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縣醫院生產自救的“平羅”解法

記 者:曹秋香

通訊員:羅作軍

近日,一位30多歲的男子,因結婚多年不育,於幾天前到寧夏平羅縣人民醫院門診,找到泌尿外科醫師丁少雲就診。經門診檢查,確診其患有左側精索靜脈曲張和弱精子症。

精索靜脈曲張需要住院手術治療,如果按照過去的治療模式,這名患者需要住院7天左右,才能完成住院、檢查、手術、觀察、出院等治療流程。但丁少雲向患者建議在門診進行術前檢查,擇日實施日間手術。這是該院完成一例顯微鏡下精索靜脈結紮術,也是成功完成醫院第一例“日間手術”。

這番場景,是平羅縣人民醫院經歷疫情後,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助力復工復產的行動之一。為此,《健康縣域傳媒》記者連線專訪了平羅縣人民醫院院長王久林。

疫情后,县医院生产自救的“平罗”解法

發揮優勢學科開展新技術

經歷過非典疫情的考驗,榮獲過全國縣級醫院管理獎榮譽稱號的王久林,把他豐富的疫情防控和醫院管理經驗,用在了抗擊洶湧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上。

平羅縣人民醫院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不負眾望,沒有出現隔離病人住不進醫院的情況,沒有出現防護物資嚴重缺乏的情況,實現醫護零感染目標,交出醫院疫情阻擊戰靚麗答卷。

疫情后,县医院生产自救的“平罗”解法

截止3月15日,檢驗檢測組累計採集運送咽拭子、血液、痰液等樣本1125人次,3673份,確診病例0例,疑似病例1例(已解除)。

疫情期間,醫療機構面臨收入下降和支出增加的雙重壓力。在收入端,除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外,絕大部分醫療機構對門診服務限制人流,甚至因醫務人員集體感染而關閉門診服務,許多患者也因擔心感染而減少對住院服務的需求。

雖說平羅縣沒有確診病例,但疫情後的復工復產依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據王久林介紹,疫情期間該院每日門診量600~700人次,現在每日門診量1200~1300人次;疫情期間,該院住院人次在200人左右,現在恢復到350~400人之間;疫情期間每個工作日手術平均在10臺左右,現在每天平均在15臺左右。疫情期間醫院業務收入降幅較大,以2月份為例,業務收入總計1029萬,而去年2019年2月是1812萬。“疫情期間如果按照原來的考核辦法,醫生的收入下降較多,暫時沒有按照原來的考核辦法執行。”

記者瞭解到,2020年初,平羅縣人民醫院就制定了日間手術實施方案,因疫情防控需要,一直沒有實施。近期,按照平羅縣促進復工復產文件精神,醫院為了讓患者快速住院、手術、康復,促進平羅縣復工復產,啟動日間手術。

經過一個晚上的觀察,4月8號早晨。這位患者順利出院。他成為平羅縣人民醫院第1位實施日間手術的患者。

疫情后,县医院生产自救的“平罗”解法

丁少雲說,從這例患者來看,日間手術,可以縮短患者住院天數,幫助患者省錢、省時、省事。

目前平羅縣人民醫院日間手術試點病種有15個,涉及普通外科、創傷骨科、泌尿肛腸外科、婦科、消化內科、眼科、耳鼻喉科7個科室。

落實門診、住院患者防控管理制度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各企業復產復工和經濟社會常態化運行工作的有序推進,醫院門診量和住院人次逐日加大,如何做到及時識別輸入性病例,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和就醫安全,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堅強有力的醫療保障,成為醫院的工作重心。

門診是公立醫院的“基礎流量池”和主要收入來源。目前全國醫療機構已全面復工,但截至4月上旬,大部分公立醫院的門診量仍然低於往年。

近日,按照中央和省、市相關文件,平羅縣人民醫院迅速成立恢復正常醫療服務工作組,將恢復正常醫療服務納入復工復產整體工作中統籌考慮、協同推進,在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促使門診、住院、醫技檢查等相關診療科室步入正軌。

“目前我院除中醫科住院部停診外,其他所有科室完全恢復正常。”王久林如是說。

據介紹,發熱患者來院就診,醫院工作人員將會直接引導至發熱門診就診。該區域獨立設置、流程合理、封閉管理,患者通過預檢分診既能掛號取藥、化驗檢查,無需進入門診大樓,實現流行病學史發熱患者、普通發熱患者就診分離,減少就診患者直接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疫情后,县医院生产自救的“平罗”解法

非發熱患者則走原門診樓預檢分診通道,預檢分診的關口前移到門診樓大門的入口處,對所有進入院內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及流行病學史詢問,工作人員分診分流不同患者到指定診區。如果是特殊發熱病人,經預檢分診後則由專人陪同轉至特殊發熱門診。

疫情后,县医院生产自救的“平罗”解法

為降低患者在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平羅縣人民醫院門診各診室實行“一人一診一室”,每次只限一名患者進入就醫;住院實行“取消探視、一患一陪”病房管理制度,陪護人員進入病區需在非發熱病人通道排隊進行預檢分診後才可以進入醫院。

此外,醫院在窗口排隊處張貼標識、安排人員進行疏導,確保人與人之間的間隔大於一米,避免因人員聚集帶來交叉感染的風險。

防疫工作將常態化運行

訪談中,王久林表示,後疫情時代,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下,防疫工作依然不能絲毫鬆懈,醫院各項防疫措施還將常態化運行,需要防疫工作與正常醫療服務兩手抓,兩手硬。因此,嚴格落實院感防控制度,營造安全就診環境成為醫院日常風險防範的重點,防疫工作也將常態化運行。

談及疫情後的思考,王久林坦言,疫情防控是重大社會問題,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一切從大局出發。早期對疫情的分析研判非常重要,從這次寧夏疫情的防控經驗來看,衛生健康系統最早重視,政府接著就高度重視,民間遲重視了大約三天時間,就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例如同心縣年前結婚聚集後造成多人感染現象,看似是意外,其實是必然。

同時,王久林認為,縣域醫院在防控方面仍然是最專業的一支隊伍,在執行防控任務方面也是在防控最前線,是一支必不可少的專業隊伍。同時縣域醫院醫療救治能力不足短板還是比較明顯。例如:專業救治床位不足,感染性疾病專業人員不足,用於救治發熱病人的專科設備不足,救護車輛不足等問題還是比較突出,也是這次疫情過後要必須補上的短板。

“物資儲備不足也是這次防控工作期間出現的問題,看來有計劃的儲備很有必要。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演練非常重要,各個科室都要參與,平時有準備,戰時才能有底氣。樹立感染性疾病時刻在我們身邊的思想意識。縣域內總結本次防控經驗的基礎上也要組織全民進行定期演練。”王久林堅定地說。

疫情后,县医院生产自救的“平罗”解法

“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是醫院正常業務的一部分,各種制度都非常健全,在沒有重大疫情時,醫院普遍存在放鬆防控的現象,在加上要增加人力物力和財力,醫院從節約成本的角度省去了一些環節,常態化運行就是嚴格按照感染性疾病防控的要求執行就能夠達到日常防控要求。”王久林感慨道,首先要對本次防控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要儘快補齊短板,例如,預檢分診如何常態化的問題,發熱門診佈局不符合要求的問題,隔離病房佈局不合理和房間不夠的問題,物資如何儲備的問題等。

其次,疫情防控對醫院的正常運行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醫院收入大幅減少,支出大幅增加,如果沒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或者疫情持續較長時間,醫院的持續運行很難維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要申請政府補助,還要加大醫院改革的力度,要改變長期醫療服務價格定價不合理對醫院造成的影響,讓價格能真正體現醫療價值,逐步改善醫院負債運行的局面,提高醫院抗風險能力,保障醫院可持續發展。

最後,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病人不需要到醫院來看病或者住院,但是由於多種原因來到醫院看病檢查治療,出現疫情後真實狀況顯露了出來,門診和住院同期相比明顯減少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這一情況說明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存在醫療資源浪費和過渡診療的現象。儘快落實分級診療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措施。”

業內專家表示,通過這次疫情,我們可以看到醫院在應對突發大規模公共衛生中明顯存在抗風險能力不足的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除了大環境導致的醫院運營掣肘之外,醫院內部運營風險意識的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通過這次疫情,我們除了呼籲政府重視醫院的運營壓力,給予更寬鬆運營環境之外,更希望醫院能夠重視自身抗風險能力的建設,轉變醫院的發展思路,從規模擴張轉變為集約化的成長;重視內部的運營,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建立起醫院的內部運營管理體系,並且積極開展線上業務,通過多種模式提升醫院整體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