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提升民營企業自發性有效需求才是解決民企融資難的根本|財富管理週報

王玉珍:提升民营企业自发性有效需求才是解决民企融资难的根本|财富管理周报

Golden Quote

王玉珍:提升民营企业自发性有效需求才是解决民企融资难的根本|财富管理周报

——王玉珍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已經成為國策。自從高層重申關於非公有制經濟“三個沒有變”的重要論斷,再次宣示“我們黨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的觀點是明確的、一貫的,從來沒有動搖”之後,關於所謂的“民營經濟離場論”和“新公私合營論”的論調黯然離場,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成為各級政策制定者和理論界的廣泛共識。

其中,對於民營企業來講,最大的利好莫過於銀監會最高負責人關於對民營企業貸款的十二五目標,11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就表示,銀保監會將從“穩”“改”“拓”“騰”“降”等方面入手解決好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初步考慮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要實現“一二五”的目標,即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不低於2/3,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有人因此認為這將是民營企業融資的春天,毋庸置疑加大貸款對民營企業的投放確實會解決民營企業的短期資金急需,對目前民營企業的融資難確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單純地增加貸款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也許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融資難一直是民營企業發展中始終相依相伴的問題,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難自然對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是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在目前階段如何提升民營企業的有效資金需求才是解決融資難的根本因素。

第一、過去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根本表現是:有效需求滿足過度,無效需求難以滿足。

探討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大家一般會認為是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影響和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但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就會發現,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環境和現實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首先,民營企業的融資難是有效需求滿足過度,無效虛火性需求難以滿足。

筆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認為曾經的民營企業融資難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大量融資難的民營企業都是中小企業或者小微企業,而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必然面臨融資的難題,這是歷史的經濟規律,更是世界性的經濟現象。

一是小企業的融資難是與其融資需求相比較的。各國小企業的發展告訴我們,部分小企業就應該用自有資金髮展而不應該通過融資發展,小企業的發展在相當長的一個階段由於其發展的多樣性和特殊性,應該通過自我投資、自我發展、自我積累實現長期發展,在運作機制、管理機制、市場適應性相對成熟的基礎上才應該有融資發展的需求,而我們很多小企業從一開始就缺乏自有資金,希望在自己沒有錢的前提下僅僅通過融資實現創業的融資需求是不現實的。

二是眾多小企業面臨資金不足和市場競爭不足,而淘汰是必然的現象。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小企業出生的快、競爭性強、消失的也快,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美國大約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存活達到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2.5年,集團公司的平均壽命會達到7到8年。有報道說,中國每年有近100萬家企業倒閉,美國每年倒閉的企業大概也有10萬家。小企業由於市場的多變性必然會有淘汰率較高的風險,因此,很多新的小企業跟隨太陽的上升而出生,也有一批小企業會隨著太陽的落山而倒閉,跟這些企業能不能融資無關,這樣的企業即使能得到融資支持也只能是延長了存續時間而已,改變不了這些企業倒閉的命運。所以,簡單地把這些小企業的倒閉和經營困難歸結為融資難是本末倒置。

三是一些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是不合理的甚至是無理的。所有的融資行為都是為了解決企業發展的融資需求,而不是解決企業的生存性融資需求,這是一個識別是不是真正融資難的根本標準。有一些小企業所謂的融資難是為了解決小企業的出生和生存問題,有的自以為有能力創業,就天真地認為應該得到融資支持,比如豬圈裡造飛機、水溝裡鍊鋼、菜地裡造船,融資支持這樣的創業行為有什麼意義呢?有的小企業的產品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經營困難,不但要求融資支持其苟延殘喘,而且要求應該不要利息;有的制定不切實際上的大目標卻要求給予融資支持實現其擴張的“王國夢”,如有的企業剛開了一家店不到三年,本來經營的挺好,卻想在三年內實現開100家連鎖的夢想,要求給以融資支持,這樣的融資支持只能是助長這些企業死得快。

因此,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矛盾是融資能力滿足不了融資需求的矛盾,這個虛火性的非有效性的融資需求是根本滿足不了的,也是不應該給予滿足的。

其次,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同時,另一表現為有效需求的過度滿足或者滿足無度導致民營企業的投資無狀。

小企業無效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的同時,對於民營大企業和融資卻表現為融資的過度,或者說是有效需求的滿足無度,從而導致大的民營企業擁有的資金量過大,從而導致過度投資或者資金嚴重過剩。

一是通過上市大量過度圈錢行為時有發生。公司上市本來是企業資本和資金的有效補充方式和途徑。但是也有一些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將上市融資變成圈錢的方式,上市融資的資金並沒有實際的用途或者難以全部有效使用,導致大量的資金閒置。從我國上市公司的情況看,儘管大家認為在上市的問題上民營企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是民營企業上市融資數量已經超過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據大成企業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2017年民間投資與民營經濟發展重要數據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全部上市A股總數達3444家,總市值60.98萬億元。其中,民營上市公司數量2101家,總市值21.42萬億元;數量佔比61%,市值佔比35%。而且民營企業上市步伐加快,每年新增的上市公司中民企佔比都在80%以上。2017年前11個月新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有359家,佔86.7%,民營企業佔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比重也進一步提升, A股市場已經成為民營企業的重要融資力量。在今年A股市場融資十分從嚴的情況下,民營企業通過上市公司通過新股IPO、增發和配股三種方式進行的股權融資仍然規模不小,Wind數據顯示,今年共有219只個股成功完成股權融資,共募資3739.95億元,其中新股合計募資516.22億元,增發融資3103.55億元,配股融資共120.18億。

二是通過大量的發債融資實現資金的快速集聚。通過債券市場發行債務也是企業正常的融資方式。但是通過債務融資的資金是有成本的,也應該有正當、合理的用途。但有些民營企業的融資卻不一定有明確的用途。表現為債券的融資量比較大。據鵬元研究報告指出,2010年以來,我國債券市場得到了的快速發展,民營企業通過債券方式進行融資的規模也明顯增加,2010年至2018年8月,我國民營企業累計發行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可轉債在內的信用債4980只,累計發行規模35283.4億元。其中,2016年民營企業共發行各品種信用債1130只,發行規模10609.76億元,分別為2010年的17.1倍、27.7倍。今年以來雖然出現了前緊後松的局面,但是在政策支持下,後半程的民企發債不斷活躍,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民企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共發行了1445只債券,主要包括公司債、企業債、可轉債、中期票據、短融、定向工具、資產支持證券等各種類型,而實際發行了8676.87億元,其中民企發行的ABS規模最大,合計發行了654只,募資3317.6億元,短期融資劵共發行314只,實現融資2025.5億元。還有一些未公佈發行規模的債券在準備發行,全年預計的實際發行金額不小於2016年的發行規模。

三是民營企業融資量過大導致資金閒置,進而大量進行投資和以理財產品進行套利。由於企業上市融資的規模和債券發行的規模超出企業自身的能力,因此大量的資金難以實現真正的投資,導致大量資金閒置或者資本市場套利。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17年有826家上市公司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累計購買規模7429.8億元。不論參與上市公司數量、購買理財產品數量,還是購買理財產品規模,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約34.7%、11%和36.8%,均有較大提升。一方面說企業的融資難,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資金大量閒置而導致資金套利,這裡反映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邏輯和政策邏輯呢?

當然,企業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有其合理的因素,如企業從資本市場募集的資金、增發的資金短時間內可能不一定全部使用或者是由於募集資金對應的項目由於各種原因進展沒有達到預期,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讓閒置資金產生收益是無可厚非的。但總體而言,如此大量的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卻是極其不合理的:

一方面說明上市公司過度地利用了資金市場籌集資金,有的上市公司在募集資金時對資金對應的項目缺乏可行性論證,資金到手後沒有辦法及時使用,只能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進行套利;有的通過資本市場甚至銀行借貸手頭握有大量募集資金後,卻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使資金大量的閒置,只能選擇這種急功近利的投資方法。那麼,這種狀況既浪費了資本市場的募集資本功能,浪費了資金的整體募集效率,因為畢竟資本市場和整個社會的融資規模能力是有限的,大量的沒有實際用途的資金募集必須是對其它急需資金的項目是一個資源擠佔,造成大量的實體經濟難以得到有效的資金支持,這也應該是企業融資難的一個原因。

另一方面是企業對銀行的資金套利行為。我們知道,2017年以來銀行的資金面明顯偏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走高,個別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甚至一度突破7%,這個收益率比那些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成本還要高,企業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投向銀行理財產品,中間賺取資金價差收益。更有的企業因為可以從銀行獲得低成本的信貸資金,再用這些信貸資金購買其它銀行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從中套利。

當然,企業作為經濟主體進行資金逐利本來是正常的,但是在大量的企業出現融資難的情況下,企業大量的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行為無疑是值得反思的。

四是部分民營企業貸款過多,過度舉債造成債務危機。有的企業融資難,有的企業過度融資。但是融資過度的結果並不那麼美好,債務危機才是過度融資的直接後果。目前來看,已經有一些民營企業正在為以前的過度融資行為買單。

有報道,2018年的“五一”前後,已經先後有山東天信集團、珠海中富實業資金鍊斷裂,而浙江盾安集團、南通滌諾集團陷入債務危機。出現資金斷裂和債務危機的根源不是由於融資難,而是以前的政策寬鬆的時候融資過度。浙江知名企業盾安集團在傳出債務危機時,公開信息顯示,當時各項有息負債超過450億元,其中包括120億元的待償付債券。根本原因就是在公司藉助大量的金融槓桿,拼命融資,鑽期限錯配的空子,賺取股權投資收益和貸款利息之間的差額,從而在後續融資難以為繼時必然出現債務危機。而另一地方民營企業滌諾集團也由於過度舉債出現債務危機。

同時由於過度負債,今年5月30日,*ST吉恩、*ST昆機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進入2018年以來,債務違約現象時有發生,從年初至6月1日,已有總計184億元的22只債券出現違約。在違約債券的主體中,5家上市公司均為非國有企業。據Wind 數據顯示,2017年報中有13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100%,這當中民營佔到了8家。

過度負債、過度融資說明並不是融資難,而是融資太容易,是面對有效需求能力的過度融資。融資難的是那些本身資金無法滿足那些發展能力不足、市場潛力不大、盲目擴張的資金需求;融資難的是原有規模內資金能夠滿足,過度擴張的需求難以滿足;融資難是因為日常性資金需求能夠獲得滿足,而內生性有效性的資金需求難以滿足。

第二,目前的民營經濟融資難的根本表現是融資的內生性有效需求不足。

現在的民營企業融資難情況則不一樣,民營企業自發性資金需求不足,也就是說,以前的融資難是由於民營企業擴張的衝動過大而導致的無效虛火性需求難以滿足融資的需求,而有效需求卻存在融資過度的問題。而現在則是生存性資金需求難以滿足,而有效性發展和投資的需求嚴重不足,因此,現在的融資難存在融資難和不願意融資並在。而不願意融資的融資難才是我們發展民營經濟最可怕的。

一是民營企業投資意願不強成為目前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矛盾。

由於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存在,市場需求乏力、產能過剩仍較重,未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民營企業不知道向哪裡投資導致投資意願下降;同樣,民營經濟發展遭受市場需求不旺、成本上升較快的壓力,資本、土地等市場要素成本過高及各種投資稅費支出加大,民營企業作為規模小、投資資本低的特點決定了投資成本壓力上升造成的投資願意萎縮。

據有關調查顯示,64.2%的民營企業認為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信心不足;51.8%的企業認為各種要素成本高、負擔重;48.0%的企業認為轉型升級困難,沒有合適的投資方向;32.7%的企業認為在壟斷行業及公共領域,市場準入門檻高、困難多、阻力大。

同時,在民營企業已經出現了競爭力下降、利潤增速下滑、投資意願不強等因素的情況下,我們的各種調控措施、金融秩序整頓、金融去槓桿的政策措施,強化了對資管業務、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管理,對部分民營企業由於信用風險攀升而導致再融資難度加大。而提高汙染排放標準、淘汰落後產能、健全環境保護督察機制、強化考核問責等重要舉措,對相當一部分是民營企業以前存在的管理不規範、違規排放問題突出、設備落後的企業形成了強力衝擊。

央行數據公佈,2018年10月份的社融規模增量創2016年7月來新低,M2持平6月,創下的歷史最低增速,這意味著企業不敢借錢發展,投資意願嚴重不足。

二是銀行貸款的加大投入難以刺激民營企業的投資意願。

最近對於銀行業和民營企業來講,最大的利好莫過於銀監會最高負責人關於對民營企業貸款的十二五目標,繼11月1日最高領導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就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發表重要講話後,11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就表示,這是給民營企業家吃了“定心丸”,也是給金融機構和金融管理部門吃了“定心丸”,銀保監會將從“穩”“改”“拓”“騰”“降”等方面入手解決好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伴隨著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加大支持的政策導向,各銀行也紛紛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各項支持措施紛紛出臺。目前中國建設銀行出臺《進一步加大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的通知》,提出了進一步加大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的26條舉措和工作要求。有人認為這是建行的“26條”,同時還有中國銀行“20條”、中國工商銀行“10條”、中國農業銀行“22條”等等,銀行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已經形成鋪天蓋地的政策格局。

但是單純地增加貸款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民營企業投資意願下降、對融資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最新的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10月份的新增企業貸款從 9 月的 6808 億下行至 1503 億,新增居民貸款則從 9 月的 7529 億下降至 10 月的 5636 億。10月新增非金融企業貸款只有1503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為1429億元,更是創2年以來新低。企業貸款的增長降低說明企業對發展和擴張的投資需求降低,特別是企業中長期貸款偏弱,說明目前的貸款增長乏力不僅僅是銀行發放貸款的意願問題,而是企業的貸款意願降低的問題,那麼要強行加大貸款的支持力度就只能是降低貸款標準,將來有可能造成更大的資產質量壓力。

三是目前的融資難是企業生存性貸款的需求難以滿足。

目前企業的融資難,是企業維持目前的生存的資金難以滿足,而生存性的資金難以滿足卻是最大的不確定性未來,因為這些生存性資金需求有多少是將來一定要淘汰而成為沉沒成本的資金需求,有多少是可以進一步支持的資金需求,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特別是未來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國內經濟和環境政策變化的不確定性,這些生存性的資金需求有多少是值得融資救濟的呢?這是目前融資難最大的難點。

只有進一步清晰和明確民營企業的投資方向、發展戰略導向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才能夠解決民營企業目前生存性融資難的根本問題,否則就是從切一刀異化為一刀切,不是切一刀的完全不支持,就是一刀切的全部支持,其後果可能都是政策初衷所不願意看到的後果。

四是民營企業資金拖欠造成的緊張並不是加大融資就可以解決的。

無論是從體量規模、產業鏈角色、生產端的位置和資金鍊的能力上看,民營企業都是弱勢的一方,有人說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完成了產業鏈的分工,也意味著我國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並不具有在一定的領域的強勢地位。而在經濟下行、市場環境不利於發展的情況下,這種弱勢地位和角色造成民營企業的大量資金被佔有。這是導致民營企業資金緊張的重要原因,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給民營企業融資力度再大,除了能加大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之外,對民營企業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

目前雖然民營企業到底有多大規模的應收賬款並沒有準確的數據統計,但是有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僅中小板上市企業應收賬款規模近萬億,而A股中中小板的919家企業中910家是民企。

根據Wind數據統計信息顯示,截止目前,910家中小板企業,共涉及欠款9789.01億元。應收賬單金額與營業收入的比例中欠款超過營業收入的民企共計86家,約佔9.4%;欠款佔據營收一半以上的企業高達286家。其中著名的企業比亞迪應收款達到546.02億元,金螳螂應收賬款203.84億元。亞夏股份應收賬款是營業收入的1.86。2018年前三季度,中小板的910家企業總營收為3.24萬億,但應收賬款規模卻近萬億比例高達30%!

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側露,不是加大銀行貸款和融資支持力度就能夠解決企業的資金困難,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的資金側露源頭,控制資金側露的流量才能確保民營企業資金真正在企業經營管理中。

第三,紓緩民營企業資金緊張局面的政策措施不要成為民營企業的唐僧肉

曾經很多人都強烈地提出呼籲,民營企業不能成為唐僧肉。但是目前各級政府紓緩民營企業資金緊張的政策措施,卻有可能成為民營企業的唐僧肉。

最近,關於國家和一些地方政府為上市公司解困的消息不斷地見諸報道:

10 月 18 日,北京市海淀區區屬國資和某證券發起設立了首期規模 20 億、總規模 100 億的基金,將通過受讓不超過上市公司 10%的股權,幫助民營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質押風險。

北京的證監局也召開了某園林控股股東債權人會議,建議 17 家券商、8 家銀行、2 家信託暫時不要強制平倉、司法凍結。

杭州成立了專項基金向轄區內的境內民營上市公司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

河南地方國資也先後入股兩家上市公司。

有報道,10月13日,深圳市政府拿出500億發放委託貸款給上市公司,用於救助企業流動性,150億已經到賬深圳中小擔,100億高新投。據說,還有接盤基金和債轉股基金也要成立了。

這些措施無疑對解決上市企業特別是民營上市企業出現的資金緊張困局有很大的穩定作用,但是,政府為企業解困的資金要防止成為民營企業的唐僧肉。

據報道,博天環境剛獲政府的1億紓困資金,即進行清倉式減持,11月19日晚博天環境發佈公告,公司前三位大股東將於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總計減持不超過公司股份的31.35%,這意味著在未來6個月三位大股東可能清倉減持所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這也將導致政府救困資金面臨巨大的不穩定性和風險。

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對我國GDP貢獻率高達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新增就業90%在民營企業,來自民營企業的稅收佔比超過50%。

支持和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目前重要的經濟發展任務和責任,但是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需要更高層級的制度設計,也需要民營企業自身強化自己的發展能力,解決民營企業的有效發展能力,這才是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根本途徑。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王玉珍:提升民营企业自发性有效需求才是解决民企融资难的根本|财富管理周报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