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提起民国,不得不得民国的知识分子。

乱世民国,军阀混战,列强入侵,社会转型,名士辈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匹敌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

这个时代大师辈出:

王国维、蔡元培、胡适、康有为、梁启超、鲁迅、陈寅恪、吴宓、刘文典、冯友兰、钱钟书、郭沫若、章太炎、赵元任、叶企孙、梅贻琦、林徽因、钱玄同……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晚清和民国的名士名流中有两位最狂,一个是“章疯子”章太炎,另一个就是“清末怪杰”辜鸿铭;晚清和民国也有两条辫子最著名,一个是王国维,另一个还是辜鸿铭。

在20世纪的西方流传着两句话:

“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西方人只认可两个东方人,一个是印度的泰戈尔,另一个就是中国的辜鸿铭。”

那么,辜鸿铭是谁?

辜鸿铭,清末怪杰。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他是第一个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人,他是把中国《论语》《大学》《中庸》翻译到西方的第一人,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10岁赴英14岁赴德,留学海外14年,会9门外语,有13个博士学位傍身,他写的书,后辈蔡元培、林语堂留学德国的时候当经典学习,他一生狂放,无敌寂寞……

怪杰的诞生:东西南北人的由来

1857年(咸丰七年),辜鸿铭出生于南洋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中。

他的父亲辜紫云是英国人布朗橡胶园的总管,娶了一名西洋女子为妻,生子取名辜汤生,字鸿铭。辜紫云为人精明能干,深得老板布朗的信任,布朗夫妇又是丁克,所以就把辜鸿铭收为了义子,视为己出。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1867年(同治六年),辜鸿铭10岁,义父布朗决定带辜鸿铭一同返英,赴英之前,亲生父亲辜紫云对他说:

“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在英国爱丁堡,辜鸿铭开始学习西学。义父布朗亲自讲解,小辜鸿铭跟着背诵,从背诵弥尔顿的《失乐园》开始,之后又开始背诵《复乐园》。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再后来就是背诵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和歌德的《浮士德》等。

那时的辜鸿铭根本不懂德语,布朗说一句,他照着背一句,然后布朗再逐字逐句讲解,一会儿英语,一会儿德语。

一年后,11岁的辜鸿铭就读于爱丁堡大学,3年后,又陆续求学于德国莱比锡和法国巴黎,如此他成为精通西学第一人。

1884年,在海外游学14年后,辜鸿铭回到马来半岛做了英属殖民地新加坡政府的公务员,正当他每天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时候,遇见了张之洞的幕僚杨汝澍,杨对辜鸿铭的学问佩服至极,便邀请他一起到当时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府工作,当时的张之洞正在学习古代的孟尝君,广开幕府,诚邀天下才俊,辜鸿铭这个有13个博士学位傍身的神童自然与从小就是读书神童的张之洞惺惺相惜。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1885年,辜鸿铭在张之洞幕府做了幕僚。因为在张之洞寿辰之日,被当时名儒沈曾植嘲讽:“你说的话,我都懂。你要懂我的话,还得读二十年中国书。”

辜鸿铭从此真得发奋学习中国文化20年,还是老办法从背书开始,先是《三字经》,再到千家诗,然后是四书五经,最后是《易经》。

20年后,在张之洞寿辰上,再次见到沈曾植,辜鸿铭谈笑自如:“请教前辈,哪部书前辈能背,我不能背?前辈懂,我不懂?”

从此,一雪前耻,保住了一个先生和文人的骨气。

后来,张之洞病逝,辛亥革命爆发,清廷灭亡,他与张之洞23年主仆情谊也划上句点。

之后,辜鸿铭受蔡元培之邀在北大教授英国文学,在北大,他不带讲义不带教材,直接开讲,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自由切换……

鲁迅回忆,辜先生讲课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信马由缰,经常跑题,但学生们无不佩服地五体投地。

在新时代,所有人都剪掉了清朝象征的辫子,唯有他不剪。他不仅不剪前朝象征的辫子,他还穿马褂,带瓜皮小帽。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那辜鸿铭是清王朝的维护者吗?

也不是。

在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的时候,要求全国上下都唱爱国歌,辜鸿铭一句“满街都唱“爱国歌”,未闻有唱“爱民歌”者”。

当时在座,全部面如土色,鸦雀无言。

真正的先生,敢于说真话,不畏强权。辜鸿铭不是忠于前朝,他只是终于中国文化的政教罢了。正如他自己所说:

“中国之政教,即系中国之文明。”

如此,而已。

跟所有天才一样,辜鸿铭一开始对女人没什么兴趣,眼看着已经而立之年,还没有一个媳妇。后来张之洞幕府的幕僚们帮他物色了个叫淑姑的大家闺秀,淑姑有一双典型的旧时代小脚。

虽然对女人之事开窍晚,但是对天才而言,一旦开窍,便一发不可收拾,辜鸿铭从此便迷恋上了中国女人的小脚。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辜鸿铭是旧社会女人三寸金莲和一夫多妻制的推崇者,他曾放言:

“女人之美,美在小脚,小脚之妙,妙在其臭。前朝缠足,乃一大艺术发明,实非虚政,更非虐政。”

娶了淑姑后,第二年他又纳了一个日本小妾,对旧社会男人的“一夫多妻制”,他的“茶壶论”流毒甚广:

“男人与女人就如茶壶与茶杯,一个茶壶配上几个茶杯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一个茶杯配上几个茶壶则是万万不可的。”

此言一出,深受当时社会的认可。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陆小曼与徐志摩再婚前,陆小曼就针对当时大火的辜鸿铭“茶壶论”给徐志摩立下规矩:

“你可不能拿辜鸿铭茶壶论来当借口,你不是我的茶壶,而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公开用,牙刷就只能一个人用。我今后只用你这把牙刷,你也不准向别的茶杯注水。”

辜鸿铭语录的威力,可见一斑。

辜鸿铭在张之洞手下一干就是23年,期间他协助张之洞训练军队、创办新兴工业,处理洋务外交等,再后来,张之洞入阁拜相,他一起赴京,一年后,张之洞肝病病逝,张之洞之死,大清帝国“同治中兴”时代结束,大清帝国更加风雨飘摇。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掌权,辜鸿铭在北京五国银行翻译团当首席翻译,年薪六千元。

1915年4月,他受后来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在北大教授英国文学。

辜鸿铭在北大教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叫罗家伦,就是后来清华大学的校长,当时罗对英文极为讨厌,上课总是搞小动作。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辜鸿铭就总是让他起来回答问题,罗家伦因为没有认真听,自然总是回答不上来,时间久了,罗总被老师点名,就有了负面情绪,以为老师是在故意找茬,于是跟老师顶撞了起来。

以下是付费内容

辜鸿铭大怒,他拍着桌子:

“罗家伦!不准你再说话!如果再说,你就是WPT!”

罗家伦不知道这个“WPT”是什么意思,吓得赶紧老实了好久。

后来,罗问了很多人“WPT”是什么意思,大家也都不知道。没办法,他只好趁辜鸿铭心情好的时候,问起了此事。

没想到,辜鸿铭大笑:

“你连这都不知道?WPT,就是王、八、蛋!”

您看,大师骂起人来,也是大俗大雅的,调皮得很哟!

后来罗家伦回忆,辜鸿铭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第一堂课就给学生们约法三章:

一、辜鸿铭进来时要全体起立,离开时要恭候他先离开;二、辜鸿铭问话都得站起来回答;三、辜鸿铭任何指定要背的书都要背,否则就不能坐下听课。

除了工作和讲课,辜鸿铭还是民国文化界的著名网红,他四处开办讲座,并且还收取高价门票。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他在京城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文演讲《春秋大义》(即著名的《中国人的精神》),票价两元/人。

什么概念?当时京剧大师梅兰芳一场戏,票价不过一元两角/人。

您看,辜大师的单人脱口秀比民国男神明星唱戏还火爆呀。

辜鸿铭这一生,任性至极极为精彩,他活得自在洒脱游刃有余,他操着多国语言却推崇一夫多妻制,他学贯中西留洋多年却至死留长辫子穿黄马褂。

他一生狂放,在自述中他狂傲不羁:

“我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不但在中国,即使在世界上,本夫子也算是独特的一个了。我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南北人”。”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1913年,辜鸿铭和泰戈尔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第一人。

1916年,《春秋大义》德译本出版,在德国掀起一股旋风,他的文字屡见报刊,有趣的是这些文章几乎全部都是痛骂西方人的。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创民国大学学术自由鼎盛时代。辜鸿铭极为吃香,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士为知己者死”,辜鸿铭也尾随辞职。

之后,他在日本和台湾讲学为生,直到1927年才回到中国,回国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次年,辜鸿铭也因肺炎病逝。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标新立异,有血有肉,才是活生生的人,才甚是可爱。

辜鸿铭并非圣贤,也非完人,但他保持了那个时代,一个知识分子的尊严和风骨,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先生。

文献资料:《辜鸿铭传》《大公报》《建国大业》《民国先生:尊贵的中国人》《中国圣人辜鸿铭》《记辜鸿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