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是怎麼形成的?

平民演說家


蘇聯的形成最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蘇聯的前身是沙皇俄國,在15世紀到19世紀近500年的時間裡,沙皇俄國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不斷向周邊蠶食,最終形成了一個領土面積達200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疆域橫跨歐,亞和北美洲。



然而,這個龐大帝國卻並沒有因為龐大的疆域而變得富裕,相反,在爭奪領土與霸權的過程中,沙皇俄國始終處於一個弱勢地位。甚至因為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敗,不得不賣北美的掉阿拉斯加以維護國內統治。此後,又在爭奪中國東北的過程中被日本打敗,國內經濟一度瀕臨崩潰。

就在這時候,曾經的敵人英國竟然向沙皇俄國投來了橄欖枝。英國邀請俄國加入英法俄三國協約,以共同對抗德意奧形成的三國同盟。正在為國內局勢一籌莫展的沙皇欣然接受了英國的邀請,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然而,令俄國沒有想到的是,這場世界大戰不僅是人類歷史上著名的絞肉機,並且曠日持久,俄國本就瀕臨崩潰的經濟,更是遭遇了雪上加霜。



而此時的德國由於意大利倒戈以及奧匈帝國不給力面臨著兩線作戰的危險。德國迫切希望俄國退出戰場,於是,德皇派人找到了正在逃往中的列寧,用專列將他送回俄國領導革命。就在列寧回國途中,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卻沒有退出戰爭。幾個月後,由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俄國建立起了蘇維埃政權。



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後,列寧以屈辱的條件與德國簽訂條約,宣佈退出一戰,專門對付國內的保皇黨和白匪,並且成功擊退了英法等國組成的多國聯軍。於是,列寧提出了所謂的“民族決定權”,向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輸出革命,很快建立起了以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聯盟為主的蘇維埃聯邦,簡稱蘇聯。


傅斯鴻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告解體,這個令西方世界心驚膽戰的紅色帝國灰飛煙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因此受到巨大挫折。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蘇聯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局勢,那麼這個令世界戰慄的紅色帝國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靜夜史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階段來看。

蘇聯的前身是沙俄帝國,這個帝國至15世紀崛起開始,經過5個多世紀的瘋狂擴張,領土達到空前的2000多萬平方公里。

但噬土成性的沙俄並沒有因領土擴張而富裕起來,相反沙俄在帝國主義國家裡,經濟發展非常滯後,這使沙俄比其他帝國主義更容易崩潰,這是無產階級革命在沙俄成功的重要前提。

一戰作為帝國主義之間的火併,也是關乎帝國主義各國國運的豪賭,沙俄也參與其中。但戰爭的巨大消耗並沒有為沙俄帶來實際的效益,相反卻將沙俄推到崩潰的邊緣。

終於在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沙皇統治結束。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並未退出一戰,俄國仍然在一戰的巨大消耗中搖搖欲墜。於是布爾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將俄國帶入共產主義時代。

“十月革命”的成功,推翻了馬克思關於“無產階級革命要同時在幾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發生才能取得勝利”的理論,完善了共產主義革命的內涵。

而列寧作為“十月革命”的領袖,對蘇聯的誕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力排眾議,以極其屈辱的條件與德國媾和,成功退出一戰。

隨後紅軍集中兵力,陸續消滅國內的沙皇舊勢力,粉碎了帝國主義對蘇俄的武裝入侵。

列寧認為,共產主義革命必將在全世界範圍內陸續發生,所以包括俄國在內的所有世界上的民族都將取得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建立蘇維埃政權,這就是列寧提出的“民族自決權”原則。

在這一原則的影響下,沙俄土地上先後成立了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羅斯、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等蘇維埃共和國,芬蘭作為沙俄的一部分也根據民族自決權原則走向獨立,和德國媾和後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也相繼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

根據列寧的民族自決權原則,具有民族自決和民族分離權力的各蘇維埃政權在取得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後,以平等身份組成蘇維埃共產主義聯盟,最終實現全球共產主義革命的輝煌勝利。

在列寧的指導下,1922年12月,俄羅斯、白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聯盟首先合併,組成聯邦制國家,蘇聯正式成立。

但隨著1924年1月列寧的去世,斯大林成為蘇聯的實際領導者。

相比於列寧的民族自決權原則,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斯大林最終選擇了背棄,他推崇的“大俄羅斯主義”,最終成為蘇聯的組成形式。

作為列寧深惡痛絕的路線,大俄羅斯主義”片面強調俄羅斯民族的優越性,將俄羅斯聯邦境內的其他少數民族及其它加盟國視為俄羅斯的私有財產和附庸,他們在蘇維埃內部的地位嚴重不對等。

這種俄羅斯利益至上的思想,在斯大林手裡發揚光大,並最終貫穿蘇聯始終。

在斯大林的帶領下,蘇聯的組成帶有了鮮明的沙文主義特徵:

1924年烏茲別克、土庫曼兩個蘇維埃共和國加入蘇聯;

1929年塔吉克蘇維埃共和國加入蘇聯;

1936年,外高加索聯邦解散,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三個蘇維埃共和國加入蘇聯;

1936年12月,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兩個自治共和國升格為蘇維埃共和國並加入蘇聯;

1939年9月17日,在德國閃擊波蘭後,蘇聯出兵波蘭東部,奪回西烏克蘭和西白羅斯地區,將國界推進到一戰前的寇松線;

1939年11月,蘇聯發動蘇芬戰爭,在付出慘重代價後,奪取芬蘭的卡累利阿地峽地區,並在此建立卡累利阿地峽—芬蘭蘇維埃共和國,1956年7月撤銷併入俄羅斯聯邦;

1940年3月,蘇聯紅軍強行開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8月,三國成為蘇聯成員國;

1940年6月,蘇聯紅軍強行奪取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地區,建立摩爾達維亞蘇維埃共和國,8月併入蘇聯。

至此,蘇聯的15個加盟國全部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阿布哈茲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不過很快在蘇聯解體後併入格魯吉亞;

另外,唐努烏梁海於1944年被俄羅斯聯邦接納,改名圖瓦共和國,東方巨龍在不知不覺中失去17萬平方公里土地;

蒙古作為蘇聯沒有名分的加盟國,被俄羅斯控制直到1992年。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共產黨人學習馬克思主義,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必然結果。那種認為蘇聯是惡魔,無疑是指蘇聯的社會主義就是惡魔,蘇聯的公有制經濟就是惡魔,蘇聯的共產黨就是惡魔,蘇聯嚮往共產主義社會就是惡魔,這明顯是反馬克思主義的,這是反共產黨,反社會主義,反對公有制經濟的人一貫嘴臉,而且這種反對的聲音很大,因為共產黨人在世界相比其他資產階級政客畢竟屬於少數,所以出現反對聲音很大是很正常的,這是不足為怪的;如果沒有反對的聲音,或者反對的聲音較小,那就只能說明,這個國家所標榜的共產黨可能不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了,不在搞公有制經濟了,而搞私有制經濟,可能變質了。


綠色星球188


蘇聯的形成是一場革命造成的,俄國十月革命上臺的革命領袖列寧在1922年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段讓一些國家被迫加入蘇維埃聯盟的前提下強行建立了蘇聯,這也為後來蘇聯的土崩瓦解埋下了伏筆。


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沙皇被迫下臺,二月革命是由資產階級的政府和工人農民代表的蘇維埃聯合發動的革命,不過資產階級和工人農民代表的無產階級不可能共享政權,在列寧發表了四月提綱中提到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的任務就是要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不過當時還沒有機會實施。

在1914年的九月彼得格勒的工人階級上街遊行,反對資產階級政府不退出大戰的行為,遭到資產階級的血腥鎮壓,和平發展已經不可能,無產階級便把暴力奪權,提上了議事日程,最後在1917年十一月七日由蘇維埃的領導者列寧發動了十月革命,打敗資產階級聯合政府建立了蘇俄,列寧改國名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稱,不過這時還不叫蘇聯。



蘇俄變成蘇聯的時機,在1922年十二月三十日的蘇維埃大會上會議決定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就是蘇聯,蘇聯指的並不是原來的沙俄,而是隻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還有一些其他的社會主義國家,他們都受到了蘇俄的控制,所以在政治上把他們這一系列國家看做一個整體,蘇聯的組織形式類似於現在歐盟。


在1922年最初決定加入蘇聯的有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等一些其他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一起建立了蘇聯政府,即由列寧領導的蘇聯人民委員會,至此蘇聯成立。


無花臺


蘇聯(1922.12.30-1991.12.25),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的形成經過了三個階段,即1917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十月革命及革命後的國內戰爭。

20世紀初,俄國已是帝國主義國家,但仍存在封建農奴制殘餘,經濟發展落後。俄國對西方國家依賴很大,造成了俄國社會矛盾叢生。俄國的無產階級遭受各種壓迫,是革命的領導階層。列寧提出了社會主義可能在資本主義國家獲得勝利的理論,鼓舞了俄國無產階級向資本主義展開進攻。

1917年3月,俄國爆發第二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制度,形成了包括工人、士兵代表的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在內的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4月16日,列寧回到彼得格勒,次日,他作了《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的報告。報告的提綱公佈在《真理報》上,這就是《四月提綱》。

列寧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目的是將資產階級代表和地主階層逐出政權機關,結束兩個政權並存的形勢,增加布爾什維克黨在蘇維埃中的影響,剝奪孟什維克和革命黨竊取的權力。在《四月提綱》的基礎上,布爾什維克黨爭取大量的群眾,為新的革命做準備。

5月1日,臨時政府外長米留科夫向協約國發出照會,聲稱臨時政府“將遵守對我協約各國所承擔的義務,把戰爭進行到底”。5月3日,照會公佈,激起了俄國民憤。彼得格勒爆發了10萬人的工人、士兵示威遊行,反對戰爭,要求政權歸蘇維埃。臨時政府在壓力下,撤銷了米留科夫等人的職務。

7月1日,彼得格勒又爆發了70萬人的示威遊行。孟什維克和革命黨企圖讓示威在臨時政府的口號下進行,但打出的標語卻是“全部政權歸蘇維埃”。臨時政府對同盟國發動的戰爭遭到慘敗,7月16日,彼得格勒第一機槍團裝備武裝起義,布爾什維克黨認為時機尚未成熟,決定採取和平示威。

7月17日,首都50萬群眾再次示威遊行,遭到臨時政府的屠殺命令。隨後強行解除工人武裝並下令通緝列寧。七月事件意為著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結束,革命運動進入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階段。隨後,布爾什維克黨組織的6萬多名赤衛隊和士兵,粉碎了科爾尼洛夫的叛亂,提高了布爾什維克黨的威信。

10月23日,布爾什維克黨通過了發動武裝起義的決議,會上成立了由列寧、托洛茨基等人組成的委員會。10月29日,布爾什維克成立了由斯維爾德洛夫、斯大林等人組成的領導起義的軍事總部。正當準備起義時,加米涅夫的在報紙上洩露了起義的機密。臨時政府採取了破壞起義的措施。

但起義已不可阻擋了,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爆發。到次日凌晨,整個首都幾乎被起義軍控制,克倫斯基逃出彼得格勒。晚9點45分,“阿芙樂爾”巡洋艦發出的一聲炮響,赤衛隊發起了對冬宮的總攻。次日凌晨,佔領冬宮。

11月7日,在斯莫爾尼宮召開的會議宣佈臨時政府被推翻。會上成立了第一屆蘇維埃政府,列寧當選人民委員會主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俄)。到1918年3月,從城市到農村,蘇維埃政權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

蘇俄成立後,遭到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和地主階層的武裝叛亂,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布爾什維克黨粉碎敵人的武裝干涉企圖,保衛了蘇維埃政權。在十月革命之後,原俄羅斯帝國的各民族紛紛建立了自治共和國。在抗擊共同敵人時,俄、烏、白等國建立了同盟關係。

1922年12月30日,俄、南高加索、烏、白聯合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宣告形成。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辭職,蘇聯停止存在,隨即解體。


野史也是史


蘇聯其實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簡稱,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

而蘇聯的建立至少經歷了23年。 蘇聯是建立在廢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解題的沙皇俄國廢墟)上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第一階段: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與聯邦的初步成型

相信稍微研究過沙皇俄國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發表《俄國各族人民權利宣言》之前,多數民族受到統治者的殘酷壓迫,有著十分尖銳的矛盾。1917年11月15日蘇維埃政權發表的宣言宣佈各族人民擁有平等,自主建立國家的權利,同時廢除任何民族和宗教的一切特權和限制。

1918年1月蘇維埃召開的第三次代表大會通過了《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以蘇維埃俄國建立於各自由民族聯盟為基礎,肯定了聯邦制的原則,成立了各民族蘇維埃共和國聯邦。


第二階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加速了蘇維埃政權體制擴大化的進程

自由的氣息一旦散發,聞著味道後,就如同鯊魚聞到了血腥味一樣,很難忘懷了,聞著味的各民族都迅速的建立了自己的獨立國家和自治共和國。像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芬蘭、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高加索這些屬於原沙俄皇國領土範圍內的國家都先後宣佈其建立並得到蘇俄的承認。

後來從烏克蘭,白俄羅斯,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中分裂出來的土耳其斯坦,花刺子模,布哈拉都陸續成立蘇維埃共和國。這些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帶來的影響,德國戰敗,勢力不可能在東歐繼續停留,在蘇俄收復國土時,他們都是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建立的蘇維埃政權。


第三階段:蘇俄內戰的爆發——進一步加深了蘇維埃政權的控制與影響力

蘇俄內戰的爆發大大加深了蘇維埃共和國間的軍事政治同盟關係。相信大家都知道,打仗對於國家經濟是有很大負擔的,內戰結束後,為了快速且順利的恢復經濟水平,各個蘇維埃共和國認為有必要建立統一的經濟整體,以便更好的實現資源共享,利用各國的經濟財政資源。

在1922年召開的公佈中央會議上,列寧建議各蘇維埃共和國以平等為基礎成立聯盟,同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第一次召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維埃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蘇聯成立宣言和聯盟條約。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外高加索成為了最初的加盟國。

第四階段:蘇聯憲法的出臺——在法律形態上固定了蘇維埃共和國聯盟的形式

1924年1月,蘇維埃代表大會批准通過了蘇聯憲法,後來的土耳其斯坦、布哈拉和花刺子模共和國在中亞細亞民族的區域劃界的工作中消失,被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兩個新的共和國取代並在1925年加入蘇聯。另外組建的吉爾吉斯、哈薩克、塔吉克於1929年加入蘇聯。



第五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以武力等手段擴大領土範圍,增加其加盟國

當時的國際格局對蘇聯來說並不是特別“友好”,蘇聯為確保自身安全以及自身利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以威逼利誘和軍事打擊等方式將領土面積擴大近48萬平方千米,新增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摩爾達維亞5個加盟共和國。 經過時間和戰火的洗禮,蘇聯也就此徹底形成了。


歷來現實


蘇聯作為曾經叱吒風雲,比肩美國的超級大國,存在了接近七十年,它的誕生,發展壯大,衰落及至覆滅,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值得研究。

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合併而成,是社會主義聯邦制國家。之後,又有其他國家加入蘇聯,蘇聯成為擁有15個加盟共和國的大帝國。

15個加盟共和國在憲法意義上是平等獨立的,但俄羅斯顯然是其中最強大的主體,加上高度集中的集權制度,大國沙文主義盛行,加盟共和國的離心傾向越來越嚴重,最終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導火索。

蘇聯之所以建立,究其根源,在於十月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的建立。蘇俄建立以後,被西方世界圍堵封鎖,在鞏固自身政權以後,出於安全考慮,蘇俄同白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聯邦這些社會主義國家組成聯盟,建立更加強大的國家,這也是蘇聯建立的背景。


生說


沙皇俄國垮臺後,沙俄出現了一片混亂,原本被沙俄吞併的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趁著沙俄混亂已經獨立建國了。被沙俄掌控的東歐各國也逃脫了沙俄的掌控獲得了徹底的獨立了!

列寧主導的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蘇維挨政權力量有限,無力維持沙俄遼闊的疆域。於是列寧集團就採用了意識形態武器,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地方蘇維埃政權,利用民族主義熱情和布爾什維克意識形態,組建了一堆“獨立”的蘇維埃共和國。然後再在共同的意識形態的感召下,結成了“共盟",建立了統一的蘇維埃聯盟國家,簡稱蘇聯。

憑心而論,列寧集團的手段很高明,一方面有效的防止了國家疆土的大量喪失,另一方面利用當地人的革命熱情有效的打擊了反動勢力的殘餘。

蘇聯畢竟難改沙俄的侵略本性,國家剛穩定就悍然發動了對芬蘭的侵略,結果被芬蘭打敗了。爾後又藉口追擊高爾察克匪徒,出兵進入外蒙,藉口宣傳革命思想,實則圖謀吞併外蒙。

蘇聯為了達到侵略擴張的目的,還藉著人類共同理想的名義,搞了個“共產國際”,名義上是為了建立新世界,為世界各國培養進步青年丶革命領袖,實際上是希望在各國成立蘇維埃政權,等革命成功後,再統一併入蘇聯。

由於二戰的爆發,在美國的協迫下蘇聯的斯大林政府迫不得已,只好按美國的要求解散了“共產國際”,致使蘇聯吞併世界的陰謀徹底流產。

蘇聯鯨吞世界的陰謀破產後,也並沒死心,依然對他國採取侵略政策。除美國外,蘇聯在二戰後的鄰國的領土,都有被蘇聯侵吞的現象,即使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幸免於難。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自古以來,多行不義,必自斃!蘇聯的罪惡行徑,終究得到了應有的報應!蘇聯滅亡了,解體了!二戰後侵吞的領土,連本帶利給吐了出來!


鬼影147951010


  蘇聯雖然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這個曾經的紅色帝國依然留給人們無數談資。在說過蘇聯的許多奇聞逸事後,不知大家是否知道蘇聯如何形成?蘇聯的全名又是什麼呢?

  

  1917年十月革命後,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奪取了俄國的政權,建立了蘇維埃政府。當時,布爾什維克控制的版圖只有莫斯科、彼得格勒周圍的數百平方公里,而由於一戰和二月革命的原因,曾經的沙俄帝國也早就分裂了,白俄羅斯、烏克蘭、阿塞拜疆等國都脫離了沙俄帝國。因此,這時列寧所建立的國家與後來的蘇聯在性質、版圖、名稱等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其全名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

  

  (圖)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

  此時,原沙俄土地上的國家,雖然都處於失控狀態,但由於布爾什維克政黨、以及其他革命政黨的存在,其內部都充斥著國家政權爭奪的戰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白之戰”。列寧領導的蘇俄政權也不例外。他們不但要面對國內復辟勢力“白衛軍”的進攻,還要應對帝國主義勢力的圍剿。在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後,布爾什維克終於完全控制了俄羅斯。而在俄羅斯布爾什維克以及紅軍的幫助下,烏克蘭等國的布爾什維克也成功取得了政權。

  

  (圖)蘇俄內戰

  到1922年初,各民族共和國的戰爭基本結束,六個紅色國家依次完成獨立,他們是: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鑑於帝國主義對這些無產階級政權施加的強大外部壓力,以及由於連年戰爭導致的國內經濟衰退,這些國家迫切需要聯合起來;另一方面,這些國家的布爾什維克原本都受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黨控制,都服從唯一的領袖列寧,於是也有了聯合的紐帶。於是,經過一番討論,決定根據列寧的指示組成以民族為區分的國家聯盟。

這個新生的國家便命名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蘇聯”

  

  (圖)列寧領導下建立了蘇聯

  此後,蘇聯紅軍以追剿白衛軍為名義,又陸續進入中亞,在中亞建立了一些蘇維埃政權。蘇聯政府將中亞各國按照民族區分,形成了5個加盟國,即我們熟知的中亞五國。二戰前夕,蘇聯佔領了摩爾多瓦地區,並以此地區為核心建立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又憑藉《蘇德停戰協定》的秘密協議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並在其上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如此,加上最初建立時的六個共和國,一共15個加盟共和國,便形成了我們熟知的蘇聯。

  歡迎關注“孫博士侃歷史”,官方公眾號“fisher101990”,一同領略真實的歷史吧!


孫博士侃歷史


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經過三次革命(即一九0五年十二月起義,一九一七年二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開始了全世界歷史的新時代,建立了一個沒有人剝削人的社會。曾經是世界上勞動人民和進步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蘇聯從鄰國取得領土七十萬平方千米。一九四O年、一九四七年將芬蘭的卡累利阿地峽等地劃歸蘇聯。一九四O年,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併入蘇聯版圖。一九四O年和一九四四還將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哥維納地區以及中國的唐努烏梁海併入蘇聯版圖。一九四五年將德國的哥尼斯堡,波蘭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地區,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爾巴阡地區、日本的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地區劃歸蘇聯。蘇聯剛成立時只有俄羅斯,先後有中亞和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加入,形成了由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國家。國土面積2240萬平方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