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慷慨赴義,為什麼在《三國志》裡地位還不及投降的于禁?

龐德慷慨赴義,為什麼在《三國志》裡地位還不及投降的于禁?

219年,關羽從荊州發動北伐,進攻曹操的戰略基地樊城。關羽利用夏季的暴雨,掘開漢江大堤,“水淹七軍”。趕來救援的于禁軍營被淹,關羽軍隊乘船猛攻,“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龐德慷慨赴義,為什麼在《三國志》裡地位還不及投降的于禁?

龐德的軍營同樣被淹,龐德在殘存的堤壩上堅守,手下的部將建議投降,都被龐德斬首。激戰過午,手下的將士不是戰死就是投降,龐德只得坐小船撤退,船翻落水,被關羽軍隊抓獲。龐德的兄弟當時就在劉備軍中,關羽親自勸他投降,許他為將軍。龐德卻破口大罵,稱:“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關羽於是殺了龐德。

為了與曹操聯合對付劉備的進攻,孫權將於禁等原來曹操的部下都送還給曹操。不過這批戰俘到達鄴城時,曹操已經去世,曹丕繼位魏王。曹丕接見於禁,于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見了曹丕,“泣涕頓首”。曹丕表面上溫言撫慰,仍然拜于禁為“安遠將軍”,但命令他先去拜謁曹操的陵墓,預先在陵墓的房屋裡畫上了龐德發憤作戰、于禁俯首投降的壁畫。于禁見了壁畫,羞愧難當,發病而亡。

龐德慷慨赴義,為什麼在《三國志》裡地位還不及投降的于禁?

為什麼這麼英勇的龐德在《三國志》只是與李典臧霸之流並列,而投降的于禁卻依然與張遼、樂進等四位大將同列,甚至後世將他們並稱為“五子良將”?

龐德慷慨赴義,為什麼在《三國志》裡地位還不及投降的于禁?

其實被俘之前的地位,你們想不到的高!建安二十一年“增邑二百戶,並前千二百戶”“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你要知道,這個時候,張遼也才是一個徵東將軍,直到變身“張八百”才獲封前將軍。而那時,于禁已經做了5年的左將軍了。

再說龐德是什麼身份與功績。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破馬超、韓遂於渭南,龐德便隨馬超逃入漢陽,保守冀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龐德又隨馬超投奔漢中,從屬張魯。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眾投降。曹操素來聽說龐德驍勇善戰,於是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為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

龐德慷慨赴義,為什麼在《三國志》裡地位還不及投降的于禁?

至於樊城之戰,雖然十分壯烈,但是戰術水平與關羽相差甚遠,基本上寸功未立。唯一能稱道的是射中關羽前額,但關羽並無大礙。死前的官職僅為立義將軍,其實是一榮譽稱號,只能算雜牌將軍。

一個是中央軍元帥,一個是地方軍小貓小狗,這種地位差距現實地照入史書中,無論民間的褒貶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