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心臟兩根血管堵塞70%,還沒有胸痛的感覺?

桉樹70196224


二者並沒有直接關係,別說血管堵塞70%,哪怕是心梗患者,依然可能沒有任何胸痛症狀。

沒有胸痛的冠心病!

在臨床上有著這樣一種名詞“無症狀心肌缺血”,最能形容此類患者,什麼意思呢?

就是此類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比如血管堵塞70%),但缺乏胸痛、胸悶等主觀症狀。

此類患者往往有三種情況!

1,就像我上述所說,存在器質性病變,卻沒有外在症狀。

2,患者以前患有心肌梗死,現在存在心肌缺血,卻沒有胸痛等症狀。

3,患者有器質性病變,心肌缺血發作後,有時有症狀,有時則沒有。

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

目前醫學上對其並沒有絕對的解釋,但多數是由於患者先天痛閥較高,對疼痛不敏感,無法感知,還有一種可能是其側支循環建立較好,血液依然可以滿足一部分心肌所需,兩種可能都會造成此種情況。

此類患者在治療原則上與其他有症狀冠心病患者相同對待!

藥物控制:通過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等藥物進行控制,抑制血小板凝聚,調節血脂穩定斑塊,優點是方便、簡單,缺點在於病情依然在發展,服藥需要終身進行,哪怕支架搭橋依然繼續服藥。

介入急救:通過內科支架、外科搭橋在狹窄冠脈上進行操作,直接跳過致病因素,人工恢復血運循環,優點是快速、直接,缺點在於症狀只是暫時緩解或消失,病因沒有消除,依然可能狹窄支架、搭橋。

微創治療:通過微創手術消除患者的脊柱責任病灶,解除神經興奮性,擴張痙攣收縮的血管,可能使病情逆轉,優點是有效、安全,缺點在於不適合全部冠心病患者,也不可能適用於所有冠心病患者。


羅民教授


冠狀動脈三個分支任何一根狹窄超過70%-90%不一定會發生心絞痛,個別人造影時發現一支完全閉塞了確沒有心絞痛發作史。有沒有胸痛症狀與狹窄程度和冠狀動脈三個分支之間是否在慢性缺血過程中建立起側支循環形成都有密切關係。也有些冠心病患者冠脈粥樣斑塊形成得較快,這種側支循環建立不完全,其代謝功能有一定限度,超過極限稍加活動心絞痛就出現了。

冠狀動脈狹窄和危險因素:家屬史、嗜煙、末控制或根本不知道的高血壓病、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密切有關。因此有心腦血管疾病家屬史、尤其超重和肥胖者要經常檢查身體、嚴格控制體重。發現三高一定要極積治療,有時狡幸心理會要你的命。

無論有無以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中年人,重複出現活動量增加時胸骨中下1/3處悶痛、氣急、缺氧感或咽喉部被拤緊的束痛想,休息後緩解、再活動後重復出現,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迅速緩解提醒你冠狀動脈狹窄相當厲害了,應該立即去醫院檢查。最怕的是沒有徵兆突發斑塊破裂的急性心肌梗死,這種胸痛多數人難以忍受或有種瀕死感,時間往往超過15-20分鐘以上,合服硝酸甘油也無效可能已發生心肌梗塞了,部分下壁心肌梗塞的患者會表現為上腹從未有過的難受、不適、疼痛,能否及時送醫院、快速診斷、及時治療、搶救就看你運氣了。最後強調一句未及時搶救、治療的心肌梗塞患者平均死亡率在30%左右,不是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

2018.10.4


我想說點真話


外行談感想

我本人是三根血管堵95%以上沒有任何感覺,發病上一個月體檢還心電圖正常,幹任何活也沒有感覺,快走及體育鍛煉也沒感覺,當然這屬於個例。

當進入11月份時,天氣比較冷,這時感覺胸骨端疼,開始以為是天冷,脖子露著凍的疼,室內幹活也沒任何不適。但胸骨端疼從50毫米長增加到100毫米長,走路超過400米時不好受,停止走路可緩解。這時意識到身體有問題,上網查胸骨端疼是心肌缺血。趕快到醫院做心電圖,ST段壓低,收住院,但心肌酶正常,說明心肌沒壞死。準備做支架,但做冠狀動脈造影后,三條學管糜漫性堵塞,做不了支架,只能搭橋了。

心腦血管病應該起人們注意的是:1、血脂不正常,跟吃大魚大肉沒有必然的關係,所以不要看千篇一律的文章把高血脂的原因賴在吃大魚大肉身上,吃素也得高血脂、心腦血管病。血脂高有可能20年後顯現心梗。2、頭髮較同齡人過早花白,長相過早比同齡人顯得老,都是心腦血管開始衰老的外在表現。3、耳垂斜紋預示20年後心梗,有的心梗患者也沒有耳垂斜紋,但有耳垂斜紋必定心梗,時間不好預測。4、耳朵上部變的發硬,預示血液向上部泵血不好,血氧含量不高,心肌缺血的表現。5、腿部發涼、怕冷預示心臟泵血力量打不到遠端,有可能心臟輕度或中度迴流。6,a當胸骨端疼痛,b牙疼,不是牙本身的疾病,也不知哪顆牙齒疼,c嗓子疼,不是咽炎,d胸部疼,e胃疼,不是胃病,f放射性後背疼。都應該去三甲醫院診斷,必要時去不同的醫院診斷,因為同樣是三甲醫院也可能誤診。比如發燒不退,在a三甲醫院診斷為肺炎,輸液多日不能緩解,最後終於有一個大夫懷疑是瓣膜有問題,讓去同樣是三甲的醫科大學總醫院就診,結果就是瓣膜有問題造成不發熱。再如在三甲a醫院,根據患者自述胃疼,做了胃鏡查出胃潰瘍,吃了一年的藥,胃疼不緩解,在去b三甲,醫科大學總醫院診斷,結果是心梗,做了支架。在這按胃潰瘍治療期間,極有可能隨時心梗掛掉。所以有病一方面去好的醫院診斷和治療,一方面又要上網學一些知識,用於對自己的病做出判斷。珍愛自己,有病要早預防早治療。


耳得生目遇色


回答:

一、首先說明人的生命力是頑強的,但是有時也是脆弱的(人為的);只看我們怎麼樣去對待她,其結果是天壤之別,生死立見分曉。

二、現實現象,據報導近幾年有鍛鍊時猝死的、有跑步時猝死的、有在健身房健身時猝死的、有多少高管中年猝死;因為啥?就是因為血管堵塞到70%或80%沒有症狀,再向前邁進一小步的下場就是急性猝死。

三、為什麼兩根心血管堵到70%沒有胸痛的感覺呢?因為我們平常都是緩慢動做,剩餘30%血管的血流量就能基本維持,所以沒胸痛的感覺;一旦活動度加大、需氧需血量增加堵塞處承受不了,就會出現堵死或破裂出血導至猝死。

四、沒有胸痛不等於沒心血管疾病,所以對自己的心血管要有所瞭解和掌控,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後患。

五、預防,預防是重要的環節、比治療意義更大,一是飲食要調節合理,二是加強體育鍛煉(重中之重、但要循序漸進);避免血管堵塞,血管的壽命就是人的壽命!

謝謝閱讀![點關注天天有精彩]


周身通暢源


這種情況,講究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的環境,方式,飲食,以及心態,對身體的五臟六腑器官機能和織以及細胞的營養物質失衡成度各有不同,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結果一定是有所不同,也就有因人而異的說法。這種心血管病,屬於慢性綜合症,並非單一的血管堵塞問題,具體詳細的病情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定,在中醫之道里叫病標,在五臟六腑,織組,體質,系統等綜合問題都需要解決。若在治標之策上,在醫院裡做搭橋手術,在西醫的思維角度,這個就可取。在中醫醫學的思維角度裡,是不可取,因為治標不治本,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就如同農民拔草,只把掉草苗,根沒有挖起來,過後又長出來了。做手術搭橋,醫院的手術費不說,就病症而言,做手術風險大,手術後康復還要吃西藥,藥還有副作用,本身病人體內代謝系統,消化系統都有問題,西藥的副作用更增加病人的臟腑傷害度,雖然不會馬上體現,馬上病發出來,對健康長壽都有害無利。這種做法不符合人體生命的自然規律。中醫醫學做法,在對病人的身體病症情況作具體詳細的瞭解,再對病人作病症的辯證,診斷病症的輕重成度,分出病症的母病與子病,以及體質的性質。才開始作治療的方案,明確是先補後調,還同調同補,方案的藥用量大小,療程。根治病症,不但在用藥上要溶血栓以及通血管,還需增加食療配合等綜合來治療,還要在病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日常心態的平衡,只有把病人的體質,五臟陰陽,主病器官組織機能,人體酸鹼度等平衡方能算治標又治本。











客家凡夫俗子


臨床上,不要說是心臟兩根血管堵了70%沒有胸痛,有些人冠狀動脈堵了90%以上或者完全閉塞了都沒有胸痛,還有的人發生心肌梗死了都沒有胸痛,所以有一種心肌梗死也叫做“無痛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發不發生胸痛,與心肌缺血的程度有關,也與心肌缺血時神經系統的感覺、人體對疼痛的感知度(痛閾)有關。

一般情況下,心肌的需血和供血發生了矛盾,供不應求時,心肌會出現缺血,缺血的心肌本身不會痛的,因為心臟本身的神經是內臟神經,內臟神經是反映不出明確的疼痛的。但是,當心肌缺血損傷時,這些信號通過局部的內臟神經傳入脊髓,在同一脊髓節段和體表的傳入神經發生連繫,心臟通過內臟神經發出信號,刺激脊髓管體表感覺區的神經元,使大腦皮層把來自病變心臟的刺激誤認為是來自體表的痛感,所以人就感到疼痛了。

一般來說,心臟傳入和傳出在相同的脊髓段,所以心肌缺血損傷會表現出胸痛。但是,脊髓同一個節段有來自不同部位體表的神經,有時神經之間也可以有交織,也會“串線”,所以有些人心絞痛不一定表現為胸痛,而可以表現為胳膊痛(左臂多見)、背痛、牙痛,下頜痛、上腹痛等等。但無論如何,也是有疼痛、有症狀了。

好了,可以回答問題了。心臟兩根血管堵塞了70%,胸痛不胸痛,一是和心肌缺血有關,二是和神經、痛閾有關。

第一種情況,兩支血管堵塞了70%,不一定心肌就缺血。

一般來說,冠狀動脈狹窄50%以上,管腔的面積就減少了75%,在心臟需血量明顯增加時,冠狀動脈的儲備功能就會不足,心臟就有可能出現缺血,缺血就有可能發生心絞痛。所以,心臟(冠狀動脈)兩支(主要)血管都堵塞了70%,是有可能發生心絞痛的。但是,如果患者沒有特別劇烈的活動,心跳也不快,心肌需血(氧)量沒有那麼大,也可以不出現缺血;再有,冠狀動脈的狹窄是逐漸進展的。在這個過程中,人體會有代償機制,原本關閉的血管會開放,從沒有狹窄的血管引來血液,這就是所謂的“側枝循環”。有了充分的側枝循環,即使原來供血的血管堵住了,心肌也不會缺血。還有,要看狹窄70%的血管供應心肌的區域大小,是不是主要供血的血管(優勢血管),如果管的“片”大,那要是堵了影響就大,如果本來不是主要供血的血管,堵了70%就影響不大。這些就是一部分患者心臟血管堵了70%也不胸痛(缺血)的原因。

第二種情況,兩支血管堵塞了70%,心肌也缺血了,可是沒感覺。

心肌缺血而病人沒有感覺,叫做無痛(症狀)性心肌缺血。這種情況常見於感覺遲鈍的老年人,神經受損的糖尿病人,或者有些人就是疼痛不敏感,痛閾高,因此心肌缺血時沒有相應的胸痛(疼痛)。這樣的情況比較危險,有時候甚至心肌梗死了也不能及時發現。所以,對於有多種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對於老年人、糖尿病人要提高警惕。動態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等或可以幫助檢出這類病人。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冠心病並不一定會出現胸痛的感覺,也不是血管堵的越多,胸痛的感覺就越嚴重。

有一種冠心病患者,平時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但其實血管已經發生了堵塞,這種叫做隱性冠心病。

隱型冠心病更危險

由於患者平時不會感覺不舒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不會注意自己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在自覺身體不錯的情況下,如果進行重體力勞動、高強度運動,或者工作壓力過大,長期處於疲勞的狀態下,就更容易引發冠狀動脈痙攣、栓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甚至引發猝死。



隱性冠心病是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由於患者往往缺乏防範意識,家人也不瞭解其身體狀況,所以更容易措施搶救的良機。

如何發現隱性冠心病

雖然沒有自覺症狀,但是如果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從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血脂及血壓的檢查結果中,是可以發現的,不痛不癢不代表我們的身體就沒有問題。


如何預防隱性冠心病

第一,當然是定期體檢,尤其是對於40歲以上的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冠心病高發期,如果患有三高,就更要注意按時體檢,爭取早發現早治療。

第二,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我們都知道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是誘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控制飲食,低脂低鹽飲食,少吃多動。

第三,保持心情愉快,勞逸結合。超負荷的工作和較大的精神壓力也是危險因素,在工作之餘應該多到戶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放鬆心情。


謝謝,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咚咯隆咚


為什麼有的人心臟兩根血管堵塞70%,還沒有胸痛的感覺?

冠心病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隱性冠心病是一種無臨床症狀,但客觀檢查卻有心肌缺血表現的冠心病,亦稱無症狀性冠心病。該病多發生於40歲以上人群。在猝死的病人中,有很大一部份是屬於隱性冠心病患者。由於這些人平時一般無任何症狀,多數人自己不知道,也從未採取過任何措施預防,所以他們每天仍照常去做著那些超出自己體力和精力的事。超負荷的工作、劇烈的運動、過度的悲歡、菸酒無度、生活無節制、無規律……等等,長此以往給自己的身體造成損傷,也給治療和搶救帶來很大麻煩。

隱性冠心病的人因心肌的側技循環尚好,雖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缺血等,但卻很少出現胸悶胸疼等症狀。長期吸菸的患者,由於煙霧中的尼古丁等常可影響神經系統而使疼痛感知能力降低,故而使人們常常忽視了對該病的警惕和預防。

近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精神、經濟壓力也不斷增加。心腦疾病,特別是隱性冠心病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平時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體型肥胖者以及缺少運動、菸酒無度、情緒易於波動的人,都是隱性冠心病的高發人群。這些人中,有些可突然轉化病情,出現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個別病人甚至會突發猝死,故做好平時的預防保健至關重要。二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就可為這些病人提供早治療、早治癒的機會。

要採取有效手段防治冠心病:採取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各種措施,防止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加重是防治本病的關鍵。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識,40歲以上的人群要儘可能的定期體檢。其二超體重者要控制飲食,合理搭配食物,進行較多的有氧運動,要積極地隨時監測血壓、血脂和血糖,防止血壓、血脂、血糖及體重再增高。其三避免超負荷的工作,注意避免過度疲勞、要勞逸結合。其四要穩定情緒,有良好的心態。防止緊張煩亂,多慮多悉,大悲大喜的情緒發生。其五生活有情趣有規律,戒菸限酒,營養均衡,保證睡眠和睡眠質量。這樣就能儘早地觀察和發現到自身健康狀況的細微變化,以利用早期發現疾病,早期進行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