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肝陽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情志失調,解法:溫補肝陽

一:女,52歲。失眠3年餘,睡中常易驚醒,日間常感巔頂隱痛,膽怯易驚,遇事憂愁猶豫,且伴有納呆食少、便溏。來診時聞其聲低懶言,脈沉細而弦,舌淡苔白。診為肝陽不足,木不疏土。藥用:黃芪,吳茱萸,枸杞子,五味子, 菟絲子,柴胡,懷山藥,炒白朮。5劑後症狀明顯減輕。再進6劑,諸症十去八九。

失眠一證,人多責之於心神,涉及肝膽者亦僅止於膽鬱痰擾,而本案病人聲音脈象均提示病證屬陰屬虛,再結合膽怯易驚醒,不難確定病位在肝。方中重用黃芪,以其為補肝氣之主藥。《醫學衷中參西錄》雲:“愚自臨證以來,凡遇肝氣虛不能條達,用一切補肝之藥皆不效,重用黃芪為主,而少佐以理氣之品,服之覆杯即見效驗。”本例失眠的治療中,並未用一味安神之品,卻收到寐安神爽之效。

肝陽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情志失調,解法:溫補肝陽

二:女,31歲。近5年來,四肢末端尤其手部經常感覺發涼、麻木,冬季或天冷時尤甚,伴有手指疼痛,手部時而蒼白時而紫紺,西醫診斷為雷諾氏病。症見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脈證合參,顯系肝陽虛衰,陽氣不能達於四末,血脈不得溫通,氣血失榮所致。遂予當歸四逆湯加減以溫肝散寒,通絡和營。服藥30餘劑,諸症消失,基本恢復正常。

本例中以桂枝溫助肝陽;當歸、細辛助其行氣活血;肝體當柔,以白芍柔養肝之陰血。諸藥合用,肝之陽氣得補,血脈得以溫通。

肝陽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情志失調,解法:溫補肝陽

此二者皆引出一個概念:肝陽虛。

歷代醫家及大量中醫藥文獻對五臟陰陽、氣血,虛實和治法之補瀉論及頗多。然而對於肝臟,醫家大多持“肝常有餘”、“肝有瀉無補”之說而強調肝氣肝陽易亢易逆,肝虛多在陰血。歷版《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教材中論及肝陽,只有肝陽上亢、肝陽化風,從未提及“肝陽虛”。

果真沒有肝陽虛嗎?其實肝陽虛證在古文獻中即有記載,又被稱為肝陽不足證、肝虛寒證、肝陽虛衰證等。本證常由肝氣虛進一步發展而來,亦可由稟賦陽虛、年高體衰、情志所傷、外邪侵襲及他病波及。病機為肝陽虛衰,機體失卻溫煦而陰寒內生,氣機升降失調。臨床主要表現在肝主疏洩、主藏血功能低下及肝經、筋、爪、目異常。治療宜溫補肝陽,用溫而不燥之品及補益肝體之藥,並佐以疏肝之品。《蒲輔周醫療經驗》中指出“五臟皆有陰虛、陽虛之別”。肝陽虛證是確然存在的,其有獨特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及治法方藥,而且已經受到了一些醫家的重視。

肝陽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情志失調,解法:溫補肝陽

病因

稟賦陽氣不足,或年高體衰,致肝陽自衰。

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若逢陽虛之體,則病從寒化虛化;或操勞久慮,不僅暗耗肝之陰血,亦耗傷肝之陽氣,成肝陽虛之證。

寒邪直中肝經,久而不解,內傳人髒;或風寒襲表,克伐肝陽“主為將,使之外候”(《靈樞·師傳》)的衛外功能。《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有“人之元氣根基於腎,萌芽於肝”的論述,即說明元陽有賴於肝陽之升發條達才能佈於全身,而作為人身陽氣一部分的衛陽才有化生之始。

肝陰血不足,陰病及陽。他髒陽氣不足,累及於肝,致肝陽不足。

肝陽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情志失調,解法:溫補肝陽

症狀表現

面色光白或蒼白,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舌淡白或紫暗胖嫩,苔白潤或滑,脈沉遲澀或遲弦無力,左關尤甚。

肝臟生理功能的異常:肝主疏洩,其性升發,喜條達惡抑鬱,以舒暢全身氣機,推動血液和津液運行。肝陽虛,疏洩無力,水液內停可見水腫、臌脹;血行不暢可致婦女月經不調。肝疏洩膽汁,助脾胃運化,木不疏土,膽汁排出不暢,則出現納呆、便溏、黃疸。肝主疏洩,調暢情志,為將軍之官,主謀略。肝陽虛,則見意志消沉、多疑善慮。肝主藏血,血舍魂,肝陽虛,肝血不溫,手足厥冷,脈細欲絕(即為當歸四逆湯所治證)。

肝陽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情志失調,解法:溫補肝陽

肝臟系統(肝經、筋、爪、目)異常:足厥陰經起於足大趾叢毛之際,上循陰器,抵小腹,布胸脅,會於巔,其支脈環唇內。肝陽虛則見巔頂空痛而暈,脅肋痞硬或隱痛綿綿不止_,少腹拘急不適,男子囊冷或寒疝。肝為女子之先天,肝陽虛則衝任受損,婦女可見漏下、月經不調或腰骶少腹冷痛。諸症遇寒尤甚,得熱則舒。肝主筋,其華在爪,肝筋失其溫養,則其人動作遲緩,不耐勞作,膝脛痠軟,不為休息所減,或見爪甲不榮,粗糙無華。肝開竅於目,肝陽氣不升,氣血不能上佈於目,則視物不清,或不耐久視。《醫學求是》雲“肝為五臟之賊。”《知醫必辨》亦載:“他髒有病,不過自病。惟肝一病即延及他髒。”肝陽虛證,每易兼他髒症狀,如脾失健運、肺失肅降、心失溫煦、腎陽不足,則又當細辨。

肝陽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情志失調,解法:溫補肝陽

治法及方藥

治療肝陽虛證,宜溫補肝陽。因肝體陰而用陽,有肝陰易損易虛、肝陽易動易亢的特點,故治療肝陽虛證應用溫而不燥之品助養肝陽,如肉蓯蓉、巴戟天、杜仲,稍加肉桂、吳茱萸等辛熱之品;並臣以補益肝陰肝血之藥,如白芍、五味子、木瓜、山茱萸、枸杞子、當歸以柔肝體,陰中求陽;肝喜條達,肝陽虛常致氣血運行遲滯,故常佐以柴胡、香附、通 草、細辛等行氣活血。

肝陽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情志失調,解法:溫補肝陽

臨床中肝陽虛證確實存在,主要表現為肝疏洩無力及肝血不溫。疏洩無力,則氣、血、津液運行緩慢,膽汁排洩不暢,脾胃運化受納功能低下,情志失調。肝血不溫,則可致血寒證,此證不同於肝血虛及肝不藏血的出血證。

肝陽虛證的治療,當首選性溫而不燥之品,既溫補肝陽,又不傷肝陰,可臣以補益陰血及行氣活血之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