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又雙叒盈利了

11月15日晚間,京東發佈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淨收入達到13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到28.7%,大幅高於市場預期。第三季度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31億元,同比增長160.6%;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自由現金流增長至156億元,同比與環比均大幅提升。

隨著劉強東的不斷低調,京東反而進入了盈利期。這次雙十一也沒有過於大張旗鼓,從數據來看距離天貓尚有不小的距離,但還算不錯。

京東是一傢什麼公司?

你覺得是電商?

這是一家資產非常重的公司。

京東最著名的是"亞洲一號",公司的倉儲、物流全部為自營。

京東又雙叒盈利了

劉強東全力投入物流建設的時候,很多人對這種模式是存在質疑的。甚至馬雲都說,他不看好京東的自建物流模式。

結果在京東物流不斷攻城拔寨的時候,馬雲也構建了基於菜鳥的物流體系,實質上收編了一眾快遞公司。除了不給員工發工資,本質上和自建物流差不多。

電商和傳統零售的最大區別就是物流,電商拼到最後,本質上是物流的廝殺。

表哥有訂閱雜誌的習慣,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從郵局訂雜誌也改到了一家著名的雜誌訂閱電商:雜誌鋪。

由於對於雜誌來說,每月包郵的成本非常高,雜誌鋪通常選擇圓通、韻達等相對低廉的快遞公司,這個月突然發現換成了京東物流。

這就比較有意思了,雜誌鋪是典型的價格敏感型電商,換成京東物流意味著京東物流的價格已經降到了足夠低。

在服務水平接近順豐的情況下,價格接近普通快遞公司,這樣的競爭力就很強悍了。

根據劉強東原來的規劃,京東物流將在2019年上市,目前看不太可能了,但京東物流的發展還是很不錯。

囉嗦了半天京東物流,其實跑題了,京東物流2017年就已經獨立拆分,並吸引了騰訊甚至谷歌的投資。

下面走馬觀花一下京東的三季報。

1、活躍用戶持續增加。

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為3.344億,環比二季度同期新增1300萬,創下近7個季度以來最大增量。

2、驚喜的京喜。

今年的雙十一,部分用戶的微信購物入口,從京東替代成了京喜。京喜是京東打造的用來面向下沉客戶的平臺,有人認為是對抗拼多多的。表哥不這麼認為,縣域經濟的8億人口足以支撐一個拼多多、一個京喜、一個淘寶。

作為可選項,京喜大有可為。

京喜已佈局全國100多個產業帶,成為製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11.11京東全球好物節"期間,京喜約75%的新用戶來自低線城市,京喜總用戶中約55%為女性。

3、研發

京東的研發比較全面,其中投入最多的,還是物流。

今年618全球購物節期間,京東物流全國23座"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均已投入運營,單體倉庫日處理訂單能力達百萬量級。

北京市大興區魏永路的"亞洲一號"只有500名員工,其中從事分揀業務的,只有12人,絕大多數業務實現了無人化自動化。自動規劃路徑的AVG機器人遍佈倉庫的每一個角落。

4、C2M業務(反向定製)

藉助平臺大數據,京東為客戶定製產品,再將需求反饋給廠家進行生產。

這方面,京東定製家電做的非常好。

京東已與包括格力、美的、飛利浦、西門子和海信等知名品牌在內的超過140個電器品牌建立合作,C2M模式誕生的大量新品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5、線上新零售

近年來炒作的新零售概念,漸漸沒有了聲響。其實線下的新零售,需要打通的壁壘比較多,目前很難看到成效,大部分還處於概念階段。

但線上新零售卻大有可為。

週五和某知名電商系的一個經理探討了一下午,主要討論傳統行業如何線上營銷,實現更廣泛的客戶觸達。

於是,帶著相同的思路,去看京東。

京東手握數億客戶資源,對客戶的消費習慣瞭如指掌。通過各種方式,不斷的幫助商業合作伙伴進行拉新並形成持久的吸引,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

對此,京東的做法為:藉助於日益活躍的戰略投資、戰略合作和商業共創,京東正在多元化地滲透到以零售為基礎的豐富場景中,從優勢明顯的一二線市場拓展到更具增長力的低線級市場,通過連接新的場景、新的觸點、新的人群、新的需求,與合作伙伴優勢互補、探索新模式,讓數據鏈、供應鏈發揮規模效益,轉化為強大的價值鏈,並實現技術能力和資源的創新、優化和輸出。

簡單理解,我有1萬個客戶,我的客戶給了你,依然是我的客戶,我沒有任何損失,但你多了1萬個客戶,你通過各種優惠留住其中的一部分,成為忠誠客戶,而我的客戶享受到了你給的優惠,對我的忠誠度提升了。

這是多贏的玩法。

6、資本運作

原定於2019年上市的京東物流,暫時沒能上市,大概率和2019年劉強東犯事有關。

不過,京東健康完成了A輪優先股融資,投後估值約70億美元。按收入規模計算,京東大藥房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線上藥房。

按照劉強東幾年前規劃的路線,京東旗下至少要再上市兩家公司,京東物流、京東健康、京東金融都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