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三問”錘鍊黨性原則

初心何謂?“初心”意指做某件事最初的願望、最初的原因,可以說你只要想做事,你就有初心,所以初心應該是一個很大眾化、很常見的詞。共產黨人的初心是什麼呢,那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那就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仰,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永遠忠誠。回顧中國歷史,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人,在當時政府黑暗、社會無序、人民受難、民族無望的大環境下,以天下為己任,認真思考、探尋中國到底要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最終,通過實踐找到並堅定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我們黨最初的實踐者,正是按照這個目標,堅定了信念,並奮鬥下去,最終帶領廣大人民走向了光明。對於我們這些後來者來說,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個組織,就是因為我們也發自內心的認同、追隨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初心何來?每個人的初心來源都不一樣,就我自身而言,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來源於對馬克思共產主義學說的瞭解、理解和信仰。現在為什麼這麼大力度的倡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就是要讓我們更加深入、全面瞭解真實的馬克思主義。因為越是深入瞭解馬克思主義學說,就越能理解把握理論的內在邏輯力量,就越會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從而相信共產主義必定會實現。現在我們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各方面因素雜糅在一起,情況空前的複雜,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更深一步築牢這份信仰,關鍵在於要真學真懂真信,才能築牢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因為這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為此必須要深入學習。二是來源於對中國歷史的學習、分析和思考。從近代史和現代史去看,新中國成立之前,就是一部國難史。我們要以史為鑑,多從一些歷史事件中去反思總結,為當下提供一些借鑑。翻開中國革命鬥爭的歷史畫卷,多少先輩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演繹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尚靈魂和捨命擔當。翻開中國改革建設的歷史畫卷,又有多少時代楷模用自己的初心和善行,用自己的堅守與執著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歷史證明黨的理論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相反,黨的理論有著豐富的實踐基礎,有著無窮活力。

三是來源於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認同和熱愛。要充分了解黨的理論,更要全面看待黨的實踐。中國共產黨的創業奮鬥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到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復興史。豐富的實踐證明正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劑良方,讓積貧積弱、任人欺負的東方古國站了起來、強了起來。

初心何為?現在不是戰爭年代,不需要衝鋒上陣,而是在黨和國家各項建設中體現擔當。

一是責任。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每個黨員幹部“有擔當的寬肩膀”,這是我們共產黨人永不褪色的標誌。責任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內容也很寬泛。關於責任,首先要明白對自己的責任。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絕對不是說一定要當多大的官,或者說積累多麼巨大的財富,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就,但至少要捫心自問,搞清楚自己到底追求什麼,或者說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就是對自己的責任。其次是對崗位的責任,就是對工作的堅守和執著,這是對崗位責任最好的詮釋。

另外還有對他人的責任。人具有社會屬性,沒有哪個人是孤立存在的個體,所以不論是對家人、對朋友還是對其他人,我們都肩負著一份責任。這種責任包含了誠信、友善、寬容等等。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講,對他人的責任也就是對自己的責任和對崗位的責任,所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經常把責任放在腦袋裡,睡覺之前想一想,起床之後想一想,確保成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是良心。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按現在的管理學專業術語來講,講良心就是“換位思考”,去思考我站在你的位子上,會怎麼樣思考、怎麼樣做事。如果是一把手,就把自己當副職看,是副職就把自己當股長看,是股長就把自己當科員看,是科員就想想臨時工,是臨時工就想想那些想進來沒進得來的人。這樣去換位思考,這樣去對待自己,彼此就更容易達成共識,更能和諧共事。大家相互體諒了,和諧社會才變為可能。要一日三省、改過自省。要把自我反省當成一種習慣,“聖人千慮,必有一失”,不可能有人永遠是對的。我們作為普通人就更要“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

要心中有黨、一心為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我們黨不乏令人尊敬、值得學習的優秀黨員,用汗水甚至生命,詮釋了什麼叫心中有黨、一心為民,什麼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黨員幹部,不論身在哪裡,只要堅守初心,都能成就一番事業。“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廣大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態度,時刻視人民為父母,經常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帶著感情做好群眾工作變為自覺的實際行動。

三是紀律。黨員不同於普通群眾。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沒有特殊利益,卻有特殊追求的集體,有著自己的章程和紀律。因此,對共產黨員的要求就必然要高於對普通群眾的要求。如果只用最低的法律底線、最起碼的道德水準去要求一個黨員,去要求一個黨員幹部,那標準就太低了,那就肯定要犯錯誤、出問題。這些紀律條文的學習瞭解,關鍵要長期堅持,養成習慣,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讓目光看得更遠一些,胸襟變得更寬一些。適應紀律的要求也同樣如此,懂自律,方自由,一個懂得自律、一貫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即使紀律再嚴格,他也不會感覺到有什麼不適應。

(本文作者系中共株洲市淥口區委副書記、株洲市淥口區人民政府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