李广成了战神,而战功卓著的卫青霍去病成了“佞幸”。司马迁还恨恨地批评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等人远征匈奴劳民伤财耗费国力。

这其实是历代文人的通病,并且以宋代文人为最:边民和百姓是否受异族欺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打仗,哪怕割地赔款称臣,也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只要还有几个州县归朝廷管,那么士大夫就可以拿着俸禄过安稳日子……


半壶老酒半支烟


这种论调真是搞笑,说李广战绩平平,纯属捏造。

如果李广不是有大作为?那么大汉也没有哪位将军有了。

李广16岁结发从军,与弟李蔡率领数千陇西地方军,发动百姓,大破老上单于十四万大军,杀一王,败其众,大有利。(见晁错的《言兵事疏》,晁错的奏折显然比《史记》更加真实可靠)

汉文帝激动不已,虽然文帝的大将和几十万大军奈何不了匈奴军,李广的胜利也让皇家很没面子,但是文帝足够大气,一向节俭的文帝,居然同时破格火箭式提升李广李蔡兄弟为中郎,因为手头拮据,拿不出侯爵来奖励李广兄弟,文帝把仅有200石的中郎,工资翻倍又翻倍,足足800石,和列侯的收入相差无几,以此弥补李广兄弟。(见《史记》)

文帝经此次大胜,雄心万丈,筹划大举进攻匈奴,此时,晁错上疏多份,其中《言兵事疏》写了李广大胜匈奴的可贵和经验,只有良将李广才是战胜匈奴的合适人选,提议良将李广带领陇西军和义渠骑兵,以骑兵对付匈奴骑兵。以后几年,李广带领李蔡,李息,公孙浑邪等不过万人的骑兵部队,神出鬼没,来去如风,驰骋边疆大漠,多次击败老上单于。到景帝继位,匈奴入侵大汉部队,从十四万锐减到6万,之后再也无力大举入侵,就算七国之乱,也不敢乘乱攻击大汉,可见李广至少消灭了十万甚至更多的匈奴军,把匈奴打疼了,打怕了。

李广在文帝时,已经是2000石郡尉,直到汉武帝时,被卫青以莫须有迷路诬陷逼死,也还是2000石的官,景帝重用周亚夫而不是李广,因为天下太平,景帝要利用周亚夫拉拢高祖老臣一脉。武帝重用卫青而不是李广,导致定襄和漠北两战,汉军多损失三十万士马,单于夜遁逃,汉国力一空。(见《史记》)武帝远不如文帝。

武帝虽不如文帝,但是对于李广的重要性也是认识的很清楚。事情是这样的,李广奇袭单于,由于卫青未能拖住同在上谷的左贤王,李广损失三成多部队,自己被俘,虽然逃脱,还是被定死罪,用钱赎罪后,罢官赋闲。李广与友人外出游玩夜归,经过霸陵亭,负责守护皇陵的霸陵尉,当值违规喝酒,罪当斩,霸陵尉喝高了,热啊,醉醺醺的到霸陵亭吹风,这霸陵尉是外戚系的,看到李广当然不爽,欺负李广是没有官职,拦住不放。这算是给他的主子出口气。没想到,汉军挡不住左贤王的进攻,没人能制服左贤王,武帝这才明白李广有多强,赶紧把李广复职,并且把霸陵尉送给李广执法,李广斩了霸陵尉,武帝专门写信表扬李广公正执法,杀的好!(见《史记》)

景帝时,李广受梁王印,但没有接受梁王的赏赐。这个印不是战后给的,如果战后受印那是要杀头的。所以,这个印是梁王被困,周亚夫不发救兵时,梁王给李广的临时印,战后就收回了。梁王被吴王叛军打的快顶不住了,周亚夫又不肯出兵,梁王就让大家想办法,于是有人建议找李广帮忙,李广几千人就大败老上单于十几万,那是大大有名啊,而且为人正直,于是梁王就请李广统帅手下部队,果然李广太能打了,很快击败吴王部队,夺了吴王帅旗,周亚夫一看,再不打不但没功还有罪,赶快发兵。但是,就此周亚夫和李广水火不容。

景帝在平定七国后,很快给有功之臣封官,连李广手下的公孙浑邪(公孙贺的爹,公孙敖的爷爷)也加封2000石。(见《史记》)但是李广和周亚夫,他必须做一个抉择,经过长时间考虑,景帝选择了拥有广泛人脉的周亚夫,把能征惯战的李广打发到边疆。

李广景帝时守卫边疆,武帝时为大汉训练骑兵部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卫青逼死后,天下百姓军人,都为李广哭泣。

补充一下卫青龙城之战的后果。卫青去的龙城应该是卢龙城,距上谷正好700里,而匈奴大会的龙城,在数千里之外,显然不是。卫青为了这几百匈奴人,卫青没有完成牵制左贤王的任务,倒致公孙敖人单势孤被迅速击溃,李广因此被单于和左贤王夹击。李广用小部队吸引单于和左贤王,大部队成功突围。李广完成掩护任务,也成功突围,数日后,由于受伤生病,在距离与大部队汇合地点不远处晕倒坠马,被匈奴派出的搜索队发现。几分钟后,李广苏醒,夺马与弓箭而走,向南不过十几里就与大部队汇合。

此战是在公元前129年,而不是什么公元前137年,如果说连时间都会搞错,那么其他内容自然也搞不清楚,一笔糊涂账。

另外,公元前123年李广为后将军,根本没有参与战斗,现在有人居然说李广全军覆没,是无知呢,还是效仿卫青莫须有迷路的手法呢?倒是卫青此战损失士马十几万,虽然卫青拼命拍武帝宠妃马屁,还是被武帝闲置,可见武帝对卫青有多么不满。

公元前121年,李广配合霍去病河西之战,仅仅4千人,牵制住左贤王4万精锐之师,并最终取得胜利,根本没卫青什么事儿。明明是李广斩获1万多,为什么有的人会说此战卫青斩获1万多?实在搞笑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主要和司马迁有关。李广是汉朝名将,名门陇西李氏之后,主要功绩体现在镇守汉边关,匈奴不敢来犯。汉武帝时期国策转为战略进攻后,李广几次领兵出征的经历都不理想,要么在沙漠里迷路,要么遭遇匈奴主力被围攻导致失败,总体表现来说,防守很强但进攻不如人意。但李广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却非常高,无论是出现频率还是被赞誉的程度,不但远远超过与自己齐名的同期名将程不识,而且连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千古名将都比不上李广。这一切都来源于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塑造了一个才气绝伦但又生不逢时的李广,个人才华与悲剧经历形成巨大反差,形成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从此以后,冯唐易老和李广难封成为典故,每一代不得志的人都会引用这两个典故来感叹自身的命运,从而也抬升了李广的文学和历史地位。


西安张思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中的这句诗,也是为李广怀才不遇鸣不平。其实有很多文人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就用李广自喻。李广生不逢时,连汉文帝都说如果李广生对了时代,就算封一个万户侯,又有何难呢?

李广前后大大小小的杖仗打了不少,却从未封过什么高官。做过七次郡守,每次得到的东西也分给部下。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生活也算节俭。

李广在射箭方面很有天赋,箭术了得。曾经射猛虎,杀敌人,都是很厉害的,《水浒传》里花荣不是被称为小李广吗。

当时李广已经很老了,六十花甲的年纪,还要跟着卫青霍去病两个人去打仗。卫青霍去病这两个人绝对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李广夹在他们中间,就没什么特殊了。

在打仗过程中,李广迷了路。他觉得这是天意了,为了不让后来文吏笔下侮辱,自尽身亡。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里的飞将军,也是李广。李广对于抗击匈奴这方面,也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以至于匈奴人都害怕他。

其实李广也不算是战绩平平,至于被很多人赞颂,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吧。





是阿史啊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这些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李广参加过好多战事,从最开始的七国之乱到后来的匈奴。但是对匈奴的作战中战绩平平,甚至做了匈奴俘虏,后来逃跑了。这样看来李广的战绩远远不及卫青、霍去病。

但李广将军为人是很不错的,把赏赐给自己的东西分给部下,对部下也是很关心。平时不贪污钱财,在戍边时恪尽职守,保卫这大汉的边疆。可能就是这种忠君爱国的精神,才让后人对他如此推崇。

毕竟后世的封建君王需要的就是这种忠君的将领,不像一些战功卓越的将领,虽然战绩很牛,但建国后也是飞扬跋扈,也很让君王头疼。


蓋世楠爵


李广算是生不逢时的,能力有,但是他的时代,汉的实力还没有回复,还是修养舔伤疤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发动对匈奴的进攻,只能够被动防守,李广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匈奴人跃过长城南下,的确,他做到了。到了武帝时期,汉帝国实力恢复,武帝开始谋划对匈奴的进攻作战,这个时候的李广已经年迈,只能让位给年轻的卫青和霍去病了,这两人光芒又太甚,所以把守土的李广彻底淹没。在后朝,文人都感觉自己是李广,怀才不遇,故而一直歌颂李广。到了唐朝,这一风气更甚,唐朝的皇姓是李,李广也姓李,加上文人的自比,所以就出现了一堆歌颂李广的诗歌。说起来,李广也还是当得起这些歌颂的,毕竟他生的时代只需要守土就行。


会梦74956555


李广个人能力很强、但是管理能力稍弱、这也是一直不得封侯的原因之一、另外个人情商实在不理想、文弱书生总以为自己就像李广、怀才不遇、但是一个人的成就需要多方面、多因素、多机遇给予的、如果没有霍去病、卫青等、那李广也是大神级别人物!


恩佐兄弟


李唐王朝与李广都是关陇李氏而且李广被视为祖先之一,很多唐诗拍李广马屁就是拍皇家的马屁。然后就有名了。


用户名叫啥嗫2016


个人认为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李广和司马迁关系很好。所以作为一名关系户,也是因为难以封侯的原因,他被司马迁写入史书。

第二,文人的宣传。龙城飞将、李广难封等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诗句的传播度也极高,所以使得李广广为人知。


何生说事儿


李广成为西汉战神,主要是司马迁的功劳。后世有人评史记是谤史是有道理的。比起卫青霍去病,李广的军职和战绩均不值一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