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群眾“三問”:你們是誰?你們來幹什麼?你們什麼時候走?

來自:前線客戶端

2月26日,按照北京市委組織部、市國資委疫情防控統一部署,華夏銀行黨委從總行機關中選派20名優秀年輕黨員下沉到朝陽區香河園街道、左家莊街道所轄4個社區,全脫產參加疫情防控工作。

下沉的黨員們成立了臨時黨支部。2月27日報到後,他們分別被派到西壩河西里、柳芳北里、曙光裡、新源裡4個社區,併成立黨小組。

楊馳是華夏銀行戰略發展部的副總經理,主要從事研究工作。在下沉到曙光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後,他走出機關辦公室,值守在小區卡口,奔波在入戶排查的樓梯間。這段時間,楊馳重複說了很多話,微信步數“輕鬆”破萬。他不怕辛苦,卻對朝陽群眾的“三問”很上心,來聽聽他的心聲——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這是哲學史上的靈魂三問。我萬萬沒有想到,朝陽群眾會這麼問我。

作為國有企業的一名黨員,下沉到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有20多天了,從不熟悉工作流程到逐漸與社區居民臉熟,從防控檢查到促復工復產,基層疫情防控工作在日常重複中有著新的變化。

現在回想起社區的大爺大媽們的提問,我意識到這是來自朝陽群眾的靈魂三問。大爺大媽們問的時候也許只是對下沉幹部的好奇與關心,對我來說要回答好三問,根子上是初心與使命。

下沉基層側記 |朝陽群眾“三問”:你們是誰?你們來幹什麼?你們什麼時候走?

華夏銀行總行機關下沉社區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第三黨小組增援朝陽曙光里社區

你們是誰

我們5人下沉到左家莊街道曙光里社區,這是一個地處東三環的老舊小區,建於上世紀80 年代末。小區裡是數十棟六層小樓,每棟 8 個單元,每單元 12 戶,棕紅色的外牆,灰白色的屋頂。

我們每天8點到崗,小區就像冬日暖陽下坐著打盹的老人,會在某個時間突然醒過來。站在卡口值守,我有時候會看到一群鴿子帶著悅耳的哨音掠過天空,總是忍不住多看兩眼。

初來乍到,對於進進出出的大爺大媽們來說,我們這幾個戴著社區工作證、手持測溫槍、認真檢查出入證的人是陌生人,他們無不投來好奇的目光。

剛過兩天,朝陽群眾敏感而機警的第一問就來了:“小夥子,你們是哪裡的?”

“我們是社區的工作人員。”我舉起胸前的工作證向大爺大媽示意。

然而,朝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爺大媽接著盤問:“不對吧,我在這裡生活幾十年了,社區的同志我都認識,沒見過你啊?”

“哦……是這樣,現在社區人手不夠,我們是國企的職工,下沉到社區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

大爺點了點頭:“不錯,哪家國企的?”

“華夏銀行。”

“好,以後我把錢都存華夏銀行!”大爺略帶戲謔的答覆裡透著一絲認可和滿意。看來身為外來者的我們已經初步取得了朝陽群眾的認同,進入小區這第一關算是通過了。


你們來幹什麼

沒過多久,大爺大媽們就好奇地拋出了第二問:“你們來社區幹什麼?”這個問題還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我看到報名通知的時候,並不太清楚具體要幹些什麼,只是大概知道要下沉到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由社區黨組織定崗定責。沒想太多,我主動報了名。

特殊時期,一切都是那麼迅速。第一天早上報名,經過組織篩選,上午就確定了人選,下午下沉社區臨時黨支部就風風火火地成立了,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第二天上午,我們就正式上崗了。


來社區報到以後,才發現基層疫情防控的任務確實很艱鉅。我們所在的社區,是個以老舊小區為主的超大型社區,佔地 1.1 平方公里,78 棟居民樓,7487 戶,居民將近兩萬人,不同的社會單位有1400多家。社區工作人員總共不到 20人,社區黨委的張書記從大年三十開始已經連續奮戰一個多月,期間只在上級組織的強制命令下休息了一天。社區幹部肩上的擔子可想而知。

按照“下沉幹部是來服務的,不是來指導的”的要求,我們一到崗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和朝陽群眾的緣分就這麼結下了。

仔細數數,我們到社區以後,乾的活還真不少。


我們值守在社區防疫的一線。小區安全大爺大媽們很關注,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小區值守不嚴格。也難怪,我們服務的老舊小區,基本上屬於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三無小區”,往日裡,小區大門沒人值守,單元沒有門禁,閒雜人員隨意進出,車輛缺乏管理。如今,我們每天守在小區門口,手拿測溫槍,胸前佩戴工作證,睜大眼睛逐一檢查人員的出入證,並測量體溫。“您好,請出示出入證。”“給您測量一下體溫。”“謝謝您的配合,請進。”這樣的話語每天要重複上好幾百次。遇上提著大包小包的返京人員或者外來的訪客,要做好信息登記,辦理進小區的手續。

下沉基層側記 |朝陽群眾“三問”:你們是誰?你們來幹什麼?你們什麼時候走?

檢查臺賬,向下一棟樓進發

我們奔波在入戶排查的路上。按照“不漏一人”的要求,社區幹部要篩查社區幾十棟樓的全部住戶,掌握每一戶的基本信息、近期動向。老舊小區多為沒有電梯的六層樓房,每天重複著上樓、下樓的動作,一天下來腿腳痠疼,微信步數輕鬆過萬。這對平時坐在辦公室、終日在電腦前寫研究文章的我們來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挑戰。身體的勞累倒在其次,最大的挑戰是做好與群眾的溝通協調。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多數人能理解我們的排查工作,非常配合地提供各種信息,有的人還熱情地告知隔壁不在家鄰居的動向和聯繫方式。少數居⺠不願意配合工作,要麼敲⻔不應,要麼一問三不知。這時候,我們往往要費上半天的口舌,有時候還要三顧茅廬。

下沉基層側記 |朝陽群眾“三問”:你們是誰?你們來幹什麼?你們什麼時候走?

按照“不漏一人”的要求,做好入戶排查工作

我們踐行為民服務的初心。下沉幹部的本職工作是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來了社區我們才發現,要做的不只是防控工作。防控需要,快遞不能送上門,外賣沒法拿到手,垃圾得不到及時清理,居家隔離人員更是一步不能邁出家門。既要解決好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保持疫情防控的良好秩序,正是需要我們下沉幹部和社工一起在為民服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我們所在的社區近2萬居民中有4500個老齡人口,其中60~79歲的老人約3700 人,80歲以上老人約 760人,是一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在日常值守和巡查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幫助社區獨居的老人、行動不便的老人搬運重物,送快遞和外賣上門。對於外地返京的居家隔離人員,我們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入戶,告知返京人員做好居家隔離觀察期間的相關要求,簽署承諾書後按流程實施居家隔離。為了讓隔離人員安心在家,社區安排專人每天為居家隔離人員送兩次快遞和外賣,並及時取走生活垃圾。

我們服務復工復產的商戶。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中央提出要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在社區繼續實現科學精準防控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是擺在社區幹部面前的一道新課題。為了儘快讓社區裡的企業商戶復工復產,我們隨同社區幹部逐一上門拜訪,瞭解他們的生產經營現狀和復工復產計劃,宣傳政府關於復工復產的相關政策要求,提示他們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並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復工復產的實際問題。作為來自銀行的下沉幹部,我們會主動了解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在資金週轉上的需求,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出發,結合企業當前的經營現狀與實際困難,推薦使用華夏銀行最新推出的信貸產品,幫助小商戶解決人員工資發放、物資購買等實際問題,並提供稅收優惠、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政策諮詢。我們還向商戶積極推薦華夏銀行推出的復工復產人員出行實名登記管理平臺,對員工和客戶進行掃碼登記管理,減少了紙質登記帶來的人員接觸。

我還記得那天在卡口值守時,一位老大爺豎起大拇指說:“你們華夏銀行的同志真是不一樣,素質就是高!我要為你們點個贊!”和老大爺多聊了兩句,原來他已經暗暗觀察我們好幾天了。

這樣的情景和類似的話,是這些天我們聽到最多的。雖然簡短,但飽含鼓勵和肯定,讓我們倍感欣慰。

下沉基層側記 |朝陽群眾“三問”:你們是誰?你們來幹什麼?你們什麼時候走?

老大爺豎起大拇指說:“我要為你們點個贊!”

你們什麼時候走

一週,兩週,日子悄然而過,社區裡的朝陽群眾拋出了第三問:“你們時候什麼走啊?”

當然,我明白大爺大媽們並不是真的想趕我們走,他們的潛臺詞是:“你們下沉到社區,不會是做做樣子,過兩天就走人了?”

這次下沉到社區執行疫情防控任務,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沒有明確的任務期限。我心裡的回答是:“大爺,我們也想早點走啊。我們走得越早,說明疫情防控戰越早取得了勝利。”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同時也面臨著不少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帶來的輸入性風險增加。地處首都,這樣的風險尤為明顯。社區幹部既要內防反彈,也要外防輸入,身上的壓力一點也沒有減輕。我們所在的社區,社區書記帶頭連夜在辦公室值守,隨時準備迎接從新國展轉運過來的境外人員。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最有效的防線。現在到了關鍵的時候,必須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扛得住、守得住,才不至於前功盡棄。我們一定要慎終如始、一鼓作氣,充分發揮作用,讓我們所在的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面對朝陽群眾的靈魂第三問,我的回答是:“大爺,請您放心。疫情防控阻擊戰一天不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一天不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