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吐魯番的西晉《三國志》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

西晉《三國志·吳書·孫權傳》寫本殘卷

現存最早的《三國志》寫本

在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設西域都護府之後。中原文化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傳入新疆。

如今的新疆博物館藏有近萬件紙質文物,其中有一件,是現存最早的《三國志》寫本。

1965年,吐魯番安樂古城,向南一公里的佛塔中,發現了一個陶甕,這件最早的《三國志》——西晉《三國志·吳書·孫權傳》寫本殘卷,就出自其中。

迄今為止,新疆共出土過兩件《三國志·吳志》寫本殘卷。第一件,1924年鄯善縣出土,殘存《三國志》卷五十七《虞翻傳》至《張溫傳》部分內容,原件已流入日本;

此殘卷仍存有

四十一行五百七十餘字

來自吐魯番的西晉《三國志》

郭沫若先生曾根據字體判斷,第一件為東晉抄本,第二件為西晉抄本。從新疆出土魏晉時期寫本來看,這兩種《三國志》寫本的字體都比東晉、十六國時期簡紙所見的字體更早,應該都寫於西晉時期。

陳壽成書之後到西晉滅亡(315年)不過短短二十年,可見在此期間,《三國志》就從中原傳入了新疆。

文化在當時傳入新疆的速度之快,不可思議。

這本殘卷的紙張質地,採用的是中國傳統造紙原料

而眼前的這卷現存最早的《三國志》寫本,使用本色加工麻纖維簾紋紙,質地精良,很可能就是著名的“左伯紙”——這種紙產自山東,被認為是東漢末年最好的紙,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

在新疆極端乾燥的氣候之下,這一殘卷才有幸被保存了下來。

來自吐魯番的西晉《三國志》
來自吐魯番的西晉《三國志》

“絲綢之路是人類歷史上空間跨度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文化線路。”

早在漢代以前,新疆各部族就學習借鑑中原禮儀文化。正式納入中國版圖之後,新疆地區漢字使用、蒙學教育、典籍流傳等基本與中原地區保持同步。

在陳壽成書之後到西晉滅亡(公元315年)之前的短短20年間,《三國志》已傳入新疆,可見當時中原文化在新疆地區傳播速度之快、影響之深。


敬請期待,下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