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史记》里面记录的事都真实存在吗?

另类物种


《史记》是纪传体通书,12本纪、10表、8书、30世象、70列传,共五十八万字,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鲁迅对《史记》评论为:“史家之绝唱、五韵之离骚”。我从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史记》,司马迁将汉高祖刘邦的流氓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将汉武帝迫害忠良的情节描绘的栩栩如生。特别是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我青少年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并为自己的世界观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司马迁从小的启蒙老师是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年轻时经常去听大儒董仲舒讲课。年轻时还周游列国,看过战国四公子遗址、孔子故里、古战场、参观了绍兴大禹庙宇、等等,为写《史记》奠定了基础。自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以后,汉武帝接受的儒学,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术”就是骗术,并延续了中国二千年。尽管儒术并不被现代人所接受,但是它将汉字、汉姓、汉文化深深地扎根在中国农耕社会这块土地上。司马迁也为了能使儒家思想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史记》中有许多虚构的史事。不妨我们介绍几例:

一、中国的历史教课书,不再介绍屈原的事迹,因为它是一个孤证。最早提出屈原的真实性是晚清的经学大师廖平,他提出《离骚》作者是秦始皇时的众博士所赋的《仙真人诗》,并不是屈原所作。最早提到屈原这个人的是西汉儒家贾谊写的《吊屈原赋》,之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详细介绍了屈原的生平。闻一多也撰文考证:“端午前身是春秋之前百越族举崇拜龙神的祭祀庆典,当时吴越之地就有五月初五赛龙舟的习俗”。“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到了南朝,吴均方提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到了唐朝,人们普遍认同端午节和屈原的关系。

二、《连横合纵》中苏秦和张仪是二个时代人,苏秦活动时间是秦昭襄公;张仪活动在秦惠文王,二人相差26岁,应该没有半点纠葛。

三、太史公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梳理成上古帝王们的血缘关系,因为秦本身是西戎,一个西戎将周朝讲礼仪的六个诸侯国给灭了,对儒家来说是大逆不道。汉朝建立,为了将七国的庶民各地区自己认同始祖都同出一源,这一源头就是炎黄。所以,“五帝本纪”就是为了汉朝大一统而写的,同时为了在以后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做出巨大的贡献!

许多人都认为,司马迁写《史记》将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写的象坏人,主要是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被腐刑而报复二个刘家皇帝,实际上是太小看司马迁了。司马迁敢咒骂皇帝的恶习,关键是他在学习孔子所著的《春秋》,孔子在《春秋》里将鲁国国君大骂一通,为自己留下光辉灿烂的形象。太史公得秉笔直书为自己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名,可惜的是,第一个受害者,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外孙杨恽。

汉武帝提倡儒学后,最主要是“君权神授”,所有的人都要成为奴才,一切都要附庸风雅依附皇上。现在《史记》中有许多英雄,譬如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以及高祖和武帝坏人事迹,所以在当时并没有将《史记》公开。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史记》就藏在他家里,杨恽从小到大,将《史记》通读了三遍,深深地被里面的英雄人物所吸引。杨恽当时是士大夫,他轻财好义,为官时大公无私,奉公守法、不徇私情、敢于冒险直谏皇帝。由于他写了《报孙会宗书》,被汉宣帝发现,认为他大孽不道,就将他出于腰斩了。汉宣帝既不看他是司马迁的外孙以及他奉献出来的《史记》,也不看杨恽揭发霍光儿子造反的功劳,使他成为崇拜《史记》的牺牲品。

总的来说,我希望年轻人,爱好历史的人都能去阅读一下《史记》,读《史记》收益非浅,同时就象马未都所说的“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随着年龄增长,时间会教会你一切。


张律明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

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记事上起轩辕黄帝,

中经唐、虞、夏、商、周、秦,

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一前101),

共写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完成了对古代编年体、国别体、资料汇编体等史书形式的整合,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后世国史都以纪传体为标准体例,

中国古代“正史”二十四史系统就是从《史记》开始的,

而《史记》是其中唯一一部通史。

有人说《史记》是上古秦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并不是夸大其辞。

《史记>》包罗万象,

从时间跨度上说,它包括了从远古到当代;

从地域上说,它包括了中原华夏和边疆外国;

从人物上说,包括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

从文化上说,它包括了儒墨道法百家以至于医巫卜祝诸流;

它记军政大事,也记谣谚琐闻;

它记真人真事,也记妖异物怪;

它记人间事件,也记星象天文;

它记王朝典章制度,也记草野风土人情。

可以说《史记》涉及了当时各个领域、各种学问。

这种囊括古今、融会贯通的气魄和学识继承自古代史家传统,

更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学思想的自觉实践,

所以其达到的高度是空前的,其后也少有其比。

出版社:中华书局





每天学点甲骨文


史记的内容基本真实。具体讲来,大体真实,细节有所灵活。

司马迁写史记的材料,来源于多种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调查走访,准备工作很充分。

司马迁的写作态度很端正,他把写作史记当作事业来做,以孔子春秋为榜样,而不是揣文字游戏。他是在受腐之后忍侮写作史记,他之所以腐后活着就是为了写史记,在他心里,写不好史记,他就是白活,不是为了写好史记,他还不如选择去赴死。历史著作,以真为贵,唯有真实,才有价值,唯有真实,才有意义。所以说司马迁写史记,在主观上,不隐不讳,力求真信,要创作一部真史,信史。

司马迁曾受教于当时的大儒,又有修史的家传和遗传,司马文章是当时的口碑。所以说他的才识文笔,足以使他最大程度上辫伪存真,去虚留信。

历史总有一些永远的谜,当时解不开,越久远越没有可能解开。这与当事人和记事人的环境及故意行为有很大关系。司马迁写史记的文献如此,司马迁的史记本身也存在这方面问题,历史事实和历史记载不相符的局限性永远存在。

史记当中,有些记载与其他文献有所不同,不见得都是史记正确,有些记载并存多种,说明司马迁本人也对那些记载难定真伪。

但总的来讲,史记位居廿六史之首,开纪传体修史之先河,为后来历代史家所取法,直到现代,鲁迅先生评价其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这些就说明了,史记做到了最大程程度的真实。有些真实,无法达到,有些真实,没必要达到。史记基本真实,有真知灼见,是史学的丰碑和高峰。





灵犀慧眼


读《史记》正读到扁鹊列传,读到第一段,就感觉太史公在写玄幻小说。

太史公说,扁鹊年轻时是一家客栈的管理员,与一个叫长桑君的住客惺惺相惜,别人看他俩都认为是阿猫阿狗,平庸之辈,只有他们彼此能透过凡俗的外表,看到对方身上有金鳞,头上有犄角,他日定非池中之物。

他俩互相欣赏了十年之后,长桑君憋不住了,开了个房,把扁鹊拉到屋里,从怀里掏出一包中草药送给了扁鹊,神神秘秘的说:“用上池之水服了它”,扁鹊文言文不好啊,搔着头发问道:“啥是上池之水?”

长桑君说:“就是孙悟空说的无根之水,唉,非得逼我说没文化的大白话,就是没落地上的雨水或者露水!用无根之水服我这包药,连吃30天,你就有透视眼儿了,有天眼通了,别人看不见的鬼怪你都能看见”,扁鹊一听激动了,肾上素马上飙升:“隔着衣服能看见身体不?”

长桑君咄一声,气得化成一道青烟而去,扁鹊惊呆了:别人生气都是七窍生烟,您是直接化成一缕青烟,果然非凡人呐!说完回头去看街上那些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妇女,在夕阳中,他笑了!

30天之后,吃过神药的扁鹊果然有了透视眼儿,隔着墙都能看见西门庆和潘金莲的苟且之事,于是天天逛街,感叹世间的美好,并且凭着这个本事行医治病,悬壶济世,把病人五脏中的症状都看得清清楚楚,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不久就赢得了“扁鹊在世,华佗再生”的好口碑!

反正太史公就胡扯,咱也顺杆子胡扯呗


五岳读书


现在流传的《史记》中,有一些明显违背现代生物科学的记载,应当都是假的。特辑录如下,让大家见识见识先人的想象力。

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

《史记》开篇便是《五帝本纪》,《五帝本纪》开篇便记载了黄帝。皇帝与我等凡人大不同。司马迁这样记载黄帝的与众不同: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这段记载最成问题的便是「生而神灵、弱而能言」。

「生而神灵」这四个字也就算了,毕竟可能只是夸奖刚出生的黄帝就与别人不一样,但「弱而能言」就不科学了。

按照《史记索引》的解释,「弱」是出生不足70天,哪个孩子出生不足70天就能说话的呢?

殷王室先祖契是人与玄鸟的混血儿。

殷王室的先祖叫「契」,读xiè,契的血缘很特殊。他是人类与玄鸟的混血。

契的母亲是帝喾的次妃。帝喾是五帝中的第三个,五帝之首是皇帝,皇帝的正妻是嫘祖,嫘祖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是诸侯,两个儿子的后代都曾掌管天下。

嫘祖的大儿子是玄嚣,玄嚣生了一个叫蟜极的儿子,蟜极又生了一个叫高辛,高辛就是帝喾了。

帝喾比他太爷爷黄帝还神,黄帝出生不到七十天就会说话,帝喾一出生就能叫出自己的名字: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帝喾的次妃是有娀氏之女,称简狄,简狄在跟另外两个人一起洗澡的时候,看到玄鸟正飞着的玄鸟掉下一枚卵,便捡起来吞进肚子里,吃货的本质暴露无遗。

没想到,吞了玄鸟卵的简狄竟然因此怀孕了,怀孕后生下的孩子便是契。

当然,这段记载,你也可以理解成,简狄洗澡回去,香香的,白白的,跟帝喾大战三百回合,因而有身,生下了契。

周王室先祖弃是人与巨足印的混血,出生被弃,百兽不踏,飞鸟相护。

周王室的先祖叫弃,弃跟契从伦理上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按照记载,他俩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契是人类跟玄鸟的混血儿,弃是人类和巨足印的混血儿。

弃的母亲是帝喾的大妃,有邰氏之女,称姜原。

有一天,姜原在外边溜达,看到一个大大的脚印,心里非常好奇、欣喜,那种喜悦是抑制不住的,姜原就上大脚印上踩了踩。

后来,姜原就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有胎动,足月生产,产下一子。姜原认为这个儿子不吉祥,便扔掉了。

孩子被扔到一个狭小的巷子里,马牛羊见了孩子,都绕开走,不上去践踏;又想扔到树林里,发现树林里人多,只好扔到河里的冰上去;飞鸟见到冰上有孩子,便飞下来,张开翅膀,来为孩子保暖。

姜原见了这种情况,大叫一声,这么神奇吗?便把孩子抱了回去,取名为弃。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段记载理解成,姜原到野外溜达,回答后很开心,洗漱完毕,和帝喾大战三百回合,因而有身,生下了弃。

之所以牛马不践踏弃,飞鸟又来保护弃,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秦王室的先祖大业也是人与玄鸟的混血儿。

秦王室的先祖叫大业,大业是母亲是颛顼的后代。

颛顼是五帝中的第二个,第一个就是咱们之前提过的黄帝,第三个是咱们之前提到过的帝喾,第四个是咱们大家都熟悉的帝尧,第五个是咱们也都很熟悉的帝舜。

至于大禹,不在五帝中,是夏王室的创始人。

咱们前边说过,黄帝的正妻嫘祖一共生过两个儿子,大儿子是玄嚣,那么小儿子是谁呢?小儿子是昌意。

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仆,昌仆生下一个儿子叫高阳,高阳就是颛顼了。

后来,颛顼有个后代,叫女修,女修织布的时候,见到一只玄鸟掉下一枚卵,吃货本质暴露无疑,也像简狄一样,把玄鸟的卵吞下肚子,后来就生下一个孩子,取名大业,大业便是秦王室的先祖。

对了,大业也是隋炀帝的年号。

对了,在这里要跟大家解释一下,玄鸟就燕子。

当然,关于这段记载,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女修吞玄鸟卵那一晚,同时跟两个以上的男人大战三百回合,因而有身,生下大业。

因为当时还没有基因鉴定技术,所以女修也搞不清楚大业的父亲到底是哪一个,所以只好说大业是自己和玄鸟的混血儿。

为什么我们要认为女修当晚跟两个以上的男人大战三百回合呢?

因为女修是颛顼的后代,身上流着黄帝的血,血统高贵,因为可以像黄帝、帝喾拥有多个配偶似的拥有多个丈夫。那一天,女修吃了玄鸟卵,感觉身体倍儿棒,就安排了两个以上的男人侍寝。

后来,司马迁在写刘邦的传记时,也用了类似的手法,把刘邦说成是人类和蛟龙的混血。


我是金戈,如果你觉得我这篇回答有那么一丝道理,请给我点个赞!如果你希望继续看到我的回答,请在点击上方的关注按钮或在微信上搜索“jin_sg”关注我的公众号。


遥望燕园


如果从史料的真实性上而言,我认为《史记》是真实的。

首先,这种真实是相对于杜撰而言的——《史记》绝少杜撰与演义。

象自轩辕黄帝开始的史前传说,司马迁是从汉以前的典籍中采来,并对之加以考证。比方大禹传说涉及的史实,他进行过实地考察,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做到这样是难能可贵的。

至于近世历史中的“传说”部分,他也是直书其事。比如项羽的“重瞳子”,刘邦其母因神龙附体而孕,孔子之母野合而生孔子等等,也非司马迁杜撰,而是采自众人之口。这些朴素的材料后人可能认为是美化(或丑化)伟人,其实不然。现在我们起码知道了“重瞳子”应该是一种生理现象,“野合”是当时的一种文化习俗,刘邦的神龙附体是一种舆论传播现象。保留的这些朴素的材料,不也是一种真实吗?——一种“现象”的真实!

其次,司马迁写人,写出人物的各个侧面,保证了人物的性格的真实。

比如写刘邦,既采写了他知人善任,头脑灵活的一面,又采写了他市侩习气,冷酷无情的一面。没有美化。

——项羽要烹杀刘父,刘邦高呼,我们是结义兄弟,你烹我爹,就是烹你爹,烹好分我点肉汤!

——项羽追刘邦,刘邦急逃,几次把儿女推下车,滕公几次下车抱娃再上去。

如此等等!

第三,对有些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记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比小说还传奇。

比如写李广三子李敢之死:

李敢认为是卫青害死了李广,要为父亲寻仇,于是刺伤了卫青。卫青隐忍,但他外甥霍去病不干了,在一次狩猎中袭杀了李敢。最后,朝廷隐瞒了这件事,定性为李敢“触鹿而死”……

总之,司马迁写《史记》,目的并非为帝王唱赞歌的,他的治史态度也算相对客观的。在史料的真实性上可以保证。





悦华海音


没有任何史书的记载,可以保证全是真的



史记也是一样,史记是由司马迁私下所编写,而司马迁则采取从前代史书的记载,由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而司马迁继承了太史令,司马迁有资格翻略汉朝的“图书馆”

这为司马迁写出巨著史记打下了基础,能够详细的翻略汉朝收藏的史书记载,这在那个时代极为难得,汉朝的书籍收藏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全的

而太史公根据这些记载,为写史记打下了基础,而司马迁则的出身属于高门子弟,这也为司马迁青年时能游历天下打下基础

而司马迁根据汉朝图书馆当中收藏,前代的史书以及青少年时游历中原各个地方,根据地方习俗以及传说,汇集成了史记


而其中关于前代的史书记载,恐怕连司马迁都不能分辨真假

史书是人写的,这也是有局限性,会因为作者的见闻认知,以及喜恶而存在局限性

现代流传的史书,有多少真假难以分辨,未曾经历,只能根据史书了解

但在确凿证据之前,唯有以史书来为基础,不然一切皆是空中阁楼,无从说起

这也是为什么需要考古,因为史书具有时代的局限性,考古则能更能深入的了解


筱谈天下


《史记》记载内容是否真实?这是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甚至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咱们客观地一分为二分析一下:



(一)《史记》可信度很高

我们相信司马迁的学识见地以及严谨的考据和秉持的学术风范,一直以来《史记》也是学者研究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时期最可靠的历史依据。

孔子晚年回鲁国编写《春秋》,获麒麟而止笔,四百来,王朝兴衰罔替。作为太史公的父亲司马谈临终时曾郑重地嘱托他儿子迁希望他要编写一本史书传之后世。



司马迁为编写《史记》,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十岁就诵读古文经书。二十岁开始,游历天下增加见闻,足迹踏遍江淮南北,过淮阴、会稽、长沙、齐鲁、巴蜀,几乎游历了半个中国。

公元前104年,即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42岁,他开始撰写《史记》,七年之后,他遭遇李凌之祸,55岁完成了《史记》的著述,历时13年,共撰写130篇,52万6千5百多字。

司马迁的博文广记成就了《史记》的深度和高度,他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非同一般的人文情怀以及洞察人世的价值观。



(二)不可避免的不真实

其一,可供参考的史料有限

《史记》是一本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间跨度达两三千年,许多历史史实,只能根据汉都长安中央朝廷所藏史料进行人为取舍,以及实地探访考察和民间传说进行甄别选举。这些不可避免的掺杂不确定和主观的因素。



比如墨家学派,曾是先秦与儒家并肩的显学,但在《史记》里记载很少,甚至连墨家创始人墨子的生平都很模糊。

其二,个人主观的取舍、评判

司马迁在《报仁安书》中提及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这里的“一家之言”,通俗的地说,就是掺杂了司马迁撰写《史记》个人的爱恨情仇。



《史记》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般部文学剧著,他对于笔下人物刻画和撰写,灌注了司马迁的个人情怀。

司马迁对悲剧英雄总是报以极大的同情,比如屈原、项羽、李广、荆轲等,这些人物,在当下都并不得志,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人物,但是经过司马迁的大笔,精雕细描,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仰慕的民族精魂。

这种历史人物的生平因为掺杂过于浓烈的感情色彩,变得有些夸大了。比如李广在汉匈战争中,他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但是在大的战略战术方面他的格局就有点小了,创下的功绩不足以封侯。但是,司马迁却不吝笔墨予以赞颂。

而有些人的功绩也因为司马迁的贬斥被压低,比如商鞅、张汤等法家代表人,都被列入酷吏行列,受到诟病。还有对卫青、霍去病,因为他们是靠裙带关系富贵,被司马迁予以嘲讽。尤其对秦皇汉武,司马迁都极力刻画暴君形象。


其三,特定历史背景下认识局限。

《史记》中有很多星象、鬼神言论,灌注因果轮回报应的理念,往往模糊了历史真实的刀光剑影。比如记载晋景公生病,找了一个巫师算卦,巫师说国王吃不到今年的新麦子啦,晋景公很生气,等粮食一收成,赶紧做一碗吃上,可当天上厕所,竟淹死在厕所里。这事如果不是阴谋,就太让人匪夷所思。作为一国国君,上厕所还用大池子吗?身边就没人伺候吗?

但《史记》就是这么记载的。


开涮历史


"史纪”单指西汉司马迁著之"史纪“,他记录了前朝夏、商、周的历史。而这些宝贵的资料是现在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司马氏的史料根据基本上都是前朝史官及其它资料而整理的,他本人並未见到,所以"史纪"所记录的根据是有讹误的。历代史官良莠不齐,受迫于统治者的淫威,刚正不阿的有,贪生怕死的也有。到了唐代后更是维皇上旨意修史,故有“隔代修史"之说。

所以司马氏的“史纪"肯定有讹谬之处。但是历史久遠无从考证,现代学者还是依靠”史纪“修史,去除神话、迷信,对于无法验证的历史只有等待相关证据出现时〈主要指出土等〉方能修正。


老朱称俊462


被考古发现所证实的《史记》记载:

  • 殷墟发掘出的甲骨上的卜辞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殷商君主世系是完全正确的。(详见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


  •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出的《孙膑兵法》竹简证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的孙膑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孙膑写有兵法一说也是真的。


  • 云南晋宁石寨山发掘出的滇王之印证明《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的“元封二年,滇王尝羌降于汉”,汉武帝“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是真的。


被考古发现所证伪的《史记》记载:

  •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证明《史记·苏秦列传》记载的苏秦PK张仪的事迹是不可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