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未來銀行理財的發展將呈現出九化特徵

王玉珍:未來銀行理財的發展將呈現出九化特徵 |財富管理

Golden Quote

王玉珍:未来银行理财的发展将呈现出九化特征 |财富管理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出現可能打破目前理財市場的整體格局。各發行主體如何突出優勢或者在面臨理財產品風險時如何突出自己的風險特色成為競爭關鍵。 你銷售的理財產品不一定是你的,你購買的理財產品也不一定知道是誰的理財產品,這將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們開業經營以後,銀行理財購買者必須面臨的難題。——王玉珍

銀行理財作為我國理財市場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曾經在理財市場佔據30%的份額,未來的銀行理財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轉型的挑戰。

目前,五大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經先後開業,6月初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分別在北京和深圳開業;6月13日交銀理財在上海正式開業;7月4日中銀理財在北京開業;8月8日,農銀理財也在北京正式開業。此外,還有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包括郵政儲蓄銀行和招商、光大、興業3家股份銀行,3家城商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徽商銀行理財子公司也獲批籌建。還有20家銀行已經公告

設立理財子公司等待獲得監管批籌。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紛紛成立,銀行理財也將呈現出以下幾大特徵:

一是銀行理財產品呈現出去銀行化,以後的銀行理財產品將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

成立理財子公司的目的是為了理財資金與銀行的傳統資金進行分離,但不僅僅是分離了銀行信貸資金、信貸資產與銀行理財產品,同樣也分離了銀行理財產品與銀行信譽和信用。本質上,銀行理財產品已經不再是銀行的理財產品,而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

這就是所謂的銀行理財產品去銀行化,核心是銀行理財產品已經不是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而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所以對理財產品承擔經營投資與風險責任的是理財子公司而不再是銀行。

設立了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後,銀行自身將不再開展理財業務,銀行理財子公司將以獨立法人機構的身份進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也就是說,銀行理財子公司會從銀行體系中完全獨立出來,雖然是銀行的子公司或者是附屬機構,但是作為專門負責銀行理財的一個獨立的法人主體,是以獨立的法人公司治理機制完全獨立開展理財產品的經營管理,與銀行體系無論是法律責任還是經營風險建立了完善的“防火牆”隔離體系和機制。

當然,銀行理財子公司畢竟是銀行體系下的全資子公司,仍然會繼承銀行的企業文化和風險戰略以及風險控制體系,並與銀行形成戰略上的一致性和業務上的錯位發展,形成整體的戰略佈局和資源的整合。但由於銀行理財子公司是以獨立的法人機構存在,銀行以投資人身份對理財子公司實施行政管理、人員配置、風險檢查和資源調配等,但是理財子公司作為一個獨立法人,按照公司法規定,以其全部資產獨立對外承擔責任,其所有的經營管理風險與銀行無關。

從根本上講,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也就是未來的銀行理財產品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出現的任何風險與銀行無關,而僅僅與理財子公司有關。從而導致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去銀行化的趨勢和特徵。

二是銀行理財機構將面臨更大的分化,銀行理財產品需要進行重新戰略定位。

以前銀行理財由於受監管的限制,某種意義上講銀行理財產品是以安安全性和穩定性為基礎的,因此,銀行理財產品相對同質化明顯。

但是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建立,特別是如果30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都成立以後,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理財的專業機構,客觀上與銀行原有的理財模式和結構有所不同,銀行理財機構將日益專業化。

事實上,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成為專業化的資產管理專營公司,而不僅僅是銀行理財公司,理財子公司需要借鑑國際領先資管機構的先進經驗,進一步加強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優化產品的運行流程,提升專業化分工能力。

銀行理財子公司辦法規定明確了理財子公司的戰略定位,理財子公司獲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類信託”綜合的全能型牌照,成為唯一能夠同時開展這3類業務的最強資管機構。對理財子公司資管產品銷售起點、股票投資、非標投資、委外合作、產品分級等方面進行放鬆,這將對銀行理財子公司進行全面賦能,從而推動銀行理財子公司分化發展。

同時,隨著理財子公司的大量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與原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將進一步分化,銀行理財子公司之間也將找準定位、因地制宜、進行戰略定位,實行差別化發展,從而形成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多元化發展的整體格局。

三是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趨勢明顯,淨值公佈將取代以前的預期收益率模式,從而衝擊著人們的購買習慣。

我們已經習慣於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看期限、看預期收益、看風險等級等,但是未來購買時可能會出現很多人不會購買的現象。因為只能看到理財產品的淨值,沒有辦法確定期限、也無法預知未來的收益率,更重要的是在購買時間和贖回時間上會出現無所適從的局面。

所謂理財產品淨值化是與銀行傳統理財產品中的保本型理財產品相對應的,而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之所以受到大眾的歡迎就是因為其風險較低的性質和收益相對穩定的特性。淨值化理財產品則打破了這一傳統認知,就是沒有我們購買傳統銀行理財產品時的預期收益率,而僅僅是像購買基金那樣按淨值申購、贖回,不再保證客戶的收益。這將改變以前我們的傳統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習慣和認知。

但是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上看,將以淨值型理財產品為主。按照監管的相關規定要求,在2020年底過渡期後,銀行理財要打破剛兌、完全實行理財產品淨值化,風險由客戶自擔,必須實現客戶需求由“感性選擇”向“理性選擇”轉變。

未來,銀行理財將進一步在投資、產品等各個環節重塑理財管理能力,在投資端重點提升固定收益產品主動管理能力,並依靠FOF/MOM模式優化委外投資;在產品端將建設完善產品體系,在淨值產品設計上更加貼合客戶需求,以低風險低波動產品設計輔助投資者教育,實現淨值轉型軟著陸。

我們面臨另一個現實是,淨值型理財產品理論上應該面對那些高淨值客戶,換句話說,高淨值客戶肯定是各銀行理財子公司爭奪的目標客戶焦點,因此,未來的高淨值客戶的爭奪則將進一步加劇,未來淨值化理財產品如何爭取高淨值客戶將成為發展的焦點。

四是銀行理財產品將呈現出去穩健化的特徵,銀行理財產品將加劇風險,從而將改變以前的銀行理財穩健型的特徵。

以前的銀行理財產品有保本的,有保本保息的,讓那些不想承擔風險的穩健型投資者在沒有任何風險的情況下得到了相對高的收益。但是現在,人們對理財產品的購買熱情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強烈,而理財產品的不確定性卻越來越增強。最典型的是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再保底、不再剛兌。

以前,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人們的穩定的收益來源,特別是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是穩健型投資者的最愛。但是現在,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以後,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再穩健將成為一種趨勢。

按照監管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資金不得直接投資於信貸資產,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主要股東的信貸資產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主要股東發行的次級檔資產支持證券,面向非機構投資者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不良資產受(收)益權。這樣的規定從根本上切斷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資金與銀行信貸資產的聯繫和關聯度,在切斷與銀行的業務聯繫和風險隔離的同時,從而導致理財產品資金投資缺乏了穩定的銀行信貸資產基礎,從而提高了理財產品收益穩定性的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直接投資於股票從而加大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風險和本金風險。在前期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進一步允許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這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理財產品的可能收益空間,但是也會放大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風險甚至本金風險,因此在銀行理財子公司以後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實實在在擴大和增加。

五是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加劇的同時收益分化明顯,銀行理財子公司之間、同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不同款理財產品之間收益將明顯分化。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風險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因為理財產品資金投資的限制更小,投資風險更大。

以前銀行理財產品受大眾歡迎的根本原因是保本理財,而保本理財的重要是理財產品資金投資於銀行的信貸資產,這將大大消弱銀行系理財產品的收益保障能力和收益的穩定性,從而大大地增加理財產品的收益風險。

《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明確,在前期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進一步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

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規定理財產品可以直接投資股票,相比過去只能投資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而言,投資的範圍擴大和投資的權利放寬,理論上投資的機會更多、投資的最高收益能力可能會更強,傳導給投資者的機會就越多。但不可否認的是,投資標的風險會增大,理財產品出現收益不確定性風險甚至虧損本金的現象將真正出現,這對投資者風險培養雖然有利,但是短期內投資者難以接受這種風險損失也是一個必然面對的現實,特別是高淨值客戶的低風險追求更是將理財市場的未來充滿著一種錯位發展的格局。

今年以來各銀行子公司成立以後,對外發布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明顯提高,有的甚至達到7%和8%以上,這將完全改變銀行理財產品傳統格局。但是最終能否兌現以及兌現的程度如何才是未來收益分化的關鍵。

六是銀行理財產品銷售渠道進一步擴大化,從而可以在更廣泛的途徑實現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和銷售。

以前的銀行理財產品基本上是商業銀行自身的營業網點和網上渠道銷售,相對來說,雖然保證了人們對銀行的信任度,但是卻由於銀行銷售渠道的侷限性而限制了更廣泛的受眾購買。

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以後,雖然仍然可以保留銀行銷售的主渠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理財產品的基本銷售能力,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既可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代銷,從而繼續保持銀行理財產品的品牌形象,更可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理財產品,從而提升了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的銷售覆蓋能力。

銀行理財子公司銷售渠道本質上是全面的代理制,不像以前的銀行理財產品要分銀行本身的理財產品還是代理其它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而是全面的代理銷售制。

除本身銀行、其它銀行業金融機構代理銷售以外,也可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渠道擴充有利於提升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的銷售規模和銷售能力。

以前銀行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是銀行機構自己銷售,但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將來可以通過其它機構進行代理銷售,有助於實現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和客戶來源的廣泛化。

七是銀行理財越來越大眾化,將徹底改變以前對銀行理財產品購買的資金規模限制,一元起購買理財產品將使銀行理財產品真正走向大眾。

以前銀行理財產品最大的問題是5萬元起步銷售,從而將部分大眾理財消費者拒之門外,雖然寶寶類理財產品的門檻相對較低,但是一般的銀行理財仍然是以5萬元為起點。

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銷售不設起點,將改變目前銀行理財產品5萬元和10萬元起購的格局,1元錢起購的模式將為理財購買者提供更大的可能,客戶群體擴大將成為現實;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無需強制銀行網點面籤,線上銷售門檻降低將為理財產品購買者提供更便捷的購買服務,從而使銀行理財真正成為大眾理財。

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一元起售,與傳統的銀行自營理財是以理財專營部門開展理財業務相比,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可能具備以前沒有的一些優勢,如銷售起點更低,一些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以後已經推出1元就可以理財的理財產品,從而改變了以前5萬元起步的傳統做法;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資金可以直接投資股票市場,在風險加大的同時投資收益也可能會更高;非標投資限額約束更小,理財產品投資可以選擇的投資標的更多種可能;銷售與宣傳渠道更廣,可以更廣泛地完成理財產品的資金募集;封閉型私募理財可以份額升級等。

八是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與資本市場會密切,從而導致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投資更加資本市場化。

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以後,未來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更多樣化,特別是將有更大的便利和政策預期將資金投向資本市場,從而在資產管理業態上形成與其它資本市場主體的競爭合作加強,互聯網營銷、各種基金與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成為一種更密切的合作主體。

同時,銀行理財資產配置的限制放寬,對權益、衍生品等產品的投資將成為不少銀行特色化發展的重點,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如參與科創板的理財間接對高科技企業投資,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的理財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配置股票的理財實際上是將資金用於這些企業的融資和發展。

銀行理財子公司將合規私募機構納入理財合作範圍,公募投資顧問和私募合作機構均可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允許發行分級理財產品,為結構化產品設計創造條件;都將拓展銀行理財的範圍和產品的多樣化程度,從而為銀行理財提供了更多種的業務可能和產品可能。

九是銀行理財產品將進一步去邊界化,各種理財產品將進一步趨同。

銀行理財子公司將來可以以獨立法人理財機構身份與其它所有的理財機構進行全方位競爭,從而在未來可能會完全混淆了不同類別金融機構理財產品的界限。

銀行專營機構理財受制於業務侷限性,一般主要是通過表外投資非標資產的影子銀行方式和同業理財的方式進行,雖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進行股票投資但一般會受到嚴格的限制。同時,在理財市場上事實上形成了銀行理財三分天下有其一、保險、信託和證券理財佔三分之一、其它理財機構佔三分之一的整體格局。

但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出現可能打破目前理財市場的整體格局,銀行理財子公司由於可以開展公募理財、私募理財、理財顧問和諮詢服務等業務,未來可能會形成與券商、基金、保險等資管產品展開同質化競爭,同時在金融市場上對標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可能會對比所有資產管理的統一監管尺度,從而改變我國資管行業的整體競爭總體格局。

在銷售渠道方面,以前的銀行理財基本上是以銀行銷售渠道為主,當然銀行也會代理其它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但以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為主,畢竟銀行的網點優勢是其它金融機構所不具備的。

在未來的理財產品銷售格局中,銀行機構將不再侷限於銷售自己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可能會代理所有的銀行認可的理財產品,當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可通過其它銀行業金融機構及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從而導致理財產品的銷售全渠道化和無銷售邊界趨勢;由於新的銷售理財產品的規定,不再強制要求個人投資者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進行面籤,通過線上認購理財產品將更方便。

這也就意味著將來所有的線上線下理財產品銷售渠道是所有理財機構共同擁有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並不具有獨佔銀行渠道的優勢,同樣的是所有的銀行機構代理銷售所有的理財機構的理財產品、所有的理財產品在線上通過理財產品大賣場的方式進行銷售,從而淡化了發行主體的特色,在銷售上已經混淆了發行主體的邊界,這將導致各理財產品以風險等級和收益等級成為大家判斷風險的要素,但各發行主體如何突出優勢或者在面臨理財產品風險時如何突出自己的風險特色成為難題。

你銷售的理財產品不一定是你的、你購買的理財產品也不一定知道是誰的理財產品,這將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以後銀行理財購買者必須面臨的難題。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王玉珍:未来银行理财的发展将呈现出九化特征 |财富管理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