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去,即是擁有,可是很多人不願意捨去,但想要擁有,為什麼?

職場導師客


說得很好。不捨去,哪裡就想擁有?有舍才有得。

有時看見那些媽寶男,一方面想要依附父母,得到全面的照顧、庇護,一方面又想獲得自我,擁有自己的自由心靈,兩者都想得到,不是做夢嗎?你既然把自己的意志交給了別人,人家隨時隨地就想操縱你,你稍不聽話,就對你生氣,破壞你的事,你還怎麼做自己?你既然想做自己,怎麼就不能自己獨立出去,自己負責自己的生活、人生?

什麼都想要,就會弄得丟掉了自我,總在內心裡糾結、掙扎,年復一年,痛不欲生。

事實上,看準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抓住要點就行了,其他的都視為“其次”,果斷捨棄。人要沒有一點英雄氣概,很快就活到了天花板了,在瓶頸裡掙扎,不是等於什麼也沒有得到?

但是說是容易,做是難哪。人們一是沒有改變自己的勇氣,二是沒有捨棄既得利益、承擔獨立奮鬥的風險。好死不如惡活,最終這句話總是給指明瞭終極道路。


開始學古漢語


捨去,即是擁有。可是很多人不願意捨去,但想要擁有,因為這裡面有利益存在,捨去就等於放棄了這種利益。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須“舍”。正是所謂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你去抉擇。有時為了長遠發展,需要你暫時放棄眼前利益。只有舍掉眼前利益,才能求得長遠。

面臨選擇往往是痛苦的。需要你權衡利弊,痛下決心,該舍的還是要舍,雖然有些心疼,有些不情願,但是,為了長遠,為了大局,為了更幸福的將來,“舍”吧。在“舍”的同時,你就擁有了更重要的東西,擁有了更多話語權,你將走到更廣闊的天空下,暢享溫暖、和煦、自由的陽光。

“捨得”這兩個字,別看簡單,本身就是一種辯證法。舍然後得,得需先舍。不存在無“舍”的“得”,也不存在無“得”的“舍”,兩種境況相輔相成,構成有趣的、內涵豐富的對立統一體。


綠水藍天白雲


這個問題從古到今都有人討論,真正能說明白講清楚並不容易,今天本人就根據自己的理解,淺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對許多古語名言,我們都不能只單獨只理解這一句話,我們要從這句話產生的背景時間地點條件等等許多因素中去理解,還應知道說這句話之人的真實用意。如果只是單獨的研究這句話,而不考慮其它因素,許多古語名言,都存在著不足和缺限,甚至是錯誤。先賢偉人所說的名言,我們應從中提取對人類和社會有益的積極的東西,其它消極的東西,我們儘量不要去考慮。這才是他們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我們不能斷張取意,曲解名言的內容。比如,捨去,即是擁有這句話,我們要知道捨去什麼?擁有什麼?先賢的本意捨去的肯定是糟粕,擁有的肯定是精華。比如你身上長了一個腫瘤,不切除就要危及生命,因此把腫瘤切除後你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或者你想得到別人的幫助,你首先先要幫助別人。這就是捨去,即是擁有。但是如果你較真,認為有的腫瘤患者把腫瘤切除了人也死了,不是什麼也沒得到嗎?或者我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沒幫助我呀,我也沒得到什麼呀!你說的都有這種可能,但是這不是先賢的本意。你要明白,先賢只所以如此說是有其背景的,是有所指的,是有他自己的用意的。你要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先賢的話,此話只所以留傳到現在,肯定有它存在的價值。要用他積極的一面,其它消極的東西我們都不要考慮,那也不是先賢的本意。

以後我們看待其它至理名言也應這樣,要用積極的心態去平價先賢偉人們的話,不要歪曲了名言的內容,懷疑先賢偉人們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