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又要火了!和寶馬成立合資公司,年產16萬臺新能源

在11月底,寶馬與長城合資項目“光束汽車”終於在江蘇省呱呱落地。寶馬與長城兩大車企分別進行了高規格的宣傳,寶馬集團研發董事傅樂希與長城董事長魏建軍都到場站臺,可見大家對這個項目的重視。那麼這個大家聽起來比較陌生的項目,究竟是什麼來頭呢?

魏建軍又要火了!和寶馬成立合資公司,年產16萬臺新能源

寶馬與長城各持股50%,預計年產能16萬臺

“光束汽車”項目是去年7月份,寶馬與長城成立的一家全新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註冊資金為17億人民幣,總投資額為51億人民幣,規劃產能為每年16萬臺。

魏建軍又要火了!和寶馬成立合資公司,年產16萬臺新能源

從產品線上來看,光束汽車生產是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目前主要生產寶馬MINI品牌的電動汽車。長城方面,未來規劃中的新能源汽車也將會在光束汽車投產,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光束汽車是一家專注於研發和生產的製造公司,並不會涉及到銷售層面,生產的汽車也會分別進入寶馬MINI與長城汽車各自的銷售服務網絡。

魏建軍又要火了!和寶馬成立合資公司,年產16萬臺新能源

小小總結一下,光束汽車是一家合資背景的汽車生產廠商,主力生產寶馬MINI與長城的新能源汽車,有點類似代工廠,不過這個代工廠是寶馬與長城的親兒子,血統更加純正。

是什麼讓寶馬與長城拉起了小手?

說到底,就是史上最嚴的“雙積分政策”。

2017年,長城汽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為-15.98萬分,成功帶上了新能源汽車發展“後進生”的帽子,成績非常不理想。而在2018年,長城汽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成功轉正,不過與吉利、比亞迪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面臨相當大的壓力,為了購買積分也需要承擔不小的成本費用。長城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嚴重落後,所以才有更大的動力來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產能。

魏建軍又要火了!和寶馬成立合資公司,年產16萬臺新能源

而對於寶馬這樣的企業來說,在華市場佈局新能源汽車也是重要戰略,不過華晨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經驗不足,導致寶馬必然會對外尋求新的合作來規避風險,寶馬與長城一拍即合,合作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

魏建軍又要火了!和寶馬成立合資公司,年產16萬臺新能源

從技術層面,長城更加重視光束汽車項目

對於長城魏建軍來說,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是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其中提升製造水平是其中必要的環節。在與寶馬汽車合作之後,長城汽車可以從寶馬身上學到更為先進的生產製造技術,提升自身供應鏈的管理水平,即便是寶馬汽車中技術含量不高的MIMI,也夠長城學習與消化一陣子了。

魏建軍又要火了!和寶馬成立合資公司,年產16萬臺新能源

從另一個層面來講,與寶馬新能源汽車的合作,在宣傳角度上也更有操作的空間,寶馬汽車的品牌效應在中國是很有市場的,多年以後,長城的新能源汽車會打著“與寶馬共線生產”來宣傳其產品,形成與寶馬同品質的品牌效應,這也是長城魏建軍樂於見到的。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洗牌的當口,傳統汽車廠商的提前出擊是非常必要的,作為長城與寶馬來講,緊迫感導致了抱團取暖,各取所需也是比較合理且正確的選擇,不過在全新的模式之下,雙方還需要在合作方面有更為緊密的溝通,寶馬是否願意拿住核心科技尚且是未知數,也是兩者在合作中可能會遇到的阻力之一,是否能夠成功,答案可能還需要交給時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