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其實不是正史

三國一直是一個熱點話題,小說、穿越文、電視劇、遊戲打著“三國”的名義推出的產品,數不勝數。很多人其實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七分真,三分假,屬於小說;《三國志》才是正史,其實這也不對,其實《三國志》都不是正史,正史是《三國志》中的《魏書》,《蜀書》和《吳書》因為寫得太好,所以也一併納入了《三國志》這本書內。

在晉朝之前這三部書是獨立分開的,在宋朝以後才合刊成為一部《三國志》。


《三國志》其實不是正史


為什麼《魏書》是正史?

這就是所謂的政治合法性。曹魏帝國是受漢獻帝親自的天下,而孫劉不是。劉備甚至在漢獻帝沒有死的情況下就公然稱帝,這才是僭越天子之位;孫權就更不用說了,三國之中孫權稱帝最晚,大概是在曹丕和劉備稱帝后的十年,才真正稱帝。

換而言之,只有曹魏才是真正的天子、正統,孫劉不過是割據政權而已。


《三國志》其實不是正史


為什麼魏才是正統?

中國人喜歡講“孝”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沒有了後代,祖宗就沒有了香火,沒有了祭祀,就意味著祖宗可能會餓肚子了。這是中原統治王朝,統治天下的核心思想和執行手段,哪怕至今中國人或許沒有了祭祀、香火的要求和執著,但是孝也必然要存在。

三國時期,軍閥割據。有一個闇弱的漢獻帝,還在默默履行祭祀上天的責任;到了後期漢獻帝禪讓天子之位給曹丕,其實就是把我們家祭祀了四百餘年“天老爺”的使命,託付給你,上天這個“老祖宗”要你們曹家來祭祀了。

劉備和孫權,則沒有得到這樣的首肯和授權。就有點像今天我們清明去掃墓,見到一個大戶人家也在掃墓,我也要去掃一掃,順便對著墓碑說“以後你的墓碑我也要掃一掃,等到我把你們家的人全部幹掉,或者他們主動讓我一個人來掃的時候,我就自己來掃你的墓了”。

曹魏和漢室是一個天子系統的,包括後來的司馬家建立的晉,他們都是一個體系下的不同家族而已;而劉備和孫權則不是,他們只是偏安政權,並沒有得到上天的首肯,是自己覺得自己有祭祀上天的權利而已。


《三國志》其實不是正史


《三國志》的寫法

在讀《三國志》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魏書》中稱曹操為太祖武皇帝,之後的皇帝都是以廟號諡號來稱呼;《蜀書》中則稱呼劉備為先主,劉禪為後主;在《吳書》中都是直呼其名。

從這一點來分析就可以得知,陳壽對當時政局的一個判斷,陳壽因為是蜀漢人所以對劉備、劉禪兩父子還稍留情面,對“吳國孫權”一支就沒有那麼客氣的,直接就用姓名代替。其實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忌諱直呼其名,如果不是犯了大錯誤或者很嚴肅的問題,都會有其他稱呼代替,比如現在在企業裡工作上司稱呼下屬“小張、小李”什麼的,都有一定避諱在裡面,如果有一點因為你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上司就會直呼你的大名“張某某、李某某”其實從你的內心來說,也知道犯事兒了。

其實我們也知道,寫歷史不可能完全客觀,或多或少都有主觀的東西在裡面。陳壽也是一樣《三國志》本來就是一本私家史書,就是陳壽自己寫著玩的,他和官修的有本質區別,官修的講究“政治正確”而私人寫的,則是帶有個人“立場”在裡面的。


《三國志》其實不是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