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李敢和李陵皆不得善終,你怎麼看?

熊貓也愛歷史


題主所說的不得善終,應是指沒有好結局,而不是死於非命。提起西漢初的李家,真是一個充滿悲傷的故事,司馬遷說李廣“數奇”,但又何止李廣一人,其子李敢,其孫李陵,一被自己人殺死,一個出征被逼降敵,祖孫三代,有能力少得戰功,鬱郁不得志,何其悲哀!李廣一脈源於秦時李信,就是那個代替王翦出兵大敗而歸的將領,王翦說要六十萬兵才能攻滅楚國,李信說只要二十萬,秦始皇嘉許他,最後大敗還得請王翦出馬。

李廣在漢文帝時就以抵抗匈奴而聞名,當時漢朝對匈以和親為主,主要打防守反擊戰,李廣打得不錯,漢文帝劉恆就曾對李廣說,可惜啊,你這身手,要是生在高帝楚漢相爭時期,萬戶侯不在話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景帝時吳楚七國之亂,李廣身先士卒,攻打昌邑城時第一個登上城樓,奪取叛軍軍旗,聲名顯揚,武帝初期對匈第一仗馬邑之謀時,李廣作為四路大軍的一支統帥,後來衛青霍去病等新秀出現,老將作戰方式越來越跟不上形勢,漠北之戰時,李廣在衛青麾下,因臨時調動進軍方向,大軍迷路無法與其他軍及時合圍,不堪受辱自殺。

李敢是李廣的第三子,前119年,漠北之戰李敢以校尉身份跟隨霍去病徵討匈奴,而李廣分在衛青部,此役李敢因奪左賢王鼓旗,斬殺敵人多,驍勇善戰,被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回朝時聽說父親因衛青臨時調動迷路而自殺,憤恨不已,找衛青當面質問並動手打傷衛青,衛青沒有追究。霍去病得知李敢竟然打傷舅父,也憤怒不已,在武帝一場狩獵中,暗施冷箭射死李敢。當時霍去病正受武帝欣賞寵信,劉徹對外聲稱李敢是在打獵中被鹿角撞死。

李陵是歷史上爭議較大的武將,他是李廣的大兒子李當戶的遺腹子,自小習武,箭無虛發,武帝欣賞他,說他有“乃祖之風”,衛霍死後,朝無良將,漢武依然對外用兵無度,啟用李夫人兄長李廣利,前99年,因使者被扣等原因,武帝令李廣利兵發匈奴,李陵為後勤官,李陵年輕氣盛,急於立功,自告奮勇帶三千弓步兵作為另一路軍分敵勢並相機而動,武帝嘉許他,令老將路博德為他後援。退兵時遇匈奴單于主力,連戰八天八夜,且戰且走,打得匈奴單于心寒,因內奸出賣消息,後援又不至,無奈之下投降匈奴。主管堅昆部。(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李廣祖孫三代,愛國之心,境遇之奇,讓人嗟嘆不已,說他們的不得善終有必然性那是扯淡,如歸於風水命數等也覺難以自圓,細觀三代三人,有一共同特點,都是剛勇自負,或許,這不能說是缺點,但放在特定時期,卻可能是致命的。或可能是他們不得善終的一因。


南方鵬


李廣、李敢、李陵祖孫三人都沒有善終,其實是不同原因造成的。

李廣是蓋世名將,力大勇猛,尤其善射,歷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在邊疆對抗匈奴中立下赫赫戰功,吃盡苦頭的匈奴人,送給他一頂“飛將軍”的高帽。然而,文景二帝主張以和為貴,面對匈奴的騷擾,只是被動的防守,而沒有主動進擊,因此李廣的才幹並沒有展示機會。而到了漢武帝時,對匈奴展開武力行動後,重用的卻是有裙帶關係的衛青和霍去病,李廣被雪藏了,雖然他主動請纓上戰場,但漢武帝依然沒有給他放權,而是處處約束他,導致他滿身武藝根本得不到充分的展現。原因是李廣性格耿直,不懂得政治,自然得不到漢武帝常識。恆難封的李廣壯士暮年時,最後因為“貪功”而誤了戰機,結果主帥衛青拿他“問責”。而不堪羞辱的李廣最終選擇了以自刎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李敢是李廣的兒子,他遺傳了父親的勇猛,父親冤死後,他對衛青懷恨在心,有一次,和衛青狹路相逢時,他拔劍便刺,結果衛青被刺傷後,卻大度地放過了李敢,表示不追究。而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知道這件事後,對李敢懷恨在心,於是在乘一次陪漢武帝打獵的機會,對負責狩獵場安保工作的李敢突施冷箭。霍去病射死李敢後,漢武帝為了保護霍去病,對外宣稱李敢是被野獸撞死的。可以說李敢之死比他的父親李廣更為冤屈。

李陵是李廣的長孫,同樣也是一個不多得的帥才。然而,他和祖父李廣一樣,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上了戰場,也是做為一員偏將,手下士兵也少的可憐。結果在對匈奴的過程中,因為中了匈奴的埋伏,而漢軍援軍卻見死不救,李陵在走無路之下,為了保全手下數千將士,選擇了“詐降”,伺機再做打算。結果漢武帝聽到消息後,立馬把李陵的家人全部斬了,這等於斷了李陵的後路,他傷心悲狀之下選擇了真正歸降匈奴。後來在匈奴鬱鬱而終,落得個賣國叛祖之罵名,誠為悲也。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李廣李敢李陵三代喜劇,用性命解釋了甚麼叫做自作孽不成活。

1,李廣難封的緣由在於沒有軍功,最接近侯爵是安定七國之亂,惋惜接受了梁王恩賜功過相抵。

李廣祖上就是秦代上將李信,因而名聲顯赫。但是品德不怎樣。戰勝撤職期間被霸陵尉攔了一下,啟復後第一件事是殺人報仇。要曉得李廣屢次戰勝,無功還能不死不被割jj是由於家裡權力大有錢。這個角度看,李廣的勇武生怕水份很大。

李廣出征迷路無功而返,衛青照實上報。李廣懼怕軍法官盤詰而他殺,讓衛青背了黑鍋。衛青才冤枉。

2,李敢更搞笑,李敢由於李廣他殺緣由去刺殺衛青,衛青受傷但並未張揚。李敢刺殺國防部長,這是極刑啊!但是霍去病才不論軍法,找託言殺了他為孃舅報仇。霍去病的確殘酷,但是究竟結果李敢有罪在先。

3,李陵這麼的漢奸就不要洗白了。李陵帶五千步卒進犯數萬匈奴馬隊,英勇是英勇,但是武備不是錢嗎?兵士的命不是命嗎?不外關於隴西李氏這麼的家屬來講,這些不外是進身之階。李陵投誠匈奴,漢武帝殺他百口很殘酷也很一般。張騫被匈奴俘虜兩次都逃回,蘇武被匈奴放逐貝加爾湖。好笑的李陵還要去勸降蘇武。並且李陵在匈奴也對頭很多,可見少爺性情一生沒改。

隴西李氏在漢代發揚過主要影響,可比起衛青霍去病來就是燭炬比太陽。比起東漢梁憲來還差一大截。

看累了吧,發個笑話,讓你開心放鬆一下

B總好

應聘到一家新的公司上班,今天第一天,很早就來到公司先去老總辦公室打掃衛生,正打掃著,老總進來了,我:“老總好!”老總:“難道人事部門沒告訴你,我姓什麼嗎?”我:“不好意思,我第一天上班,我不知道。”老總:“提示一下,上下兩個口,你說姓什麼?”我:“日總好!”


龍泉祖劍谷


現在來看,李廣祖孫三代都是不幸的。飛將軍李廣的一生都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並且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後世懷才不遇者多託名於他。李敢替父報仇,充滿血性卻死在了替舅出氣的霍去病手中。李陵以五千人對抗八萬匈奴騎兵,刀劍不可用之時尚且用木車輻作戰,最終力竭而降。讀《史記·李將軍列傳》,我們不禁對他們子孫三人的不幸而嘆息。

但是,我們不能以現在的三觀去評價古人。如果我們生在他們的年代,也許會覺得他們罪有應得。李廣喜歡逞個人英雄,身為大將而輕入敵軍大營,如果你是他的上級,你怎麼看?他多次率兵出征卻沒立大功還經常損失慘重,最後一戰不聽指揮還貽誤軍期,如果你是皇帝,你怎麼看?李敢感覺對於父親之死,大將軍衛青應該負責,便意氣用事,擊傷國家軍隊最高領導人,如果你是皇帝,你怎麼看?且不提李陵以寡擊眾時有多麼英勇,但是他最終在戰爭最激烈的時期向漢朝的敵國投降,後來不僅成為匈奴的高級將領還勸降有氣節的蘇武等人,如果你是當時的普通士兵乃至百姓,你怎麼看?


國史通論


這個問題要看從什麼角度去看這個善終。

李廣死於自殺,當時是因為迷路,要被衛青問責。李廣心高氣傲,又加之自己已經六十多歲,自認受不了這個屈辱,因此自殺而完。外人和百姓看來,李廣死的可惜,所以責怪當時漢朝的用人不當。但是李廣一生在活著的時候就留下了赫赫英明,匈奴一聽他的名字就不敢來犯,百姓對他也較多認可。李廣這一生唯一缺憾就是軍功。對此他也與別人交流過,歸結於早期自己誘殺了投降過來的八百多羌人。李廣一生,既充滿了壯懷激烈,也有著懷才不遇的鬱悶。我想他的身上確實悲劇色彩更濃一些,但是他的地位在後來得到很大承認,也算一個彌補。飛將軍李廣的名聲,現在可比衛青等上級大。

而李敢從於他的父親,因為父親之死刺傷了衛青,這是可以理解的。衛青沒有追究他,也說明衛青心裡覺得對李廣有愧。只可惜李敢遇見了霍去病,也是另一個悲劇。

至於李陵,漢人開始覺得他是叛徒,後來又覺得他身不由己歸降匈奴。但是從他自己個人來說,他在人生後半段已經認為自己是個匈奴人了,在匈奴那邊地位尊崇,又參加過對漢朝的作戰。因此他自己未必覺得自己的結局是一個悲劇,可能在心裡更多留下了一些遺憾吧。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李廣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造成的。他身先士卒,勇猛異常,說漢武帝第一猛將不為過。可是他只是以自己的個人魅力來帶兵,所以每次陷入絕境,都會爆發驚人的凝聚力,次次化險為夷。但由於缺乏紀律的約束,不能做到令行禁止,所以主動權都掌握在手下的士兵手裡。所以他的軍隊不是迷路就是遇險也就說的通了。反觀衛霍,都是以軍隊的紀律而令人稱頌。霍甚至不體侐士兵,不是照樣打勝仗!至於李敢,可以說罪有應得,不過應該死在廷尉那裡。至於李陵,即然選擇投降,也許像南霽雲說的那樣是將以為有也,但你是堂堂名門之後,而戰前又不願受命於趙破虔,而所率之士又是精銳,打敗仗情有可原,但投降就說不過去了吧!所以漢武帝殺你全家也是常理!至少你投降後可以派人聯絡漢朝吧!


煙雨濛濛霧濛濛1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王維

李廣難封有三方面原因:

一、自身原因,除了出身好與司馬遷關係好之外。個人性格有缺陷。①殺守城軍士,李廣削職為民,還擺譜,城門實行宵禁,任何人不得特殊,也是守城軍士說話不藝術:“別說是前將軍,就是現將軍也不能開此禁例”,沒辦法在城外呆了一夜。後來李廣被重新起用,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個軍士調到自己部下,然後殺掉。一個執法如山的苗子被鋤。②在梁王陰謀奪嫡過程中與梁王有說不清的關係。③看不起後起之秀的衛青、霍去病等後輩。④自古帶兵打仗“殺降不祥”。連李廣自己死前也深刻反思這件事。這幾件突出的事暴露李廣個人性格有缺陷。

二、漢武帝方面原因,或者叫軍功制改革的遺棄兒。漢武帝想擺脫舊貴族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局面,在宮內設內朝,啟用年輕人,在朝堂設外朝,仍用舊貴族,但外朝的“三公”已架空。同時規定“今後無軍功不得封侯”。李廣屬於舊貴族,自然看不起靠裙帶關係起家的衛青,處處不聽將令,自然難有大功績。秦漢以前“國家大事,在祀與戎”。出征打仗,將軍的運氣自然得全部在太廟裡占卜一遍,也可能是每次李廣的卦象不好,漢武帝得出李廣“數奇”的思維定勢。凡是能建功的地方都不派李廣。而李廣最後一次強出頭爭得一個前敵總指揮的官,卻把命也搭進去了。

三、匈奴方面的原因,匈奴一直提防的都是原來名氣大的人,李廣長期守邊,匈奴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對付李廣等名將身上,從客觀上給衛霍創造了成功的條件。衛青搗龍城,霍去病河西大捷都是因為匈奴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取得的成功。換作是李廣,就匈奴的嚴防死守也讓李廣無功可建。

李敢純粹是“二桿子”。李廣自殺,李敢認為是衛青所逼。事實上這次出征,衛青已經沒有原先的風光,即使衛青在原先風光時手握“殺將”的權力,他都沒用。這次也是派人責備他(嚷之),李敢跟隨霍去病出徵,是郎官,漢武帝也想到李廣作為一個六十多歲的人征戰沙場死在戰場,確實不易。趁著這個機會封了李敢等三兄弟為侯。而李敢對衛青懷恨在心。跑到衛青家裡刺殺衛青。衛青貴為皇親國戚、大司馬大將軍,李敢全然不顧。而衛青卻選擇了隱瞞。但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從小在舅家長大,舅舅被刺自然瞞不過他,以致於在陪漢武帝打獵時於無人處射殺李敢。總體上說李敢智商情商都不夠斤兩。

李陵的事確實冤,但李陵投降匈奴得以善終。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匈奴肯定是蠻夷,而漢朝是正宗。李陵投降意味著捨棄先進而就落後。自然給英雄臉上抹下了恥辱。含有悲情成分。

李廣、李敢、李陵屬於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巧合,巧合中的悲劇。


沙洲孤鴻24331826


李廣本來也不是什麼好人。

李廣領兵鎮壓反叛的羌人時,曾誘騙800多敵人投降,之後又將這些俘虜全部殺死。幹出了殺降這樣讓人不齒的事情。

李廣被免職的時候,曾經因為違法夜行,被霸陵尉扣留了一夜。後來他重新當太守時,就把這個秉公執法的官員調到軍中,將他斬首。這可謂是心胸狹窄。

李廣不得善終,可以說是活該。無奈太史公喜歡他。

當然李敢、李陵是比較讓人惋惜的。


國史拾遺


古代人的尚武精神,是現代人所不理解的。

而且古代漢人霸氣沖天的勁頭,也是現代人所不理解的。

在秦漢時期,一直到唐朝,中國周邊有徵伐的對象,所以中國的漢人是非常狂野的,你現在看著俄羅斯是戰鬥民族,你有點羨慕,古代的時候,漢族有過之無不及。

中國這麼大地方怎麼打下來的,是打下來的,以前就一點地方,一直擴展到擴不動了,到海了,到沙漠了,到沙漠了,到不可穿越的雨林了,漢人才停住腳步。

因為沒有戰略目標了,才進行內部的秩序化,非戰鬥化,一天到晚打,跟俄羅斯一樣,內部是不行的,自己傷害自己太厲害,而且效率低下,攢不到一起呀。

這個人跟哪個人幹起來,導致這群人和那群人幹起來,進一步不斷擴大,2地區打起來,俄羅斯不就這種格局?

而中國的實際面積和人口,只比俄羅斯大,俄羅斯有大量的垃圾面積,人口極少,人與人接觸少,而中國人和人接觸緊密的多,如果放任人與人之間尚武,不打亂套?

所以大型強國,必須有一個內部秩序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完成不了,這個強國很容易就被摧毀。

但這個內部秩序化過度了,這個強國也容易完蛋,走向衰落,這是崇尚秩序和尚武之間的矛盾。走哪頭極端結果都是死。

而李廣,李敢,李陵時代,還處在中國尚武階段,並且恰恰是中國大擴張的前夜。這個時間是和唐朝以後,中國打廢了左近幾乎所有的敵對戰略勢力,失去了戰略感,之後進行內部秩序化,是很不同的。我都打到裡海了,為了一口氣值當的嗎,我擴不動了,算了回縮吧。

李廣悲劇呢,出自尚武精神、個人技戰術的擅長領域不同,國家戰略轉變時機等幾個問題的綜合。

李廣的個人技戰術能力呢,偏於力博,打死戰,其更加適合於依託長城,城市進行野外戰爭。也正是這種能力,使得李廣守衛中國漢朝北部邊境幾十年,成功的保衛了中國邊境。防止了匈奴大縱深的突入中國邊境,對中國的陰山燕山防線的穩定,起到了戰略性的決定作用。

哪裡有李廣,匈奴都感覺彆扭,如鯁在喉。還沒攻下來城市,李廣呱嗒呱嗒帶一堆騎兵過來跟你拼命,你要攻城,李廣弄死你,你不攻城,沒幾天吃不上飯了,想走,李廣帶著騎兵呱嗒呱嗒跟著你,你還甩不掉。

但注意,李廣乾的是不是圍殲戰和破壞戰,也不用圍殲和破壞,圍殲圍急眼了,漢朝匈奴大打出手,對漢朝是不利的。

中央政府是不允許李廣隨便進行大兵團的圍殲戰的。李廣沒這種經歷,沒這種磨鍊,更沒有沙漠和草原的尋找殲敵,以前都是敵人送上門,現在讓你去找,屬性不同的。

那麼如此幾十年,李廣老了,這期間由於軍功制度,由於國家不許圍殲,加上匈奴騎兵跑的也快,難以形成大軍功,進而封侯。

而恰恰李廣老了之後,到漢武帝時代,國家放開圍殲,從馬邑之圍開始,圍殲吧,大打出手吧。

從此開始,漢朝匈奴打仗就性質不同了,不是匈奴跑來攻擊你了,而是漢武帝跑草原和大漠中,跟匈奴對著破壞,對著殺了。

這從戰略角度沒錯,讓匈奴每次出擊,面臨被絞殺的局面,小規模出擊被遏制,而逼迫匈奴進行大兵團集結作戰,而這種作戰,在跨越大漠和草原,攻擊堅強的長城防線和堅強的城防來說,是很大的忌諱。

小地方用20萬人打下來不夠20萬人吃幾天飯的,不夠幾十萬人分贓的,幾次下來,匈奴軍隊就奔著散去了。

而小規模作戰,又容易被漢武帝派出來的不大不小,上萬的馬隊弄死。並且破壞呀,上萬的馬隊對著匈奴也是殺人放火到處搶。

這些都不是李廣所擅長的。

但李廣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於是漢武帝準備直接養老他吧。可李廣的尚武精神就上來了,我打了一輩子仗,都承認厲害,就一個軍功章沒有,我必須弄一個。

一而再再而三的打了幾次,李廣不擅長搶劫殺人放火,強盜有強盜的技術,李廣沒有,他擅長保家衛國,看家護院。

幾次下來,都沒有取得成功,他也60了,最後一次要求,我要打。漢武帝怎麼都要同意。結果衛青立下不世戰功,匈奴被決定性的打敗了,而他什麼都沒有。這個時候,悲憤就出來了,他知道了,從此後沒什麼戰爭可打了,因為匈奴主力敗了,給兜住了,以後匈奴就跑遠了,李廣再沒有機會找到匈奴軍隊了,也輪不到他打了。

那麼,一個歷史性的笑話就出現了,一個幹了30-40年的將軍,一個軍功章都沒有,試問:現在一個上將,一個團級戰役的軍功章都沒有,而其他人,20歲都一堆軍功章,這上將怎麼活?

別李廣,就現在一個軍隊打仗體系的上將如此,在軍隊還能混嗎?李廣這種時代貴族軍旅家庭,這種事情出現,辱沒祖上,沒臉活著、那時候人氣性都大,而且60了,活夠了,死吧,不過藉著衛青的詢問為藉口,避免落得他人對李廣的奚落。

珍惜自己軍事榮譽,珍惜自家軍事榮譽,這就到了今天,都可以理解。

良鳥盡,寶弓藏。李廣知道自己沒機會了,人生的夙願沒有實現,在秦漢時代狂野的尚武精神影響下,在捍衛自己榮譽的激動下,其選擇自殺,完全可以理解,也談不上不得善終。人生七十古來稀,漢朝時候一個總上陣殺敵的將軍到60才過世,難道不是善終嗎?只不過人各有志,尊重各自的理想和信念。

李廣的自殺,是理想和信念的作用,這是一種寶貴的精神,可歌可泣。其也有完美的人生,胡作非為一點,也沒有什麼懲罰,放到今天,事業成功,子女成功,個人乾點事情也沒人管,社會,連自己再敵人都讚許的一個人,這麼成功的一個人,難道你說他沒有善終?

待續李敢,李陵。


楓林沙洲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兵大舉進攻匈奴。那時的李廣已經六十多歲,這次出征,武帝沒有安排他。可他心有不甘,戎馬一生,至今沒有封侯。於是主動請纓,要當先鋒。可是上天不給他機會,在茫茫的大漠他迷了路,沒有按計劃到達指定地點。至此,他的人生也徹底迷失了方向。當後來大將軍衛青派人向他詢問迷路原因時,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怕了,但他怕的不是死,是審問,於是拔劍自刎。同樣是將軍,廉頗可以負荊請罪,而李廣卻選擇了死。由此可見,李廣只有尚武精神,沒有將軍肩上跑開馬的胸懷,他有勇氣死,沒勇氣承認錯誤。常言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李廣則逆其道而行之。知錯不改,所以一生沒有進步,悲情人生也就可以預見了。

李廣把基因傳給了後代,他的兒子李敢也是一個勇猛無比的將軍,也繼承了他的性格。依然是有勇氣死,沒勇氣認錯。李廣死了,他是畏罪自殺,這李敢是清楚的,但是他不管這些,依然去找衛青尋仇,他更知道找大將軍報復是死罪,他還是去了,刺傷了衛青。他的尚武精神和李廣差不多,他知錯犯錯比李廣的知錯不改更勝一籌。

衛青是寬容的,放了李敢。而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利用打獵的機會射殺李敢。霍去病有武帝罩著,說李敢是被野獸所傷致死。李敢死的好冤。但細想,他只尚武,毫無是非觀念,也是咎由自取。

李陵的尚武和李敢李廣比真是有過之無不及。讓他去做後勤保障,他不幹,非要帶著自己的5000千精步兵深入敵後作戰。結果無人接應戰敗被俘。被俘了,如果能像蘇武那樣也沒什麼,要知道那時的民族情感是容不得投降的。李陵投降了,結果被漢武帝殺了全家。李陵的是非觀比李敢真是強不了多少。

反觀李家三代的悲慘遭遇,沒有一個是別人主動找他們麻煩,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們一家三代值得同情,更值得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