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雜談|杜甫在唐朝為何不受推崇?

煮酒君“詩詞雜談“系列文章第2期:杜甫在唐朝為何不受推崇?

今天,我們提到唐代和唐代的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詩。而提到唐詩,我們每個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名垂青史的詩人。

但是,如果回溯唐代的詩壇,特別是唐代文人對本朝詩歌和詩人的評價審美的話,就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很多為我們後世推崇備至的詩人,在唐代並沒有特別受歡迎。

其中,最典型的位,就是有著"詩聖"之稱的杜甫杜子美。

詩詞雜談|杜甫在唐朝為何不受推崇?

杜甫,在我們今人眼中,是唐代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用一些學者的話說,杜甫是中國自有文學以來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是“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連《紅樓夢》中,寫詩寫的極好,眼光又特別挑剔的林妹妹,都說想學詩,想學寫詩,應該讀王維,讀杜甫,再讀李白。

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庚、鮑等人的一看。

——《紅樓夢》48回

但是奇怪的是,在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主要的唐人選唐詩的選本里,基本上見不到幾首杜甫的詩。

在今存十餘種唐人的唐詩選本中,備受後人推重的殷蟠的《河嶽英靈集》、高仲武的 《中興間氣集》二集不收杜詩,選詩千首的《才調集》也未收錄,僅晚唐韋莊的《又玄集》收其詩7首。

其他有名但已經散佚的唐詩選本中,杜甫詩的收錄情況也有些慘淡。

比如唐玄宗天寶三年即744年編選的三卷本《國秀集》,收錄作者88人,收詩220首,杜甫的詩無一首入選。據查史籍,755年至965年編選的六部唐詩集,只有兩種選了杜甫的詩。

那麼,唐代的這些詩歌批評家和選詩者們,為什麼如此不待見杜甫的詩呢?

詩詞雜談|杜甫在唐朝為何不受推崇?

一個原因是,杜甫的大部分作品與唐代所流行的詩體格格不入。

初唐和盛唐時期,主流詩歌最大的特點是音韻流暢和通俗易懂,而且篇幅都很短小。當時所流行的詩歌風氣是:以咫尺寫天涯,有要寫,有要不寫,就像國畫有的地方要畫的細密,有的地方則要留大片留白,這樣才顯得格調高雅,美在其中。也正因為如此,在初唐和盛唐,七絕、五絕和五律成了詩歌的主流體裁。

另外,篇幅短的詩歌,除了"逼格高"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通俗易懂。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從初唐到盛唐,詩人們最不喜歡的就是詩體就是七律和五言排律。因為七律和五言排律的規則特別複雜,詩人們不願意受這些規則的約束,也就不願意寫七律和五言排律。

詩詞雜談|杜甫在唐朝為何不受推崇?

但是,其他詩人所不推崇的,偏偏就是杜甫喜歡的。

為什麼林黛玉說學詩要讀杜甫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杜甫的詩十分講究音韻格律,十分的標準。但在崇尚自由風氣的唐代,標準、嚴格的東西,反而不那麼受歡迎。杜甫的詩讀起來不夠朗朗上口,內容也不夠通俗易懂,動不動就喜歡追憶古人,聊聊典故。

此外,杜甫特別鍾情於五言排律。他的五言排律有兩大特點。一是篇幅特別長,動不動就是二十韻、三十韻,甚至一百韻。二是用典故特別多。

於是,杜甫的詩在唐代那些詩歌評論家和收錄者們的眼裡,就不夠好。

詩詞雜談|杜甫在唐朝為何不受推崇?

另一個原因是,杜甫的詩的風格,與初唐、盛唐時期推崇的詩歌風格不符。

初唐、盛唐時期流行的是什麼樣風格的詩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有古風的詩。

無論是殷蟠的《河嶽英靈集》還是高仲武的 《中興間氣集》,他們選詩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要求“既閒新聲,復曉古體,文質半取,風騷兩挾”。當時的人們所推崇的是陳子昂便是那種對漢魏詩歌風氣的"復古"的詩人,當時的人不喜歡南北朝,特別是在南朝時期那種“四聲”、“八病”音韻格律要求下寫出來的近體詩。

而且,當時的人們非常看重的是詩的功用。所謂“功用”,那就是讓大多數人能看得懂,讓大多數人都能喜歡。清代的納蘭性德若生活在唐朝,他的詩定也能廣受好評,因為他的詩便是如此。即使是鄉村老嫗,也可以輕吟《飲水詞》。

詩詞雜談|杜甫在唐朝為何不受推崇?

在這個主張的影響下,盛唐、中唐時期的眾多的唐人選唐詩選均以收錄五古為主。比如《河嶽英靈集》就十分推崇建安詩人曹植和劉禎的五古詩。

杜甫的詩呢?以杜甫從開元二十五年到天寶十三載所存的116首詩進行統計分析,其中五古20首,七古24首,五律50首,七律5首,五排14首,七絕2首,五絕1首,共計古體44首,近體72首。

而《河嶽英靈集》選錄開元、天寶時自常建至閻防等24人詩,共234首,今本實數為229首,其中五古125首,佔55%。

詩詞雜談|杜甫在唐朝為何不受推崇?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杜甫的詩在這個時期,並不受到詩歌評論家和收錄者們的青睞了。

杜甫的詩,一直到推崇詩風、詩體多樣性,並且注重詩歌內容和思想的晚唐時期,才開始被當時的詩人和評論家所推崇。

晚唐人孟棨。在其《本事詩·高逸》中敘述李白"才逸氣高,與陳拾遺齊名,先後合德"之後,盛讚杜甫詠李白之詩"所贈二十韻,備敘其事。讀其文,盡得其故跡"。

由此,又順筆論及杜詩的史鑑價值:"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而著名詩人韋莊,在其詩選中收錄了杜甫的七篇名作:《西郊》、《春望》、《禹廟》、《山寺》、《遣興》、《送韓十四東歸覲省》、《南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