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諸葛亮是歷史的大罪人?

張進娣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諸葛亮已然成為智慧的化身,身在茅廬之中,盡知天下之事。被我們敬仰千年的臥龍諸葛曾幾何時被一些人說成了歷史的大罪人,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說法?

三分天下乃是分裂中原之舉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出山之時,天下已然一分為二,曹操和孫權是最有希望統一全國的諸侯。當時其他諸侯論實力根本不是兩位梟雄的對手,曹操也好,孫權也罷都有統一的實力,不管是誰平滅其他諸侯,最後爭奪天下的只有曹操和孫權。

此時的劉備只有一城之地,如果沒有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劉備在亂世之中三分天下是及其困難的。

諸葛亮當時如果加入曹操陣營或者孫權陣營,至少可以加速兩者之中的一位統一天下,統一天下之後,自然沒有三國盡歸司馬家,必然也不會出現五胡亂華的事情。

而諸葛亮卻選擇毫無作為的劉備,攪動天下,讓天下大亂才讓劉備之流有了可乘之機,以至於三分天下。

從諸葛亮的關係網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並非一介布衣,諸葛亮可以為了權勢迎娶黃月英,後來蜀漢的作為可見諸葛亮對於權利的渴望。

三分天下名為助劉備匡扶漢室,實則禍亂天下,讓百姓更加受戰亂的摧殘,三分天下實乃分裂中原之舉。

窮兵黷武害苦蜀國百姓

三分天下之後,三位梟雄本來並無戰事,諸葛亮卻讓一向視天下英雄如草芥的關羽守荊州,讓關羽腹背受敵,為一己之私讓關羽被孫權斬殺,致使夷陵之戰爆發。

作為謀士在夷陵之戰爆發之時卻以防魏為藉口,讓劉備大敗,使得蜀國軍士死傷殆盡。在蜀國國力還未恢復之時,窮兵默武進行北伐,結果幾次北伐都以失敗而告終。

失敗的代價卻是蜀國魏國兩國百姓飽受戰亂之苦,軍士們死傷無數,兩國軍士不單單只是兩國之兵,他們或許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父親的獨子,嗷嗷待哺孺子的父親,諸葛亮之舉讓多少家庭支離破碎。

另外,諸葛亮北伐的代價是蜀國百姓的生存的根本,為了北伐不惜重稅讓百姓苦不堪言,如此北伐意義何在。

還有一點是諸葛亮把持朝政,劉禪成年之後也不放權,此乃不忠之舉。諸葛亮以匡扶漢室為藉口,實則禍亂天下,乃是千古罪人。

以上純屬強詞奪理,諸葛亮為匡扶漢室鞠躬盡瘁,怎麼可能是千古罪人,只不過一些逆反心理的人在以道德制高點來強詞奪理,顛覆人的認知。

看似有道理實則譁眾取眾而已,倘若讓百姓受戰亂之苦是千古罪人的話,歷史上流芳萬世之人那個不是千古罪人,有時候為了太平盛世以戰止戰才是良策,同時也是無奈之舉。


豫北老崔


諸葛亮的能力及政治品行是不容懷疑的,可以說是完美的。

但不能就此否認,諸葛亮的作為是逆歷史潮流的,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中華五千年曆史文明,是一脈相承的。

夏、商、周、秦、西漢、大新、東漢、三國曹魏、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梁唐晉漢周)、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國,這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

就漢末三國來說,就是:東漢、曹魏、西晉。

如果按照時間順序,一定把這段歷史強行以蜀漢作為正統,穿插進來,那就是:

東漢、曹魏、蜀漢、曹魏、西晉。

是不是感覺很彆扭,是很滑稽的事。

即便不這麼複雜,那就是:東漢、蜀漢、西晉。

是不是感覺不是那麼回事哦?

如果把蜀漢作為是東漢的延續,那就是:西漢、東漢、西晉。

沒有了三國這一段,是不是感覺這段歷史很不完整哪?

朝代變更,世襲罔替,這是很自然的事。

僅僅就漢末這一小段歷史來看,似乎姓劉坐天下、當皇帝就是正統,其他人就是篡逆。

但放眼五千年中華民族歷史來看,拋開夏、商、週三代斷代史不說,難道秦朝就不正統、漢朝就不正統、晉朝就不正統、隋、唐、宋、元、明、清、民國,都不正統嗎?

再說,曹魏是直接繼承了東漢的禪讓,西晉是直接繼承魏、蜀合併後的曹魏禪讓。

不管如何去評價曹魏、西晉的禪讓,畢竟還有個形式。

蜀漢自立為帝,連一個基本的程序都沒有。這跟西晉後期,匈奴劉淵自立為帝有啥區別?

當然,劉淵這姓劉,百分百是冒姓,他自己也承認。

話再說回來,不是姓劉就可以永遠做帝王。也就說冒姓劉就不是不可以做帝王。

就因為劉備姓劉,一定要把蜀漢作為中華民族歷史的正統,的確太勉強。

從這點就可以推論,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是逆歷史潮流的,都是導致中華民族長期分裂的根源之一。

這就是說,他們就是歷史的罪人。

大一統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永遠不變的歷史情結。

之所以,中華民族屢屢在亡國滅種的時刻,都能團結起來,共同奮鬥,躲過劫難。就得益於這個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

中華子孫無論走到哪裡,它的根永遠在中華大地上,在中原大地上。不管是誰做了帝王,不管是如何做了帝王,都可以原諒。但就是不原諒那些背叛祖國、背叛民族、出賣一分領土的那些人。

不能把劉備、諸葛亮等人看作是背叛祖國、民族一類的罪人,但他們畢竟是分裂了國家,導致了國家長久的混亂、分裂。

從這個意義上看,諸葛亮跟曹魏末期的那些小皇帝及東吳孫權、西晉後期那些帝王們一樣,都是民族的罪人。

是他們的作為和不作為,導致了民族的災難。

或許有人認為,如司馬徽所言“孔明不得其時”。

歷史不能為某一個人而單獨造勢吧。

不能要求曹魏、孫吳為了劉備、諸葛亮都偃旗息鼓、繳械投降吧。

再說,不逢其時,可以選擇隱退,也可以屈就去侍奉曹魏、孫吳嘛。

如果諸葛亮輔佐東吳,擊敗了曹魏,統一中原,延續華夏的命脈。

起碼我認為,諸葛亮是千古功臣。

正確的歷史觀,就是無論誰家做帝王,只要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發展,有利於民族、國家穩定統一,有利於百姓安居樂業,那就是正統,就是功臣。

否則,就是罪人。

正眼看世界,睜眼看歷史,不喜勿噴!



豹眼看歷史


東漢未年,劉備,關公,張飛,到隆中三顧矛廬,請諸葛亮出了山。在諸葛亮的蠱惑下,與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孫權,聯合下,才有了赤壁大戰的勝利,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使中華民族走向水深火熱之中,如果沒有三顧矛廬,諸葛亮出山,很可能中華民族的歷史要改寫,國泰民安。所以說,諸葛亮是歷史的大罪人。

有詩為憑

諸葛亮

蕭蕭秋風七月寒,

孔明咽駕五丈塬。

初出矛廬舞東風,

連吳抗魏民聲怨。

倒行逆施扶漢室,

三足鼎立天下亂。

大江南北起風雲,

暴風驟雨又閃電。

出爾反爾無誠信,

巧借荊洲蓄狼煙。

七擒孟獲試驗田,

欺軟怕硬耍手段。

木牛流馬駑十矢,

六出岐山也妄然。

面對渭河長天嘆!

唯願子孫務桑田?

無意三國在倒寫,

國泰民安高與天。


松鶴延年5016


為什麼說諸葛亮是歷史的大罪人?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帶領軍隊平定北方之亂後,又拔轉馬頭向南方進攻,一路勢如破竹,攻下徐州後又追著劉備打到了荊州,不出意外的將荊州也收入囊中,矛頭直指東吳!

就在這時劉備陣營軍師諸葛亮主動請纓前往東吳,試圖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一起抗擊曹操!經過諸葛亮一番“唇槍舌劍”和東吳內部的鬥爭,最終孫劉兩家達成共識,聯合抗曹,並在赤壁擺下戰場,這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赤壁之戰”!也就是這場戰役讓諸葛亮背上了歷史罪人的稱號!


都知道“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劉備崛起,奪下了荊州,後來又奪取了益州,從此跟曹操,孫權成為三國鼎力之勢,也就是說“赤壁之戰”導致了三分天下!諸葛亮從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三分天下直接導致以下二點惡果:

一,三國共持續60年,而這60年裡老百姓飽受戰亂痛苦,戰場上死傷的士兵不計其數!

二,三國最終由西晉司馬氏統一,而由於西晉司馬氏的無能直接導致了血腥的“五胡亂華”局面!


而如果當初曹操“赤壁之戰”勝利了,肯定就會趁勢擊垮劉備,拿下東吳,然後攻下益州,奪取漢中完成當時全國大一統局面,成立一個新的王朝,讓老百姓減少了60年的戰亂之苦,當然也就沒有後來西晉什麼事了,而後面殘忍的“五胡亂華”局面也就不會產生!


當然這個“鍋”不能全讓諸葛亮來背,曹操“赤壁之戰”之所以會大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曹兵水土不服造成的,並不是諸葛亮的陰謀詭計造成的。而歷史的進程也不會因為諸葛亮一人而改變,說諸葛亮是歷史的大罪人,諸葛亮會喊“冤枉”的!


唐古看今


為什麼說諸葛亮是歷史的大罪人?

不知這句話是從何而來,我個人是不敢苟同的,相反我覺得他是民族的英雄,可以說是很多川人心中的偶像,他之所以名揚千古是因為他的忠義智勇。但現今的社會有太多的人總喜歡研究一些獨闢蹊徑的東西,以此證明自己有多了不起,吃透了三國,妄想推翻諸葛亮的形象。

有人說諸葛亮隆中對,三分天下,阻礙了曹魏的一統天下步伐,讓百姓每天水深火熱。

再此我只反說,三國之亂根源在哪?難道是他諸葛亮有哪個能力讓天下大亂,亂世爭霸,弱者就該等著被強者吞併嗎?弱者難道就不能劍指天下了,因為你弱小,就該伸著脖子等曹魏去砍嗎?退一萬步,三國無諸葛,劉備依舊是個屢戰屢敗的草鞋皇叔,就能保證沒有其他人再去三分天下嗎?

有人說諸葛亮發動戰爭,六次北伐,次次敗北。應該學學曹操修養聲息,而不是一度固執己見。

剛好我想說,認為諸葛亮修養聲息的人,才是目光短淺之人。因為蜀國一旦停止對外戰爭,那麼他將以極快的速度走向滅亡之路,就不會有諸葛亮病死之後還存在的二十幾年。

因為當時天下格局勢力已然明顯,天下十三州,蜀國就只剩下一個益州,東吳孫權揚州、荊州、交州,其餘幾州全部歸屬曹魏。益州即使有時間去修養幾年,也永遠是追不上東吳和曹魏修養步伐。諸葛亮只有以守為攻,從進攻為蜀漢的路撕開一條口子,否則蜀漢只有坐等滅亡。

有人說他六次北伐次次失敗,軍事能力遠不如司馬懿。

太多人以為諸葛亮北伐窮兵黷武,實際上呢,他並沒有。第一次之時趙雲帶一萬,他帶五萬,加起來才六萬;第二次3萬,第三次1萬,第四次4萬,只有第四次帶的最多,也僅僅是8萬而已。但恰恰是第四次,他打的曹魏不敢上前,護佑了蜀漢一時的安危。

第一次北伐,因馬謖失街亭,魏國援兵已到,但他聲東擊西,打的曹魏措手不及

第二次北伐,斬殺了魏國來追擊的大將王雙

第三次北伐,他進攻武都、陰平,順利替蜀漢佔領二郡,然後留兵據守,率軍回漢中。

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對戰司馬懿,司馬不敢上前。被魏將嘲笑“畏蜀如虎,結果終於鼓起勇氣上前卻被打的損失慘重,最後退回漢中,五子良將張郃追擊,被諸葛亮埋伏當場射殺。

第五次北伐,因積勞成疾而病逝五丈原。

誰說諸葛亮不如司馬懿,只不過英雄薄命罷了

有人說諸葛亮獨霸蜀漢政權,且極度排外,以致蜀漢人才斷層,才會有後來的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其實蜀漢的人才斷層最關鍵的原因根本就不在他身上,而是夷陵之戰,襄樊戰役和猇亭之戰這三戰蜀漢的二代將領幾乎全部喪命戰場。

外加蜀國地理位置偏安一隅,三國幾十年戰亂,蜀漢人口流失太快,是三國裡面人口最少的一個國。

諸葛亮執法嚴明,親自斬殺馬謖,人人自保之心皆起。

張飛丟徐州,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慘被,讓蜀國精兵喪盡,白帝託孤,是諸葛亮一個人力挽狂瀾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質疑他呢?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儘管他病死依舊為劉禪留下了姜維,霍戈,可惜劉禪並沒有重用。

他一生都在為蜀漢征戰,他就不願意投降,不願意退隱山林嗎,這樣窮極一生忠心蜀漢的人,還要被現在的人一次次猜忌他是民族的罪人,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他即使不是成都人,但在成都是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不容褻瀆。


飄雲少年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孔明先生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歷史上,諸葛亮是客觀存在的人物,對蜀漢政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三國演義》為其添上了神密的光環,經羅貫中先生的創作,其形象變得異常高大,成為我們今天,眾人熟知的,無所不能的光輝形象。題主說諸葛亮是歷史的罪人,有點言重了,也不符合大眾的情感,畢竟孔明在國人的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位置。但是,諸葛亮也是人,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從劉備託孤開始說起,為什麼哪?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因為法正已死,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龐統、許靖、劉巴、馬良都已去世。有威望有能力的,武將剩趙雲和魏延,能夠託孤的,只有諸葛亮。對於諸葛亮的忠誠與能力,劉備從不懷疑,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守住家業時,還就得靠孔明。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孔明先生有時,用人也疑人。在魏延使用上,就是個典型例子,魏延曾反劉表,投於劉備。孔明認為,魏延天生有“反骨”,處處設防,最後,在去世時,還特意設計,殺了魏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更不存在沒有缺點的人。“水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個道理,孔明不會不懂。

另一個是馬謖,雖然在戰術謀略上,不如諸葛亮,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馬謖的作戰能力,是一位非常難得的猛將,他這樣死去,直接決定了一個事情,那就是決定了蜀漢在後期,沒有了可用的將才。


由於蜀國長期處於征戰狀態,老百姓難有修養生息的時候,人才培養出現斷檔。魏延死後,武將無人可用,子龍雖勇,但年事已高,“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不得已的事。畢生所學,傳與姜維,到蜀國後期,姜維屯兵漢中,將魏延多年,任漢中太守時,建立的嚴密的主動防禦體系,棄之不用,屯兵于山溝的深處,被動挨打。可見姜維,如是草包一個。

孔明是託孤大臣,劉禪稱之為“相父”,在朝中擁有絕對的權力,雖然沒有形成絕對的腐敗,但對朝中文、武形成絕對的壓制,沒有百家爭鳴,對國家絕非好事。一個不懂的善用人的領導者,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凡事事必躬親,是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團隊。蜀國的滅亡,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孔明表現出驚人的政治智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就只有嚴格要求自己。至少做到了兩袖清風。正是這種高風亮節,儒家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同時也贏得了人民群眾,由衷的敬佩與懷念。


德雨50926495


應:說諸葛亮是歷史的大罪人也不為過,天下一分為二時就免不了戰爭,若諸葛亮看準了全國的大勢,助劉備幫曹操滅了東吳,或助東吳滅了曹操讓國家統一起來,少了多少殺戳,諸葛亮幫劉備爭了一席之地,又多出個蜀漢來,自己命名的《蜀漢》,弄了曹魏六分之一的地盤就是漢朝正統,漢獻帝還活著,蜀漢怎麼個正宗,結果呢荊州丟了,劉,關,張為戰爭死了,拖延囯家幾十年的統一,連年戰爭除了死人蜀漢又得到了什麼?

知己知彼,就蜀漢那點實力能統一國家嗎?反到是劉禪厭倦長期戰爭,少讓他的子民做無謂的犧牲,不做明知不能為而為之的事情,結果呢諸葛亮把自己的生命也搭進去了,要說他偉大真找不出理由,這一統江山的劉伯溫反到不及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真是奇了怪了!




9紫氣東來


少年時代看《三國演義》,對諸葛亮愈看愈崇拜。在閉關自守的中國,四大名著是中國人的生活教科書,諸葛亮的粉絲大有人在,從古至今都有無數的人為他唱讚歌。

隨著閱歷的增長和對歷史的全面分析解讀,人的某些看法會漸漸的走向現實。我們的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受三國演義思想文化的影響,當我們擺脫了這些荒謬的思想觀念,對很多問題的理解與看法就會升華為一個新的高度。

當年我們看三國故事時,被諸葛亮感動的一塌糊塗,崇拜他的智慧,崇拜他的為人,崇拜他的忠心耿耿。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粹,死而後已,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在過去民間流傳的一句話"看三國流淚,替古人擔憂",現實生活中得確是有這樣的人。

今天看到頭條上的這個問題,細細的想了一下覺得諸葛先生還得確是一個千古罪人,其理由如下:第一諸葛亮是封建王朝的衛道士,是孔孟之道的第一踐行者,自古至今做到了孔子提出的"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克己復禮"的偉大遺願的只有諸葛先生一人,諸葛亮企圖復興滅亡的漢室江山,扶持了逸民劉備,對封建王朝歷盡犬馬之勞。在劉備死後,又扶佐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名為復興漢室江山,實際上是為成就自己的夢想。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連年征戰使人民生活動盪不安、民不聊生,在三國中蜀漢的人口自諸葛亮經營多年就幾乎沒有增加,而且吏治也十分腐敗,蜀國官和民的比例是三國中最高的。

第二諸葛亮論戰術有餘,施戰略偏執。在他的故事中盡是偷機取巧和走捷徑的邪門歪道,什麼"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喻"、"空城計"等等以巧取勝的戰例給後人留下了非常謬誤的榜樣,當今世界就有很多人不安於踏踏實實的工作,而是偷奸取巧、玩弄心計,施展騙術,攪的天下大亂,奸邪當道,誠實難行。我們不能不承認這些問題和社會教育無關係,搞陰謀詭計的祖師爺就是諸葛亮先生。

第三諸葛亮這個人心胸並不寬廣,做為一國之丞相,事無鉅細、事必躬親,不能夠任用人才,培養人才。在三國中,吳魏兩家都是人才濟濟,後起之秀紛湧而出,但諸葛先生治理的蜀國,連一個魏延都不能容,以至於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雖然選了一個姜維做接班人,但是蜀國的格局已經形成一種頹勢的形態,諸葛之後無精英,沒有人才萬事空。以至於後來兵敗如山倒,蜀漢政權傾刻灰飛煙滅。

其實三國演義中,許多故事都是作者編出來的東西,什麼"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都是別人的故事,是作者羅貫中先生自己的塑造出來的一個偶像,但是這個偶像留給後人的負能量太大了,或許羅貫中先生就是一個千古罪人!


泰山124453211


最近三國很熱,諸葛亮也被眾人提了出來,世人都覺得諸葛亮是個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但為什麼又有人說諸葛亮是個歷史上的罪人呢?這其中一定有一些困惑,所以,今天就得讓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吧。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隨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


以上差不多就是諸葛亮的個人經歷,但他為什麼會被說是歷史的大罪人呢?

首先,相信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的三分天下,這歷來都是被人們認為是個計謀,但換個說法直白的來說,卻是個陰謀而已,三分天下,指的是分裂中原,南北對戰,雖然不能和大一統比較,但怎麼都是比三分天下好的,因為南北對戰至少不會讓外族有機可乘,所以,諸葛亮的三分天下對飽受了戰火摧殘的百姓真的不是好事,這讓百姓們顛沛流離,家破人亡,沒有一天好日子過。


再來說說諸葛亮的窮兵黷武,蜀漢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時,他就搞了個什麼北伐,這樣以來,可直接是害苦了天下百姓,六次以來,諸葛亮就沒有成功過一次,諸葛亮他不僅不改進,還不善於觀人,這樣以來,這樣一位狂妄自大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可以守得住一個重要得戰略位置了。


大家都說三個臭皮匠才可以頂一個諸葛亮,這樣的話,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舌診群儒,直接就可以說是耍的小聰明瞭,他對其他謀士的評價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話可以聽,從來不會為了大局去考慮,他為的都是自己的面子而已,這樣的話,他得罪的人當然少不了了。

總的來說,其實就是因為諸葛亮不能審時度勢,總是利用魏吳矛盾,來藉此和平發展,窮兵黷武,耗盡了蜀國的國力,這樣的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諸葛亮的確是歷史的大罪人。


笑談歷史zz


諸葛亮一生的是非功過?後人各執一詞,贊褒者多,貶低者少,而認為諸葛亮是歷史的罪人?那更要用事實來說話。

僅憑個人觀點來說幾句,又怕激怒了“諸葛”迷,免的招惹是非。

諸葛亮既然真有經天緯地之才,就不該出山,應當當“隱士”。在《三國演義》裡,管輅有多神奇,他能見上南鬥、北斗星君,他能為趙顏祈壽,曹操許以高官厚祿,他皆不受,且管輅口德極好。

諸葛亮“舌戰群儒”,其心態就是蔑視他人,標榜自己。

諸葛亮聯吳抗曹,吳國出兵出力,劉備大得利益,可他不思感恩吳國,還玩著小伎倆,處處打壓吳國君臣。藉著荊州不還,和劉備一唱不和,當著“老賴”,若好借好還,關羽不死。

心知“夷陵之戰”勝算概念很小,諸葛亮作為一國軍師,卻放任劉備胡來,那你這個軍師是做什麼的?

龐統之死、關羽之死、魏延之死都與諸葛亮有關。

諸葛亮喜歡拉幫結派,馬謖是他的學生。街亭慘敗,諸葛亮殺馬謖是“丟車保帥”,保全自己,馬謖當了替罪羊。

明知蜀國兵力、物力、財力不濟,還“六出祁山”,實乃是窮兵黷武,每次北伐,都是蜀國軍民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