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墓为什么没被盗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 初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朱元璋的墓为什么没被盗

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寝,坐落于现在的南京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的明孝陵,距今超过六百年的历史。相传独龙阜风水极佳,南朝梁代的名僧宝志禅师便安葬于此,这块宝地只能兴旺一人,于是朱元璋将宝志禅师的墓迁走。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永乐三年才正式竣工,历时整整25年,陵墓亭台楼阁全都具备,掩映于松柏常青之间,陵园整体结构是依山为陵,寓意天圆地方。

朱元璋的墓为什么没被盗

图为马皇后

当年在陵园中还放羊了千余头鹿,每一头鹿的项下都挂着银牌,上书"盗宰者抵死"的字样。为了保护陵园不受侵害,明代列位皇帝还在这里派驻一万多专门用来看护陵园的军士。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一方,各种牛鬼蛇神上窜下,这样的社会背景也间接开启了空前的盗墓时代。

很多大军阀直接参与盗墓,尤其是清朝的清西陵,被盗了很多次,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陵墓那更是被挖了个遍。但是,明朝的皇陵几乎都岿然不动,除了万历皇帝定陵被考古发掘外,其余完好。这到底是为什么?

朱元璋的墓为什么没被盗


一,找不到地宫确切位置

明孝陵虽是朱元璋的陵寝,但很长一段时间,没人能够确定朱洪武的地宫位置在哪里(山很大)。而且传说中,朱元璋下葬时,13个城门同时出殡,让人真假难辨,所以洪武大帝的埋骨处,一直都是众说纷纭。


二,距离首都很近

明朝皇陵主要分布在南京和北京,而明朝选择皇陵有个特点,就是离首都很近,明十三陵,南京明代皇陵都位于城市的近郊。因此,皇陵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城里立马就能知道,并做出反应。因此,盗墓明朝皇陵非常危险。另外,明孝陵一直都有专人守卫,明代时,有守护陵寝的卫兵;清代时也委任有专人,拨发有专款修缮管理陵园(为了笼络汉人);民国之后,孙文也派过专人管理明孝陵。


三,地宫非常坚固

明代的陵墓大多继承了朱元璋陵墓的修建特点,朱元璋在创业时期也没少干过盗墓的勾当。因此为了防止盗墓,将陵墓修的的铜墙铁壁,而且地宫入口直接嵌入山中,十分难找。后代明朝皇帝,基本都继承了这一套,地宫修建异常坚固。


四,民族情感

清朝的陵墓修建也很坚固,为什么被盗?这肯定有很多民族感情的原因。首先,盗墓清朝陵墓的都是汉人,并且都是用炸药直接炸开,盗墓规模很大。比如说孙殿英,动用一个军盗墓清西陵,盗墓后,还跟人说,自己盗墓是报祖宗之仇。因此,作为当时的汉人来说,是不会把矛头对向汉族人的明朝皇陵的,那不是欺师灭祖么?


五,传说有防盗机关

人们发现,在独龙阜山体上存在着大量的,有人工堆叠痕迹的鹅卵石。不知道为何当年工匠们费尽心力的将这些鹅卵石运到山顶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就有人认为:这是防盗机关,如果有人在下面盗挖朱元璋的地宫,堆砌在上方的鹅卵石,就会通过预制的孔道滚落,填满墓室,盗墓人自然有去无回。


六,孝陵结构异常复杂

孝陵结构异常复杂,内部弯弯曲曲的细道犹如迷宫一般,盗墓贼即使侥幸进入,也很有可能会迷失在地宫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