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又双叒盈利了

11月15日晚间,京东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净收入达到1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28.7%,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第三季度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增长160.6%;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自由现金流增长至156亿元,同比与环比均大幅提升。

随着刘强东的不断低调,京东反而进入了盈利期。这次双十一也没有过于大张旗鼓,从数据来看距离天猫尚有不小的距离,但还算不错。

京东是一家什么公司?

你觉得是电商?

这是一家资产非常重的公司。

京东最著名的是"亚洲一号",公司的仓储、物流全部为自营。

京东又双叒盈利了

刘强东全力投入物流建设的时候,很多人对这种模式是存在质疑的。甚至马云都说,他不看好京东的自建物流模式。

结果在京东物流不断攻城拔寨的时候,马云也构建了基于菜鸟的物流体系,实质上收编了一众快递公司。除了不给员工发工资,本质上和自建物流差不多。

电商和传统零售的最大区别就是物流,电商拼到最后,本质上是物流的厮杀。

表哥有订阅杂志的习惯,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从邮局订杂志也改到了一家著名的杂志订阅电商:杂志铺。

由于对于杂志来说,每月包邮的成本非常高,杂志铺通常选择圆通、韵达等相对低廉的快递公司,这个月突然发现换成了京东物流。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杂志铺是典型的价格敏感型电商,换成京东物流意味着京东物流的价格已经降到了足够低。

在服务水平接近顺丰的情况下,价格接近普通快递公司,这样的竞争力就很强悍了。

根据刘强东原来的规划,京东物流将在2019年上市,目前看不太可能了,但京东物流的发展还是很不错。

啰嗦了半天京东物流,其实跑题了,京东物流2017年就已经独立拆分,并吸引了腾讯甚至谷歌的投资。

下面走马观花一下京东的三季报。

1、活跃用户持续增加。

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为3.344亿,环比二季度同期新增1300万,创下近7个季度以来最大增量。

2、惊喜的京喜。

今年的双十一,部分用户的微信购物入口,从京东替代成了京喜。京喜是京东打造的用来面向下沉客户的平台,有人认为是对抗拼多多的。表哥不这么认为,县域经济的8亿人口足以支撑一个拼多多、一个京喜、一个淘宝。

作为可选项,京喜大有可为。

京喜已布局全国100多个产业带,成为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期间,京喜约75%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城市,京喜总用户中约55%为女性。

3、研发

京东的研发比较全面,其中投入最多的,还是物流。

今年618全球购物节期间,京东物流全国23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均已投入运营,单体仓库日处理订单能力达百万量级。

北京市大兴区魏永路的"亚洲一号"只有500名员工,其中从事分拣业务的,只有12人,绝大多数业务实现了无人化自动化。自动规划路径的AVG机器人遍布仓库的每一个角落。

4、C2M业务(反向定制)

借助平台大数据,京东为客户定制产品,再将需求反馈给厂家进行生产。

这方面,京东定制家电做的非常好。

京东已与包括格力、美的、飞利浦、西门子和海信等知名品牌在内的超过140个电器品牌建立合作,C2M模式诞生的大量新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5、线上新零售

近年来炒作的新零售概念,渐渐没有了声响。其实线下的新零售,需要打通的壁垒比较多,目前很难看到成效,大部分还处于概念阶段。

但线上新零售却大有可为。

周五和某知名电商系的一个经理探讨了一下午,主要讨论传统行业如何线上营销,实现更广泛的客户触达。

于是,带着相同的思路,去看京东。

京东手握数亿客户资源,对客户的消费习惯了如指掌。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帮助商业合作伙伴进行拉新并形成持久的吸引,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对此,京东的做法为:借助于日益活跃的战略投资、战略合作和商业共创,京东正在多元化地渗透到以零售为基础的丰富场景中,从优势明显的一二线市场拓展到更具增长力的低线级市场,通过连接新的场景、新的触点、新的人群、新的需求,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探索新模式,让数据链、供应链发挥规模效益,转化为强大的价值链,并实现技术能力和资源的创新、优化和输出。

简单理解,我有1万个客户,我的客户给了你,依然是我的客户,我没有任何损失,但你多了1万个客户,你通过各种优惠留住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忠诚客户,而我的客户享受到了你给的优惠,对我的忠诚度提升了。

这是多赢的玩法。

6、资本运作

原定于2019年上市的京东物流,暂时没能上市,大概率和2019年刘强东犯事有关。

不过,京东健康完成了A轮优先股融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按收入规模计算,京东大药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线上药房。

按照刘强东几年前规划的路线,京东旗下至少要再上市两家公司,京东物流、京东健康、京东金融都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