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为啥《史记》里感觉李广比卫青霍去病厉害,实际“战绩”却不如那二位?

用户3815676998628


从一某方面说,即在斩杀匈奴首级方面和缴获物资方面,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和霍去病。

但从整个捍卫汉朝,抗击匈奴方面,李广的功绩又大于卫青和霍去病。

远在汉文帝时期,李广就以勇武出名,被文帝称赞道,你要是赶上高祖打天下时,万户侯又算得了什么呢?

汉景帝时,李广曾参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争,立有功劳。

早在卫青霍去病之前,李广就一直战斗在抗击匈奴的第一线,先后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害怕他,好几年不敢来犯。

到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时,李广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了。

正是因为李广几十年奋战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所以他死时,很多军人和老百姓都哭了。

也正因如此,司马迁才在《史记》中为李广单独立传,并排在卫青霍去病列传前面。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我认为《史记》里记载是非常客观的,并没有故意夸大李广和贬低卫、霍的成分,如果把《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三章对比阅读,就不难发现,造成李广实际战绩不如二位,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时代悲剧。李广最年富力强的时期在文帝、景帝时代,也是匈奴最强盛的时代—冒顿单于时代,汉朝还不具备与匈奴决战的实力。正如王勃《藤王阁序》所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确实生不逢时,运气不好使然。

(二)好战受谗。李广生性好战,又常孤军深入,这是匹夫之勇,兵家大忌。因此在当上谷太守时,孙昆邪向景帝哭诉:“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后来分别到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都以好战出名。

(三)人格缺陷。杀降,从古至今都属于反人道的,是为人所不齿的。李广在陇西当太守时,曾诱降八百羌兵,并且全部杀死。

(四)名气太大。由于常年与匈奴作战,名声在外,一旦遭遇战常引来匈奴重合击,惨遭失败。

综上所述,因战绩不佳等原因,造成李广难封,乃至失败自杀是必然的。





骑马的牧羊人


读史,对历史事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就史实而论,“李广难封”汉武帝并没有冤枉了他!大汉完全是论功行赏,而李广一生确实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大的功绩可以拿上台面去“封侯拜相”!其一生领兵打仗,用兵方面缺点颇多,比如经常迷路就是要命的缺点,其最后一战还是没有摆脱迷路的梦魇!而反观卫青霍去病,卫青的漠北之战,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是多少后来军事家一生奋斗的目标,说其是军事史上的一座高山,亦不为过!


雪夜拥袈读禁书


李广生不逢时,李广在汉景帝时,对匈奴守势时,因其在防守战役时,屡立奇功,震慑匈奴,赢得“飞将军”没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时,并不是李广的强项,所以一直未立大功,落得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令人叹息!


桂军聊聊


在我来看你说的很对

司马迁的笔锋完全会影响到读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司马迁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但要说哪个人能做到绝对的客观中允

我觉得不可能

人总有自己的立场和偏颇

哪怕是客观的太史公

涂抹在李广身上的笔墨成就了一位万里觅封侯却终于不可得的悲情英雄

卫青霍去病都是难得的军事奇才

功业之大要说震古烁今也不为过

史记里对功绩着墨却极少

司马迁这么做的理由不好揣测

也许他自己并不刻意

只是心底最深处的好恶不自觉的流露

这一点没有谁能强求

不论如何我们都感谢文采斐然的史学家司马迁

也钦佩这位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梦蝶也逍遥


李广在当打之年,汉朝处于休养生息阶段。打仗以防守反击为主。而当汉朝大举进攻时,广已老矣。

李广像是足球队里,能力出众的后卫。而卫青是中场组织者,是球队的队长。霍去病则是"罗那尔多"式的前锋。

还有就是身份的问题,卫青霍去病是皇亲国戚,起点很高,属于一出场,就站在李广肩膀上的那一种。于是李广难封,就很让人同情了。


汾阳张文卓


卫霍二人帅才,李广将才

上司问岳飞:汝能敌几何?(能单挑几个人)岳飞曰: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

卫霍为谋将。李广为勇将


国学小师


白起 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