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 黄奕住 • 子孙

母亲 • 黄奕住 • 子孙

母亲 • 黄奕住 • 子孙

黄奕住(1868—1945年),福建南安人。著名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寒,12岁开始学习理发手艺,后随乡人南渡至爪哇三宝垄,经过苦心经营成为著名的糖业大王。1919年,黄奕住离开侨居几十年的印尼,返回厦门鼓浪屿定居。黄奕住回国后,创办银行,扶助发展华侨工商业,并经营社会公用事业,如创建厦门自来水公司、承办厦门电话公司、从事厦门房屋及市政建设等。

黄奕住聪明肯干,勤劳多思,虽历经苦难却磨炼了意志,虽四处漂泊却拓宽了视野。他为商重情义守信誉,为人不忘本讲道义,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重教育、重公益、重传承的风气在代际流转,成就了一个不平凡的家庭。

家世清贫,人穷志不短

1868年,黄奕住出生在福建闽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山区本就贫穷,医疗条件不好,加上战乱连年,新生儿存活率不高。父亲黄则华希望能留住这个刚出生的孩子,给他取名“住”。

黄奕住是家中长子,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将一家的生计维系在祖传的和租用的几亩农田上,但往往辛苦耕作一年,在缴纳租税后所剩无几。贫穷的家境迫使黄奕住辍学,也逼得黄则华把二儿子和长女、小女儿送给了别人家。但这个家虽然贫穷,却极有骨气。有一年春夏青黄不接之际,家中已无存粮,甚至连甘薯、野菜等替代物也没有,雪上加霜的是,他们无处告贷,家中竟至断炊的凄凉境地。生性好强的母亲萧氏,担心邻里知道家里的窘况,便在锅里放一瓢水,燃柴煮水,炊烟袅袅升起,邻里便以为其家仍在照常做饭。殊不知,家里的大人小孩皆饥肠辘辘,喝水充饥。

困苦的童年,给黄奕住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创伤,但母亲的坚强和忍耐,也影响了他的一生。12岁那年,他便开始学习理发手艺,挑上剃头担子,走乡串户为乡民理发。后来到了东南亚,放下剃头担子换上货郎担子,艰苦创业,走向事业的巅峰,每一步他都咬牙坚持,没叫过苦累,走得踏实而稳重。

1919年,黄奕住回国后,将母亲接到厦门颐养天年。萧氏生前感念儿子童年辍学的不甘与苦痛,希望儿子能在家乡办一所学校,让贫困的孩子有学上。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黄奕住便“设斗南学校于南安楼霞故乡”。此后不久,他又在鼓浪屿接办了因经费拮据、面临停办危险的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并将之改名为慈勤女子中学以纪念他的母亲萧氏——萧氏逝世后族中私谥“慈勤”。

母亲 • 黄奕住 • 子孙

△ 1910年黄奕住在南安与家人合影

重视教育,无私兴学

黄奕住有12个儿子,8个女儿。他在世时,有孙子36人,孙女14人,可谓子孙满堂。他非常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曾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肯读,不管是读大学,还是出国留学,我都供你们读。

在早年他未发家之前,在国内出生的几个儿子,他都将他们送到私塾,开蒙训诂,熟读四书五经,习中国传统文化。待孩子们长到十多岁,便带到印度尼西亚,进入自家的公司当职员,让他们从最基层做起,学习经商之道和基本的经济常识。之后又送他们到南京或新加坡等地的学校学习英文、算学等知识,以便他们成长为具有现代意识、能跟上世界经济形势的企业家。

黄奕住对于子孙后代教育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男女有别。接受了初级中学或初级师范学校的教育之后,男子不管是愿意读大学还是出国深造,他都支持。而女子则延师在家教导。虽然她们不出外求学,但对其学习的要求,黄奕住一点也不含糊。他聘请国文、英文、音乐等科目的老师为女孩子们授课。所请老师,均是当地本门课程教师中的翘楚。

1943年黄奕住立遗嘱:

余一生勤俭持身,忠厚待人,对于国家社会之事,虽不敢上拟先忧后乐之伦,亦未尝稍忘匹夫有责之义。时人不云乎,精神遗产重于物质。所望各儿女善守吾产,尤望各儿女同心协力,善师吾行,勉为跨灶之图,勿招损智之诮,则吾生虽有涯,而吾之精神可以不朽矣。勉之,勉之。

他看重的是精神的传承,是家风的良好继承。

黄奕住还将遗产的十分之一作为教育基金和医疗基金,以便可以永久地支持教育、卫生事业。“吾幼失学,为大恨事,今于吾父吾母邱墓之乡,吾身数十年经营衣食之地,晚岁之区,为青年学子略尽吾情,弥吾阙憾尔。”这种无私兴办学校的助学精神,真是令人感佩。

闺中自有好女儿,默默奉献显家风

黄萱,黄奕住四女。她的丈夫周寿恺是厦门宿儒周殿薰之子。其夫担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期间,国学大师陈寅恪正任教于中山大学文学院。1952年,经人介绍,黄萱开始担任陈寅恪的助理。彼时,陈寅恪已经双目失明,他的工作全靠记忆和黄萱帮忙核查资料、誊写抄录。黄萱尽心协助,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即使后来搬了家,离工作地点来回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她也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1964年。

母亲 • 黄奕住 • 子孙

△ 陈寅恪与黄萱在工作中

在黄萱为陈寅恪工作的这十几年间,陈寅恪修订了《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近百万字的著述。陈寅恪曾为黄萱写了一份工作鉴定,照录如下:

(一)工作态度极好,帮助我工作将近十二年之久,勤力无间始终不懈,最为难得。

(二)学术程度甚高。因我所要查要听之资料,全是中国古文古书,极少有句读,即偶有之亦多错误。黄萱先生随意念读,毫不费力。又如中国词曲长短句亦能随意诵读,协合韵律。凡此数点聊举为例证,其他可以推见。斯皆不易求之于一般助教中也。

(三)黄先生又能代我独立自找材料,并能贡献意见修改我的著作缺点,及文字不妥之处。此点尤为难得。

总而言之,我之尚能补正旧稿,撰著新文,均由黄先生之助力。若非她帮助,我便为完全废人,一事无成矣。

上列三条字字真实。决非虚语。希望现在组织并同时或后来读我著作者,深加注意是幸。

黄萱出色的工作能力,得益于从小父亲黄奕住就为她聘请知名学者担任家庭教师,使其在童年时期便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父亲也教导她,做人要讲究诚信。黄萱答应了陈寅恪,就每天往返几个小时兢兢业业地工作。她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从中山大学聘她为助教起,一直到十几年后她依然是一位助教,职位没有提升,工资没有涨。这一位真正的大家闺秀、名门太太就这么无怨无悔地放弃了舒适优渥的生活。晚年她定居鼓浪屿,深居简出,几架书,一架钢琴,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家风评述

黄奕住出身贫寒。他崛起于微时,回国后又热心医疗、教育事业。他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以及从小所受教育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他正直的性格,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他的子孙辈中不乏优秀之人。其教育之道极有借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