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體重164斤 光是腫物和囊液就佔了70斤

龍頭新聞訊(李華虹 楊嘉安 記者 霍營)身高不足1米6,體重卻達到了164斤,“骨瘦如柴”卻“腹大如鼓”,喘勻一口氣都成難題。近日,當見到59歲的患者黃女士(化名)時,從醫近40年的哈醫大二院婦產科主任李佩玲教授直呼“從沒見過這麼大肚子的患者”。為了挽救黃女士的生命,李佩玲教授團隊放手一搏,層層闖關,終於成功為黃女士切除了巨大腫物,度過了危險。

性子急愛生悶氣

女子兩年“養”出大腫物

59歲的黃女士家住雙鴨山市,據她的家人介紹,黃女士平時性子較急,願意生悶氣,近兩年家人發現她的肚子越來越大,每次說帶她去醫院檢查一下都被拒絕,黃女士常和家人說“你們少氣我一點就行了”,直到大肚子壓得她喘不過氣,吃不下飯,連平躺都困難,她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當地醫院進行檢查。

B超檢查結果顯示,黃女士的盆腔有一個直徑無法準確測量的巨大腫物,從盆腔到腹腔,並擠壓周圍臟器,致使肝膽胰脾腎等無法顯影。由於麻醉及手術風險較高,黃女士的家人帶著她輾轉了多家醫院後,來到哈醫大二院婦產科一病房找到李佩玲教授尋求幫助。

女子体重164斤 光是肿物和囊液就占了70斤

患者術前腹部圖片

李佩玲教授和蔣晶副主任醫師接診時,黃女士已行動不便,無法平臥,三維陰式超聲檢查結果更是讓醫生們倒吸了一口氣,盆腔巨大混合性腫物,上至劍突、左右兩側至腋中線、下至宮旁,左側卵巢粘液性腫瘤的可能性較大,同時還發現了子宮肌瘤及右側附件區囊腫。如果不及時進行手術,隨著腫物的繼續增大會壓迫周圍重要臟器,引起全身重要臟器衰竭,就算是手術,風險也非常大,手術中極可能出現無法切除的情況,甚至發生大出血。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李佩玲教授決定放手一搏。

女子体重164斤 光是肿物和囊液就占了70斤

李佩玲教授(左1)及蔣晶副主任醫師(右2)為患者進行手術。

手術闖了三個難關

從腫物囊腔引流出33000ml液體

病情如此複雜危重的患者,麻醉便是第一道難關。據哈醫大二院麻醉科張學勇副主任醫師介紹,腫物的壓迫使患者的膈肌上移出現呼吸困難,同時在手術過程中,受腹腔壓力下降的影響,極易引起血壓驟降,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等。為保證患者在平臥位下手術時的生命安全,麻醉師在術前為患者適量補液,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強心藥物等,並在術前進行動靜脈穿刺置管以備不時之需;同時還要控制好患者的呼吸。

開腹後,第二道難關又來了。患者體內的腫物直徑幾乎佔據了盆腹腔的全部空間,由於長時間的壓迫,囊壁與腹膜粘連嚴重,李佩玲教授決定先將腫物囊腔內的液體緩慢抽放,瘤體縮小再進行切除。囊液抽放後,李佩玲教授及助手蔣晶仔細剝離囊壁腹膜,遊離組織血管,並及時止血,快速精準地將腫物切除下來。經統計,腫物囊腔內共引流出近33000ml,相當於66斤,切除下來的腫物約4斤重,術中病理回報結果為左側附件粘液性囊性腫瘤,但目前免疫組化檢測結果尚未出爐。

女子体重164斤 光是肿物和囊液就占了70斤

從腫物囊腔引流出的液體

整個手術過程約1個半小時,術後患者順利甦醒,但第三道難關立即出現。術後出現了低血鉀、低血鈣及低血壓的情況,醫生迅速為其補液、糾正離子紊亂,並給予升壓藥物,患者逐漸脫離危險,在重症監護室監護24小時後,病情平穩轉入普通病房。

短期內腹部異常隆起

女性要提高警惕

卵巢囊腺瘤是女性盆腔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但仍有潛在惡變的可能,多見於盆腔腹部巨大的囊性腫塊,可發生在各個年齡階段,早期無明顯自覺症狀,隨著腫塊逐漸增長擠壓周圍臟器時,才有不適症狀。可分為漿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其中粘液性囊腺瘤多為單發、多房且大小不一、囊壁薄而不均勻,囊液粘稠。

李佩玲教授提醒廣大女性,要警惕短期內腹圍猛增,腹部異常隆起等。育齡期的女性最好能一年進行一次婦科體檢,絕經期的女性更要重視婦科體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