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製造業老闆的真實自述:開廠,太難了

製造業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行業,為何如今如此難做?出路又在哪裡?

以前,老闆曾經是一種尊稱,現在,有些當老闆的卻很不願意被這樣稱呼。

一位製造業老闆的真實自述:開廠,太難了

現在做老闆苦啊,特別是搞製造業的,有時真覺得上下無路,進退兩難,日日焦慮,前途迷茫。

每天一睜眼便是各種成本開支,每個月還要面對山一樣的薪資稅費,哪裡的支出緩了晚了,馬上就能要你的命。

而收入呢,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是常態,殫精竭慮焦頭爛額常常得到的卻是一堆應收賬款。

聰明的人聰明的錢早就開始大規模地撤出製造業。

三年前,在校友的小範圍聚會中,來了22位校友,其中有20位從事泛金融行業,銀行的、保險的、券商的、公募私募基金的、PE的、P2P、小額貸款的,只有兩位跟實業相關,其中一位居然還是製造業產業鏈做信息情報類服務的。

老闆們為什麼這麼痛苦?

一位製造業老闆的真實自述:開廠,太難了

網絡圖

中國製造業基本靠代工起家,在“微笑曲線”中處於最底端,活最髒最累,利潤卻很薄。

早年要素價格低的時候,還是有利潤空間的。可是這些年,原材料價格在漲,人力成本在漲,辦公成本在漲,唯有產品價格漲不起來

專做外銷代工的企業反映,洋人們把你的利潤掐得死死的,能算到小數點後面兩位數。

老闆們的痛苦不僅來自市場。

公司利潤本來已經薄如蟬翼,卻還要經常與方方面面的權力部門打交道,誰也得罪不起,哪裡疏忽照顧不到都可能會被“弄死”。

一位製造業老闆的真實自述:開廠,太難了

網絡圖

大多數做製造業的老闆,其實都不太善於與七所八站四面八方的人打交道,他們既不是公關先生也不是公關小姐,更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用於應酬……自然內心痛苦又加了一層。

製造業的老闆幾乎就是個“超人”,要管產品,要管銷售,要管財務,要管人力資源,還要懂法律,哪裡出致命的問題企業分分鐘完蛋。

沒有人為你分擔煩惱(家人也多數不理解,因為沒有時間陪他們),但打你主意忽悠你想坑你錢的人卻如過江之鯽。

中國不能沒有製造業。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一大成就是發展了全世界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中國的綜合國力因此大大提升。

一位製造業老闆的真實自述:開廠,太難了

“改革開放富起來”靠的就是工業,未來中國“強起來”還得靠工業。

我們永遠要清醒地認識到,對於我們這樣一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來說,製造業過去、現在、將來都是國之根本,其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中國最大的國情之一就是人多,就業難。

盧森堡可以靠金融業,泰國可以靠旅遊業,甚至俄羅斯靠賣石油天然氣就能很好地活下去,而中國絕不可能。

有人說,從製造業中擠出的工人,女工可以做網絡直播,男的可以做外賣小哥啊,讓人只有“呵呵”啦。

毋庸置疑,國家政策、社會輿論的著力點還是要放在中小企業身上。

一位製造業老闆的真實自述:開廠,太難了

中小企業在全部註冊企業中佔比99%以上,解決80%的就業人口,是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而製造業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只有充分激活中小企業特別是廣大製造業的潛能,讓他們能夠健康滋潤地活下去,他們才有能力上供養政府財政,下供養員工家庭,全社會才會真正生動活潑地良性運轉。

我們的中小企業老闆,調整好心態,不要跟風,不要貪大,堅持在一些細分領域做精做強,爭取早日成為所在領域的“隱形冠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