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百萬大軍過“大江”,馬明哲掛帥壽險改革用意何在?

平安百萬大軍過“大江”,馬明哲掛帥壽險改革用意何在?

保險

導語:據媒體報道,中國平安近日成立了壽險改革領導小組,並由董事長馬明哲親自掛帥。這意味著,平安的轉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自2017年確立“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方案以來,平安進行了積極的轉型探索,並取得一定成效。而本次馬明哲親自掛帥出馬,將帶領平安百萬大軍走向何方,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友情提示:全文總計5487字,完整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正文

風欲起兮雲飛揚,平安百萬大軍過大江。市值萬億的中國平安,最近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21世紀經濟報道11月23日消息,近日中國平安成立壽險改革領導小組,馬明哲親自掛帥;副組長除李源祥外,還有姚波、陸敏等。這意味著,平安轉型,正式進入深水區。

作為一個擁有逾150萬內外勤員工的超級金融集團,平安的一舉一動都引來市場高度關注。而平安此次壽改,將直接涉及平安壽險的124.5萬代理人,並間接影響代理人家庭約700萬人口的未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平安此次改革,都將開啟中國公司轉型史上的一個先河。

在2018年年報中,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表示,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平安也度過了三十歲生日。這一年,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中國經濟開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科技進步一日千里,演進之迅猛,影響力之深遠,前所未有;金融行業在深刻變革中迎來了重大機遇和挑戰。

他還表示,為把握機遇,平安勇敢投入、快馬加鞭,持續推進“金融+生態”轉型,深入探索數據化經營的新路。

平安的戰略轉型,始於2017年,並在2018年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11月7日,中國平安通過系列公告,正式對外公佈了完整的平安轉型戰略。平安表示,為更好地適應未來發展,平安啟動“金融+生態”的發展戰略,並確定“金融+科技”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在這次戰略轉型中,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三大前沿技術,正式應用於平安的場景設計。

伴隨大生態戰略的實施,平安的保險經紀人規模也隨之出現變化。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期末,平安壽險代理人數量為141.74萬人,較年初小幅增長2.3%。

由於科技助力,2018年平安壽險的ROEV達到30.8%的水平,超出中國平安整體21.9%的水平。在壽險業績增長的助推下,中國平安2018年營運利潤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市值也首次突破萬億大關。

不過,邁入2019年,平安轉型策略卻出現小幅調整。一方面,平安實施經紀人淘汰制,代理人規模由年初的141.74萬人減少至目前的124.5萬人,減少17.24萬人,減少比例為12.19%。另一方面,平安啟動員工持股計劃,集團出資50億至100億自有資金,用於股票增持,並將增持股價上限定為每股101.24元。

從行情走勢來看,員工持股計劃的推出,曾助推中國平安股價上漲,但未達預期。數據顯示,2019年3月13日推出增持計劃時,上一交易日中國平安報收每股67.68元;計劃推出後,平安股價曾一度上漲至最高每股92.50元,區間最大漲幅26.83%。而在第三季度,在平安不斷增持做多的刺激下,中國平安股價多次上攻,但均未能創出新高。截至11月22日收盤,中國平安報收每股84.89元。

截至目前,平安增持已經超過50億元的計劃下限。中國平安11月2日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公司已通過集合競價,累計回購A股股票5759.4607萬股,總耗資50億零171.09元。最低成交價格每股79.85元,最高成交價每股91.43元。

隨後,11月15日,中國平安還公佈了今年1至10月的經營數據。數據顯示,1至10月,平安壽險旗下三大壽險公司,平安壽險、平安養老保險、平安健康保險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分別實現4228.79億元、213.66億元和53.45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據分別為3874.5億元、183.7億元和31.4億元。相比之下,平安壽險今年仍呈現向好局面。

然而,業績的增長卻並未刺激股價明顯走強。11月15日至今,平安股價下跌3.42%。平安最新股價,也逼近平安增持最低成交價格每股79.85元。

在此背景下,董事長馬明哲親自掛帥壽險改革領導小組,幕後或許更有深意。

萬億市值的超越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平安於1988年在深圳蛇口開發區成立。經過30年發展,中國平安已經成為市值超萬億的金融巨無霸。在2018年《財富》排名榜單中,中國平安位列世界500強第29位。同時,中國平安還位列2018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第10位。此外,中國平安還長期蟬聯全球多元保險企業第一位。

在中國平安快速成長的背後,誠然,創始人馬明哲的領導功不可沒,但也離不開資本和資本市場的支持。在早期,平安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受益於摩根斯坦利、高盛、匯豐等金融財團的支持;進入21世紀後,平安又通過2004年在港股實現整體上市、2007年登陸A股,2011年控股深發展等資本運作獲得資本支持,不斷做大做強。

2018年年報中,中國平安在展示成立30週年經營成果中表示,公司歸母營運利潤實現千億大突破,達1125.73億元,同比增長18.9%,營運ROE為21.9%;歸母淨利潤為1074.04億元,同比增長20.6%。核心經營指標,還包括實現總收入9768.32億元,內含價值10024.56億元,新業務價值722.94億元。

對此,馬明哲表示這離不開平安卓越團隊的貢獻。同時,他也表示,2019年是平安第四個十年的開局之年和戰略轉型關鍵之年。為此,更新了集團的品牌標識,將“金融+科技”更加清晰地定義為平安的核心主業。從全新的起點出發,平安將向深水區、無人區深度轉型。

馬明哲提出深度轉型,並非空穴來風。早在2017年,平安就明確了轉型思路,並確定了“金融+生態”的發展戰略和“金融+科技”的雙輪驅動模式。

不過,若深入瞭解平安,不難發現馬明哲彼時提出深度轉型要求,更有現實意義。平安面臨的問題,除了2018年國際經濟深度調整,還包括業務和市值雙破萬億大關,對管理水平提出新要求、保單陸續到期導致的償付高峰到來,以及平安集團180萬的人員隊伍。其中,又以壽險141.74萬內外勤員工規模最為棘手。

如何保持合理的員工規模,但同時要提升效率和管理水平?如何利用現代科技,在激烈競爭的保險市場奪得先機?在這些問題上,中國平安似乎在金融與科技上尋到了答案。

平安的五大生態佈局

2018年11月7日,通過系列公告,中國平安終於對外公佈了集團轉型的詳細計劃。

平安戰略計劃顯示,集團將平安旗下業務劃分為大金融資產、大醫療健康、“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態”四大塊,並構築五大生態圈,包括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房產和城市生態圈。

在技術實施方面,平安依託2.3萬名技術人員和1000+頂尖科學家,通過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雲計算三大前沿技術,全面構建醫、食、住、行等場景,最終實現從場景、流量到收入、利潤的價值變現。

具體實施來看,平安的五大生態圈主要由旗下11家公司承擔。其中,陸金所、金融壹賬通、平安普惠、壹錢包和前海交易所5家公司,構建金融科技生態圈;房產生態圈由平安城科完成;平安好醫生和醫保科技構築醫療生態圈,重金所和平安智慧城構築城市生態圈;汽車之家構築汽車服務生態圈。

資本運作來看,將業務子板塊分拆獨立,是大型集團公司做大做強常用的運作手法,中國平安也不例外。2018年,平安旗下子板塊進行了一系列的資本運作。

其中,平安醫療生態圈中的平安好醫生,實現了港股上市。另一家企業,醫保科技,完成了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88億美元。金融科技生態圈企業之一,金融壹賬通完成A輪融資,投後估值75億美元;陸金所控股亦完成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達394億美元。

值得留意的是,在平安的五大生態圈中,城市生態圈儘管佈局時間較晚,但可能成為未來業績的重要發力點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平安的城市生態圈,是一個針對政務痛點構築的智慧城市生態圈。該生態圈對標醫保局、教育局、住建局、交管局、公安局、老年健康司、環保局、民政局等機構,構建醫、學、住、行、安、養、保、民、政、財等場景,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和雲計算技術,全面優化政務服務效率。

高管配置上,該生態圈由被馬明哲稱為“平安第一猛將”的杜永茂擔任聯席董事長,AIG出身的胡瑋和McKingsey出身的高孟軒分別擔任左右手,另外還配備6名有著IBM、微軟等名企經驗的高管。

從資歷來看,杜永茂是一名長期工作在金融一線的老將。他曾長期在中國人民銀行安徽分行工作。1995年放棄央行安徽分行副行長職位,加盟中國平安。此後,歷任中國平安安徽分公司總經理、產險總公司管理本部總經理、產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產險總公司副總經理兼東區事業部總經理等職。因在每一處都取得驕人業績,故被馬明哲譽為“平安第一猛將”。

科技向上,人員規模向下

平安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人壽保險客戶數為6070萬人,較2017年的5303萬人增長14.5%。用戶方面,平安2018年互聯網用戶數為5.38億人,較2017年的4.36億人增長23.4%;APP用戶量2018年為4.73億人,較2017年3.69億增長28.3%。而截至2019年期中,平安互聯網用戶數和APP用戶數由分別增長至5.76億人和5.09億人。第三季度末,這一數據又分別增長至5.94億人和5.25億人。

平安用戶數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2017年確立的“金融+科技”經營策略的實施。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雲計算為依託,平安構築起全球頂尖的科技應用場景。

以平安好醫生為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平安針對不同疾病的不同因素構建數十萬個醫療知識圖譜,為疾病篩查、治療推薦和輔助診斷等提供科學依據和建議。

而在區塊鏈應用上面,平安通過分佈式數據庫和可追溯的公共賬本等區塊鏈應用技術,打造出豐富的解決方案。目前,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政府財政、環保、房屋估值、資管、再保險等領域。

不過,相比科技給平安業績帶來的積極變化,平安180萬人尤其是壽險代理人141.74萬人的隊伍似乎成了平安的一塊心病。

據中國平安2018年年報,截至期末,壽險代理人數量為141.74萬人。而截至2019年三季末,平安壽險代理人數量為124.5萬人,較年初下降12.1%。

為何短短三個季度,平安壽險代理人數量便減少17.24萬人?這還得從互聯網的玩法和保險代理人制度說起。

作為互聯網企業,尤其是To C類企業,在建立初期,由於平臺線上客戶數量有限,這就需要有大量業務人員,幫助客戶實現由線下到線上的轉型。當互聯網積累一定影響力之後,自然流入客戶數量將呈現快速增長。而當達到一定數量之後,由於紅利消失,獲客成本將越來越高。若業務人員不能繼續大量獲客,對於平臺而言,成本支出將是重要負擔。

對此,互聯網企業常用的做法,要麼增加員工流動性,要麼增加業績考核指標,以平衡越來越高的獲客成本。

另一方面,保險代理人的流動還與保險代理制度有關。在保險行業,代理人的薪資一般由較低的底薪(或者0底薪)和較高的提成組成。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的關係,也不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而是代理與被代理的關係。因此,提成的高低,又決定代理人的收入水平。代理人解除代理合同,壽險企業也不需付出太高的成本。

對於壽險而言,以10年期交費的壽險保單為例,由於客戶繳納保費有躉交(一次性繳清)和分期繳費之分。因此,對於代理人的提成方式,也完全不同。若客戶選擇躉交,代理人的提成一次性完成。若客戶選擇分期繳款,代理人在獲得第一次提成後,此後幾年還可以以一定比例獲得提成。按照行規,最長可在五年內獲得五次提成,即客戶完成首次繳款後,此後每年繳款,代理人都可獲得一筆提成。一般而言,保險代理人首次提成比例為25%左右,此後五年,提成比例自10%至3%不等。

顯而易見,代理人的連續提成,將影響原有保費的內含價值。若代理人新增保費金額難達預期,對於壽險公司而言,則意味著獲客成本的變相上升。而代理人數量減少,則意味著原有保費內含價值的提升。

百萬大軍,劍指何方?

從平安的業務區域構成來看,未來華東地區或成為爭奪的主戰場。而從險種來看,分紅型少兒壽險或繼續充當平安的主力險種。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平安壽險保費規模5705.23億元,較2017年的4758.95億元增長19.9%。區域分佈來看,在2018年,保費規模前五地區為廣東、山東、江蘇、浙江和北京,保費規模分別為1026.97億元、348.25億元、319.99億元、314.98億元和299.88億元。橫向對比,廣東和浙江地區增速較快,分別較2017年同比增長21%和20.3%。

不過,若綜合來看,保險相對發達的上海地區保費收入卻未能進入中國平安前五。另外,即便浙江、山東、江蘇壽險業務佔比較高,但三個省市的壽險收入綜合僅與廣東地區相當。因此,華東地區尤其是上海、安徽、福建或為未來平安壽險爭奪的重點。

從險種來看,分紅型壽險或繼續充當平安的主力險種。2018年年報顯示,中國平安排名前五的險種,為贏越人生年金保險(分紅型)、尊宏人生兩全保險(分紅型)、平安福終身壽險、璽越人生(少兒)年金保險(分紅型)、璽越人生(成人版)年金保險(分紅型),分別實現原保費收入389.74億元、193.50億元、168.69億元、155.70億元和141.66億元。

從具體險種內容來看,無論是贏越人生、尊宏人生,還是璽越人生(少兒)年金保險,都是針對兒童的保險。靈活的設計和返現,或許正迎合了父母的需求。

以贏越人生年金保險為例,據保險合同具體內容,假設老王為小王投保,指定受益人為老王妻子李女士。在基本保險金額為5萬元的前提下,老王需要年交保費195455元,交費期為三年。老王總計需要交納保費586365元。不過,該保險吸引客戶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提供了較好的分紅方案和合理的保障方案。從第一年起,無論小王生存還是殘廢,都可以每年領取1萬元的分紅。另外,該保險還在第二年設立58636.5元的特別生存保險金返還計劃。如果小王身故,李女士還可以按照所交保險費與身故當時的現金價值兩者中的較大者獲得身故保險金。

看似客戶獲得分紅較多,但實際受益者還在壽險公司。以贏越人生年金保險為例,按照保險合同,在小王生存的條件下,其實質上是客戶三年內合計繳納517728.5元保費,然後按照年化1.93%的利息返還給客戶。而1.93%的利息,對於壽險公司而言,無疑是相對較低的資金成本。這將是十分划算的買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