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歲就擒住了鰲拜,可為何沒殺他,而是選擇了終身監禁呢?

沃芙琉


康熙不殺鰲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鰲拜有功,有人說也是因為康熙根基不穩定,殺功臣會有失民心,其實這個理由並不太成立,要知道康熙也殺了自己得叔父,歸根結底就是念在鰲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為什麼這樣說?


△康熙畫像

我們不妨瞭解下歷史上真實的鰲拜。

其實很多人對鰲拜的印象就是五大三粗、野心勃勃、謀反竄逆,尤其是看見康熙還是個小孩,在康熙面前作威作福,完全不把康熙這個小皇帝放在眼裡,其實這和真實的鰲拜形象相差甚遠。

瓜爾佳·鰲拜,滿洲鑲黃旗人,鰲拜出身名門,很早就開始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因為自身的英勇善戰、戰功顯赫,還被譽為“大清第一勇士”。


鰲拜的功勞。

皮島之戰後,皇太極封鰲拜為三等男爵隨後又擢升鰲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

松錦會戰,這一戰是鰲拜地位上升的開始;

關內之戰,瞭解清史的人大概都知道,清軍在入關之後,還是鰲拜率領八旗子弟軍定燕京,隨後出征湖廣地區,將明朝殘餘勢力殲滅。公元1644年,鰲拜殲滅李自成軍隊主力,兩年後又開始征戰四川,於南充擊敗張獻忠。

鰲拜在皇太極時期是極其忠臣的,並且在皇太極去世之後也表現出自己得忠心,鰲拜甚至不惜得罪當時權傾朝野的多爾袞,最終幫助順治皇帝繼位,而順治對鰲拜也非常看中,鰲拜也沒有讓順治失望,順治去世之後,鰲拜也被列為輔政四大臣其中之一,可以說在這之前鰲拜是沒有任何不忠不義的行為。

康熙繼位之後,鰲拜野心才開始膨脹。

作為康熙的輔政大臣,鰲拜地位和勢力再一次提升,康熙繼位時,鰲拜還能做到象徵性的徵求康熙的意見,可能是因為康熙還是個孩子,鰲拜開始無視康熙,獨攬大權,同時又不斷安排親信,嚴重威脅到了康熙皇帝的位置。


△少年康熙畫像

蘇克薩哈一案更是讓康熙意識到,鰲拜位極人臣,威脅太大,如果不盡早剷除,恐怕自己得帝位不保,再加上自己的叔父不斷的在鰲拜身邊鼓動他造反,鰲拜原本認為自己權力已經很大了,和做皇帝並無區別,奈何被鼓動之後想法開始搖擺不定。

康熙八年,此時的康熙已經16歲,他將早已經訓練好的一群小夥伴叫出來,和鰲拜玩摔跤,鰲拜還以為康熙只是貪玩,不以為然,結果被康熙擒獲。


△鰲拜被擒

那麼康熙又是如何處置鰲拜的?

據說鰲拜在被擒獲之後,康熙立刻想要宣讀鰲拜罪證,可是沒想到被鰲拜掙脫,鰲拜問康熙為什麼要殺有功之臣?可以說如果鰲拜真心謀反,此時殺康熙易如反掌,可是鰲拜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反擊,而是疑問,由此可見,鰲拜並沒有造反的心思。

康熙聽完鰲拜的述說之後將鰲拜幽禁,康熙給鰲拜定的罪有三十條,其中二十二條和結黨擅權有關,加上不尊重太皇太后二條,對冊立皇后妒忌、私買奴僕五條。

當時康親王傑書建議康熙處死鰲拜並且株連其家,而康熙並沒有這樣做,康熙認為鰲拜對清朝有功,且無叛亂謀反意圖,最終決定幽禁鰲拜,據說鰲拜在和康熙對峙時曾脫下上衣,槍傷刀傷甚多,康熙被感動才決定不殺鰲拜。

《清史稿》記載:“效力年久,不忍加誅。”

這也是康熙不殺鰲拜的真正原因,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下旨“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

自此康熙追封鰲拜為一等男爵,雍正繼位之後加封鰲拜為一等公,並且為鰲拜平反。其實鰲拜算不上叛逆奸臣,因為晚年被權力矇蔽了雙眼,不知收斂,導致皇權分散,這才有了這樣的下場。


羽評郡主


康熙本來是要殺鰲拜的,可是鰲拜服軟求饒,康熙就改了主意,饒了他一命。當時在康熙身邊的一個法國傳教士,記錄了其中的過程和原因。

康熙擒住了鰲拜以後召集群臣,給鰲拜定了幾十條罪狀,準備趁勢殺掉鰲拜。鰲拜剛開始也只是以為康熙只打算剝奪了自己的官職,不會殺自己。消息傳來的時候鰲拜就震驚了,沒想到小皇帝真的敢殺自己,就提出要再見康熙一面,這個要求得到了准許。

鰲拜見到康熙以後,掀開衣服,漏出了一身的傷疤,說這些傷疤都是當年為了救皇太極留下的,說自己當年立過許多的大功,求康熙看在皇太極的面子上饒了自己的性命。

康熙看了以後就心軟了,因為鰲拜當年確實立過很多的功勞。最關鍵的一點,鰲拜雖然囂張跋扈,但一切證據顯示鰲拜也確實沒打算造反篡位。

同時康熙也為了穩定朝政,免得牽連太多影響政權穩定,於是就網開一面,免了鰲拜的死刑。

最後鰲拜就一直被關押,相當於判了無期徒刑,還沒有減刑。不過鰲拜命不好,古代的牢房條件實在是落後,坐牢的死亡率很高,鰲拜在牢裡住了沒幾個月就死了。


漂浮菌


其原因是:1,鰲拜當時可是三朝元老,自皇太極時,他就領軍南征北戰,戰功赫赫,聲望甚高。2,鰲拜對皇太極也是極為衷心,當年皇太極病逝,皇太極三弟多爾袞和皇太極長子肅清王豪格參與到皇位爭奪中,是鰲拜以武力威脅多爾袞不得不退讓,釆取折中方案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即康熙的父親)順利繼位,為順治六年。所以說鰲拜對順治皇帝是有功的。3,孝莊文皇后病重期間,是鰲拜晝夜於宮中侍候,顧不上吃飯和休息,深受順治帝讚賞。4,康熙要真以謀反的罪名來處置鰲拜,連滿人都說服不了。此時的康熙才大權在握,就開始這樣對待有功之臣,會讓眾大臣心寒。5,鰲拜當時已步入老年,此時殺與不殺關係也不太大,鰲拜已經年老,也不過10來年時間。所以康熙最後決定不殺,而是將鰲拜終身監禁起來,在康熙八年(1669年)鰲拜老死於囚牢中。這不僅能穩定人心,同時也為自已贏得一個寬厚大量的美名。


周明建16


我個人覺得康熙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畢竟15歲的皇帝找幾個手下把大臣給抓了這種做法太不地道了。鰲拜輔政是康熙他爹順治的遺詔,當時領頭的是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性格又偏軟弱,蘇克薩哈又獲罪而死,因而鰲拜才能擅權。

鰲拜早期是有著很大功勞的,對清朝的忠臣是毋庸置疑的。他本是豪格的先鋒,不過在多爾袞掌權以後,遭到嚴重的打壓,還差點丟掉性命。後來,他又重新掌握權力,成為了手握重權的權臣。從目前的資料來看,鰲拜並沒有要造反。康熙之所以對鰲拜下手主要在於小皇帝喜歡折騰,看不慣大臣掌權。要知道萬曆朝的張居正就相當於康熙朝的鰲拜,張居正權傾朝野,萬曆也沒找幾個太監把張居正抓起來關起來呀。


後來康熙還把三藩都逼反了就是最好的例子,要知道吳三桂這些人怎麼可能願意反清,畢竟吳三桂連南明的皇帝都親手殺了。


不過好在康熙有個好奶奶孝莊,能夠幫著他支撐著。


歷史是什麼


康熙8歲喪父,10歲又喪母,對於一個九歲的小孩子來說,康熙是最悲哀的一名皇帝了,可以說是人生幼年最大的不幸。康熙更是在晚年說了一句:“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不得不讓人悲哀。(康熙帝)

康熙15歲時候就智擒鰲拜,至今仍被讚頌。可是冒著風險把他抓住了,為什麼不直接把鰲拜殺了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其中的奧秘:

鰲拜跋扈,但是沒有達到篡位弒君的程度

這是康熙帝的一個高明之處,不是因為他不敢,因為鰲拜專橫跋扈,但是還沒有達到弒君篡位的程度,還沒有到必須要殺掉的地步。鰲拜是滿洲第一勇士,為大清的簡歷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他託孤大臣被打倒後,鰲拜如果想篡位,其實完全是可以的,但是鰲拜並沒有這麼做,鰲拜其實不像電視劇裡面演的那樣專橫至極。

康熙作為皇帝,解除鰲拜的權利是必須要做的事,但殺不殺鰲拜卻又緩和的餘地,康熙是大器早成的一代君王,年紀輕輕就很有城府,已經智擒了鰲拜,如果執意要去殺他,會引起反面效果,畢竟鰲拜是開國元老,先帝的託孤大臣,就像當今的話說,睡會在乎給死人的榮譽呢,多給點又如何!(鰲拜)

康熙皇帝不殺鰲拜可以收買人心

當然還有是因為可以收買人心,顯示皇帝的仁慈。在當時來說,鰲拜畢竟是有功之臣,又是先帝欽定的輔政大臣,即使飛揚跋扈,但他畢竟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年事已高,況且已經被擒,不會再有多大的威脅。再說鰲拜當時還有不少黨羽,康熙這樣做既可以向大臣顯示自己的仁厚,又可以安撫鰲拜的同黨,表示自己不殺功臣,是相當明智的。

(康熙智擒鰲拜)

還有一個就是鰲拜可能向康熙求情不殺

鰲拜被抓後,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大臣們審實後,宣佈了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帝,讓康熙看看他為康熙祖父皇太極留下的傷疤,結果,傷痕累累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所以對他寬厚處理,免死禁錮,不久後的康熙8年(1669年),鰲拜就在禁所死去。


明明說歷史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福臨去世(還有失聯、出家一說) ,由其子玄燁繼位。改次年(1662年)為康熙元年,是為康熙大帝。康熙14歲親政,在位61年,活了69歲。據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且治國理政異常勤奮,也算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一手開創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帶領清朝進入了以其年號為標誌的一個蓬勃發展時期,他不僅是清代最有作為的帝王, 也是亙古罕見的明君。

順治帝遺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小皇帝並代理朝政。在此期間,繼續派兵追剿南明永曆帝朱由榔,並將其逼入緬甸境內,1662年4月被吳三桂絞殺於昆明。康熙三年,派川、陝、鄂三省兵進剿在鄂西堅持抗清的大順軍餘部(夔東十三家),李來亨、劉體純、郝大勇先後敗死,又捕殺了在浙江沿海抵禦清軍的南明遺臣張煌言,大陸上的抗清活動基本被平息,清王朝的統治逐漸穩固。

輔政期間,鰲拜出力甚多,於是在託孤四大臣中,他逐漸變得囂張跋扈起來,他不僅專權攬政,還結黨營私,欺凌幼帝,一時勢焰熏天。

康熙六年,玄燁已經14歲,按常規這年7月就要舉行親政大典。鰲拜卻不願意交出輔政大權,更不願歸政皇帝,而是繼續把持朝政,獨攬大權 ,這就使他和其他輔政大臣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後逐漸發展到和康熙帝矛盾尖銳並屢起衝突。鰲拜擅權已經威脅到至高無上的皇帝權威,因而引起了年少的康熙帝和在背後支持他的祖母博爾濟吉特氏(孝莊皇后)的警惕。

康熙雖然年紀不大,但很有心機,他虛心求教,認真學習處理朝政的辦法。他按慣例每天上朝與輔臣一起聽政,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對鰲拜的干涉和錯誤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抵制和駁斥。

康熙自親自視政以來,便有意識地逐步擺脫鰲拜的掣肘與控制,他天天到乾清門處理朝政大事,遇事則直接召集滿漢大臣廷議商榷,使鰲拜的威權有所下降。此時的少年康熙,已經在考慮如何 除掉鰲拜集團了。但鰲拜黨羽眾多,早已尾大不掉,康熙憂慮其勢大難制,不敢貿然動手,若謀劃不周,必將激起變亂。他考慮再三,突然心生一計。他以下棋為名,召見首席輔臣索尼之子索額圖入宮秘密策劃。定計後,康熙令甄選侍衛、拜唐阿(執事)中身強體健的少年進宮習練“布庫戲” (摔跤、角力、相撲),陪他演練,供他娛樂。鰲拜以為是小孩子玩鬧,對此不以為意,也不防備,而康熙卻日日督促少年們勤加練習,等待時機成熟後,一舉擒拿鰲拜。

康熙八年(1669年)5月26日,康熙見少年們技藝精進,似乎練的差不多了,到了該動手的時候了。

他將大家召集到一起,問道:“汝等皆朕肱骨耆舊,然則畏朕歟,抑或畏(鰲)拜也”?眾少年異口同聲道:“獨畏皇上”!康熙見士氣很高,遂放心公佈了鰲拜的罪狀,並授計捉拿。部署妥當後,他召鰲拜入宮議事。鰲拜聞召立即大喇喇進宮,他毫無防範,康熙立即指揮眾少年一擁而上,“立命擒之”。鰲拜是清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他久經沙場,武藝精熟,膂力過人,無奈事發突然,猝不及防下施展不開,只好束手就擒。


這一抓捕場面,形同兒戲,卻把位高權重、戾狠跋扈的鰲拜給捉住了。

康熙以“擒賊先擒王”的謀略,先迷惑對手,再乘其不備,迅速將擅權攬政的鰲拜抓獲,樹倒猢猻散,以鰲拜為首的政治集團迅速土崩瓦解,其骨幹分子紛紛束手就擒並遭懲處。

康熙命和碩康親王傑書負責審查鰲拜團伙的犯罪事實,後來定案並列出其所犯的30條大罪,按罪當依律問斬,並抄沒其家產,他的兒子納穆福協同作惡,也被判處死刑。

曾炙手可熱、隻手遮天的悍臣鰲拜,一夜之間不僅淪為階下囚,還即將被處死。

定案後,康熙又親自審問了鰲拜一次,以核實其犯罪事實。據說鰲拜戎馬半生,驍勇善戰,身上傷痕累累,康熙帝念他為清王朝建樹的莫大功勳,不忍心處死他,於是將死罪改為革職圈禁,家產抄沒, 其子納穆福也被免於一死,父子二人一起終身監禁。

沒多久,心情抑鬱的鰲拜死於禁所,康熙下令將其厚葬,並將其兒子納穆福釋放,恢復自由。

【寫作不易 搬運必究】【插圖為網圖】



鐵馬冰河wu


康熙皇上在位60年,英明神武,睿智過人。在剷除鰲拜勢力後,並沒有殺他,主要的原因有:

1,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以戰功封公爵。為滿清的建立出生入死,做出過卓越貢獻。康熙皇上根據當時的形勢,審時度勢,由於鰲拜掌權多年,黨羽非常多,如果追究下去,滿朝甚至軍隊都得死一大批人,而這些人大部分都不是非殺不可的。鰲拜畢竟是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功臣,年事已高,所以只殺了幾個跟隨鰲拜的蹦躂的比較歡的大臣,而鰲拜反正已經受了重傷,活不了多長了,於是康熙讓他在天牢頤養天年了。而鰲拜的黨羽們看到皇帝的仁厚,也就不再擔心了。從而穩定了大局。

2,從個人感情方面,孝莊文皇后雖然幫助康熙剷除鰲拜,但她對鰲拜也是有感情的,鰲拜是順治帝最信任的臣子,孝莊文皇后對他的評價也不會差。所以說,康熙和孝莊都敬重鰲拜,因此不殺,也在情理之中。


小板凳看電影


我們先說下鰲拜,那可是滿清第一勇士,上戰場那可是虎將一名,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有勇有謀,對皇太極及愛新覺羅氏可謂忠心耿耿,入關後極力排斥多爾袞勢力擁護福林登基,康熙未掌大權時又是四大輔政大臣之一,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康熙為什麼想滅掉鰲拜勢力呢?因為鰲拜入關後自持功高居功自傲,胡作非為,橫行鄉里魚肉百姓有時甚至私用刑法,不把皇帝朝廷放在眼裡,後來更是過分結黨營私,一步步對權力的貪婪愈發不可收拾,有時還是陰奉陽違欺上瞞下,對於康熙來說都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終於有一次有機會擒住鰲拜,那麼為何不殺他呢?

我想首先是鰲拜對滿清有功,殺他有點不仁義,曾經排斥多爾袞擁護福林,這些都是對鰲拜有感激之情,還有一點當時康熙才十五歲,大家想想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不可能懂這麼多,那麼康熙背後的人就浮出水面了,她就是孝莊,皇太極的妻子,福林的母親,康熙的奶奶,一路走來看著鰲拜對大清沒有什麼非分之想也不想改朝換代,並不是到了十惡不赦的地步,雖然專橫跋扈結黨營私營私舞弊,但是對愛新覺羅氏仍是盡心盡力,所以只要把鰲拜的權力收回來就行,沒必要趕盡殺絕,還有一招叫做恩威並濟,這也是政治家們慣用的伎倆,還有一點就是警示後人,不論你有多大權力多大功勞,只要敢叫板皇權肯定沒有好下場!


夢福駒


康熙確實沒判鰲拜死刑,但鰲拜被囚數月就在牢中暴斃,如此殺人不見血,既彰顯了皇帝的寬大仁慈,又讓罪大惡極的鰲拜得到報應,背後權謀昭然若揭。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順治帝駕崩,年僅8歲的康熙受遺詔繼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四位輔政大臣。


四大輔臣中,索尼是四朝元老,年老多病,畏事避禍;蘇克薩哈跟鰲拜是姻親,可兩人卻如同仇人;遏必隆為人庸懦,毫無主見,是鰲拜附庸。鰲拜雖居末位,但資格老,軍功高,特別是索尼和蘇克薩哈死後,擅權自重,日益驕橫,引起少年康熙不滿。

康熙八年(1669)五月,年僅14歲的康熙設計擒獲了鰲拜,命議政王大臣等嚴加審訊。大臣們心領神會,很快給鰲拜扣了30頂大帽子——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斬立決。

按照史料記載,鰲拜覺得自己冤枉,扒光上衣,讓康熙看自己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留下的累累傷疤,康熙心生惻隱,感念鰲拜的功勞,於是免他一死,改為終身禁錮。

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鰲拜沒有謀逆死罪,才對鰲拜網開一面,那可大大低估了少年康熙的權謀厚黑水平,網開一面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整死你,這是歷代皇帝必備權謀手段,不過14歲的少年康熙更加早熟,使用的更加熟練而已。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首先更正提問者一個錯誤,據我所知康熙十六歲擒鰲拜回到正題,如果你能明白康熙為何選擇用布庫(摔跤)這種方式以及為何選擇要生擒這兩個問題,

你就不會感到疑惑了。這篇文章我只解答為何生擒然後監禁的問題。

除此之外,為何選擇布庫這種方式而不用御前侍衛等其他方式?康熙為擒鰲拜究竟做了哪些準備?鰲拜究竟在何地被擒?擒鰲拜時康熙在現場嗎?孝莊太后在擒鰲拜過程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她是否秘密從其孃家蒙古科爾沁部調兵?此時索爾圖和明珠兩位未來的康熙朝重臣在做什麼?這些問題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為您一一解答。(敬請關注下一篇文章)提前放一張圖。說回正題,康熙為何不殺而選擇將鰲拜監禁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選擇不殺的根本原因是康熙剛剛親政兩年根基較弱,還沒有建立起強大的政治勢力,對百官及全國也沒有絕對控制權,清初八旗並立與皇權集中這對矛盾還沒有解決,故鰲拜只可生擒,若促殺鰲拜恐怕會引起鑲黃旗的不滿,朝野動盪,造成更大的不可控之局勢。我舉多爾袞處理鰲拜一事說明你就清楚了。

當年皇太極死後,鰲拜

(鑲黃旗)等主張擁立豪格(皇太極長子,正藍旗)為帝和以福臨(皇太極九子,康熙之父)為太子堅決反對多爾袞(皇太極之弟,豪格、福臨之叔父)登基,最後雙方妥協順治(福臨)繼位,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輔政,順治五年,貝子屯齊等人建議將鰲拜處死,但多爾袞給的答覆是:“殺之(鰲拜),恐引起動亂,將鰲拜巴圖魯免死,贖身“,鰲拜針對多爾袞攝政一事發生了三次衝突,但最後結果都是“免死”。此時多爾袞已經大權在握,權傾朝野,八旗佔據三分之二,這種情況下尚且擔心殺鰲拜會帶來動亂,更何況是此時已擔任輔政大臣八年,門生故吏便天下的鰲拜,再加上康熙剛繼位兩年,還羽翼未豐。這是其一。


第二:鰲拜

是權臣,並非奸臣,他的問題主要在專權攬政結黨營私,導致康熙始終不能真正親政,並非是要篡逆,他始終是效忠愛新覺羅家族的,(從鰲拜瓜爾佳氏家族和愛新覺羅氏家族的關係中就可得知,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展開說明了)而康熙要除鰲拜主要也是解決他專權結黨的問題,以使自己真正掌握實權。而殺與不殺只是方式的不同,關鍵是哪種方式更有利於康熙,康熙剛剛親政,勢單力薄,而鰲拜擔任要職長達數年,黨羽眾多。須知權力表面上來自上級,而實際上來自下級。殺鰲拜容易,關鍵是殺了之後如何解決其黨羽的問題,這才是問題癥結所在。留活口,可根據形勢,便宜行事,壓制其下級異動,不殺更有利於康熙親政。我舉北魏孝莊帝殺爾朱榮一例說明你就清楚了。

武泰二年(公元528年)河陰之變後,爾朱榮掌握了北魏大權,立孝莊帝為傀儡皇帝,孝莊帝不甘心做傀儡他謊稱自己生了太子,誘騙爾朱榮從晉陽入朝(洛陽)朝賀,在明光殿埋伏刀斧手,手刃爾朱榮,其結果是什麼呢?爾朱榮侄子爾朱兆,爾朱度律以為其叔父報仇為名,率兵直撲洛陽,俘虜孝莊帝,就是高歡這樣實力雄厚的人勸說不要殺孝莊帝也於事無補,最後孝莊帝被勒死。康熙當時的處境還比不上孝莊帝,前車之鑑,如果貿然將鰲拜殺死,後果不堪設想。此時剛剛擒住鰲拜一人,其黨羽還沒落網。以下為鰲拜部分同黨(如圖所示)

當康熙穩定朝局之後,其黨羽也全部落網,再看康熙如何處置鰲拜及其黨羽。

《清史稿·鰲拜傳》雲:“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quan 悔改)改,下詔數其罪···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死刑),並籍其家產···上親鞫(ju 審問)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chi 剝奪)職籍沒。”

鰲拜果真因為為國效力,戰功赫赫,康熙不忍殺他嗎?且看鰲拜同黨的下場,(如下圖所示)

康熙為何獨留鰲拜這個魁首,而將其黨羽處死?其中用意已不言自明瞭,以上所講就是康熙不殺鰲拜的主要原因。(限於篇幅,阿南達和莫洛為何能逃過一劫,以後再論。如果覺得我寫的有點意思,麻煩點個關注,點個贊,謝謝)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使鰲拜得以身免,但都不是主要原因。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