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不健康,冬天這樣做菜,營養又美味

俗話說蜂好養冬難過,尤其對於中老年朋友。立冬後,對身體來說是個全新的考驗,我們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和說法。立冬之後如何進補才是養生的關鍵。

冬季之初想要進補,其實只需把做菜的方法調整一下:把炒菜改成燉菜,更加營養健康,不信你往下看。

炒菜不健康,冬天這樣做菜,營養又美味

燉菜,驅寒又營養

燉是一種健康的烹調方式,多煮而少煎炸,因此在烹飪的過程中較少產生因高溫熱油而可能出現的致癌物質。另外,燉菜可最大限度保存各種營養素,又不會因為加熱過度而產生有害物質。燉菜時蓋好鍋蓋,與氧氣相對隔絕,抗氧化物質也能得以保留。

燉菜往往少不了五花肉、排骨、牛肉、雞肉等葷菜。研究表明,肉類經過燉煮後,“壞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會減少,對身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有益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燉菜中食材往往非常豐富,包括各種根莖類蔬菜、菌類、綠葉類蔬菜、肉類、魚貝類等,大大豐富了人們在一餐中能夠攝入的食物種類和營養素種類,有助於營養物質的全面攝入,促進健康飲食。

經長時間小火燉煮,肉菜變得非常軟爛,容易消化吸收,適合老人、孩子和胃腸功能不好的人群。

炒菜不健康,冬天這樣做菜,營養又美味

四招燉好一鍋菜

1蔥、姜、蒜、香辛料,必不可少

蔥、姜、蒜是燉菜“三寶”,能解膩增香,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燉菜的香味還要靠一些配料,比如料酒、胡椒粉、花椒粒等,可去除腥羶味。

這些調料可在湯煮沸、打去浮沫後加入。不過,香辛料太多會串味,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即可。

2放夠5種菜,營養多樣化

燉菜的食材大致分為豆類、肉類、藻類、薯類、蔬菜類、粉條等。

可以選5种放進去,其中要包括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這能減少膽固醇吸收,促進體內膽固醇排出。

在此要提醒兩點:

素菜多用根莖類,比如蘿蔔、山藥,儘量少用綠葉菜。如果要放蔬菜,最好出鍋前放,以免長時間燉煮,損失營養素。

水的量大約是食材的1.5倍,太多容易導致燉煮時間過長,破壞營養物質,太少則容易燒乾鍋。

炒菜不健康,冬天這樣做菜,營養又美味

3文火“焐燉”更健康

燉菜用“文火焐燉”,水要一次性加足,中間別開蓋。這樣做,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才能充分溶解到湯裡,湯的味道也會更鮮美,氧氣不進入,抗氧化物質也能保留。

4起鍋前加鹽

鹽放得太早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容易溶解,也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鹽放得晚並不會影響湯的味道,反而還能使肉質保持鮮嫩。


五穀小鋪提醒您:重視健康,從現在開始。

炒菜不健康,冬天這樣做菜,營養又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