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愛才是真愛,你所理解的“母愛”是什麼呢?

談起“母愛”,很多父母會說”孩子就是我的一切!“、”愛他勝過愛自己!“、“我把我最好的都給了他!”……到底真正的”母愛“是什麼呢?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會愛才是真愛,你所理解的“母愛”是什麼呢?

一位心理專家談到一個剛做媽媽的年輕女子自殺的案例,他稱這個女子為小周。

小周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丈夫事業有成,家境優渥,還有疼愛自己的父母,不久前又生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孩子。她擁有如此完美的人生,沒有人相信她會自殺。後來,大家紛紛猜測她是得了產後抑鬱症,一時想不開才幹的傻事,一致認為她是產生了純生理問題。不過,對此,心理專家並不贊同。他間接結識了小周的一個好友,通過她瞭解到了小周的家庭生活細節。通過綜合分析,他最後斷定,小周自殺的原因雖然與產後抑鬱症有關,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父母對她的生活過於包辦讓她感到室息。

小周的父母喜歡什麼事都幫她包辦,從小到大沒有一件事是她自己說了算的。

上大學填志願,父母強迫她放棄了離家遠的學校,她不得不選擇報考離家僅有兩個小時車程的學校。

選擇專業時,小周也絲毫沒有話語權,儘管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卻因為父母軟硬兼施地給她做思想工作,最終報了金融專業。

會愛才是真愛,你所理解的“母愛”是什麼呢?

上大學後,小周心裡不爽,跟父母鬧彆扭週末不願回家,媽媽二話不說,每週坐車來她的學校,不僅帶上一大包吃的、用的,還把換洗的衣服、床單等帶了過來,回家的時候甚至把小周換下來的髒衣服帶走,等洗好了再幫她帶來學校。

畢業後,小周的工作是爸爸幫忙找的,她的結婚對象也是父母確定的,就連新房的傢俱、電器,甚至個垃圾桶都是媽媽買的,小周什麼也插不上手、說不上話。

結婚後,即使家裡的餐具全都置辦齊全,她卻從沒自己做過飯,都是在父母家吃。

兩年後孩子降臨,母親就一個人風風火火地幫她辦理了關於嬰兒的一切事宜。無論做什麼,媽媽都嫌她笨手笨腳,她從來沒跟自己的孩子有過多的接觸,就像個旁觀者一樣看著媽媽給小孩穿衣、換尿布、洗澡等。

會愛才是真愛,你所理解的“母愛”是什麼呢?

小周睡不好,經常失眠。孩子出生後,她每天晚上要起來喂幾次奶,媽媽心疼她,找各種理由苦口婆心地勸小周晚上不用給孩子哺乳,換成她晚上起來多次給小孩餵奶粉。孩子滿月後,媽媽索性將嬰兒抱到自己的房間,和她睡在一起。小孩過完百日後,小周的產假快要結束了,為了讓她更好地工作,媽媽乾脆讓小周給孩子斷奶,她來負責照顧小孩。小周很失落,感覺自己在孩子的面前就像個旁觀者、局外人,壓抑極了。這種壓抑感在要去上班的前一天達到了極致,剛生完孩子的媽媽就這樣打開窗戶,跳了下去……

是什麼導致了這個悲劇的發生呢?很多人會第一時間說“小周的媽媽”。我們不忍心去譴責小周的媽媽,因為誰都可以感受到小周媽媽對她那沉甸甸的母愛。沒有誰比她更愛自己的孩子,更何況現在她還要面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愛之深,痛之切,也許只有當事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會愛才是真愛,你所理解的“母愛”是什麼呢?

可是,如果小周的媽媽懂得:“氾濫的母愛如同氾濫的洪水,已不是河床裡奔流的能量,而是破壞力和災難了。真愛孩子的父母不會一味放縱自己的感覺,而是懂得適時約束自己。父母自我滿足感上欠缺一些,也許才是對孩子更好的疼愛!”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了。

母愛,不是恆久的控制,不是自私的佔有,不是沉重的壓抑,而是,激發其內在的蓬勃的生命力,讓他成為真正獨立的、自由的、快樂的,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生命體!

哲學家弗洛姆是對母子關係解析得最好的思想家之一,他認為:“母愛的真正本質是關心孩子的成長,也就是說,希望孩子與自己分離。這裡體現了母愛與夫妻之愛的根本區別。在夫妻之愛中,本是分離的兩個人成為一體;在母愛中,本是一體的兩個人分離為二。母親必須容忍分離,而且必須希望和支持孩子與她分離。”

賦予母愛的首要任務,就是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精心呵護孩子、陪伴孩子的成長。

賦予母愛的第二個任務,則是與孩子的分離,給孩子獨立的機會,讓他最終可以獨自面對生命的一切際遇。

會愛才是真愛,你所理解的“母愛”是什麼呢?

正如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所說: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母愛,最終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放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