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上篇文章 發出後,果然多了一堆伸手黨,搞得我跟老媽子一樣,還要勸大家一句:

一定要自己學習,靠別人遲早會出事。


商譽減值判斷相對比較簡單,多一項技能防身,才能保證我們走的更遠。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呼聲比較高的美的庫卡納思達利盟人福醫藥的套套


1、收入逐年下滑的庫卡

關於美的的商譽,關心的人很多。


截止2019年半年報,美的商譽餘額291億元,其中222億是收購庫卡產生的,這筆商譽最為關鍵。此外小天鵝14億自然無需擔心,TLSC30億也影響不了大局。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那麼庫卡盈利能力究竟如何呢?


可惜的是初善君翻遍了美的集團2018年和2019年的半年報,也沒有找到收入、利潤的披露,可能的原因是庫卡淨利潤不足美的集團的10%,按照國內的規定,確實無需披露。


但是初善君經過摸索,在分部信息那裡找到了庫卡的痕跡。


本集團有4個報告分部,分別為:暖通空調分部、消費電器分部、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分部、其他分部,其中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分部主要構成就是庫卡了


然而數據並不理想,2019年上半年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實現營業收入120.84億元,實現分部利潤-880萬元,居然是虧損的。分部資產總額304億元,負債282億元,淨資產只有22億,但是商譽餘額高達222億。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初善君特地查詢了2018年數據,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58億元,分部利潤虧損4.43億元。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2017年機器人及自動化分部實現營業收入272億元,實現分部利潤虧損17億元。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從分部利潤的角度,虧損金額一年比一年少,算是個很大的利好了。


但是庫卡作為上市公司,還有自己披露的數據,2018年收入、利潤均下滑。至於數據與美的披露的差異,原因可能是適用的準則不同。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美的分業務收入顯示,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營業收入分別下滑了5%、4%,毛利率為22.85%和22.34%。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至於會不會計提減值,就看美的管理層了,初善君傾向99%以上不會計提,花點錢做個報告就好了。


初善君只是好奇,庫卡收購三年了,收入還在逐年下滑,即使是戰略投入的業務,什麼時候會好轉呢?不是說中國那麼大的市場嘛,咋就沒體現在收入裡。


2、持續虧損的利盟

這家公司的名字真是奇葩,估計是想叫納斯達克,然後取了其中前三個字變成了納思達。


納思達的商譽已經在賬上躺了三年,其中最大的一筆就是2016年收購Lexmark產生的,期末餘額為123億元,納思達同期歸母淨資產只有53億,尤其是可知這是一筆典型的蛇吞象遊戲。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查閱半年報發現,Lexmark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2億元,淨利潤虧損了-5925萬元,居然又是虧損。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再看2018年,Lexmark實現營業收入17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17億元,實現淨利潤3.99億元。為什麼營業利潤虧損,淨利潤大幅盈利呢?大概率是營業外收支了。時間拉長來看,2017年利盟利潤總額虧損高達35億元。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那麼盈利如此差為什麼沒有計提減值呢?在2018年問詢函中,納思達自己測算利盟價值246億元,遠高於資產組賬面價值78億元,至於測算過程,那就是一頓操作猛如虎,再看業績二百五了。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雖然2019年納思達大概率不會計提商譽減值,但是初善君依然覺得很危險,這算是給最近大幅上漲的股價潑潑冷水。


3、兩性業務也不行了?


2018年人福醫藥計提商譽減值30億,其中Epic這一家公司貢獻了28億,這直接導致公司全年虧損24億,震驚資本市場。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然而即使大幅計提商譽減值之後,人福醫藥賬面商譽餘額依然高達38億,其中24億是收購兩性健康業務形成的。

美的集團、納思達和人福醫藥,商譽減值哪家強?


其實兩性業務就是全球賣套套,品牌嘛,老司機可能都用過,即傑士邦,由旗下公司樂福思集團(公司持有其60%股權)經營。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1,624.5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459.90萬元,同比增長8.59%,實現淨利潤584.33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44.50萬元,同比下降61.78%。


又是微利,只賺了584萬。


樂福思集團從自2017年9月納入人福醫藥的合併報表範圍,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65,768.84萬元,實現淨利潤3,268.86萬元。


這麼看,雖然淨利潤少了,但是營收相對穩定,預計計提減值風險不高,經濟不好,套套業務能好嗎?


很湊巧,這三家公司的商譽都很高,也很有代表性,均是出海收購形成的。


隨著國家的強盛,出海收購是必然的,這三家公司幾乎都是上一波出海高峰期第二梯隊公司。事後來看,整合效果並不友好。當然,實業收購還算好的,像海航、萬達這種出海第一梯隊公司,差點身死名滅。更有一部分身陷囹圄的,比如暴風集團。


在早些年出海的TCL、聯想現在聲音也小了很多,海外收購不易,且行且珍惜。


現在的戰爭,是資本的戰爭。資本強則國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