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濤:拆除湯遜湖“三網”淬鍊為民服務的初心

熊濤:拆除湯遜湖“三網”淬鍊為民服務的初心

熊濤

初冬晚霞中,湯遜湖波平如鏡,不見一根豎杆、一處圍網。而曾經這裡圍網密佈,水體汙染,水質逐年變差。為了保護一汪清水,2016年9月,武漢市洪山區下達文件,要求三個月內完成湯遜湖“三網”拆除工作,讓村民“洗腳上岸”。“三網”拆除無疑是砸了村民的飯碗,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面對難啃的“硬骨頭”,洪山街黨工委書記熊濤,擔負起對該街道拆網工作的主體責任。“眼前的難事,其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既然是好事那就要做實做好。”熊濤堅定地說,“黨員的初心要從為民為國的角度出發,牢牢守住生態底線,鎖定全區湖泊、山林等自然資源保護紅線。湯遜湖‘三網’拆除,損失的雖是村民的眼前利益,換來的卻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長遠發展。”

堅守為民服務初心 方得百姓支持

作為武漢市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三網”養魚,即村民使用圍網、攔網和網箱的集約方式養魚。“三網”這種方式雖提高了養殖效率,卻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為了保護一汪清水,2016年,武漢市出臺拆除湖泊漁業“三網”設施方案,規定2017年1月底之前,對湯遜湖等一些湖泊“三網”實施拆除。武漢市洪山區洪山街湯遜湖村所屬的18137畝湖面,也在這次“三網”拆除的範圍中。

湯遜湖村是一個純漁業村,有大港和窯咀兩個自然村,全村1219口人“靠水吃水”,祖祖輩輩依賴“三網”養魚為生。養魚是村民唯一的技能,也是唯一的經濟來源。

村民有怨氣、有顧慮、有擔憂,面對難啃的“硬骨頭”,熊濤化難為易,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熊濤經常上門和漁業公司股東代表、網箱養殖戶談心,進行思想動員,說服教育。

“剛開始時,嘴皮子磨破,都沒人願意帶頭。”熊濤回憶起那段經歷說,村民都知道拆網是勢在必行,但都不願配合。原因之一是拆網時間與村民“起魚”的時間早了一個多月,這時候“起魚”拆網,魚的品質不好,賣不出好價錢,白白損失不少收入。

為此,熊濤採取先解決好主要矛盾的策略,找到湯遜湖村承包湖泊面積最大的港南漁業公司,聽取公司股東代表意見,商量按照魚的產量給予適當的補助,港南漁業公司才決定拆網。其他漁業公司見最大的漁場的網都拆了,於是大家也紛紛跟著自行拆除了“三網”。

熊涛:拆除汤逊湖“三网”淬炼为民服务的初心

2017年1月18日,湯遜湖水域的“三網”養殖設施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退漁還湖後,圍網密佈、腥臭瀰漫的景象不見了,湯遜湖水體重新迴歸生態“呼吸”。

經過三個月的拆網攻堅,熊濤發現,只要做事不偏離為民服務的初心,老百姓是非常支持黨和政府的工作的。

堅守公平合理辦事 為民解決困難

熊涛:拆除汤逊湖“三网”淬炼为民服务的初心

送錦旗

湯遜湖“三網”拆除工作完成了,後續的工作還有待各個擊破,首先是要確定補償標準。退魚禁養沒有先例,補償沒有參考依據,如果賠償標準定的不公正合理,那還談什麼為民服務的初心!

熊濤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他經過反覆摸底研究,最終確定參照低保標準定額度,併為村民繳納社保,細緻入微地將村裡新嫁過來的媳婦也給予了補助,每位村民都對此感到滿意。

“公平合理就是初心,把老百姓安置好,我們責無旁貸。”熊濤說,當時他多次與洪山區人力資源部門溝通,為失業的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不定期舉辦技能培訓,幫助村民實現再就業。

在前期摸底的基礎上,熊濤結合湖泊管理的實際情況,組建了一支由40名湯遜湖村民組成的湖泊管理隊伍,並制定《湯遜湖村湖管會工作管理制度》。按照管理制度,這40名“護湖衛士”每天開展巡查、管理湖區,承擔著湖岸線養護、垃圾打撈等工作,既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又使湯遜湖的管理上了一個新臺階。

當前,洪山街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熊濤談及自己對初心的體會:“不忘初心、堅守初心,是天天想的事、日日做的事,只有天天在想、日日在做,才能真正的做到了不忘、證明了堅守,這是不間斷的過程、漸近循環的過程。”(周雯 杜微波 任理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