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重大財務造假,這隻股票觸及強制退市,從會計角度如何分析?

這是《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頒佈以來,繼長生生物、康得新之後,第三例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公司。

涉嫌重大財務造假,這隻股票觸及強制退市,從會計角度如何分析?


雷聲又起!



又一家上市公司或被實施重大違法退市。


12月2日晚,千山藥機公告,公司於11月29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事先告知書。根據告知書認定事實,上市公司2015年-2018年連續4年淨利潤實際為負,觸及深交所關於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相關條例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涉嫌重大財務造假,這隻股票觸及強制退市,從會計角度如何分析?


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定,創業板不接受公司股票重新上市的申請。因此,千山藥機如被依法依規作出終止上市決定,將永遠在A股謝幕。


千山藥機披露的公告中同時表示,對於證監會的上述決定,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研究決定擬進行陳述、申辯和要求聽證。


這是《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頒佈以來,繼長生生物、康得新之後,第三例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9月30日,千山藥機共有股東4.82萬戶。對這些人而言,昨晚是個無眠夜。


涉嫌重大財務造假,這隻股票觸及強制退市,從會計角度如何分析?



01

財務造假!實控人被禁入市場


12月2日晚間,千山藥機公告,11月29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公司2015年-2018年連續四年淨利潤實際為負,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第四條第(三)項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證監會認定千山藥機2015年、2016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同時存在2017年未按規定對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公司資金履行臨時報告義務等相關情形。除面臨強制退市外,證監會還擬對千山藥機罰款60萬元,擬對實控人劉祥華罰款90萬元、對關聯人劉華山(劉祥華胞弟)罰款30萬元,此外對其他相關人員擬分別罰款20萬元、5萬元不等。


證監會的《事先告知書》中細數千山藥機2015年-2017年的相關“罪行”。


2015年:違規確認銷售收入、虛構客戶銷售回款、虛減壞賬準備、虛增利潤


2014年千山藥機與華冠花炮簽訂了煙花生產線合同,銷售數量10條,銷售金額1.05億元。千山藥機2015年相關年報及財務記錄顯示,2015年,公司完成10條煙花生產線的生產交付和調試安裝,收到銷售回款7883.1萬元,確認銷售收入8974.36萬元、利潤5769.37萬元。


經查證,直至2017年12月31日,千山藥機才向華冠花炮交付1條煙花生產線,作為華冠花炮試驗和展示使用。立案調查後,千山藥機於2018年2月6日至10日向華冠花炮交付剩下的生產線。


2014年至2016年期間,華冠花炮並沒有向千山藥機轉入任何資金;2017年向千山藥機轉入的6500萬元,實為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灃財務諮詢有限公司向千山藥機提供的借款。


上述行為導致千山藥機2015年虛增收入8974.36萬元,虛增利潤5769.37萬元。


另外,2015年,千山藥機通過虛構銷售回款,虛減了應收賬款1.32億元。根據其會計政策及相關應收賬款賬齡測算,千山藥機當年少計提2015年壞賬準備2181.16萬元,虛增利潤2181.16萬元。


千山藥機虛構銷售回款、虛減應收賬款及壞賬準備,虛增銷售收入,導致2015年度利潤虛增7950.53萬元,佔當年年度報告披露利潤總額的95.76%。


2016年:未如實對解除與太平洋證券的應收賬款保理業務進行會計處理、虛增收入、利潤及在建工程


2016年,千山藥機與太平洋證券解除應收賬款保理協議,其向太平洋證券支付了1.66億元,同時,截至2016年底,相關未收回的被保理應收賬款餘額為1.17億元。但千山藥機會計賬上未記錄減少銀行存款1.66億元,也未記錄應增加的應收賬款1.17億元。而是將支付給太平洋證券的資金作為千山藥機華夏銀行長沙分行賬戶與千山藥機中國工商銀行賬戶彼此間銀行轉款進行處理。


上述行為,導致千山藥機2016年度虛減應收賬款1.17億元,虛減應收賬款壞賬準備1.17億元,虛增利潤1.17億元,佔2016年年度報告披露利潤總額的52.21%。


另外,2016年千山藥機再次與華冠花炮簽訂了兩份煙花生產線合同,銷售數量分別為20條和5條,合同金額分別為2.1億元和5250萬元。與2015年一樣,千山藥機違規確認的華冠花炮煙花生產線銷售收入,導致公司2016年虛增收入2.24億元,虛增利潤1.37億元。同時,千山藥機違規確認與中莧科技的捆包機生產線銷售收入,導致公司2016年虛增銷售收入1.37億元,虛增利潤8016.71萬元。


2016年,千山藥機通過虛增在建工程9166.23萬元,佔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披露總資產的2.24%、佔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資產的9.75%;虛構銷售回款,虛減應收賬款1.32億元,導致2016年少計提壞賬準備2327.18萬元,虛增利潤2327.18萬元,佔當年年報披露利潤總額的10.42%。


2016年,千山藥機虛增在建工程、虛減應收賬款及壞賬準備、虛增銷售收入,導致2016年虛增利潤總額3.57億元,佔當年年度報告披露利潤總額的160.05%。


2017年:未按規定對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公司資金履行臨時報告義務


千山藥機董事長、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之一劉祥華及其胞弟劉華山通過:直接將千山藥機及其子公司的資金轉移至其實際控制的個人或單位賬戶;將千山藥機通過民間借貸所融得的資金直接從出借方賬戶轉至其實際控制的個人或單位賬戶;通過支付工程款、貨款等名義將千山藥機的資金轉至其實際控制的個人或單位賬戶,三種方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


02

如何從會計角度分析財務造假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接連暴雷,作為普通投資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識破某些不法企業的假賬陰謀?


其實,只要具備簡單的會計知識和投資經驗,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許多假賬手段都可以被識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資者的警惕。我們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縱向對比,又要有同類公司的橫向對比,只有在對比中我們才能發現疑問和漏洞。


現在網絡很發達,上市公司歷年的年度報表、季度報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煩的是如何確定“同類公司”。“同類公司”除了必須與我們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營業務之外,資產規模、股本結構、歷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對比越多,識破假賬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賬來源:“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


每一家現代工業企業都會有大量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這是做假賬最方便快捷的途徑。


為了抬高當年利潤,上市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或關係企業進行賒賬交易(所謂關聯企業是指與上市公司有股權關係的企業,如母公司、子公司等;關係企業是指雖然沒有股權關係,但關係非常親密的企業)。


顧名思義,既然是賒賬交易,就絕不會產生現金流,它只會影響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決不會體現在現金流量表上。因此,當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出現大量“應收賬款”,損益表上出現鉅額利潤增加,但現金流量表卻沒有出現大量現金淨流入時,就應該開始警覺: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賒賬交易操縱利潤?


賒賬交易的生命週期不會很長,一般工業企業回收貨款的週期都在一年以下,時間太長的賬款會被列入壞賬行列,影響公司利潤,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會在下一個年度把賒賬交易解決掉。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讓關聯企業或關係企業把貨物退回來,填寫一個退貨單據,這筆交易就相當於沒有發生,上一年度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這對於投資者來說已經太晚了。


打個比方說,某家汽車公司聲稱自己在某年度賣出了1萬臺汽車,賺取了1000萬美元利潤(當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會註明是賒賬銷售),這使得它的股價一路攀升;到了第二年年底,這家汽車公司突然又聲稱上一年度銷售的1萬輛汽車都被退貨了,此前宣佈的1000萬美圓利潤都要取消,股價肯定會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資者必然損失慘重。


更嚴重的違規操作則是虛構應收賬款,偽造根本不存在的銷售記錄,這已經超出了普通的“操縱利潤”範疇,是徹頭徹尾的造假。


二、與“應收賬款”相連的“壞賬準備金”


與應收賬款相對應的關鍵詞是“壞賬準備金”,通俗的說,壞賬準備金就是假設應收賬款中有一定比例無法收回,對方有可能賴帳,必須提前把這部分賴帳金額扣掉。


對於應收賬款數額巨大的企業,壞賬準備金一個百分點的變化都可能造成淨利潤的急劇變化。舉個例子,波音公司每年銷售的客運飛機價值是以十億美元計算的,這些飛機都是分期付款,只要壞賬準備金變化一個百分點,波音公司的淨利潤就會出現上千萬美圓的變化,對股價產生戲劇性影響。


理論上講,上市公司的壞賬準備金比例應該根據賬齡而變化,賬齡越長的賬款,遭遇賴賬的可能性越大,壞賬準備金比例也應該越高;某些時間太長的賬款已經失去了償還的可能,應該予以勾銷,承認損失。對於已經肯定無法償還的賬款,比如對方破產,應該儘快予以勾銷。


在閱讀公司財務報表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它是否公佈了應收賬款的賬齡,是否按照賬齡確定壞賬準備金,是否及時勾銷了因長期拖欠或對方破產而無法償還的應收賬款;如果答案是“否”,我們就應該高度警惕。


從2002年開始,中國證監會對各個上市公司進行了財務賬目的巡迴審查,壞賬準備金和折舊費都是審查的重點,結果有大批公司因為違反會計準則、進行暗箱操作,被予以警告或處分,它們的財務報表也被迫修正。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無論證監會處罰多少家違規企業,處罰的力度有多大,如果普通投資者沒有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類似的假賬事件必然會一再重演,投資者的損失也會難以避免。


三、最大的黑洞——固定資產投資


許多中國上市公司的歷史就是不斷募集資金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歷史,他們發行股票是為了固定資產投資,增發配股是為了固定資產投資,不分配利潤也是為了省錢行固定資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的陰影裡,是否隱藏著違規操作的痕跡?


固定資產投資是公司做假賬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但是這種假賬不可能做的太過分。公司可以故意誇大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藉機轉移資金,使股東蒙受損失;也可以故意低估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或者在財務報表中故意延長固定資產投資週期,減少每一年的成本或費用,藉此抬高公司淨利潤——這些誇大或者低估都是有限的。


如果一家公司在固定資產投資上做的手腳太過火,很容易被人看出馬腳,因為固定資產是無法移動的,很容易審查;雖然其市場價格往往很難估算,但其投資成本還是可以估算的。


監管部門如果想搞清楚某家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有沒有很大水分,只需要帶上一些固定資產評估專家到工地上去看一看,做一個簡單的調查,真相就可以大白於天下。事實就是如此簡單,但是在中國,仍然有許多虛假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沒有被揭露,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投資者,對此都缺乏足夠的警惕性。


如果一個投資者對固定資產投資中的造假現象抱有警惕性,他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調查:


上市公司承諾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有沒有在預定時間內完工?比如某家公司在某年度開始建設一家新工廠,承諾在第二年完工,但是在第二年年度報告中又宣佈推遲,就很值得懷疑了。


而且,項目完工並不意味著發揮效益,許多項目在完工幾個月甚至幾年後仍然無法發揮效益,或者剛剛發揮效益又因故重新整頓,這就更值得懷疑了。


如果董事會在年度報告和季度報告中沒有明確的解釋,我們完全有理由質疑該公司在搞“釣魚工程”,或者乾脆就是在搞“紙上工程”。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呈現高額化、長期化趨勢,承諾投入的資金動輒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項目建設週期動輒三五年甚至七八年,僅僅完成土建封頂的時間就很漫長,更不要說發揮效益了。


這樣漫長的建設週期,這樣緩慢的投資進度,給上市公司提供了做假賬的充裕空間,比那些“短平快”的小規模工程擁有更大的迴旋餘地,監管部門清查的難度也更大。即使真的調查清楚,往往也要等到工程接近完工的時候,那時投資者的損失已經很難挽回了。


四、難以捉摸的“其他業務利潤”


從財務會計的角度來看,操縱“其他業務利潤”比操縱“主營業務利潤”更方便,更不容易被察覺。因為在損益表上,主營業務涉及的記錄比其他業務要多的多,主營業務的收入和成本都必須妥善登記,其他業務往往只需要簡單的登記利潤就可以了。


對於工業公司來說,偽造主營業務收入必須偽造大量貨物單據(也就是偽造“應收賬款”),這種赤裸裸的造假很容易被識破;偽造其他業務利潤則比較溫和,投資者往往不會注意。


為了消除投資者可能產生的疑問,許多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往往玩弄文字遊戲,把某些模糊的業務在“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之間顛來倒去,稍微粗心的投資者就會受騙。


比如某家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把“主營業務”定義為“房地產、酒店和旅遊度假業”,但是在主營業務利潤中卻只計算房地產的利潤,把酒店和旅遊度假業都歸入其他業務利潤,這顯然與年度報告的說法是矛盾的。


在中國資本市場目前的混亂局面下,也不能排除某些公司把某項業務利潤同時計入“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的可能。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不可能深入調查某家公司的“其他業務利潤”是不是偽造的,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分析出一定的可能性——如果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利潤”與“其他業務利潤”嚴重不成比例,甚至是“其他業務利潤”高於“主營業務利潤”,我們就有理由懷疑它做了假賬。


中國投資者和證券媒體沒有意識到上市公司的“其他業務利潤”可能存在造假行為,也並非完全出於疏忽,因為上市公司不好好做自己的主營業務,反而熱衷於在“其他業務”上大撈一筆,在中國股市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許多公司名義上是“運用閒置資金”進行短期經營或投資(實為投機)活動,其實是什麼賺錢做什麼,完全不把主營業務當一回事。最近幾年房地產行業熱度很高,許多上市公司紛紛改頭換面做房地產,開始是把房地產當成短期的“其他業務”,後來有的公司乾脆進行產業重組,改為正式的房地產公司;鋼鐵、醫藥、進出口乃至旅遊度假等比較熱門的行業都有類似情況發生。


追逐利潤固然是資本的天性,但是作為資本數額很大、負有社會責任的上市公司,如此目光短淺的追求短期利潤,對公司前景根本沒有長遠戰略,無疑會損害股東乃至整個社會的長期利益。


這種目光短淺的不良傾向必須得到遏制,但僅僅依靠證監會和投資者的力量恐怕難以有效遏制,必須同時依靠國家計劃部門的宏觀調控,才有希望剎住這股蔓延已久的歪風。曾經在中國股市名噪一時的“戴夢得”就是一個例子,它原本是中國股市罕見的珠寶題材股票,但是從2002年就開始“逐漸轉賣毛利率較低的珠寶生產線”,義無返顧的投入了炒作房地產的大潮。


戴夢得(已經改名“中寶股份”)在2003年初完成了向房地產公司的轉化,主要經營港口地皮;但是轉化為房地產公司並不能增加它的業績,直到今天,中寶股份仍然是一家淨資產收益率不盡人意的冷門股票。由此可見,從一個較冷門的行業轉到較熱門的行業,並不一定會帶來業績的相應提升;如果所有上市公司都往少數熱門行業擠,造成的後果肯定是災難性的。


五、債務償還能力


衡量一家公司的債務償還能力,主要有兩個標準:一是流動比例,即用該公司的流動資產比上流動負債;二是速動比例,即用該公司的速動資產(主要是現金和有價證券、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很容易變現的資產)比上流動負債。一般認為工業企業的流動比例應該大於2,速動比例應該大於1,否則資金週轉就可能出現問題。


但是不同行業的標準也不一樣,不可以一概而論。目前各種股票分析軟件和各大證券網站都有專門的財務比例欄目,除了流動比例和速動比例之外,一般還包括資金週轉率、存貨週轉率等等,這些數據對於分析企業前景都有重要作用。


流動比例和速動比例與現金流量表有很密切的關係,尤其是速動比例的上升往往伴隨著現金淨流入,速動比例的下降則伴隨著現金淨流出,因為現金是最重要的速動資產。


但是,某些企業在現金缺乏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比較高的速動比例,因為它們的速動資產大部分是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這種速動資產質量是很低的。


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考察該企業的現金與流動負債的比例,如果現金比例太少是很危險的。許多上市公司正是通過操縱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一方面抬高利潤,一方面維持債務償還能力的假象,從銀行手中源源不斷的騙得新的貸款。作為普通投資者,應該時刻記住:只有冰冷的現金才是最真實的,如果現金的情況不好,其他的情況再好也難以信任。


如果一家企業的流動比例和速動比例良好,現金又很充裕,我們是否就能完全信任它?答案是否定的。現金固然是真實的,但也要看看現金的來臨——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還是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預示著企業的長期經營能力,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反應著企業管理層的投資眼光,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只能說明企業從外部籌集資金的能力,如貸款、增發股票等。


剛剛上市或配股的公司一般都有充裕的現金,這並不能說明它是一家好公司。恰恰相反,以造假和配股為中心的“中國股市圈錢模式”可以用以下公式概括:操縱利潤—抬高股價—增發配股—圈得現金—提高信用等級—申請更多銀行貸款—繼續操縱利潤,這個模式可以一直循環下去,直到沒有足夠的錢可圈為止。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綜合自中國證券報、深交所、wind資訊、中國經濟網、秀財網、個稅APP、國家稅務總局等,由高頓整理發佈,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聯繫後臺議定合作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