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狗頭人”雕塑:被扼殺的不僅僅是城市的見識和包容

近兩天,湖北荊門市龍泉公園的一處“拍照的狗頭人”雕塑被拆消息,經澎湃新聞報道後,引發關注。

據當地網友在論壇“荊門社區”發佈的圖片及描述,雕塑由三組“狗頭人身像”構成,它們手上各持一個相機,構成了公園的一景。因有網民發帖稱,該雕塑對於拍客們是莫大的侮辱,也有網友指出,擬人化雕塑比比皆是,這點見識和包容心都沒有?荊門市園林局指出,此類情景雕塑並非荊門首創,國內外多有先例,既然部分市民朋友提出不同意見和看法,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議,目前公園施工方已經將該處雕塑拆除。

拆除“狗頭人”雕塑:被扼殺的不僅僅是城市的見識和包容

當地有關部門對“網絡民意”的回應和如此敏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態度如此果斷,為什麼會讓人聽了怎麼會感到很彆扭呢?據媒體報道,當地主管部門拆除“狗頭人”雕塑的初衷,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但在事實上,正是其拆除“狗頭人”雕塑的舉動才引發了連日來真正的網絡輿論爭議。

我們可以對荊門市公園的“拍照的狗頭人”雕塑做一個假設:如果使用“狗頭人”的是一家藝術機構,這樣的“狗頭人”人們都會認為是一種有趣的自嘲罷了,當下,網友不都喜歡稱呼自己 “單身狗”、“材料狗”麼?前不久一則搶險救人新聞報道中,兩名登山冒險迷路的女大學生被警方救助後,特意贈送的書寫有“大雪封山,救我狗命”的錦旗還一度走紅,為何公園裡這組造型活潑的“狗頭人”雕塑就那麼“侮辱”人類了呢?

拆除“狗頭人”雕塑:被扼殺的不僅僅是城市的見識和包容

再從假設回到事實中來:荊門市龍泉公園屬於“官方”,在公園裡設的“狗頭人”雕塑自然也屬於“官方行為”,因為是“官方行為”,所以在處理起來就有了公權的介入,因而,便給人以武斷和凌駕的感覺:說拆就拆,根本不去考慮既然建好了,拆了豈不是浪費和可惜?

拆除“狗頭人”雕塑:被扼殺的不僅僅是城市的見識和包容

這裡面的根源,在於如何看待網絡輿論監督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日益走進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以其獨特的技術特性築造了一個寬鬆的話語平臺。網民通過互聯網關注公共事務、加強政治參與,表達意見、維護權利的途徑更為通暢,這為公共決策的價值取捨、利弊權衡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為政府部門,在互聯網時代應當發揮積極作用,使廣大網民能夠在規範、可靠的網絡信息環境下表達意見,辨識、釐清真正的網絡民意與網絡“偽民意”,優化網絡民意表達環境。但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在如何看待網絡輿論監督問題上,還停留在“恐媒症”階段,一有風吹草動,就擔心上風頭浪尖,爭議未果便就自我裁決,結果鬧得貽笑大方。

面對日益多元的社會文化,人們的思想早已不固步自封傳統守舊。輿論監督確有必要,但矯枉過正卻大可不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