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在咽喉——梅核氣,痰在四肢——肢體麻木,解法:燥溼化痰

痰在中醫裡有兩個概念,狹義的痰指呼吸道的痰,廣義的痰會處在各個部位,中醫有

“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說法,痰阻滯氣機,致病後纏綿難愈,很多怪病都與之相關。

痰有流動不測的特徵,由它引起的疾病,上至巔頂,下至腳底,隨氣升降,內存於臟腑,外留於肌膚。

痰在咽喉——梅核氣,痰在四肢——肢體麻木,解法:燥溼化痰

痰在心腦,出現眩暈、心悸、胸悶、心慌

痰在,血液粘稠,血脂高,血糖高,容易長斑塊,冠心病

痰在,出現咳嗽、咳喘、咳痰

痰在咽喉,嗓子裡有異物感,咳不出來,吞不下去,出現梅核氣

痰在四肢,阻滯四肢的氣機和經絡,出現肢體麻木

痰在脾胃,表現消化系統問題,有胃脹、腹脹、撐

痰在,出現淋巴結節、甲狀腺疾病

痰在經絡,可能會出現帶狀皰疹的表現,還可能出現面癱、中風等疾病群,頸椎病,腰椎病

痰在脈管,出現下肢靜脈曲張

痰在咽喉——梅核氣,痰在四肢——肢體麻木,解法:燥溼化痰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痰?

體內是否有痰最主要的一個體徵就是舌苔厚膩。

在舌苔厚膩的前提下再看是否有飢餓感以及是否有水腫,因為在舌苔厚膩的前提下出現症狀才屬於痰的範圍。

有些人中午十一點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感,吃飯就像是完成任務,沒有飢餓感也就沒有吃飽了以後的愉快感,很影響消化系統。在治療的時候,首先要改善沒有飢餓感這一情況。

要想不生痰,首先要飲食有節制,不過食油膩的東西,保持消化系統合理的運行,保證水液代謝處於正常狀態,避免凝聚成痰。其次,要適度運動,久坐不動導致新陳代謝緩慢,最易痰溼凝聚。適度運動可以祛痰祛溼。

痰在咽喉——梅核氣,痰在四肢——肢體麻木,解法:燥溼化痰

那麼中醫如何辯證施治?

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治則:辛溫解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風痰: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後可轉黃黏痰,病人怕風,舌苔初起白,後轉薄黃,治則:除風寒邪氣,理氣化痰。

熱痰: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後,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治則:清臟腑熱,清瀉肺熱。

溼痰:溼邪侵入人體(如居潮溼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痰為白色稀水樣,量多易出,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治則:燥溼化痰。

燥痰:由久旱氣候乾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黃,治則:有清燥潤肺,養陰益氣。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