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布衣到九五之尊,刘邦式“收买人心”,领导读3遍,实用

治国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然而就是这样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立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

从一介布衣到九五之尊,跟刘邦学“收买人心”,多读几遍,不愁做不好领导:

一介布衣到九五之尊,刘邦式“收买人心”,领导读3遍,实用

一、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刘邦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长处:会带兵的韩信,他敢放手给兵;善于谋略的张良,在他手下能够运筹帷幄;会管账的萧何,他能放手给钱。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不拘一格

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然后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是一个杂牌军,是一个草头王,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就叫不拘一格

一介布衣到九五之尊,刘邦式“收买人心”,领导读3遍,实用

三、招降纳叛

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比方说陈平。当时陈平来投奔刘邦,是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于是刘邦"大悦之",非常高兴,然后问他说,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什么职务呢?陈平说,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他做都尉。众多老将不服,议论纷纷,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陈平。这就叫做招降纳叛。

四、不计前嫌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也应该奖罚分明,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肯定。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计划谋反的人——雍齿。

一介布衣到九五之尊,刘邦式“收买人心”,领导读3遍,实用

五、坦诚相待

坦诚相待,不仅仅是反映一个人的素质问题,更是为人处事的一条原则。对于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应得的酬劳,而更需要尊重和信任。刘邦之所以能够得到张良、韩信等人的帮助,就是由于刘邦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以致于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也是我们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六、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会选择人才,也要会用人才。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就是陈平。刘邦认为陈平虽然有一些德行上的过失,但他的才能对于此时的自己来说更加可贵,继续留陈平在军中。在与项羽的决战中,将黄金(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贿赂项羽手。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一介布衣到九五之尊,刘邦式“收买人心”,领导读3遍,实用

七、论功行赏

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最后刘邦裁定,萧何第一。这个裁定当然所有的人都不服气。于是刘邦说,诸位知道什么叫打猎吗?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打猎的时候,追兔子的是谁?是猎狗,那谁让猎狗去追兔子的,猎人啊。你们就是追兔子的,萧何呢?是让你们追兔子的。所以萧何是"功人",你们只能算"功狗"。

八、暗中控制

比如萧何,他被刘邦列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国后萧何就担任他的首任丞相,后来又拜为相国,地位仅次于刘邦。但即便对萧何这样的人,其实刘邦也是暗中进行控制的。汉十二年秋,刘邦带着队伍去平叛淮南王英布造反,萧何则留守京城。

在战争期间,刘邦不断派使者问萧相国好,名义上是关心,实则是想知道萧何在干什么,是他是不是想谋反。总而言之,刘邦是懂得领导艺术的,具备一个领导人的素质。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够把当时天下的杰出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优化组合,从而战胜项羽,走向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