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殺,蕭何張良都很怕,為何陳平卻不怕?

Hybrid_B


陳平說,我只是二流功臣,等一流功臣被殺光了,才可能輪得到自己。事實也是如此,陳平雖然是大漢開國功臣,後期誅滅呂后的時候立功不小,可是在大漢開國的時候,陳平的功勞還是沒辦法跟韓信、蕭何以及張良相提並論的。

漢初三傑才是劉邦最忌諱的三個人。

大漢朝開國以後,劉邦酒後吐真言,告訴大家,建立大漢王朝,他本人沒什麼功勞。要說有一點功勞,主要就是聚攏了一幫人才。

這些人才當中,有三個人堪稱漢初三傑,第一個也是功勞最大的,劉邦認為是蕭何。因為蕭何是劉邦的後勤總指揮,除了打仗的事情他不管,其他事情他什麼都要管理。

其次就是帶領百萬大軍擊敗項羽的韓信,這個人可了不起,手裡有兵馬就能攻城略地戰無不勝。就連久經戰陣的劉邦,都自愧不如。

還有一個張良,那是劉邦的總參謀。不管是私事還是國事,張良都能夠在第一時間,給劉邦最合理的建議,所以劉邦把他當成珍寶一樣看待。

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平為人長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史記》

可正是劉邦所認定的漢初三傑,卻也是劉邦最忌諱的三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三個人的才能實在是太出眾了。

可以說大漢朝的天下其實就是這三個人拼湊在一起打下來的。如果哪一天,這三個人合起夥來要另起爐灶了,那劉邦該怎麼辦呢?

所以劉邦對這三個人是又愛又恨,尤其是在建立大漢朝以後,劉邦對他們仨的恨意比愛要深重得多。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比較淒涼的狀況,張良早早就前往江湖歸隱,蕭何只能靠假裝貪汙從而獲得劉邦的信任。

最慘的那就是韓信了,因為韓信手裡有軍權,而且軍事指揮能力是最強的,也是造反最可能成功的一個人。所以韓信最終被劉邦殺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陳平作為二流功臣,要死還輪不到他。

於是就有人問了,陳平咋就不擔心劉邦找他清算呢?難道說劉邦對他有格外的信任?其實很尷尬的是,陳平之所以沒有得到劉邦的清算,主要還是因為他不夠格。

劉邦忌諱的三個人裡面,壓根就沒有陳平這個人。劉邦好歹是一國之君,每天要忙的事情有很多,同時還要擔心手底下人會不會造反。

這一切本身就夠煩了,所以劉邦只能緊緊盯著幾個可能造成大範圍波動的人才,可憐的陳平並不在這些人才當中。

平遂至修武降漢,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是時萬石君奮為漢王中涓,受平謁,入見平。平等七人俱進,賜食。王曰:“罷,就舍矣。”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於是漢王與語而說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曰:“為都尉。”是日乃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史記》

當時的陳平只能算是劉邦的二流謀士,幫著劉邦做一些比較隱晦的事情。比如說花重金離間項羽和范增,這就是陳平的主意。

由此可見,陳平只是在陰謀詭計方面比較出眾,而這一點對劉邦的千秋基業是沒有多大撼動的。所以劉邦殺不殺陳平,大漢王朝也都會延續下去,這是不會更改的。

可那三個傢伙就不同了,韓信帶兵百戰百勝,當時又是齊王,威望和地位都相當高。蕭何作為大漢朝的丞相,對天下的事務瞭如指掌,甚至比劉邦還要懂大漢王朝。張良的智慧舉世無雙,運籌帷幄的能力,更是無人可及。

所以這三個人才是韓信最忌憚的人,陳平這個耍陰謀詭計的人,只能往後排了。如果哪天劉邦除掉了這三個人,或許陳平才有幸被列為劉邦忌憚的對象。

不過可惜的是,劉邦只殺掉了韓信一個人。蕭何和張良都算是善終,所以陳平也就無法被列入忌憚名單之中了。

劉邦本就沒有殺功臣的習慣,只是後世誇張了。

提起劉邦,很多人第一個印象,那就是流氓。這是司馬遷給劉邦貼上的標籤,幾乎影響了兩千多年來大家對他的認知。

其實我們還能想起一個詞語,叫做飛鳥盡良弓藏。這個詞也是司馬遷留給劉邦的,意思就是劉邦把人才的才能給使用完了以後,就開始收拾人才了。

這幫功臣在幫助劉邦打下天下以後,基本上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了。這個時候劉邦便開始清算這些功臣。

而事實上劉邦果真是這樣的人嗎?當然不是。跟後世那些清算功臣的皇帝比起來,其實劉邦還是好了若干倍的。

平行聞高帝崩,平恐呂太后及呂嬃讒怒,乃馳傳先去。逢使者詔平與灌嬰屯於滎陽。平受詔,立復馳至宮,哭甚哀,因奏事喪前。呂太后哀之,曰:“君勞,出休矣。”平畏讒之就,因固請得宿衛中。太后乃以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是後呂嬃讒乃不得行。樊噲至,則赦復爵邑。---《史記》

除了韓信、臧荼和彭越以外,劉邦基本上沒有殺過什麼功臣。之所以殺這些人,主要因為他們是異姓王。

劉邦要實行一個制度,那就是非劉姓不得封王的制度。所以在開國的時候,所封的所有異姓王,全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可是除了這幾個異姓王以外,並沒有幾個功臣是受到劉邦誅殺的,這就是劉邦最大的特點。他的目的不是誅殺功臣,而是廢除異姓王,僅此而已。

所以在殺了韓信這些人以後,陳平完全不用擔心,因為他壓根就不是什麼異姓王,他的功勞也遠不能被封王。

總結:陳平對大漢朝的功勞,是在誅滅諸呂之上。

大漢朝建國的時候,陳平跟韓信蕭何這些人是沒法比的,可以說是不入流的水平。他之所以如此出名,其實是因為他在後期的表現非常優秀。

當劉邦死了以後,陳平逐漸嶄露頭角,因為他投靠了呂后這個大靠山。呂后這個人雖然有些殘忍,可是在治國方面,或許比劉邦還要有能力。

而且呂后好歹也是大漢朝開國皇后,所以陳平投靠呂后,這本身是沒有必要去非議的,因為這是比較合理的事情。

而多年以後,呂后也去世了。這個時候陳平就不一樣了。劉邦和呂后對他都有提拔之恩,他效忠他們是應該的。可這個時候諸呂們卻想要奪取大漢的政權,這是陳平這位老臣萬萬不能答應的事情。

作為大漢朝的元老,陳平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挺身而出,挽救了大漢王朝。大漢朝可以是劉邦的天下,也可以是呂后的天下,可絕對不能是諸呂們的天下。

本著天子只能姓劉的基本方針,陳平和周勃滅了諸呂,將劉邦的兒子劉恆接了過來繼承皇位,開創了文景之治。

所以說陳平是在這個時候,徹徹底底成為了大漢的股肱大臣。要說忌憚他,那也是漢文帝劉恆忌憚他,遠不可能是大漢的開國皇帝劉邦。

《史記》


江湖小曉生


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的話,那就是陳平對劉邦構不成威脅,而蕭何和張良對劉邦可以構成威脅。

陳平就是靠陰謀詭計來獲得當時的一席之地的。如果說劉邦的政權,有不得民心的地方,有見不得人的地方,那絕對有陳平的一份功勞。陳平貪財好色,這樣的人不能獨當一面,註定不會成大氣候。劉邦對此心裡還是有數的。

陳平是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投奔的劉邦。幫著劉邦打天下的時候,他是護軍中尉,應該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情報特務頭子,就像戴笠之於蔣介石。這樣的職位,積累不起來人脈,也匯聚不起來人心,所以說,就算有了爭奪天下的機會,他也只能兩手一攤聳聳肩膀而已。

陳平沒有自己的勢力,失去劉邦這個平臺,他什麼都不是,而張良和蕭何就和他不一樣了。

張良資格老,身份尊貴,人品高潔,志向高遠,頗得人望。跟隨劉邦時間長。他智謀超群,正如劉邦所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他如果另立山頭,那對劉邦來說絕對是一個噩夢。

而蕭何除了張良這些優點以外,他長期做後勤工作,就像劉邦說的,鎮國家撫百姓,長期幫助劉邦做後勤保障工作,對劉邦政權的優劣處都非常的熟悉,也積累了豐富的政治運作經驗。攻下咸陽的時候,別人搶珠寶美女,他獨對法律文書和戶口賬冊感興趣。這也說明蕭何的眼光非常人可比。而且他長期鎮守關中,施政得當,治理有效,很得民心。也就是說,如果蕭何遇到一個機會,他完全可以振臂一呼,和劉邦分道揚鑣,另立政權。劉邦在前線打仗,忘不了派人慰問蕭何,這也有觀察提防他的意思。

所以說,陳平雖然智謀出眾,但只能依附在別人身上才能發揮出來。而張良蕭何完全可以獨當一面,另外拉起一個隊伍也非難事。所以說張良蕭何可以讓劉邦疑忌,但陳平卻讓劉邦很放心。






遊逛歷史村


張良跟蕭何在私德方面比較好,沒什麼把柄,而且兩人出身也好,一個公務員,一個貴族,又跟隨劉邦比較早,在元老隊伍中有威望,對劉邦的統治有威脅,陳平不一樣,跟過魏王,跟過項羽,最後跟劉邦,在漢軍中根基不深,善於陰謀詭計,私德有虧,被人揭發過,有把柄在劉邦手裡,手裡握著屬下的把柄則不用擔心,屬下一點毛病沒有,而且功高有威望反而是個威脅


水刃木易


請注意:韓信被殺,張良早已不告而別入山修道,嚴尊師命。

。殺韓信,無人敢動他,那時韓信從最髙地位封三齊王,一降再降,已經降至淮陰侯。呂后強命簫何將韓信騙入京都被押至末央宮樓上,用竹簽戳死。所以歷史上稱‘’成也簫何敗也簫何‘’,所謂成是簫何月下追韓信,所謂敗即欺騙韓信進京議事。

。韓信如沒有簫何的信任,若要殺他而逼反,漢朝必將改天換地。那時韓信雖被削去很多兵馬,只要韓信一呼,必然百應,恢復原有軍實力,誰能殺他。


老龔166916589


韓信、蕭何、張良、陳平都是何許人?看過楚漢傳奇的人都知道,這都是漢王劉邦的謀臣。說到韓信被殺,韓信是誰?韓信,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最開始投在項羽帳下,未得重用,後經張良推薦,入蜀轉投漢王賬下,輾轉被奉為劉邦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後來一舉滅了項羽。他一生中計謀百出、勇猛果敢,“攻必取,戰必勝”。由於戰功赫赫,韓信也開始驕傲起來,她被人告發謀反,後被劉邦降為淮陰侯。後來又被蕭何和呂后用計騙入宮中,最終在一場難辨真偽的“謀反”中,韓信被呂后、蕭何聯合奪去了性命。

“飛鳥盡,良弓藏”。殺害功臣,是中國歷史舞臺上最常見的戲碼。而其中,第一個猜忌、殺害功臣者,要數漢高祖劉邦。

韓信被殺之後,一些功臣人人自危。當然也包括蕭何跟張良。漢王劉邦曾經說過,打戰不如韓信,搞後勤不如蕭何,出謀劃策不如張良。劉邦說這句話,表面是在誇他們,實則是在覺得他們對自己是一種威脅,做臣子的怎麼比主子還厲害。

人稱“智聖”的張良最先反應過來,自此之後,他跟劉邦稱病告假,終日不朝,閉門不出,不結交朋友,整日修仙辟穀,從此不過問世事。為的是讓劉邦放鬆對他的懷疑。之後是蕭何,為了避免劉邦的打擊,專門故意做些敗壞自己名聲的事情,在劉邦的面前表現出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對於國事更是一言不發。

可以看得出來,幾位大臣都過的不輕鬆,為何陳平沒事?

陳平此人也有一定的計謀,跟張良比差點。但是此人更加註重陰謀,奇謀,經常出其不意,使得很多大豪傑被陳平耍的團團轉。而且陳平曾經兩次救駕,把劉邦從死亡中救了出來。在劉邦看來,他並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為何這麼說?劉邦說過,陳平難以獨任。 也就是說,陳平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一個人成為帝王一定是需要獨當一面的能力,不然怎麼能成為帝王呢?韓信是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他是千軍萬馬的統帥,帶著這麼多將領打下了半壁江山,對於他的成就沒有人不服。

再就是陳平在還沒有跟隨劉邦之前,就劣跡斑斑,品行不端,還跟自己的嫂子有一腿。除了劉邦,其他謀臣都看不起陳平。但是劉邦是一個任人唯賢的人,哪怕陳平人品不端,也不會打壓他,只要他能幹事就行。恰恰是這樣的一個人,才讓他更放心。

所以劉邦對於陳平是很放心的,陳平也很清楚自己的處境,造反有什麼好的,我也沒這個能力。還不如心甘情願的跟這劉邦,享受榮華富貴。後來劉邦薨,陳平跟周勃一起抵禦呂氏外戚作亂,輔佐新帝,開啟了文景之治。

韓信被殺,蕭何張良都很怕,為何陳平不怕?只因劉邦說了4個字——難以獨任。


8090看看


因為蕭何是權臣,張良是能臣,而陳平是寵臣。所以既為權臣又為能臣的韓信被殺,兔死狗悲,蕭何會害怕、張良也會害怕。但是,陳平不怕,陳平啥也不是,最不可能威脅劉邦的皇權統治,而且是劉邦皇權統治的依附者和擔當主力,他無所畏懼。

1.蕭何蕭相國是最該當心的,因為丞相權力太大

蕭相國為何自汙清白?

強佔百姓田地而把自己搞進監獄,就是在自毀人設、自毀威信,讓劉邦放心。

為啥要這麼做?原因就是蕭何的權力實在太大,大得上可欺君、下可使臣。這不是蕭何積攢的,而是丞相制度使然。

三公九卿高官裡,丞相絕對是要裡子有裡子、要面子有面子。九卿不說,基本上就是丞相的下屬衙門。三公里的太尉,不常設,就是設了也是擺設;三公里的御史大夫,往往是副丞相,就是丞相的副手。三公是這麼個設置,也就知道丞相的位置到底有多尊貴了,是真正的百官之長。而更厲害的還是丞相府,朝堂有九卿,而丞相府裡有十三曹屬,幾乎是啥都能管、啥都得管。

而跟丞相府的設置相比,皇帝的權力就小多了,幾乎就是個國家象徵。所以,皇帝是國家領袖而丞相是政府領袖。後世朝堂權力的主要鬥爭就是皇權和相權的鬥爭,而鬥爭的內容就是皇帝從丞相手中奪權力,原因就是丞相權力太大、太多。

丞相權力如此之大,加上蕭何功臣第一的威望,皇帝劉邦能不擔心嗎?太擔心了,擔心得都睡不著覺。劉邦擔心猜疑而蕭何也會猜疑擔心,韓信被殺,蕭何當然就得找應對之策了,要麼立即造反,要麼趕緊想辦法解除劉邦的猜疑。

2.張良張子房的能力太大,劉邦就從來沒放心過

都說張良是道家人物,所以功成身退了。但是,權力是比鴉片更讓人慾罷不休的,你想抽身就能抽身嗎?

范蠡是抽身了,勾踐破吳後,他就暢遊江湖,是他真想這麼做嗎?不是,是逼不得已,因為不抽身他就得死。

張良呢?不是不抽身就得死的問題,而是他根本就進不了身。劉邦從來就沒讓張良接手過真正的權力。啥是真正的權力,一個是領兵,像韓信那樣;一個是領政,像蕭何那樣。而張良呢?僅是一個畫策之臣。

為什麼劉邦不讓張良染指權力呢?假使楚漢爭霸期間,不是彭越赴梁地實施撓楚之策,而是張良去了,會是啥結果?再一個假設,不是韓信和張耳去掃蕩魏、趙、代、齊、燕,而是張良去了,或張良跟韓信一起去了,會是啥結果?張良真能把劉邦賣了,還得讓劉邦幫著數錢。

沒別的原因,張良這個人能力太強。二十歲之前是韓國貴族,不是秦滅韓,張良就子繼父職成為韓國丞相了。二十歲之後遊俠江湖,中間組織了陽武刺秦皇的大案件,雖然沒成功但是這夥刺客竟然全身而退,始皇帝到死也沒能抓住他們。

這麼個人,劉邦能放心嗎?他只是沒趕上機遇,但凡有機遇,天下誰是對手,項羽和韓信根本就不再話下。

張良比劉邦只小六歲,亂世起義的時候,這倆人是大叔級或大爺級的人物,韓信和項羽死得時候也就三十來歲,所以就是現在00後或90後,怎麼跟張良和劉邦這種老江湖比。

所以,韓信死了,張良很害怕,但不是最害怕的,他沒有權力,所以謹小慎微就好,也不用自汙清白、解除劉邦猜疑。

3.陳平就是劉邦的狗腿子,要資歷沒資歷、要膽量沒膽量

呂后床前問政,蕭相國死了那就曹參為相,曹參死後那就王陵為相而陳平副之。劉邦說王陵這個人腦子不好使,但絕對敢擔當,當個丞相沒問題。而陳平呢?陳平是腦子太好使,狡猾得不要不要的,但這個人就是太聰明瞭,所以不敢擔當,也不會冒險。

劉邦把陳平都已經分析到了骨頭裡,他不會造反,他只會踏實打工。你就是給他丞相的權力,他都幹不好,不是不聰明而是太狡猾,所以服不了眾。

除沛豐功臣集團外,張良是外來的,但這個人有家室、有背景,關鍵是能力太強;韓信是外來的,後來跟英布和彭越一樣,成了合作者而不是劉邦的下屬;再有就是陳平,他也是外來的。

但陳平這個人來得太晚,所以資歷最淺,整個沛豐集團都看不上他,甚至都仇視他。

是日乃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

陳平這個小兔崽子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監察將領們,就是警察中的督察、軍人中的糾察、官員中的紀委書記,瞅誰不順眼就收拾誰,而且還收錢撈票子,惹的沛豐功臣們紛紛告狀。

這種人口碑肯定不好,但大領導最喜歡,因為他為領導真心辦事,而且總幹領導喜歡的事。而最重要的是,主公不用他篡權,因為陳平這種人根本就沒黨,如果有,那這個黨就是劉邦。

於是,劉邦從不擔心陳平會權大欺君,反倒擔心他權大了也壓不住大臣,因為這個人口碑太差、為人太滑。所以,陳平是最不用擔心的。

後來呂后亂政,陳平能當副丞相;後來文帝主政,陳平還能當上丞相。但無論是劉邦、呂后,還是文帝,從來都不擔心陳平這個丞相。


減水書生


劉邦殺得的都是封過王的人,對他手下封侯的功臣並沒有進行大肆殺戮,所以談不上說蕭何張良害怕。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陳平不怕被劉邦殺是因為他對劉邦沒有任何威脅,他的功勞和名氣也遠不如漢初三傑蕭何,張良和韓信

劉邦曾話裡話外的說自己如果沒有他們就不可能當上漢王。

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這話表面上是對他們的褒獎,可想的深一些就能明白劉邦對他們的忌憚之心,君王都容不下比自己厲害的人,因為隨時擔心會被取而代之。



韓信是劉邦最忌諱的人,因為他在劉邦被項羽打的節節敗退的時候,還請求劉邦封他為假王,當時韓信攻打齊國大勝,想讓劉邦封功行賞。

劉邦被此事氣的快跳起來了,不來支援自己就算了,還想封功行賞,這不是火上澆油嗎?劉邦因需要韓信幫忙一起打敗項羽,於是劉邦便很大方的封他為齊王,但心中卻從此記恨上韓信了。

在劉邦當上漢王后,就迫不及待的收了韓信的兵權並且以造反的理由讓他死在了呂后手中。

蕭何是和劉邦一起從老家打拼出來的,兩人有很深的革命情誼,但蕭何的人緣太好了,身後不僅有一大幫從老家一起來的兄弟,百姓們也都擁護愛戴他,有這麼多的群眾基礎,就差一呼百應造反了,當然開玩笑他不會造反,可也擋不住君王的猜忌之心。



蕭何自知劉邦開始忌憚他了,便想了辦法來抹黑自己,他佔領了百姓的農田,並開始收取賄賂,漸漸的打消了劉邦的懷疑之心。

張良是裡面最灑脫的人,他是韓國的貴族,他計謀無雙,曾多次救劉邦性命,但早早知道飛鳥盡良弓藏,所以在劉邦登基後,便一心求取丹藥,閒雲野鶴,不問政事了,他做到了功成身退,也保住了性命。

而陳平跟上面幾位相比就不那麼出彩了,他背景簡單,一無無群眾基礎,二無傑出的戰功。但他給劉邦出的幾次計謀,為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立了不小的功勞。

歷史典籍中他有出六種的計謀:

第一: 用離間計離間范增項羽,讓項羽貶范增回家休養,致使范增鬱氣難解,病死途中。

第二:讓士兵喬裝成女性誘敵,解劉邦滎陽之圍

第三:勸劉邦封韓信為齊王,使韓信對劉邦誓死追隨

第四:聯合齊國滅掉楚國,劉邦兵力大增大敗項羽

第五:為劉邦獻計,在韓信拜見時將他擒住並貶為淮陰侯。

第六:白登之圍,解救劉邦脫離匈奴險境。



以上看來,陳平的功勞還是不小的,但陳平的計謀多被後人認為是陰謀,就是上不了檯面的,他本人聽說還曾與自己的嫂嫂通姦過,因此事他本人被抹黑了不少,也被後人所不恥。

劉邦還評價他說: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就是不能獨擋一面,從這裡可以看出劉邦對陳平是沒有提防之心的,認為他對自己沒有威脅,陳平也就自然不擔心自己被殺了。

呂后死後,陳平到漢文帝時被封為左丞相,可謂是風光一時。

參考文獻:史記


雪花講史


韓信被殺蕭何張良都很怕,為何陳平不怕?只因劉邦對他的4字評價

韓信在歷史上被稱為“兵仙”,領兵打仗,以少勝多,從無敗績,最後與劉邦合圍項羽,讓劉邦成功登基稱帝,按理來說,韓信的功勞是最大的,但是韓信也是最早被殺死的功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韓信的死與蕭何脫不了干係,不過謀害韓信這件事,蕭何也不過是執行者,其他人誰看不出這是劉邦在背後指使的?

韓信一死,蕭何與張良都明白,劉邦這是要對功臣們下手了,紛紛用自己的方法來逃避。張良選擇了歸隱,不交朋友,不問世事,更不問朝事,整日忙於著書。蕭何雖然看得沒有張良明白,但是因為他手下門客眾多,自然也會有能人給他出主意,那就是往自己身上潑髒水,把自己名聲搞臭。劉邦之所以殺功臣除了功臣功高震主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民心所向,蕭何為了掩蓋這一點,就不斷的幹一些“壞事”,這樣劉邦就會對他放鬆警惕了。

跟這兩位比起來,陳平可以說是怡然自得,說起來陳平的智謀與功勞一點不比張良差,後世都以陳平、張良來形容左膀右臂。不過比起張良的陽謀,陳平善使陰謀,比如毒計救劉邦,計策雖然毒辣,但是能用在刀刃上也不失為好計謀!當然,這些都是次要的,陳平完全不慌的原因是,劉邦曾經對他做過4個字的評價:難以獨任!意思就是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說到獨當一面,這四個字是張良對韓信的評價,韓信用兵如神,在軍中很有威望,確實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並且為人比較狂放,因此也是最受猜忌的。蕭何在幫助劉邦平定天下時在關中威望極大,並且與許多能人關係都很好,也是劉邦軍中與韓信關係最好的人,這樣的人也是很受猜忌的,畢竟朋友多的人造起反來是很可怕的。張良雖然是個謀士,但是對時局的把控能力以及他舊韓國公子的身份,也讓劉邦有所忌諱。

雖然陳平之才不下於這三位漢初三傑,但是陳平在投靠劉邦前可謂臭名昭著。陳平為人好色貪財,並且為人比較陰翳,善使陰謀,所以在劉邦手下並不受待見,沒有人喜歡與這樣的人做朋友。但正是這一點讓他免被劉邦猜忌,要知道,造反這種事情不是一個人辦得成的,陳平也一幫人都拉不起來,怎麼造反?因此與漢初三傑不同,陳平根本不擔心劉邦會清算他。

劉邦正是看中這一點,因此一直沒有對陳平有過懷疑,也非常瞭解他的能力,扛把子不行,二把手卻是絕佳!劉邦死後,讓周勃為正,陳平為副,二人後來輔佐漢文帝,開創了一代盛世!


兔牙陪你論歷史


韓信被殺蕭何張良都很怕,為何陳平不怕?只因劉邦對他的4字評價

韓信在歷史上被稱為“兵仙”,領兵打仗,以少勝多,從無敗績,最後與劉邦合圍項羽,讓劉邦成功登基稱帝,按理來說,韓信的功勞是最大的,但是韓信也是最早被殺死的功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韓信的死與蕭何脫不了干係,不過謀害韓信這件事,蕭何也不過是執行者,其他人誰看不出這是劉邦在背後指使的?

韓信一死,蕭何與張良都明白,劉邦這是要對功臣們下手了,紛紛用自己的方法來逃避。張良選擇了歸隱,不交朋友,不問世事,更不問朝事,整日忙於著書。蕭何雖然看得沒有張良明白,但是因為他手下門客眾多,自然也會有能人給他出主意,那就是往自己身上潑髒水,把自己名聲搞臭。劉邦之所以殺功臣除了功臣功高震主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民心所向,蕭何為了掩蓋這一點,就不斷的幹一些“壞事”,這樣劉邦就會對他放鬆警惕了。

跟這兩位比起來,陳平可以說是怡然自得,說起來陳平的智謀與功勞一點不比張良差,後世都以陳平、張良來形容左膀右臂。不過比起張良的陽謀,陳平善使陰謀,比如毒計救劉邦,計策雖然毒辣,但是能用在刀刃上也不失為好計謀!當然,這些都是次要的,陳平完全不慌的原因是,劉邦曾經對他做過4個字的評價:難以獨任!意思就是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說到獨當一面,這四個字是張良對韓信的評價,韓信用兵如神,在軍中很有威望,確實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並且為人比較狂放,因此也是最受猜忌的。蕭何在幫助劉邦平定天下時在關中威望極大,並且與許多能人關係都很好,也是劉邦軍中與韓信關係最好的人,這樣的人也是很受猜忌的,畢竟朋友多的人造起反來是很可怕的。張良雖然是個謀士,但是對時局的把控能力以及他舊韓國公子的身份,也讓劉邦有所忌諱。

雖然陳平之才不下於這三位漢初三傑,但是陳平在投靠劉邦前可謂臭名昭著。陳平為人好色貪財,並且為人比較陰翳,善使陰謀,所以在劉邦手下並不受待見,沒有人喜歡與這樣的人做朋友。但正是這一點讓他免被劉邦猜忌,要知道,造反這種事情不是一個人辦得成的,陳平也一幫人都拉不起來,怎麼造反?因此與漢初三傑不同,陳平根本不擔心劉邦會清算他。

劉邦正是看中這一點,因此一直沒有對陳平有過懷疑,也非常瞭解他的能力,扛把子不行,二把手卻是絕佳!劉邦死後,讓周勃為正,陳平為副,二人後來輔佐漢文帝,開創了一代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